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歌通史:當代卷》主要內容包括:詩學規範的確立與新詩話語轉型;頌歌時代的詩人;百花時代與詩壇“反右”;新民歌運動與新詩發展道路的論爭;革命年代的政治抒懷等。《中國詩歌通史:當代卷》代表了當今學者對這一宏大而綿長的詩歌歷史研究的成果,是目前最詳實的中國詩歌通史著作。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詩歌通史:當代卷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頁數:706頁
- 開本:16
- 品牌:人民文學
- 作者:吳思敬 趙敏俐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200906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詩歌通史:當代卷》為《中國詩歌通史》之一。作者們力圖站在時代的高度,融會各種新的研究方法,結合中國詩歌發展的實際,創新寫作體例。一方面,以中國詩歌文體的變化為經,側重於民族的心靈和詩歌藝術美的發掘,理出一條清晰的中國詩歌史發展過程;另一方面,採取廣義的詩歌概念,打通古今的方式,把騷體賦、詞、曲等各種詩體囊括進來,系統完整地表現中國詩歌演變的多種形態和元素。
圖書目錄
緒論
一與政治的無休止的糾纏
二與傳統的審美習慣的衝撞
三中國大陸當代詩歌發展脈絡
四台灣、香港、澳門詩歌概觀
第一章詩學規範的確立與新詩話語轉型
第一節戰時文化與工農兵文藝形態中的當代新詩
第二節毛澤東的新詩主張及其影響
第三節新詩話語轉型與頌歌形態的確立
第四節思想改造運動對“越軌”詩人的批判
第五節在修改中進行寫作的當代詩人
第二章頌歌時代的詩人
第一節爭做時代的夜鶯
第二節蔡其矯等堅守個性的詩人
第三節成長於共和國的青年詩人
第三章百花時代與詩壇“反右”
第一節詩壇的“早春”
第二節詩壇“反右”
第三節運動中的《詩刊》與《星星》
第四章新民歌運動與新詩發展道路的論爭
第一節作為運動的詩歌生產和民間詩學的政治想像
第二節新民歌運動與新詩“大眾化”
第三節新民歌的文本特徵
第四節新民歌影響下的詩人創作
第五節新詩發展道路的論爭
第五章革命年代的政治抒懷
第一節政治抒情詩的話語追溯及其特殊形態
第二節隱秘矛盾與雙聲話語: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詩
第三節賀敬之的時代頌歌
第四節新詩在戰歌形態上的強化
第六章“文革”時期的詩歌
第一節主流詩歌:紅衛兵詩歌與“新詩學習樣板戲”
第二節讀書小組與詩歌沙龍
第三節流放詩人的“地下”寫作
第四節“地下”詩歌的先驅:食指
第五節芒克、多多與白洋淀詩群
第六節貴州高原詩人群
第七節天安門詩歌運動
第七章歷史的新時期與詩歌藝術的轉型
第一節思想解放運動與詩歌界的撥亂反正
第二節詩歌創作隊伍的重新集結
第三節“五四”詩學傳統的重新銜接
第四節新時期詩歌與外來影響
第八章歸來者的第二個春天
第一節艾青和“五七”受難者的回歸
第二節牛漢、綠原與“七月派”詩人的回歸
第三節鄭敏與重新綻綠的“九葉”
第九章朦朧詩人的崛起
第一節詩歌民刊《今天》的出現
第二節北島
第三節舒婷、顧城
第四節江河、楊煉與其他朦朧詩人
第十章新生代詩人的躁動
第一節新生代詩人的出現與“現代詩群體大展”
第二節西川、海子與北京板塊
第三節韓東、于堅與“他們”詩群
第四節“莽漢”、“非非”詩群與四川板塊
第十一章多元寫作姿態的展開
第一節李瑛與新時期的政治抒懷
第二節鄉土記憶與城市印象
第三節軍旅中的詩情
第四節少數民族詩人的新姿態
第五節詩學文化的多重視野
第十二章異軍突起的女性詩歌
第一節漸成聲勢的女性詩歌創作陣容
第二節翟永明與女性性別意識的強化
第三節王小妮與女性詩歌的多元展開
第十三章蔚為大觀的西部詩歌
第一節昌耀與青海詩人
第二節新疆的“新邊塞詩”
第三節陝甘板塊
第四節西南詩人群
第十四章90年代的詩歌寫作
第一節90年代詩歌的概述與世紀末的論爭
第二節“獨立”的擔當
第三節口語寫作
第四節個人化向度的呈現
第十五章當代台灣詩歌
第一節當代台灣新詩發展回溯
第二節從三足鼎立到四強分治
第三節現實主義詩派的抗衡
第四節開創後現代風潮
第五節其他重要詩人
第十六章當代香港與澳門詩歌
第一節從“難民文學”到現代主義
第二節在左右政治夾縫中尋找新的出路
第三節香港詩人文化身份的認同定位
第四節為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擔憂
第五節香港新詩的主體性仍然存在
第六節澳門:富有詩意的小城
後記
一與政治的無休止的糾纏
二與傳統的審美習慣的衝撞
三中國大陸當代詩歌發展脈絡
四台灣、香港、澳門詩歌概觀
第一章詩學規範的確立與新詩話語轉型
第一節戰時文化與工農兵文藝形態中的當代新詩
第二節毛澤東的新詩主張及其影響
第三節新詩話語轉型與頌歌形態的確立
第四節思想改造運動對“越軌”詩人的批判
第五節在修改中進行寫作的當代詩人
第二章頌歌時代的詩人
第一節爭做時代的夜鶯
第二節蔡其矯等堅守個性的詩人
第三節成長於共和國的青年詩人
第三章百花時代與詩壇“反右”
第一節詩壇的“早春”
第二節詩壇“反右”
第三節運動中的《詩刊》與《星星》
第四章新民歌運動與新詩發展道路的論爭
第一節作為運動的詩歌生產和民間詩學的政治想像
第二節新民歌運動與新詩“大眾化”
第三節新民歌的文本特徵
第四節新民歌影響下的詩人創作
第五節新詩發展道路的論爭
第五章革命年代的政治抒懷
第一節政治抒情詩的話語追溯及其特殊形態
第二節隱秘矛盾與雙聲話語:郭小川的政治抒情詩
第三節賀敬之的時代頌歌
第四節新詩在戰歌形態上的強化
第六章“文革”時期的詩歌
第一節主流詩歌:紅衛兵詩歌與“新詩學習樣板戲”
第二節讀書小組與詩歌沙龍
第三節流放詩人的“地下”寫作
第四節“地下”詩歌的先驅:食指
第五節芒克、多多與白洋淀詩群
第六節貴州高原詩人群
第七節天安門詩歌運動
第七章歷史的新時期與詩歌藝術的轉型
第一節思想解放運動與詩歌界的撥亂反正
第二節詩歌創作隊伍的重新集結
第三節“五四”詩學傳統的重新銜接
第四節新時期詩歌與外來影響
第八章歸來者的第二個春天
第一節艾青和“五七”受難者的回歸
第二節牛漢、綠原與“七月派”詩人的回歸
第三節鄭敏與重新綻綠的“九葉”
第九章朦朧詩人的崛起
第一節詩歌民刊《今天》的出現
第二節北島
第三節舒婷、顧城
第四節江河、楊煉與其他朦朧詩人
第十章新生代詩人的躁動
第一節新生代詩人的出現與“現代詩群體大展”
第二節西川、海子與北京板塊
第三節韓東、于堅與“他們”詩群
第四節“莽漢”、“非非”詩群與四川板塊
第十一章多元寫作姿態的展開
第一節李瑛與新時期的政治抒懷
第二節鄉土記憶與城市印象
第三節軍旅中的詩情
第四節少數民族詩人的新姿態
第五節詩學文化的多重視野
第十二章異軍突起的女性詩歌
第一節漸成聲勢的女性詩歌創作陣容
第二節翟永明與女性性別意識的強化
第三節王小妮與女性詩歌的多元展開
第十三章蔚為大觀的西部詩歌
第一節昌耀與青海詩人
第二節新疆的“新邊塞詩”
第三節陝甘板塊
第四節西南詩人群
第十四章90年代的詩歌寫作
第一節90年代詩歌的概述與世紀末的論爭
第二節“獨立”的擔當
第三節口語寫作
第四節個人化向度的呈現
第十五章當代台灣詩歌
第一節當代台灣新詩發展回溯
第二節從三足鼎立到四強分治
第三節現實主義詩派的抗衡
第四節開創後現代風潮
第五節其他重要詩人
第十六章當代香港與澳門詩歌
第一節從“難民文學”到現代主義
第二節在左右政治夾縫中尋找新的出路
第三節香港詩人文化身份的認同定位
第四節為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擔憂
第五節香港新詩的主體性仍然存在
第六節澳門:富有詩意的小城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