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地制度的立法基礎與路徑選擇

中國農地制度的立法基礎與路徑選擇

《中國農地制度的立法基礎與路徑選擇》是2011年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軍民。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農地制度的立法基礎與路徑選擇
  • ISBN:9787562039563
  • 頁數:366頁
  • 出版社: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8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ISBN: 9787562039563
條形碼: 9787562039563
尺寸: 20.8 x 14.5 x 2 cm
重量: 599 g

作者簡介

汪軍民,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學教授、中國農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中心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博士後、武漢大學法學博士、重慶大學管理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具有高級會計師、高級經濟師、企業法律顧問、中國註冊會計師、中國註冊資產評估師等資格。主講民商法學、會計學、經濟學三大學科大部分主要核心課程,研究興趣和方向:土地物權法、公司法、法與經濟學、法與會計。
近年來在《國外社會科學》、《經濟科學》、《環球法律評論》、《經濟管理》、《中國行政管理》等核心刊物發表論文30餘篇;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土地權利配置論》專著1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法務部一般項目、博士後特別資助、博士後面上資助項目共4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攻關項目1項,擔任子課題負責人。

內容簡介

《中國農地制度的立法基礎與路徑選擇》力圖從多學科的角度,對我國農地制度的研究作出總結,以完善現行法律制度為目的,以立法基礎為研究重點,探討了農地制度立法的政治基礎、經濟基礎、社會基礎和組織基礎,從而為建立有中國特色的農地制度作出貢獻。《中國農地制度的立法基礎與路徑選擇》共由9章組成。
第1章是導論,主要包括問題的提出、文獻綜述、研究方法和研究範圍。立法是構造農地制度的源頭。一個國家農地制度的形成和完善,受該國農村政治、經濟和社會諸因素的影響,從立法的角度完善農地制度,必須充分借鑑政治學者、經濟學者、社會學者和法律學者對農地制度及其相關問題的研究成果,充分考慮農地制度賴以存在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基礎。
第2章介紹我國農地制度的歷史變遷。在古代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儘管土地私有制存在,但對於土地這種特殊的物權客體來說,土地的國家所有制仍然占主導地位,土地私有制並不是古代土地制度的根本特徵。在我國當代社會,實行土地私有制,不符合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現狀。台灣地區土地私有化改革的成功,並不能成為21世紀的中國大陸效仿的理由。評價一種制度的績效應當考察該制度形成的條件和背景,不能簡單地在不同環境條件下進行土地制度的移植。

目錄

序I
內容摘要V
第1章 導論
1.1 問題提出
1.2 文獻綜述
1.2.1 農地制度的政治學分析
1.2.2 農地制度的經濟學分析
1.2.3 農地制度的社會學分析
1.2.4 農地制度的法學分析
1.2.5 農地制度與農村組織形式
1.2.6 從“三農”的視角對土地問題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研究範圍和研究對象、研究的技術路徑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範圍和研究對象
1.3.3 研究的技術路徑
第2章 農地制度的歷史變遷與啟示
2.1 古代農地制度的權利結構
2.1.1 農地公有制與農地私有制的關係
2.1.2 古代農地制度中權利結構的特徵
2.1.3 古代農地制度中土地用益物權的具體形式
2.1.4 古代土地制度變遷的歷史啟示
2.2 近代農地制度的變遷
2.2.1 清末民初農地制度的變遷
2.2.2 孫中山的平均地權綱領
2.2.3 根據地農地制度的變遷
2.2.4 近代農地制度的評價
2.2.5 台灣地區農地制度改革與啟示
2.3 20世紀50年代後中國大陸的農地制度變遷
2.3.1 土地私有、家庭經營制度的建立
2.3.2 土地集體所有、集體經營制度的建立
2.3.3 土地承包經營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第3章 國外土地物權制度的立法與改革實踐
3.1 國外土地物權制度與立法
3.1.1 羅馬時期的土地物權制度
3.1.2 日耳曼法中的用益物權制度
3.1.3 大陸法系主要國家的土地物權制度
3.1.4 英美法系主要國家的土地制度
3.2 主要國家土地制度改革的經驗與教訓
3.2.1 俄羅斯農地私有化改革經驗
3.2.2 日本農地制度改革實踐
……
第4章 現行農地法律制度的基本評價
第5章 農地法律制度建立的政治基礎
第6章 農地法律制度建立的經濟基礎
第7章 農地法律制度建立的社會基礎
第8章 農地法律制度建立的組織基礎
第9章 完善我國農地制度立法的路徑選擇
結束語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