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部現代人類活動及其環境效應研究》是2010年氣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秀彬等。本書可供地理學、資源科學、環境科學等方面的科研工作者、相關領域的管理人員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西部現代人類活動及其環境效應研究
- 作者:李秀彬等 著
- 出版社:氣象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09-01
基本相信,內容簡介,目錄,
基本相信
叢 書 名:中國西部環境和生態科學研究叢書
ISBN:9787502950422
版 次:1
頁 數:272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環境科學
內容簡介
《中國西部現代人類活動及其環境效應研究》作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西部環境和生態科學”重大研究計畫集成研究專著之一,從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變化、城鎮化與環境、工程建設與環境等三個方面,剖析了中國西部地區主要人類活動的特徵、變化過程及其資源環境效應,提出了協調人地關係、保護環境和生態的策略及技術措施。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篇 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及其環境效應
第1章 西部土地利用/覆被現狀與變化過程
1.1 土地利用/覆被現狀與特徵
1.1.1 自然地理與社會經濟概況
1.1.2 土地利用/覆被現狀與空間分布特徵
1.1.3 西部地區主要生態環境問題與生態整治
1.2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的現代過程
1.2.1 國家資源環境遙感時空信息平台與信息重建方法
1.2.2 土地利用/覆被變化時空信息表征與分析方法
1.2.3 西部土地利用/覆被變化過程與動態特徵
1.3 土地利用/覆被現代過程的時空變化模式
1.3.1 土地利用/覆被現代過程時空模式研究方法
1.3.2 西部土地利用/覆被變化時空格局
1.3.3 西部土地利用現代過程空間區劃與時空特徵
參考文獻
第2章 西部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的驅動機制
2.1 土地利用/覆被變化驅動機制的概念模型和研究方法
2.1.1 區域土地利用/覆被變化機制的概念模型
2.1.2 土地利用/覆被變化驅動力的辨識
2.1.3 土地利用/覆被變化驅動機制的分析方法
2.2 西部土地利用/覆被變化驅動因素分析
2.2.1 人文驅動因素
2.2.2 自然驅動因素
2.3 西部土地利用/覆被變化時空模式及其與人類活動的關係
2.3.1 土地利用現代過程的時空模式
2.3.2 西部土地利用現代過程與人類活動的關係
2.4 典型地區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的驅動機制
2.4.1 河西走廊土地利用變化的驅動力分析
2.4.2 貴州省喀斯特山區耕地變化的驅動力分析
2.4.3 大渡河上游地區土地利用變化的驅動力分析
參考文獻
第3章 西部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的環境和生態效應
3.1 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的水文效應
3.1.1 乾旱區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的水文效應
3.1.2 半乾旱區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的水文效應
3.2 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的土壤侵蝕效應
3.2.1 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土壤侵蝕效應的研究方法
3.2.2 典型區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的土壤侵蝕效應研究
3.3 土地利用/覆被變化的生態效應
3.3.1 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對生態系統結構的影響
3.3.2 土地利用/覆被變化對生態系統功能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二篇 城市化過程及其環境效應
第4章 西部大城市發展的環境效應
4.1 引言
4.1.1 科學問題和背景簡介
4.1.2 材料方法與技術路線
4.2 成都市空間重構和文化轉型及其環境和生態效應
4.2.1 政策因素、都市空間重構及其環境生態效應
4.2.2 地方特色文化都市建設與城市中心區環境生態的耦合效應
4.3 重慶市經濟成長和功能演化及其環境和生態效應
4.3.1 經濟成長與城市環境污染髮展階段及污染造成的損失
4.3.2 城市化進程和城市空間功能結構調整與環境污染
4.3.3 城市空間結構演進和職能重構及其環境影響
4.4 蘭州市城市轉型及其環境和生態效應
4.4.1 城市發展轉型與環境污染變化
4.4.2 城市發展對土地利用結構和景觀格局的影響
4.4.3 環境問題的經濟社會效應
4.5 城市發展轉型、對策與未來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第5章 西部中小城市發展的環境效應
5.1 石羊河流域綠洲城市化與資源環境的關係
5.1.1 科學問題和背景介紹
5.1.2 方法與技術路線
5.1.3 結論與討論
5.2 西部小城鎮發展模式及其資源環境效應
5.2.1 科學問題和背景介紹
5.2.2 材料方法和技術路線
5.2.3 結論和討論
參考文獻
第6章 西北地區城市化過程的環境效應
6.1 引言
6.2 城市化過程中經濟成長與環境污染的關係
6.2.1 城市化與工業化的演變特徵
6.2.2 城市化過程中經濟成長與環境質量的演變
6.3 城市化過程對土地資源的影響
6.3.1 城市與土地利用的空間分布格局
6.3.2 土地城市化的類型與特徵
6.4 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化對策
6.4.1 發展循環經濟支撐的生態型城市是西北地區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化模式
6.4.2 中心—邊緣地域類型及邊緣地域產業替代中心化戰略
參考文獻
第7章 天山北坡區域城市發展的環境效應
7.1 引言
7.2 天山北坡城市群發展的環境效應
7.2.1 天山北坡城市發展概況
7.2.2 城市化進程中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7.2.3 城市化過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7.2.4 城市化與生態環境互動脅迫的驅動機制
7.3 烏魯木齊城市發展的環境效應
7.3.1 城市發展與生態環境互動脅迫演變軌跡與特徵
7.3.2 城市化的生態環境效應
7.3.3 城市化與生態環境互動脅迫的驅動機制
7.3.4 環境治理對策
7.4 奎屯市城市發展的環境效應
7.4.1 研究區概況
7.4.2 奎屯市生態環境特徵
7.4.3 城市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三篇 大型工程建設的環境效應
第8章 西部道路工程與環境的相互影響
8.1 山區道路工程建設的環境背景條件
8.1.1 地質環境條件
8.1.2 地貌條件
8.1.3 氣候、水文條件
8.1.4 生態環境條件
8.2 山區環境對道路工程的影響與道路災害
8.2.1 西部山區環境對道路工程的影響
8.2.2 西部山區災害對道路工程的影響
8.2.3 山區道路災害分布規律與活動特點
8.3 道路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及其災害效應
8.3.1 道路工程建設對地質環境的影響
8.3.2 道路工程建設對水環境的影響
8.3.3 道路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8.3.4 道路工程建設對災害形成的影響
8.4 道路工程環境影響評價
8.4.1 評價方法
8.4.2 研究實例
8.5 道路減災的問題與對策
8.5.1 山區道路災害防治的特點和需求
8.5.2 山區道路災害防治需要注意的科學技術問題
8.5.3 山區道路建設不同階段的問題與對策
參考文獻
第9章 高山峽谷區道路工程減災原理與技術
9.1 災害多發區道路減災選線原則
9.1.1 災害多發區道路減災選線的一般原則
9.1.2 滑坡區選線原則
9.1.3 土石流區選(定)線原則
9.1.4 橫跨地貌單元長大幹線減災選線原則
9.2 道路工程與環境協調的設計原理
9.2.1 水環境平衡的隧道防排水設計原理
9.2.2 路基支擋工程的收坡設計原理
9.2.3 路塹坡腳預加固的工程路徑
9.2.4 工程棄方的開發性填墾原理
9.3 道路工程土石流防治模式與技術
9.3.1 防治模式
9.3.2 防治技術
9.4 道路邊坡災害防治技術
9.4.1 滑坡(崩塌)防治技術
9.4.2 溜砂坡加固技術
參考文獻
第10章 凍土環境對高原鐵路工程的影響及其工程環境效應
10.1 青藏鐵路沿線凍土環境變化的監測
10.1.1 北麓河工程作用對凍土環境影響監測
10.1.2 青藏鐵路工程多年凍土變化監測
10.2 氣候和工程作用下多年凍土變化及其未來趨勢預測
10.2.1 青藏公路沿線多年凍土變化
10.2.2 未來不同氣候情景下多年凍土變化預測
10.3 青藏鐵路工程下多年凍土工程適宜性
10.3.1 工程適應性評價方法
10.3.2 系統模型化和狀態預測
10.3.3 工程適應性分區圖
10.4 環境效應評估研究
10.4.1 青藏公路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0.4.2 青藏鐵路建設的環境影響
10.4.3 城鎮建設對凍土環境和生態的影響
10.4.4 主要高寒生態系統與凍土環境的關係
10.4.5 青藏鐵路工程建設對高寒生態系統的影響評價
10.4.6 青藏鐵路工程施工方案的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參考文獻
第11章 青藏鐵路和公路的生態影響與工程區生態保護
11.1 鐵路(公路)沿線生態現狀與環境問題
11.1.1 生態環境現狀
11.1.2 主要環境問題
11.2 工程對沿途植被的影響
11.2.1 青藏鐵路(公路)沿線植被分布及變化特徵
11.2.2 工程建設對植被的影響
11.2.3 工程未造成植被根本變化
11.3 工程對動物的影響
11.3.1 鐵路(公路)沿線野生動物分布
11.3.2 工程對大型野生動物的影響
11.3.3 工程對小型野生動物的影響
11.3.4 野生動物日漸適應青藏鐵路(公路)工程
11.4 工程區生態保護對策
11.4.1 工程區植被保護與恢復
11.4.2 工程區動物保護
11.4.3 工程區綜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