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記者節公益論壇

中國記者節公益論壇

第九屆中國記者節大型公益活動“未名大講堂——與名記者、名主持、名專家面對面”11月8日在北京大學舉行。本屆論壇聚焦“邊界”議題,主要就職業記者在公共傳播中所擔負的新聞倫理和傳媒責任展開了深刻的討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記者節公益論壇
  • 外文名:Chinese Journalist Day public forum
  • 時間:11月8日
  • 地點:北京大學
概述,鳳凰報導:,內容,

概述

第九屆中國記者節大型公益活動“未名大講堂——與名記者、名主持、名專家面對面”11月8日在北京大學舉行。本屆論壇聚焦“邊界”議題,主要就職業記者在公共傳播中所擔負的新聞倫理和傳媒責任展開了深刻的討論。

鳳凰報導:

第九屆中國記者節公益論壇在北大舉行——專家學者共同“叩問邊界”
2013年11月8日下午,第九屆中國記者節大型公益活動“未名大講堂——與名記者、名主持、名專家面對面”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大廳舉行。
本屆論壇聚焦“邊界”議題,主要就職業記者在公共傳播中所擔負的新聞倫理和傳媒責任展開了深刻的討論。除了北大師生,論壇還吸引了其他高校師生及社 會各界的熱情參與。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白岩松、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教授、《中國青年報》社長陳小川、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錫鋅教 授、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劉昶教授、中國教育電視台藝術總監張志君、新華社中國新華新聞電視網總編輯陸小華、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電視研究 中心主任俞虹等八位傳媒界知名專家學者和媒體人出席論壇並發表演講。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於鴻君為活動致辭
由北京大學電視研究中心舉辦的中國記者節大型公益活動,自2005年起至今年已連續舉辦九屆。這一活動始終堅持獨立和批判的價值理念,在公益夢想中 思考傳媒責任與擔當,直面失序的規則與市場,彰顯公益性、前沿性、批判性的學術品質,已經成為在傳媒學界和業界具有廣泛影響力和較高知名度的品牌活動。本 屆論壇受到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京報、京華時報、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中國教育電視台、中新社、中青網等二十多家媒體的關注。
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於鴻君在致辭中首先肯定了北大電視研究中心八年來的堅守,同時也對與會嘉賓、參會媒體公益參加本次論壇所做出的努力和付出表達了 謝意。他表示,在移動終端和網際網路技術大發展、大變革的當下,職業記者和“公民記者”都有責任在發布言論時承擔起對社會、對公眾的責任。他希望電視研究中 心的記者節公益論壇能長久地堅持下去,讓思想走出校門,走向社會。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白岩松發表了本次論壇的開題演講。他提到,媒體、社會與公眾都可能會產生縮小邊界的衝動。對記者而言,應當尊重法律,尊重新聞規 律,對自己的能力和作用有著清醒客觀的作用。最後他通過一個小故事寄語記者在內的每一位公民: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靜,繼續前行)。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教授以“霧中行走”比喻當下中國記者面對邊界時的狀態。他認為,在特殊的記者生存環境下,邊界的確較為模糊, 但是記者仍有必要在職業倫理、政治權力和商業利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尊重事實,至少不說假話;尊重每一個個體生命,同時尊重公正、公平和法制。
《中國青年報》社長陳小川結合自己多年的媒體實踐,以客觀和真實概括“記者的底”。他表示,記者至少應報導自己所見的真實,而不能是自己情緒的宣洩。“一個媒體的公信力需要專業主義支撐,而毀掉它,可能僅僅需要一個人的一次錯誤。”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錫鋅教授則從法律角度對言論邊界加以闡釋,從法律、利益競爭和新聞專業主義這樣三個緯度加以剖析。他認為,邊界問題本質上是 自由問題,事實是神聖的,而現存的邊界卻未必是最為合理的邊界。“在叩的同時,我覺得新聞界,乃至中國的法律界更需要的是問,不僅僅是Knock,而是要Question。”他認為,在法律與新聞專業的基礎上,觀點需要更為自由的空間。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劉昶教授將視野聚焦在“今年”國內國際傳媒界的一些失范現象,從四個方面回答了“我們該如何做記者”:堅持新聞理想,心存歷史感,勇於社會擔當和注重新聞倫理。
中國教育電視台藝術總監張志君將論題拓展,勾勒出了七條“底線”:仁、義、禮、智、信、廉、恥。由此討論了在做記者的同時,如何做一個有理想人格的人。
新華社中國新聞電視網總編輯陸小華從“邊界與空間”的論題切入,在法律與倫理之外強調了新聞記者所做報導的邊界應當充分考慮非報導因素。他指出,沒有邊界就沒有空間,邊界錯亂,最終會影響人們應有的權利。
在嘉賓演講之後,是媒體、觀眾和嘉賓互動環節。嘉賓與嘉賓之間以及現場觀眾與嘉賓之間均進行了自由而熱烈的探討。整場論壇歷時三個小時,會場不僅座無虛席,不少熱心觀眾甚至站立著聽完了整場論壇,論壇在陣陣熱烈的掌聲中圓滿落幕

內容

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於鴻君在致辭中首先肯定了北大電視研究中心八年來的堅守,同時也對與會嘉賓、參會媒體公益參加本次論壇所做出的努力和付出表達了謝意。他表示,在移動終端和網際網路技術大發展、大變革的當下,職業記者和“公民記者”都有責任在發布言論時承擔起對社會、對公眾的責任。他希望電視研究中心的記者節公益論壇能長久地堅持下去,讓思想走出校門,走向社會。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白岩松發表了本次論壇的開題演講。他提到,媒體、社會與公眾都可能會產生縮小邊界的衝動。對記者而言,應當尊重法律,尊重新聞規律,對自己的能力和作用有著清醒客觀的作用。最後他通過一個小故事寄語記者在內的每一位公民: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靜,繼續前行)。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尹鴻教授以“霧中行走”比喻當下中國記者面對邊界時的狀態。他認為,在特殊的記者生存環境下,邊界的確較為模糊,但是記者仍有必要在職業倫理、政治權力和商業利益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尊重事實,至少不說假話;尊重每一個個體生命,同時尊重公正、公平和法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