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建於1984年7月。當時致公黨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司徒擎來寧波,發展黨員5名,成立致公黨十央寧波直屬小組,葉蔭叔為組長。1986年11月30日黨員發展到30人,成立致公黨寧波市工作委員會籌備會,葉蔭叔等四人為召集人。籌備會一方面積極發展組織,另一方面廣泛開展海內外聯誼活動。1989年9月16日,中國致公黨寧波市工作委員會成立,時有成員46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致公黨寧波市委員會
- 地區: 寧波市
- 類型:組織機構
- 籌建於 : 1984年7月
發展概況,參政議政,引資工作,社會服務,自身建設,
發展概況
葉蔭叔任主任委員,黃文炯、邱登清、呂志鴻任副主任委員,錢振華為秘書長。1991年9月24日,致公黨寧波市委員會正式成立,時有成員51人,葉蔭叔被推舉為名譽主委,傅積泰出任主任委員,邱登清、黃文炯當選為副主任委員,錢振華為秘書長。1992年底增補錢振華為副主任委員。1996年11月26日,致公黨寧波市第二次黨員大會開幕,時有成員69名,選舉傅積泰任中國致公黨寧波市第二屆委員會主任委員,邱登清、錢振華、吳琨樹任副主任委員,錢振華兼任秘書長。2001年11月12日,召開第三次黨員大會,時有成員87名,選舉委員7名,范誼為主任委員,吳琨樹、許國章、嚴國萍為副主任委員,吳琨樹兼任秘書長,推選葉蔭叔為名譽主委,傅積泰、邱登清為顧問。大會通過了中國致公黨寧波市第三次黨員大會決議。決議號召全市致公黨黨員,在中共寧波市委的領導下,高舉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旗幟,堅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齊心協力,奮發進取,為圓滿完成寧波“十五”計畫所制定的各項工作目標,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作出更大貢獻。
截止2003年11月年底,致公黨寧波市委會共有黨員116名,平均年齡49.8歲,其中高級職稱34名,占黨員總數的29.3%。設8個支部,3個專委會(參政議政委員會、婦女工作委員會、老齡工作委員會)。
參政議政
致公黨寧波市委會成立以來,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積極發揮參政黨作用。
市委會主要領導人多次參加中共寧波市委、市政府舉行的座談會、協商會、談心會、通報會,並緊緊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聯繫改革開放和建設中的重要問題以及人民民眾普遍關心的社會問題,坦誠建言,提出建議。
圍繞經濟建設這一中心,組織成員進行調查研究,提出可行性建議,為市政府建言獻策。市委會曾對港胞顧國華先生在北侖區贈的宗瑞醫院效益情況,海曙區和鄞縣下應鄉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執行情況,我市的社會服務制度情況,家庭文明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關係問題,社會上的老年人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查,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議。
發揮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作用,參好政、議好政。市委會有13名同志擔任歷屆各級人大代表,27名同志擔任歷屆政協委員,數年來在各級政協會議上分別提交提案200餘件。不少提案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如《關於禁止銷售使用含鉛汽油的建議》、《公共設施慎用帶尖刺的鐵護欄》、《關於給癌症病人以更多愛心的建議》、《把家庭美德建議列入目標考核的指標體系》、《關於環境排污費收取辦法的建議》提案被採納。《關於在‘三資’企業建立工會的建議》、《企業黨員領導反腐倡廉刻不容緩》、《關於儘快摸清城市地下管線情況》《對我市推行社會服務承諾制度的幾點意見》《全社會都要重視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五條提案被十五屆、十一屆市政協評為優秀提案。
2001年,主委范誼對我市義務教育問題進行調研,撰寫了題為《教育興農 一本萬利》的調研報告,提出了我市應在全國率先分步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的建議,受到了市委領導的高度重視,市政府就此頒發了《寧波市經濟欠發達鄉(鎮)和6個片區義務教育階段的3.37萬中小學生實施了“兩免一補助”的政策。人民日報等二十多家新聞單位對此進行了報導,在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2002年5月范誼主委隨中共寧波市委書記黃興國出訪巴西、澳大利業、印度三國,考察了寧波實施“走出去”國際化戰略中涉外人才培訓課題,並向市委提交了跨世紀幹部外語培訓計畫,被市委採納。現已有34名副處級以上幹部經5個月的英語強化培訓被送往澳大利亞攻讀碩士學位。
在2003年的十二屆一次政協大會上我會提交的提案有《關於規劃建設城市植物園的建議》》、《關於對回國創業的海外留學人員提供醫療保健的建議》、《關於加強劇毒鼠藥管理的幾點建議》、《我市老年服務設施存在的問題及建議》4條,均受到重視,其中《關於規劃建設城市植物園的建議》和《關於對回國創業的海外留學人員提供醫療保健的建議》提案被採納。
信息是有效的參政議政渠道,市委會注重圍繞兩個文明建設和民眾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運用信息渠道進行參政議政。幾年來,共上報信息35條,分別被中辦、中央統戰部及省市有關部門採用了20條。其中“對中共十四大的期望”、“對中共六中全會的反映”、“對董建華當選香港首任行政長官的反映”、“對《廉政準則》的反映”、“長江三峽截流”、“紀念鄧小平逝世一周年”、“對中央對台工作會議的反映”、“談柯林頓訪華的重要意義”“對如何實現十六大制定的戰略目標的幾點建議”“關於防治非典型性肺炎的幾點建議”等信息分別被中共中央統戰部、全國政協辦公廳和省委統戰部錄用。
引資工作
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海外聯絡工作是民主黨派的一項重工作。寧波致公黨根據自身特點,積極發揮廣大成員海外聯絡廣泛的優勢,為推動我市對外開放工作作出努力。
為成員知情出力創造條件。1990年至2003年,市委會舉辦了僑務知識系列講座7期,先後邀請了僑辦、僑聯、財稅、海關等部門負責人講解有關涉外稅收、關稅、自費出國留學、勞務輸出、海外遺產繼承等知識,有200多人次參加聽講。
聯絡感情,廣交朋友。寧波致公黨成立以來,據不完全統汁,接待了海外僑胞、台灣同胞和海外洪門團 (人士)約100人次。其中接待菲律賓洪門進步黨、致公黨、竹林協義總團、台灣洪門等組織80餘人次,接待海外僑胞、華人和港澳台同胞近20餘人次,他們中有州參議員、世界稀有金屬專家、航空專家、教授、報社總編、商界著名人士等。2002年我會領導先後與台灣象棋協會、中華民俗典故研究會、世界客屬總會、台北科技大學校友會、中華洪門總會等人士晤面,共聚中華是一家,暢談統一是潮流。
鼓勵成員開展引資工作。根據廣大成員與海外親友有廣泛聯繫的特點,積極鼓勵成員利用探親、接待、出訪等機會,把海外聯誼與引進資金、技術、設備、促進貿易等結合起來。在廣大成員的努力下,1989年以來,協助政府引進外資興辦企業,引進捐款興辦教育事業,總計美金1358萬元、新加坡幣410萬元、港幣200萬元、人民幣219萬元。
社會服務
服務於社會,貢獻於兩個文明建設,是民主黨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年來,市委會根據黨員中人才眾多的優勢,努力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
立足本職,奉獻事業。致公黨寧波小組自成立之日起,一直強調致公黨黨員要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塑造良好形象。為鼓勵廣大黨員不斷奮發努力,為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多作貢獻,1992年以來開展了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評選活動。廣大黨員發揚敬業奉獻精神,在各自崗位上做出了積極貢獻,獲得了各級表彰和獎勵。成員邱登清、在承接蘇丹恩圖曼醫院援外項目中,提前8個月完成工程建設,被譽為我國援外史上的成功範例,受到政府通報表揚。成員馬亢柏在研製新藥方面取得很大成果,1994年享受國家特殊津貼,1995年被致公黨中央評為“為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服務”先進個人。范誼主委,先後在20餘種報刊雜誌上發表了有關英語教學淪文30餘篇,1993年、1995年分別在寧波外文學會、寧波大學獲論文一等獎和科研成果三等獎。成員倪素俊在]993年“3.10事故”搶救傷員中身先士卒,受到市政府通報表揚。成員黃文炯參加赴萬里索加錫醫院醫療隊,以其精湛的醫術,多次完成各種高難於術,深受馬里人民的尊敬,獲得我國駐馬里大使館、衛生部、省衛生廳表揚。在抗市“非典”的戰鬥中,副主委許國章一直奮戰在最前沿,為紮實做好防非工作,為廣大人民民眾創造良好的、安定的、舒心的生活環境盡職盡責。據 不完全統計,致公黨市委會成員獲得各級表彰、獎勵的人數約20餘人次。
開展義診諮詢活動。1990年以來,市委會組織成員中的醫務工作者多次到農村、學校、工廠、福利院等地,開展義診、諮詢,獻愛心活動。1996年以來與市僑辦聯合邀請市一院、二院、婦兒醫院、李惠利醫院的醫務專家,赴餘姚四明山鎮、寧海岔路鎮、寧波大學和社區階段,為革命老區民眾、社區居民和寧大教職員工義診服務,約有千餘人次就診。寧波電視台及《寧波僑鄉報》對此活動作了報導。
1996年,為貫徹中宣部、全國婦聯等聯合發出的“開展文化下鄉活動”的號召,市委會開展了“扶貧幫困獻愛心”活動,並將節約下來的千餘元辦公經費為該農村學生購買了數10套兒童書籍。2002年,市委會又發動黨員捐款資助3名貧困學生,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
自身建設
為把致公黨建設成為政治上堅定、組織上健全、作風上清正務實、工作上積極主動的合格參政黨,市委會在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市委會籌建階段,就重視抓基本路線教育,重點學習《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關於社會土義若干問題學習綱要》等檔案。並通過學習班、座談會等形式,結合致公黨章程、黨史和優良傳統教育,使黨員牢牢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政治鑑別力和政治敏銳性。
市委會始終堅持把學習鄧小平理論作為思想建設的重要內容。中共十四大召開以後,市委會提出要把學習十四大精神與學習鄧小平南方重要講話結合起來,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統一認識,指導工作。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市委會認為這個歷史性決策,反映了全國人民包括各民主黨派的共同願望,並向全體成員提出,要把學習鄧小平理論作為一項長期而重要的任務,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努力掌握其精神實質。2002年中共十六大勝利召開,為貫徹中共十六大精神,市委會制訂學習計畫,提出要把中共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我黨的具體實際緊密結合起來,繼承和發揚我黨的優良傳統,努力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高素質的參政黨。
在大是大非的政治問題上,市委會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堅決擁護中共中央和中央政府關於台灣問題的原則立場,先後在有關部門舉行座談會、慶祝香港回歸五周年大會上嚴辭駁斥陳水扁的各種“台獨”言論,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發揮我黨的優勢作用。
市委會建立學習制度,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活動。如紀念致公黨成立70周年活動、紀念致公黨“三大”召開50周年大會、舉辦“愛祖國迎回歸知識競賽、開展“三增強”“四熱愛”教育活動等。據不完全統計,共舉辦各類學習班15期,參加學習的有300多人次。此外,還選派成員積極參加各級社會主義學院的學習。
在組織建設方面,堅持以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政黨隊伍為目標,把主要精力放在鞏固和健全組織,提高黨員素質上。加強對支部工作的領導,以抓支部組織建設為基礎,及時做好支部的換屆工作。針對我會實際,在發展新成員時特別注重考察其參政議政能力。經過不斷探討摸索,使支部生活逐步趨向正常化、制度化、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