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臨床皮膚病學》是2010年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辨。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臨床皮膚病學
- 作者:趙辨
- ISBN:9787534568428, 7534568420
- 頁數:2002頁
- 出版社: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1月1日
- 裝幀:精裝
- 開本:16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套裝上下冊)》根據“全、新、精”的編寫原則,結構及內容較《臨床皮膚病學》第三版有了較大的刪節、修改和補充。
一、隨著基礎科學的快速發展,皮膚科學的基礎及臨床研究也隨之不斷深化,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亞專業。皮膚科的服務範圍也有了很大的擴展。全書分為六篇,將“中醫及中西醫結合皮膚病學”“性傳播感染”“皮膚外科學”“美容皮膚科學”各作為獨立一篇,以體現皮膚科學的進展和發展方向。
第一篇皮膚科學基礎,概述皮膚科的基礎理論,密切與臨床的聯繫,儘量反映當前的研究進展,比《臨床皮膚病學》第三版增加了“皮膚遺傳學”“皮膚光生物學”“皮膚藥理學”三個新的章節。
中醫及中西醫結合皮膚病學是我國所特有。發揚中醫精華,創造有中國特色的皮膚科學,為世界皮膚科學作貢獻,這也是我國皮膚科學者努力的方向,故將此作為獨立一篇。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有助於“中西醫並重”方針的實現。
性傳播疾病是皮膚性病學專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觀念的變化,世界各種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關於“性傳播疾病”的認識,已遠遠超出過去傳統“性病”的狹義範圍。因此對這類疾病的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診斷、治療預防應從巨觀上加以認識和研究。故《中國臨床皮膚病學(套裝上下冊)》將“性傳播疾病”作為一篇,名為“性傳播感染”。根據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其中仍保留“性傳播疾病”一章,但未套用“非淋菌性尿道炎”這一病名。因這一病名作為診斷已不準確,且目前套用較濫。從參考書的科學性要求出發,我們僅局限於“沙眼衣原體尿道炎/宮頸炎”,而對支原體的性傳播感染問題,由於目前尚存在許多不同的看法,故將“生殖道支原體感染”在此篇中作為一章介紹。另外增加“性傳播相關疾病”一章,以區別於傳統“性病”的概念。我們這樣編排,希望能更新傳統的“性病”概念,拓寬對性傳播感染的認識,有助於深化對性傳播感染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皮膚外科學”和“美容皮膚科學”是近年來我國皮膚科中發展起來的兩個亞專業,特別是美容皮膚科學的發展更是迅速,已是當今皮膚科醫師必須掌握的知識。因此《中國臨床皮膚病學(套裝上下冊)》將“皮膚外科學”和“美容皮膚科學”各自作為一篇,對其發展方向、基本理論、臨床套用、技術操作均作了扼要而簡明的介紹。
二、第三篇“皮膚病臨床”是《中國臨床皮膚病學(套裝上下冊)》的核心部分。這次修改中除在內容上要體現近年來的一些新知識、新經驗外,還增補了一些遺漏的病種或新病種、新病症。在章節的分類上,我們繼續採取病因及病症相結合的分類方法,即原則上根據病因歸類分章,對許多病因還不明確的疾病,我們又根據皮膚科學重視形態學的特點,採取了按皮膚病特殊病症或疾病發生的特殊部位及組織結構(如黏膜、皮膚附屬器等)歸類。有些疾病雖可歸入某一病因的章節,但因其主要病症突出而歸入相應的章節中。
編輯推薦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套裝上下冊)》為“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目錄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上冊)》目錄:
第一篇 膚科學基礎
第一章 皮膚胚胎學與比較生物學
第二章 皮膚解剖與組織學
第三章 皮膚生理學
第四章 皮膚生物化學
第五章 皮膚細胞分子生物學基礎
第六章 皮膚免疫學基礎
第七章 皮膚組織病理學
第八章 皮膚病理生理學
第九章 皮膚遺傳學
第十章 皮膚光生物學
第十一章 皮膚藥理學
第十二章 皮膚病的病因、症狀和診斷
第十三章 皮膚病治療學
第二篇 醫及中西醫結合皮膚病學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中醫皮膚病學基礎
第三章 中西醫結合治療皮膚病的思路和方法
第四章 中醫皮膚美容
第三篇 膚病臨床
第一章 病毒感染性皮膚病
第二章 球菌感染性皮膚病
第三章 桿菌感染性皮膚病
第四章 衣原體和支原體所致的皮膚病
第五章 立克次體所致的皮膚病
第六章 螺旋體所致的皮膚病
第七章 真菌感染性皮膚病
第八章 寄生蟲、昆蟲及其他動物所致皮膚病
第九章 物理性皮膚病
第十章 變態反應性皮膚病
第十一章 職業性皮膚病
第十二章 結締組織病
第十三章 免疫性大皰病
第十四章 無菌性膿皰性皮膚病
第十五章 皮膚血管炎
第十六章 皮膚脈管性疾病
第十七章 免疫缺陷性皮膚病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下冊)》目錄:
第十八章 紅斑皮膚病
第十九章 丘疹鱗屑性皮膚病
第二十章 妊娠相關皮膚病
第二十一章 角化性皮膚病
第二十二章 真皮膠原及彈性纖維病
第二十三章 皮下脂肪組織疾病
第二十四章 皮脂腺及汗腺皮膚病
第二十五章 毛髮及甲病
第二十六章 非感染性肉芽腫
第二十七章 色素性皮膚病
第二十八章 神經精神障礙性皮膚病
第二十九章 黏膜及黏膜皮膚交界處疾病
第三十章 內分泌、代謝及營養性皮膚病
第三十一章 遺傳及先天性皮膚病
第三十二章 皮膚腫瘤
第三十三章 與皮膚病有關的綜合徵
第三十四章 系統疾病的皮膚表現
第四篇 傳播感染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性傳播疾病
第五篇 膚外科學
第一章 概論
第二章 皮膚移植
第六篇 美容皮膚科學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美容皮膚科學技術
第三章 化妝品及化妝品皮膚病
附錄一 外用藥處方匯集
附錄二 本書常用中醫古方
中文索引
英文索引
序言
《中國臨床皮膚病學》是在《臨床皮膚病學》第三版基礎上作了較大的補充、修改而成。因此,它實質上也可以認為是《臨床皮膚病學》第四版。《臨床皮膚病學》自1981年第一版發行以來,經過1991年第二版,2001年第三版,至今已近30年。正如第三版前言所說,《臨床皮膚病學》為全國皮膚科專業醫師提供了一本比較系統和完善的臨床參考書,為我國皮膚科人才培養和皮膚科事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全國皮膚科同道給予本書很高的評價,使我們深受感動,也激勵我們繼續去完善和提高。我們希望本書的出版能不斷地推動我國一代又一代皮膚科醫師的成長,為我國皮膚科事業的發展作出新貢獻。
本書根據“全、新、精”的編寫原則,結構及內容較《臨床皮膚病學》第三版有了較大的刪節、修改和補充。
一、隨著基礎科學的快速發展,皮膚科學的基礎及臨床研究也隨之不斷深化,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亞專業。皮膚科的服務範圍也有了很大的擴展。全書分為六篇,將“中醫及中西醫結合皮膚病學”“性傳播感染”“皮膚外科學”“美容皮膚科學”各作為獨立一篇,以體現皮膚科學的進展和發展方向。
第一篇皮膚科學基礎,概述皮膚科的基礎理論,密切與臨床的聯繫,儘量反映當前的研究進展,比《臨床皮膚病學》第三版增加了“皮膚遺傳學”“皮膚光生物學”“皮膚藥理學”三個新的章節。
中醫及中西醫結合皮膚病學是我國所特有。發揚中醫精華,創造有中國特色的皮膚科學,為世界皮膚科學作貢獻,這也是我國皮膚科學者努力的方向,故將此作為獨立一篇。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有助於“中西醫並重”方針的實現。
性傳播疾病是皮膚性病學專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觀念的變化,世界各種文化的交流和融合,關於“性傳播疾病”的認識,已遠遠超出過去傳統“性病”的狹義範圍。因此對這類疾病的病原學、流行病學、臨床診斷、治療預防應從巨觀上加以認識和研究。故本書將“性傳播疾病”作為一篇,名為“性傳播感染”。根據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其中仍保留“性傳播疾病”一章,但未套用“非淋菌性尿道炎”這一病名。因這一病名作為診斷已不準確,且目前套用較濫。從參考書的科學性要求出發,我們僅局限於“沙眼衣原體尿道炎/宮頸炎”,而對支原體的性傳播感染問題,由於目前尚存在許多不同的看法,故將“生殖道支原體感染”在此篇中作為一章介紹。另外增加“性傳播相關疾病”一章,以區別於傳統“性病”的概念。我們這樣編排,希望能更新傳統的“性病”概念,拓寬對性傳播感染的認識,有助於深化對性傳播感染的基礎和臨床研究。
“皮膚外科學”和“美容皮膚科學”是近年來我國皮膚科中發展起來的兩個亞專業,特別是美容皮膚科學的發展更是迅速,已是當今皮膚科醫師必須掌握的知識。因此本書將“皮膚外科學”和“美容皮膚科學”各自作為一篇,對其發展方向、基本理論、臨床套用、技術操作均作了扼要而簡明的介紹。
二、第三篇“皮膚病臨床”是本書的核心部分。這次修改中除在內容上要體現近年來的一些新知識、新經驗外,還增補了一些遺漏的病種或新病種、新病症。在章節的分類上,我們繼續採取病因及病症相結合的分類方法,即原則上根據病因歸類分章,對許多病因還不明確的疾病,我們又根據皮膚科學重視形態學的特點,採取了按皮膚病特殊病症或疾病發生的特殊部位及組織結構(如黏膜、皮膚附屬器等)歸類。有些疾病雖可歸入某一病因的章節,但因其主要病症突出而歸入相應的章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