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中亞國家民間友好的暖心故事

中國與中亞國家民間友好的暖心故事,是指建交30多年來,中國同中亞國家人民賡續千年友好,在密切交往中所譜寫的許多暖心故事和友好佳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與中亞國家民間友好的暖心故事
  • 釋義:建交30多年來,中國同中亞國家人民賡續千年友好,在密切交往中所譜寫的許多暖心故事和友好佳話
暖心故事
一、感動無數中國人的哈薩克斯坦小伙馬文軒
馬文軒,本名伊斯密爾·道羅夫,出生在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交界處的“陝西村”。因從小受父輩影響,他對中國特別是中醫藥抱有好感。2013年高中畢業後,馬文軒來到中國學習漢語和中醫藥,先後在陝西師範大學和陝西中醫藥大學學習。2021年底,西安突遭新冠疫情衝擊,在讀研究生的馬文軒主動請纓,第一時間報名成為志願者,同萬千中國人一樣踴躍投身抗疫鬥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表示將中國視為第二故鄉,一句“我是外國人,但不是外人”迅速引爆網路,感動了無數中國人。2022年1月,習近平主席在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0周年視頻峰會上專門提及此事。現在,已獲得碩士學位的馬文軒回到家鄉哈薩克斯坦的江布爾州開辦診所,致力於傳播在中國學到的中醫藥知識,讓中醫藥為哈人民帶去更多健康福祉。
二、帶來光明與希望的哈薩克斯坦“別克醫生”
薩夫留別克·卡培拉別科夫,哈薩克斯坦國內出色眼科醫生,1998年作為專家受邀到黑龍江大慶眼科醫院進行技術援助,目前已成為醫院“元老級”外國專家。在大慶的25年間,卡培拉別科夫接診數萬名患者,還為農民普查義診,為醫務人員舉辦專題講座,為小學生普及用眼衛生知識,走遍了黑龍江省的西部城鄉。他實施的角膜放切術、視網膜血管接通術、後鞏膜加固手術,在當時均屬首例。因為醫術出眾,很多患者慕名而來,有時一天手術量就超50台,當地百姓親切地稱他為“別克醫生”。卡培拉別科夫還協助大慶眼科醫院與母校俄羅斯莫斯科人民友誼大學簽訂合作協定,為醫院的醫療水平與世界領先水平接軌創造了條件。他還努力學習中文,已經可以和中國人無障礙交流,他最大的願望就是用中文問診、書寫病歷,為更多的中國民眾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
三、音樂家冼星海與拜卡達莫夫的偉大友誼
冼星海與拜卡達莫夫,一位是只懂英語、法語和中文的中國音樂家,一位是只會說俄語和哈薩克語的哈薩克斯坦音樂家,他們用音樂書寫了中哈兩國人民間的偉大友誼。1940年,冼星海遠赴莫斯科為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進行後期製作與配樂。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後,影片製作陷入停頓,冼星海回國受阻。1942年底,他輾轉至阿拉木圖,居無定所,貧病交加。拜卡達莫夫同情其遭遇,將他帶回家,庇護這位異國陌生人,患難時“分食最後一塊麵包”。1942年底到1945年6月,冼星海汲取哈薩克民族音樂精華,創作了英雄題材交響詩《阿曼蓋爾德》等一批傳世佳作。
為紀念兩位音樂家的友誼,冼星海在哈居住的房子被闢為“冼星海故居”,阿拉木圖的弗拉基米爾大街改名為“冼星海大街”,並修建冼星海廣場、樹立紀念碑。在廣州也建起“冼星海和拜卡達莫夫友誼之路”。他們的故事還被搬上熒幕,兩國合拍電影《音樂家》。2018年6月,中哈兩國元首共同接見了《音樂家》主要演職人員,觀看電影片段預告。2019年,該電影獲好萊塢“金色銀幕獎”最佳影片獎。
四、“兒童的救護神”王震醫生
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醫生王震教授從醫30多年,在先天性心臟病介入難度最大的室間隔缺損治療方面的技術世界領先。王震與吉爾吉斯斯坦有著不解之緣。自2009年起,十餘次赴吉指導工作,累計治癒500餘名吉先心病兒童,並為當地培養了一批先心病介入治療技術專家。他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吉爾吉斯人的恩人”和“兒童的救護神”。2011年,吉衛生部向王震頒發國家心臟病醫院名譽教授聘書。2018年,他成功促成河北醫大一院與吉國家心臟病醫院共同建立“中吉先心病研究中心”,在先心基礎研究、流行病學調查、先心病防治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表彰他為吉醫療衛生事業所做的巨大貢獻,吉總統向其授予“總統榮譽勳章”,這是該國第一次為中國專家頒發國家最高榮譽。
中國與中亞國家民間友好的暖心故事
魯斯蘭在北京市紅十字血液研究所獻血
魯斯蘭在北京市紅十字血液研究所獻血
五、向世界推介海南的“熊貓俠”魯斯蘭
哈薩克斯坦90後小伙魯斯蘭,被網友親切稱為“熊貓俠”。一次偶然機會,他看到停在校園裡的獻血車,便走上前去。經過驗血得知自己是RH陰性血,是十分稀有的“熊貓血”,魯斯蘭當即加入獻血隊伍,自2009年起每年兩次無償獻血。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重要演講,講述了他的故事。2020年2月,受疫情影響,海南省獻血人次、獻血量銳減,“熊貓血”告急。魯斯蘭毫不猶豫走進獻血屋,無償獻血400毫升。
魯斯蘭親眼見證了中國日新月異的發展,決定要留在中國,尋找發展機會,實現自己的價值。2019年,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面向全球招募人才,經過層層考核,他成為部門第一位外籍員工,負責對外宣傳和國際合作,對接和服務全球投資者。2022年4月,在海南洋浦國際貨櫃碼頭,魯斯蘭向前去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介紹相關情況,被總書記夸為“中國通”。
六、用愛“挺”中國的烏茲別克斯坦留學生肯傑柏耶夫
烏茲別克斯坦留學生肯傑柏耶夫·穆羅江(中文名:郭沫若)就讀於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20年2月,在中國新冠疫情突然暴發、口罩等防疫物資嚴重告急的情況下,肯傑柏耶夫自費在烏購買2萬餘只口罩,十天內中轉數次航班“人肉”運至中國,送給學校及醫院。同年4月,中國政府(江西)聯合工作組赴烏協助開展疫情防控工作。肯傑柏耶夫主動為聯合工作組擔任翻譯,陪同工作組到訪烏近半數州市的幾十家醫療衛生機構。2020年7月,時任中國駐烏大使姜岩致信點讚其為中烏抗疫合作提供的支持和幫助。2021年10月,肯傑柏耶夫參加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和環球網聯合舉辦的第三屆“一帶一路”百國印記短視頻大賽並獲海外人氣獎。肯傑柏耶夫及夫人還致力於在烏推廣漢語學習,籌建烏漢語教學點,自費裝修教室、購買書籍和參考資料,推動在烏中國小開設漢語課程。
七、向世界展示真實中國的土庫曼斯坦女孩克麗絲
曾在上海大學學習的土庫曼斯坦留學生克麗絲,在2021年度“看中國·外國青年影像計畫·上海行”活動中,同中國搭檔在上海拍攝短片《新中國之歌》,在中國國慶黃金周走紅網路。克麗絲運用中國上海早期黑白電影資料,講述新中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來歷,田漢、聶耳以及赴海外推廣歌曲的劉良模的故事。創作期間,在中外指導老師的幫助下,克麗絲同搭檔走訪國歌展示館、聶耳故居、聶耳音樂廣場等地,翻拍超過1000張老照片及大量實景。克麗絲還時常向親友分享關於中國風土人情的信息,讓更多身邊人對中國產生濃厚興趣。她說,“我希望將來還有時間拍攝有關中國的紀錄片,向世界展示一個真實的中國”。
八、勇救中國落水母子的塔吉克斯坦青年阿驪
2020年6月8日,湖北理工學院國際學院收到一面繡有“救命之恩永生難忘”的錦旗,以感謝來自塔吉克斯坦的留學生阿驪。2020年6月5日,市民黃女士和她的兒子小峰路過湖北理工學院,在學院東門磁湖邊,小峰不慎落水。黃女士撲入水中施救,但因為不會游泳,母子二人被湖水淹沒。路過的市民立即奔走呼救。阿驪聞訊趕來,看到在湖裡掙扎的二人,毫不猶豫跳入湖中,一舉將他們母子救起。在救人的時候,阿驪的手掌和膝蓋均被劃破,攜帶在身上的兩部手機,一部落入湖中,一部在岸邊摔壞。成功救人後,阿驪準備悄悄離去,被黃女士留下。當阿驪被問及救人當時在想些什麼,阿驪只是簡單說,“其實當時什麼都沒有想就衝過去了,這是我第一次救人,今天也是我過得最有意義的生日”。這一天恰巧是阿驪23歲生日。
九、國寶級的“瑪納斯奇”居素甫·瑪瑪依
《瑪納斯》是柯爾克孜文化的輝煌結晶,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與藏族史詩《格薩爾王傳》、蒙古族史詩《江格爾》並稱為中國三大英雄史詩。居素甫·瑪瑪依1918年生於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是世界唯一能完整演唱8部《瑪納斯》的瑪納斯奇。他的哥哥一邊做生意,一邊收集《瑪納斯》史詩及柯爾克孜族民間文學,足跡遍及新疆各地及中亞地區。居素甫跟隨哥哥學習演唱《瑪納斯》後,只用了8年時間,就把8部史詩全部背下來,15歲就能完成演唱8部《瑪納斯》。他演唱的《瑪納斯》達23萬多行,是世界上最完整的英雄史詩,比荷馬唱的英雄史詩《伊利亞特》長14倍。1979年,他受到國家領導人接見,被稱為“國寶”。為表彰他為弘揚柯爾克孜民族文化所立下的不朽功績,1995年,吉時任總統阿卡耶夫授予他“吉爾吉斯民族演員”稱號。之後他又獲贈吉文化界最高勳章“瑪納斯”勳章。吉著名作家欽吉斯·艾特馬托夫評價他為“整個吉爾吉斯民族文化傳統的代表”。吉政府在比什凱克為他樹立雕像。2014年6月,居素甫·瑪瑪依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97歲。
十、“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使者”胡振華教授
胡振華系中央民族大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學院教授,是新中國誕生後成長起來的第一批民族語言知名學者。多年來他從事中亞語言文化教學研究及民間友好工作,被譽為“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使者”。1953年,胡振華從中央民族學院畢業,赴新疆調研並學習柯爾克孜語,參與創製柯爾克孜文字,並於60年代開始搶救《瑪納斯》。1978年底,胡振華把民間藝術家居素甫·瑪瑪依接到北京,重新進行《瑪納斯》搶救工作,並向日本、德國、英國等國家介紹《瑪納斯》。1999年胡振華當選吉國家科學院外籍榮譽院士,2002年榮獲吉總統頒發的“瑪納斯”三級勳章,被選為吉欽吉斯·艾特馬托夫研究院院士。吉兩位前總統阿卡耶夫、奧通巴耶娃稱胡教授對研究吉歷史和語言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胡振華在推動國內東乾學研究方面亦有貢獻,是中國東乾學研究第一人。2009年,他主編的《中亞東乾學研究》出版,全面介紹了東乾及東乾學著作。胡振華教授還是中國開設土庫曼語課程的發起人和組織者,多次發表文章介紹中土友好歷史,讓土民眾了解到中國撒拉族是從土遷徙到中國西北部的歷史,加深兩國之間的感情。2016年3月,土方授予胡振華“中土友誼傑出貢獻獎”。
十一、捧起民間炭火的中塔抗疫醫療信息翻譯組
2020年4月30日,塔吉克斯坦衛生部宣布,塔國內已經發生新冠疫情。正當不知所措的民眾打開社交網站時,才發現網站上已經出現一段段講解疫情防控知識的視頻。視頻主人公是黃皮膚、黑眼睛的中國人,說的話卻是通俗易懂、倍感親切的塔吉克語。這些視頻出自中塔抗疫醫療信息翻譯組。
中塔抗疫醫療信息翻譯組成立於2020年4月15日,是一個線上的志願者組織,由來自中國、塔吉克斯坦和伊朗等國60餘名志願者組成。各國志願者線上上密切協作,共同完成資料篩選、翻譯、校對、配音等工作,依託中國防控新冠疫情相關資料,通過網際網路向塔民眾普及防控知識。該組織的發起人是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博士研究生閆敏佳。學習塔吉克語的她看到塔民眾正面臨疫情威脅,與中伊(朗)防疫互助小組的發起人溝通,了解線上志願者組織的運作模式後,通過公開招募和相互舉薦組建團隊。結合塔疫情形勢和民眾需求,翻譯組從中國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發布的防控知識普及視頻中選取60餘個主題進行譯配。經過數月努力,翻譯組編譯40餘條視頻,在塔社交網站獲得大量點讚和轉發,為塔人民抗擊疫情送去了“定心丸”。
中國與中亞國家民間友好的暖心故事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專家團隊成員在吉爾吉斯斯坦納倫州的“中吉友
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專家團隊成員在吉爾吉斯斯坦納倫州的“中吉友誼井”(前)和紀念石碑旁合影
十二、見證世代友好的“中吉友誼井”
在吉爾吉斯斯坦納倫州與中國接壤地區的一個邊防站,吉邊防戰士被用水難的問題困擾多年。2022年9月,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專家團隊在開展中吉烏鐵路可行性研究野外勘探期間,應當地邊防官兵請求,利用手中設備為吉邊防站打一口新水井。噴涌的井水衝出管道的瞬間,現場圍觀的吉邊防戰士們歡呼雀躍,掌聲、歡呼聲在曠野中久久迴蕩。海拔3500多米處,一口85米深的水井不僅解決了吉邊防戰士多年來的吃水難題,也讓吉人民對未來的中吉烏鐵路寄予了更多憧憬,更拉近中吉兩國人民的距離。飲水思源,為紀念兩國人民的友好情誼,吉邊防站在井旁樹立“吉中友誼井”石碑。吉方專門就此向中方致感謝信,表示“吉中友誼就像這井水一樣純淨”。
十三、尋找哈薩克斯坦母親55年的黎遠康
上世紀50年代初,中國青年黎懷鈺認識了在新疆一家醫院工作的蘇聯姑娘瓦蓮金娜,兩人真心相愛並結婚生子。新中國成立後,兩人回響國家號召,奔赴東北。黎懷鈺先後在瀋陽飛機製造廠、瀋陽礦山機器廠工作,瓦蓮金娜帶著孩子在長春一所中學教書。1955年2月,蘇聯向中國外交部通報蘇聯撤僑方案,居住在中國多年的11萬餘名蘇僑分兩批撤回蘇聯,瓦蓮金娜也在其中。夫妻二人被迫分開,當時他們的兒子黎遠康才6歲。由於中蘇冷戰,黎遠康同母親兩地相隔。黎遠康長大後,千方百計尋找母親,卻始終沒有音訊。他將資料托朋友遞給俄羅斯國家電視台的尋親節目《等著我》。2009年,欄目組工作人員偶然發現,黎遠康的尋親資料與節目組保存的一份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尋親資料高度契合。原來,在他尋找母親的同時,他的母親也在尋找他。在節目組的大力撮合下,2009年12月,黎遠康飛赴莫斯科參加節目錄製,他的母親也來到錄製現場。這一年,兒子61歲,瓦蓮金娜80歲。這遲到半個世紀的幸福,是中哈人民友好的有力見證。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哈期間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演講時,提到了這份跨越半個多世紀的親情,令無數人為之動容。
十四、為中吉民眾搭起連心橋的華商楊彩平
1999年5月,為追回一名客戶的欠款,楊彩平來到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意外發現一片廣闊市場。幾個月後,她在當地開設了第一個攤位。隨著赴吉發展的華商越來越多,楊彩平組織成立吉南方華商商會並擔任會長。2010年6月,吉局勢動盪,中國政府派出9架包機撤僑。楊彩平不顧危險,組織車隊,將600多名華商接到自己的紅太陽市場,聘請保全保障安全,看守貨物。
楊彩平在吉積極投身公益,定期組織華商去孤兒院、敬老院慰問,捐助貧困學生。2015年,比什凱克華助中心成立。作為負責人,楊彩平發揮中心的救助幫扶機制,在為旅吉僑胞提供幫助的同時,也向當地民眾伸出援手,為殘疾兒童建造戶外涼亭,為耳聾兒童捐贈人工耳蝸,為村民提供泵水設備。楊彩平和同事們的足跡遍布比什凱克以及周邊的兒童福利院、孤兒院、殘疾人收容所。談及未來,她選擇繼續留在這裡,“吉爾吉斯斯坦是中國的友好鄰邦,是最早支持和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之一。身處吉爾吉斯斯坦,我們有責任繼續提升華僑華人形象,促進兩國民心相通。”
十五、中國外交官同當地雇員的患難真情
2013年,在中國駐烏茲別克斯坦使館工作的當地雇員瓦麗婭家中遭遇不幸,剛出生10個月的小孫女因患先天性心臟病需要赴印度治療。使館得知此事後,想方設法同印度方面聯繫,為其找到一家印度醫院。當地一家公司承擔了手術的大部分費用,但瓦麗婭需自籌赴印路費。使館為其組織愛心募捐活動。中國外交官對瓦麗婭的遭遇深表同情,紛紛捐款。短短几天,不到20人的使館就募捐到2100美元。當瓦麗婭從大使手中接過這筆捐款時,哽咽著向大家連聲道謝。她說,“我要讓我的小孫女永遠記住,是中國人給了她巨大的幫助”。
十六、將先進種植技術引入烏茲別克斯坦的中國姑娘王倩
1986年出生的山東姑娘王倩在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習。2009年,因父親去世,王倩放棄去新加坡留學的機會,棄醫從農,回到農村繼承父親的草莓種植事業。王倩深知科學技術對農業發展的引領作用,注重產學研結合,與“中國草莓之父”姜卓俊教授共同研發了“超早熟無公害草莓栽培技術”,將草莓提前2個月上市,破解了中國草莓斷檔的行業難題。2017年,王倩把草莓種苗及種植技術介紹到烏茲別克斯坦,在塔什乾建起金陸農業產業園。當時,烏草莓只在5月成熟且成熟期只有20天,而在王倩的草莓種植園裡,草莓可以從12月下旬開始成熟且成熟期長達6個月。當地人為這位“草莓公主”豎起大拇指。烏總統簽發總統令,贈予她154公頃土地49年的免費使用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