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學思想史

中國美學思想史

《中國美學思想史》是2010年1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於民。該書主要講述了中國美學思想體系發展的過程。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美學思想史
  • 作者:於民
  • ISBN:9787309063363
  • 頁數:441 
  • 定價:45.00元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01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美學思想史(精華版)》是一部極見功力的中國美學思想史著作,敘述了中國美學思想體系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從新石器時期審美藝術的產生,到中國古代美學的奠基時期——西周時期,從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展開——春秋戰國時期,再到兩漢時期審美重點從人到藝術的過渡……
乃至最終中國古代的審美氣化和諧論發展達到巔峰,《中國美學思想史(精華版)》對各個時期中國美學思想的流變,及各個歷史時期的規律特點,都進行了系統而充分的闡述,突出地顯示出中國古典審美意識不同於西方的所在。全書資料翔實,論證精當,字裡行間充分展示了作者的學術造詣與個性。

作者簡介

於民,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1930年生於河北唐山。1948年夏赴解放區華北聯大學習。同年底於平津前線參軍。195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留校任教,在哲學系美學教研室任宗白華先生的助手。1961年參加王朝聞主編的《美學概論》的編寫。主要著作有《春秋前審美觀念的發展》與《氣化諧和》等書。

圖書目錄

寫在前面的話
第一章 審美藝術的產生——新石器時期(約一萬年至四千年前)
第一節 從物質產品的石制工具到精神產品的圭璧
第二節 從適應生產活動需要的吶喊到表情的歌唱
第三節 從工具製造使用中的音聲之感到樂器演奏中的審美感
第四節 從狩獵活動的再現到真與幻結合的原始舞蹈
第五節 從寫實的圖繪到非寫實的幾何文
第六節 幾點看法
第二章 崇敬猙獰的獸形之美——夏殷時期
第一節 九鼎之備百物——以各方國圖騰繪製的夏聯盟的旗幟
第二節 饕餮的猙獰——殷代王權神權發展的一定體現
第三節 幾點看法
第三章 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奠基時期——西周時期
第一節 中國遠古的養生氣化論與“德”、“和”兩個概念的建立
第二節 上古物慾關係中的“德”
第三節 從養生的身心、社會、天人之合到政治倫理之和
第四節 周代重德重和(或重內重合)的哲學、政治、養生的觀點對於中國審美文化的深遠影響
第四章 中國古代美學思想的展開——春秋戰國時期(一)
第一節 美與善
第二節 文與質
第三節 樂與悲
第四節 雅與俗
第五節 音與心
第六節 中和與非中和
第七節 氣化與諧和
第八節 幾點看法
第五章 孔子和儒家美學思想——春秋戰國時期(二)
第一節 不講氣,不究天,不講怪神的孔子思想
第二節 一切審美藝術都是為了培養心性合乎要求的人——孔子的美育篇
第三節 文益其質、文質彬彬——孔子的文質觀
第四節 上古藝術之用規律的總結,審美氣化論的初步形成——《樂記》
第五節 陰陽、剛柔在審美意識中的體現——中和與非中和
第六節 上古有關審美中物心關係認識的特殊體現——聲之有無哀樂
第七節 頗具中國特色的一種認識方式——“比類”
第六章 道、氣的美學思想——春秋戰國時期(三)
第一節 老、莊與上古養生氣化認識的巨大飛躍
第二節 養生之道與上古人格美和美的本質
第三節 至樂、天樂的獲道之樂乃最高的樂——道家養生之道對人類美感認識的特殊發展與貢獻
第七章 審美重點從人到藝術的過渡——兩漢時期
第一節 《淮南子》的作用
第二節 道家在美感認識上的作用和儒家五行論人的影響
第三節 怨忿情感的突出強調發展了非中和思想
第四節 審美重點轉化中開始對創作規律的探求
第五節 天人分合的認識與後來審美認識的發展
第六節 《人物誌》的價值
第八章 人格審美的頂峰與藝術評鑑的美學升華——魏晉六朝時期
第一節 玄促其境、玄促其清、玄促其神、玄促其情——玄學對魏晉審美意識的影響
第二節 魏晉風韻——人的審美達到頂峰的標誌
第三節 藝術的審美怎樣從人的審美經驗中移植過來
第四節 無“清”不韻,“清”的突出崇尚
第五節 從比德到暢情——審美重點變化在自然審美上的表現
第六節 有了創作中的重本才有氣韻生動,才有意境的萌生,才有以形寫神
第七節 《文心雕龍》的出現——標誌著從哲學、養生氣化論到文學創作氣化論的成熟
第九章 意境的追求與生成——隨唐五代時期
第一節 書畫美學思想在意境生成過程中的先鋒作用
第二節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物心辯證認識的出現
第三節 有無、實虛觀念的進一步影響——象外之象、味外之味的提出
第四節 意境認識的深入伴隨著藝術風格的多樣化
第五節 地負海涵,星懸日揭——盛唐氣象的主調
第六節 “空王之道助”而意境成
第十章 儒、道、釋相融的審美觀的形成——宋至明中期
第一節 文躍出於道之外而獨立——“文道兩本”說的出現
第二節 晉人論人以韻,宋人談藝亦以韻——宋代意境認識的延伸
第三節 隨物賦形,求其神韻,以藝自嬉,瞭然心手——對創作規律認識的深化
第四節 山水、園林、繪畫相融和以醜為美的出現與盛行——自然審美認識的走向成熟
第五節 外游論與內游論的爭論與發展
第六節 典型文人士大夫審美觀的形成及其特點
第七節 理氣之爭對審美認識的深刻影響
第十一章 中國古代審美氣化諧和論從巔峰到總結——明後至清中期
第一節 哲學上氣化論的發展與明末清初審美意識的發展密切關連
第二節 清初的氣化論將傳統的非中和的審美觀念推到了頂點
第三節 詩歌審美中情與景、虛與實、情與理等範疇的出現——標誌著意境認識的走向完全成熟
第四節 慷慨淋漓,情在高曠,感人動人——審美崇尚、自然審美和美感認識的進一步發展深化
第五節 才、學、識、膽、氣的論述,“我自獨立”的破縛而出,師心師物由對立走向互補——審美認識上物我關係認識的巨大發展與變化
第六節 古典美學思想的總結
結語
附錄如何看待中國古代美學思想中的氣的宇宙審美觀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