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三國兩晉南朝卷》市2014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振鶴 主編 胡阿祥 孔祥軍 徐成。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三國兩晉南朝卷
- 作者:周振鶴 主編 胡阿祥 孔祥軍 徐成 著
- ISBN:978-7-309-10429-5/K.205
- 頁數:1730頁
- 定價:230 元
- 出版時間:2014年12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提要
圖書目錄
一、相關概念
二、學術回顧
三、文獻資料
四、基本思路與核心理論
五、關鍵原則
六、“理解的同情”
第一編 三國兩晉南朝疆域變遷與政區制度概述
第一章 三國兩晉南朝之疆域變遷
第一節 三國疆域變遷
一、曹魏疆域
二、蜀漢疆域
三、孫吳疆域
第二節 西晉疆域變遷
第三節 東晉南朝疆域變遷
一、東晉疆域
二、劉宋疆域
三、蕭齊疆域
四、蕭梁疆域
五、陳朝疆域(附後梁疆域)
第四節 三國兩晉南朝疆域變遷的分析
第二章 三國兩晉南朝之政區制度
第一節 三國兩晉南朝的府州郡縣鄉里制度
一、都督與都督府
二、州與刺史
三、郡、國與太守、內史、相
四、縣與令、長、相
五、鄉里與鄉里吏
第二節 三國比於郡縣的尉部
一、諸部都尉、屬國都尉、典農校尉: 比郡的尉部
二、典農都尉、屯田都尉: 比縣的尉部
三、西晉廢尉部為郡縣
第三節 三國、東晉南朝的遙領與虛封
一、三國的遙領與虛封
二、東晉南朝的遙領與虛封
三、遙領、虛封所見之正統觀念及實踐
第四節 東晉南朝的僑州郡縣
一、僑州郡縣的產生背景與成立原因
二、僑州郡縣的設立情形及其分析
三、僑州郡縣與僑籍的整理: 土斷
四、僑州郡縣的地理分布
第五節 東晉南朝的雙頭州郡
一、雙頭州郡的概念
二、雙頭州郡的種類與名稱
三、雙頭州郡的設定與判斷
四、雙頭州郡的設定原因
第六節 南朝的寧蠻府、左郡左縣、俚郡僚郡
一、寧蠻府、左郡左縣、俚郡僚郡一覽
二、蠻、左、俚、僚試釋
三、寧蠻府
四、左郡左縣、俚郡僚郡
第二編 三國兩晉南朝都督區
本編凡例
第一章 三國都督區
第一節 曹魏都督區
一、州以上都督區
二、郡以上都督區
三、郡以下都督區
第二節 蜀漢都督區
一、郡以上都督區
二、郡以下都督區
第三節 孫吳都督區
一、州以上都督區
二、郡以上都督區
第二章 西晉都督區
第一節 州以上都督區
第二節 郡以上都督區
第三節 郡以下都督區
第三章 東晉都督區
第一節 州以上都督區
第二節 郡以上都督區
第四章 南朝宋、齊都督區
第一節 州以上都督區
第二節 郡以上都督區
第五章 南朝梁、陳都督區
第一節 州以上都督區
第二節 郡以上都督區
第三編 三國諸州郡縣沿革
本編凡例
第一章 曹魏諸州郡縣沿革
第一節 司隸部沿革
第二節 豫州沿革
第三節 冀州沿革
第四節 兗州沿革
第五節 徐州沿革
第六節 揚州沿革
第七節 青州沿革
第八節 荊州沿革
第九節 雍州沿革
第十節 涼州沿革
第十一節 并州沿革
第十二節 幽州沿革
第十三節 梁州沿革
第十四節 益州沿革
附 公孫氏所領諸郡沿革
第二章 蜀漢諸州郡縣沿革
益州沿革
第三章 孫吳諸州郡縣沿革
第一節 揚州沿革
第二節 荊州沿革
第三節 交州沿革
第四節 廣州沿革
第四章 三國諸州郡縣各斷代的地方行政區劃
第一節 曹魏黃初二年、蜀漢章 武元年、孫吳建安二十六年的行政區劃
一、曹魏黃初二年(221)的州郡諸縣
二、蜀漢章 武元年(221)的州郡諸縣
三、孫吳建安二十六年(221)的州郡諸縣
第二節 曹魏景初三年、蜀漢延熙二年、孫吳赤烏二年的行政區劃
一、曹魏景初三年(239)的州郡諸縣
二、蜀漢延熙二年(239)的州郡諸縣
三、孫吳赤烏二年(239)的州郡諸縣
第三節 曹魏景元三年、蜀漢景耀五年、孫吳永安五年的行政區劃
一、曹魏景元三年(262)的州郡諸縣
二、蜀漢景耀五年(262)的州郡諸縣
三、孫吳永安五年(262)的州郡諸縣
第四編 西晉諸州郡縣沿革
本編凡例
第一章 西晉諸州郡縣沿革
第一節 司州沿革
第二節 兗州沿革
第三節 豫州沿革
第四節 冀州沿革
第五節 幽州沿革
第六節 平州沿革
第七節 并州沿革
第八節 雍州沿革
第九節 涼州沿革
第十節 秦州沿革
第十一節 梁州沿革
第十二節 益州沿革
第十三節 寧州沿革
第十四節 青州沿革
第十五節 徐州沿革
第十六節 荊州沿革
第十七節 揚州沿革
第十八節 湘州沿革
第十九節 江州沿革
第二十節 交州沿革
第二十一節 廣州沿革
第二章 西晉諸州郡縣各斷代的地方行政區劃
第一節 西晉太康二年(281)的行政區劃
第二節 西晉永興元年(304)的行政區劃
第五編 東晉實州郡縣沿革
本編凡例
第一章 東晉實州郡縣沿革
第一節 揚州沿革
第二節 徐州沿革
第三節 北徐州沿革
第四節 兗州沿革
第五節 豫州沿革
第六節 青州沿革
第七節 司州沿革
第八節 北雍州沿革
第九節 荊州沿革
第十節 湘州沿革
第十一節 江州沿革
第十二節 梁州沿革
第十三節 益州沿革
第十四節 寧州沿革
第十五節 安州沿革
第十六節 廣州沿革
第十七節 交州沿革
第二章 東晉義熙十四年(418)實州郡縣行政區劃
第六編 南朝宋實州郡縣沿革
本編凡例
第一章 南朝宋實州郡縣沿革
第一節 揚州沿革
第二節 東揚州沿革
第三節 南徐州所轄實郡沿革
第四節 南徐州沿革
第五節 南兗州所轄實郡沿革
第六節 徐州沿革
第七節 徐州所轄實郡沿革
第八節 東徐州沿革
第九節 兗州沿革
第十節 豫州沿革
第十一節 南豫州所轄實郡沿革
第十二節 青州沿革
第十三節 東青州沿革
第十四節 司州沿革
第十五節 荊州沿革
第十六節 郢州沿革
第十七節 湘州沿革
第十八節 雍州所轄實郡沿革
第十九節 江州沿革
第二十節 梁州沿革
第二十一節 益州沿革
第二十二節 寧州沿革
第二十三節 廣州沿革
第二十四節 交州沿革
第二十五節 越州沿革
第二十六節 司州所轄實郡沿革
第二章 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實州郡縣行政區劃
第七編 南朝齊實州郡縣沿革
本編凡例
第一章 南朝齊實州郡縣沿革
第一節 揚州沿革
第二節 南徐州所轄實郡沿革
第三節 豫州所轄實郡沿革
第四節 南豫州所轄實郡沿革
第五節 南兗州所轄實郡沿革
第六節 北徐州所轄實郡沿革
第七節 冀州所轄實縣沿革
第八節 青州所轄實縣沿革
第九節 江州沿革
第十節 廣州沿革
第十一節 交州沿革
第十二節 越州沿革
第十三節 荊州沿革
第十四節 巴州沿革
第十五節 郢州沿革
第十六節 司州所轄實郡沿革
第十七節 雍州所轄實郡沿革
第十八節 寧蠻府沿革
第十九節 湘州沿革
第二十節 梁州沿革
第二十一節 益州沿革
第二十二節 寧州沿革
第二章 南朝齊建武四年(497)實州郡縣行政區劃
第八編 南朝梁實州郡縣沿革
本編凡例
第一章 南朝梁實州郡縣沿革
第一節 江表諸州
一、揚州沿革
二、吳州沿革
三、東揚州沿革
四、震州沿革
五、婺州沿革
六、東嘉州沿革
七、南徐州所轄實郡沿革
八、江州沿革
九、西江州沿革
十、南江州沿革
十一、豫州沿革
十二、寧州沿革
十三、吳州沿革
十四、高州沿革
附江表諸實縣存考
第二節 淮南諸州
一、南兗州所轄實郡沿革
二、涇州沿革
三、北兗州所轄實郡沿革
四、西兗州所轄實郡沿革
五、南豫州所轄實郡沿革
六、豫州所轄實郡沿革
七、南譙州所轄實郡沿革
八、晉州沿革
九、西晉州沿革
十、東晉州沿革
十一、湘州所轄實郡沿革
十二、霍州沿革
十三、安豐州沿革
十四、義州沿革
十五、北徐州所轄實郡沿革
十六、安州沿革
十七、建州沿革
十八、光州沿革
十九、朔州沿革
二十、郢州沿革
附 淮南諸實縣存考
第三節 淮北諸州
一、武州沿革
二、西徐州所轄實郡沿革
三、東徐州沿革
四、譙州沿革
五、仁州沿革
六、睢州沿革
七、潼州沿革
八、陳州沿革
九、青、冀二州所轄實郡沿革
十、南、北二青州所轄實郡沿革
十一、汴州沿革
附 淮北諸實縣存考
第四節 河南諸州
一、豫州所轄實郡沿革
二、滇州沿革
三、西豫州所轄實郡沿革
四、淮州沿革
五、殷州沿革
六、南荊州沿革
附 河南諸實縣存考
第五節 江漢諸州
一、魯州沿革
二、楚州沿革
三、華州沿革
四、荊州沿革
五、宜州沿革
六、西荊州沿革
七、郢州沿革
八、沙州沿革
九、雋州沿革
十、新州沿革
十一、交州沿革
十二、梁州沿革
十三、北新州沿革
十四、土州沿革
十五、富州沿革
十六、洄州沿革
十七、泉州沿革
十八、豪州沿革
十九、巴州沿革
二十、武州沿革
二十一、盧州沿革
二十二、司州所轄實郡沿革
二十三、南司州所轄實郡沿革
二十四、應州沿革
二十五、北郢州沿革
二十六、定州沿革
二十七、沙州沿革
二十八、北江州沿革
二十九、齊州沿革
三十、德州沿革
三十一、湘州所轄實郡沿革
三十二、雍州所轄實郡沿革
三十三、宛州沿革
三十四、寧蠻府沿革
三十五、鄖州沿革
附 江漢諸實縣存考
第六節 嶺南諸州
一、廣州沿革
二、瀛州沿革
三、新州沿革
四、高州沿革
五、成州沿革
六、合州沿革
七、建州沿革
八、雙州(瀧州)沿革
九、崖州沿革
十、石州沿革
十一、東寧州沿革
十二、龍州沿革
十三、靜州沿革
十四、南定州沿革
十五、桂州沿革
十六、廬州沿革
十七、交州沿革
十八、興州沿革
十九、愛州沿革
二十、黃州沿革
二十一、利州沿革
二十二、明州沿革
二十三、德州沿革
二十四、安州沿革
二十五、越州沿革
二十六、羅州沿革
二十七、衡州沿革
二十八、東衡州沿革
附 嶺南諸實縣存考
第七節 沅湘諸州
一、湘州沿革
二、羅州沿革
三、營州沿革
四、郴州沿革
附 沅湘諸實縣存考
第八節 巴漢諸州
一、北梁州沿革
二、東梁州所轄實郡沿革
三、南梁、北巴州沿革
四、黎州沿革
五、直州沿革
六、南洛州沿革
七、洵州沿革
八、岐州沿革
九、綏州沿革
十、興州沿革
十一、北益州沿革
十二、華州沿革
十三、巴州沿革
十四、東巴州沿革
十五、渠州沿革
十六、鄰州沿革
十七、萬州沿革
十八、并州沿革
十九、疊州沿革
二十、安州沿革
附 巴漢諸實縣存考
第九節 蜀中(含南中)諸州
一、益州沿革
二、東益州沿革
三、楚州沿革
四、戎州沿革
五、信州沿革
六、新州沿革
七、青州沿革
八、江州沿革
九、瀘州沿革
十、邛州沿革
十一、西益、潼二州沿革
十二、繩州沿革
十三、巂州沿革
十四、寧州沿革
十五、南寧州沿革
附 蜀中(含南中)諸實縣存考
第二章 南朝梁中大同元年(546)實州郡行政區劃
一、江表諸州
二、淮南諸州
三、淮北諸州
四、河南諸州
五、江漢諸州
六、嶺南諸州
七、沅湘諸州
八、巴漢諸州
九、蜀中(含南中)諸州
第九編 南朝陳實州郡縣沿革
本編凡例
第一章 南朝陳實州郡縣沿革
第一節 江表諸州
一、揚州沿革
二、吳州沿革
三、東揚州沿革
四、縉州沿革
五、豐州沿革
六、南徐州所轄實郡沿革
七、南豫州所轄實郡沿革
八、北江州所轄實郡沿革
九、吳州沿革
十、江州沿革
十一、高州沿革
十二、寧州沿革
第二節 淮南、淮北諸州
一、晉州沿革
二、南兗州所轄實郡沿革
三、義州沿革
四、北兗州所轄實郡沿革
五、南譙州所轄實郡沿革
六、合州沿革
七、安州沿革
八、沅州沿革
九、冀州所轄實郡沿革
十、南、北二青州所轄實郡沿革
十一、豫州所轄實郡沿革
十二、仁州沿革
十三、司州所轄實郡沿革
十四、霍州沿革
十五、譙州沿革
十六、元州沿革
十七、北徐州所轄實郡沿革
十八、潼州沿革
十九、豫州所轄實郡沿革
二十、永州沿革
二十一、建州沿革
二十二、朔州沿革
二十三、光州沿革
二十四、定州沿革
二十五、蘄州沿革
二十六、沔州沿革
第三節 沅湘諸州
一、郢州沿革
二、巴州沿革
三、湘州沿革
四、武州沿革
五、沅州沿革
六、荊州沿革
七、南荊州所轄實郡沿革
八、信州沿革
第四節 嶺南諸州
一、廣州沿革
二、新州沿革
三、高州沿革
四、南合州沿革
五、羅州沿革
六、越州沿革
七、興州沿革
八、桂州沿革
九、東衡州沿革
十、西衡州沿革
十一、東寧州沿革
十二、成州沿革
十三、靜州沿革
十四、建州沿革
十五、雙州(瀧州)沿革
十六、石州沿革
十七、南定州沿革
十八、安州沿革
十九、龍州沿革
二十、崖州沿革
二十一、宜州沿革
二十二、黃州沿革
二十三、利州沿革
二十四、明州沿革
二十五、交州沿革
二十六、愛州沿革
二十七、德州沿革
第二章 南朝陳禎明二年(588)實州郡縣行政區劃
一、江表諸州
二、沅湘諸州
三、嶺南諸州
附一 後梁政區沿革
一、雍州所轄實郡沿革
二、荊州沿革
三、基州沿革
四、平州沿革
五、鄀州沿革
六、武州沿革
七、巴州沿革
八、湘州沿革
附二 王琳轄區政區沿革
一、湘州沿革
二、郢州沿革
三、巴州沿革
四、武州沿革
五、雋州沿革
六、北新州沿革
七、土州沿革
八、富州沿革
九、洄州沿革
十、泉州沿革
十一、豪州沿革
十二、羅州沿革
第十編 東晉南朝僑州郡縣考表
本編凡例
第一章 《晉書·地理志》司兗豫諸州之部僑州郡縣考表
司州部
兗州部
豫州部
第二章 《晉書·地理志》冀幽平並雍涼秦梁益諸州之部僑州郡縣考表
冀州部
幽州部
平州部
并州部
雍州部
涼州部
秦州部
梁州部
益州部
第三章 《晉書·地理志》青徐荊湘揚江諸州之部僑州郡縣考表
青州部
徐州部
荊州部
湘州部
揚州部
江州部結語
一、政區建置的增濫現象
二、政區增置濫置的後果
三、關於三國兩晉南朝政區的若干思考
四、政治地理之典型案例:東晉南朝地方州鎮分析
附錄 三國兩晉南朝宋齊政區沿革表
一、三國州郡沿革表
二、西晉州郡沿革表
三、東晉實州郡沿革表
四、南朝宋實州郡沿革表
五、南朝齊實州郡沿革表
引用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