圖書信息
開本: 16
ISBN: 9787109140219
條形碼: 9787109140219
尺寸: 22.6 x 16.8 x 2.8 cm
重量: 998 g
作者簡介
史清華,男,管理學
博士,1964年11月生,山西襄垣人。現任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農業經濟管理學科博士生導師。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NCET-05-0409)。
1982,一1999年期間先後在山西農業大學、寧夏農學院和西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攻讀學位。1989-2008年先後在山西農業科學院、浙江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從事農業經濟研究與教學工作,並於1997年在山西和2001年在浙江破格完成了副高與正高職稱的晉升。1993-2007年先後到日本、澳大利亞和美國進行短期訪問研修。
自1982,年進入大學始,我與農業經濟學就結下了緣,從暑期調查到課程實習,再到畢業實習,田野調查已成為工作的根本,特別是農民行為觀察占據要位。累計發表的150餘篇論文,有60%,涉及農民行為,其中,在《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中國農村經濟》、《農業經濟問題》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40餘篇;出版有關農戶問題的專著7部;論著轉載引用率達75.63%。自1989年參加工作始,累計主持國家、省部項目3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基金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6項。獲得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6次,省部級哲學社會優秀成果獎9次,市政府決策諮詢獎3次,優秀論文獎9次。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農民行為與農村政策,代表性專著有《農戶經濟成長與發展研究》(1999)、《農戶經濟活動及行為研究))(2001)、《農戶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2005)和《長三角農家行為變遷:1986-2005))(2007)。
內容簡介
《中國農家行為研究》是一部以微觀農戶研究入手來解讀中國“三農”巨觀變革的獨特著作。史清華教授充分利用了全國百村幾十年的調研資料和對全國有代表性的不同區域村莊農戶調查第一手資料,具有事實可靠性、時段歷史性和分析對比系統性等特點。全書七章可以說是涵蓋了農戶行為的方方面面,並側重於對改革開放後30年農戶行為變化軌跡,貫穿了一條從制度變遷到農戶行為變化再到農村經濟社會變革的三者關聯性研究的主線。全書側重對農家經濟結構、農民就業行為、農業生產要素流轉、農戶金融行為、新農政效應、農戶保障行為、農民法律意識等進行重點研究剖析。
目錄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農家經濟三十年
第一節 制度變遷與農民行為
第二節 收入增長與結構變遷
一、收入增長與糧食供給
二、家庭經營地位變化
三、家庭經營內部結構變遷
第三節 資本儲備與資源利用
一、家庭勞動者文化技術素質的儲備
二、家庭經營勞動用工投向的非農化
三、家庭經營資金投向的非農化
第四節 結構變遷之準則
三、實證檢驗:一個微觀描述性分析
四、結論及政策性建議
第五章 新農政效應
第一節 “費改稅”的試行
一、農民對負擔的感覺
二、來自基層政府的統計與計畫
三、農民對政策關注及評價
四、結論與評述
第二節 “費改稅”的推廣
一、資料背景及其他
二、農民對種地的感覺與反響
三、農民對稅費負擔的感覺與現實
四、結論與評述
第三節 新農政的全面實施
一、稅費改革的歷史與回顧
二、樣本背景
三、農民對種地的感覺與反響
四、農民對負擔的感覺與反響
五、政策效應的微觀測算:來自觀察點資料的證明
六、結論與評述
第四節 新農政的效應
一、樣本特徵
二、農民對新糧政的反應
三、農民對新稅政的反應
四、政策效應的微觀測算:來自觀察點資料的證明
五、結論性評述
第五節 稅費改革效應
一、引言
二、農村稅費改革進程
三、數據和變數說明
四、計量模型設定和實證結果
五、收入增長的微觀解釋:生產要素投入的變化
六、結論與評述
第六章 法律與農民
第一節 農民的法律素質及意識
一、資料來源及說明
二、被調查者及其家庭基本情況
三、農民對政策法規的了解程度及渠道
四、農民對部分政策法規執行效果評價
五、農民對貫徹落實政策法規的建議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二節 農村土地權屬的認同與規定
一、樣本的特性及其他
二、農民對農村土地權屬的認同
三、農村土地權屬:法律的規定
四、結論性評述
第三節 征地制度缺陷與改革
一、問題的提出
二、征地談判討價還價博弈:基本模型的構建
三、模型討論與拓展:農民不利地位的形成
四、現行征地制度的非均衡:政府的“無意為之”還是“有意安排
五、征地制度未來的改革方向:走向原則政治
第七章 風險與保障
第一節 農家風險
一、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
二、風險與損失
三、保險了解與投保
四、生育觀念與保障期望
五、簡要結論
第二節 保障方式
一、資料來源背景及其他
二、保險支出水平、類型與普及程度
三、影響農村保險事業推進的農家因素:一般統計分析
四、影響農村保險事業推進的農家因素:計量經濟分析
五、結論性評述
第三節 農業保險
一、文獻回顧及問題的提出
二、農業保險制度框架之比較
三、簡要結論
附錄一:我的處女作
附錄二:主要論著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