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學史大綱》是200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北京大學教授葉朗先生。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目錄,後記,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美學史大綱》是北京大學教授葉朗先生的名作,出版十多年來受到廣泛好評,被許多大學選為教材。全書分為四篇:中國古典美學的發端、中國古典美學的展開、中國古典美學的總結、中國近代美學。論述的時間跨度為先秦至近代,內容涉及哲學、文學理論、詩歌、小說、戲劇、書畫、園林等等。作者採用“略小而存大,舉重以明輕”的方法,抓住每個時代最有代表性的美學思想和美學著作,注重把握美學範疇和美學命題的演變和發展,因此《中國美學史大綱》又可看作一部中國美學思想史或中國美學範疇史。
編輯推薦
《中國美學史大綱》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獨具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財富,然而,二十四史光耀天下,卻難見一本美學史。以致國人形成一種說法:中國古代沒有美"學",或者說中國是"有美無學"。葉朗教授出版了中國第一部系統的美學通史《中國美學史大綱》,開創中國美學史之先河,備受專家學者推崇。
目錄
緒論
第一節系統研究中國美學史是建立現代美學體系的迫切需要
第二節中國美學史的對象和範圍
第三節中國美學史的分期
第四節對有關中國古典美學的一些流行觀念的考察
第一篇 中國古典美學的發端
第一章 老子的美學
第一節 中國美學史從哪兒開始
第二節 老子論“道”、“氣”、“象”
第三節 老子論“有”、“無”、“虛”、“實”
第四節 老子論“美”、“妙”、“味”
第五節 老子論“滌除玄鑒”
第二章 孔予的美學
第一節 孔子論藝術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節 孔子論“美”與“善”、“文”與“質”
第三節 孔子論“興”、“觀”、“群”、“怨”
第四節 孔子論“大”
第五節 孔子論“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第六節 墨子的“非樂”
第七節 孟子論人格美和共同莢感
第三章 《易傳》的美學
第一節 《易傳》和《易》象
第二節 “立象以盡意”
第三節 “觀物取象”
第四節 《易傳,辯證法對美學思想發展的影響
第五節 “賦”、“比”、“興”的美學本義
第四章 《管子》四篇與中國美學
第一節 《管子》四篇及其在美學史上的重要性
第二節 《管子》四篇論“氣”
第三節 《管子》四篇論“虛一而靜”
第四節 孟子的養氣說
第五章 莊子的美學
第一節 莊子的性格、情趣和著怍
第二節 莊子論自由和美(一)
第三節 莊子論自由和美(二)
第四節 莊子論“厲與西施,道通為一”
第五節 莊子論兀者、支離者、瓮奄大癭
第六節 莊子論“象罔”
第六章 苟子的美學
第一節 苟子的哲學和美學
第二節 苟子論化性起偽而成美
第三節 荀子對墨子“非樂”的批判
第七章 《樂記》的美學
第一節 《樂記》的作者和成書年代
第二節 《樂記》論音樂在社會生活巾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節 《樂記》對音樂本質的分析
第八章 漢代美學
第一節 漢代美學的過渡性特點
第二節 漢代的元氣自然論
第三節 漢代的形神淪
第四節 《淮南子》論美和美感
一、關於美的客觀性
二、關於美醜在於整體形象的思想
三、關於美醜的相對性
四、關於美的多樣性的思想
五、關於美和人的勞動創造的關係
六、關於美感的差異性
七、關於審美感官
第五節 王充論藝術的“真”“善”美”的統一
第六節 王充的文化發展硯
第二篇 中國古典美學的展開
第九章 魏晉南北朝美學(上)
第一節 魏晉玄學與魏晉南北朝美學
第二節 “得意忘象”
第三節 “聲無哀樂”
第四節 “傳神寫照”
第五節 “澄懷味象”
第六節 “氣韻生動”
一、關於“六法”的兩個問題
二、“氣”從哲學範疇轉化為莢學範疇
三、“氣韻生動”的含義
四、從“氣韻生動”看中國古典美學的特點
第十章 魏晉南北朝美學(下)
第一節 劉勰論“隱秀”
筇二節劉勰論“風骨”
第三節 劉勰論“神思”
第四節 劉勰論“知音”
第十一章 唐五代書畫美學
第一節 “同自然之妙有”
第二節 “度物象而取其真”
第三節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刪撥大要,凝想形物”
第四節 “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兩忘,離形去智”
第十二章 唐五代詩歌美學
第一節 孔穎達對“詩言志”的重新解釋
第二節 白居易復興儒家美學的努力
第三節 殷璠論“興象”
第四節 意境說的誕生
一、從王昌齡、皎然、劉禹錫到司空圖
二、境——象外之象
三、思與境偕
四、意境的美學本質
第十三章 宋元書畫美學
第一節 “身即山川而取之”
第二節 “成竹在胸”和“身與竹化”
第三節 “遠”——山水畫的意境
第四節 “逸品”的美學內涵
第十四章 宋元詩歌美學
第一節 “情在景中,景在情中”
第二節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第三節 詩的“涵泳”
第四節 “韻”的突出
第五節 嚴羽的興趣說與妙悟說
第十五章 明代美學
第一節 王覆的《華山圖序》
第二節 祝允明論“韻”與“境”
第三節 王廷相、陸時雍論“意象”
……
第十六章 明清小說美學
第十七章 明清戲劇美學
第十八章 明清園林美學
第三篇 中國古典美學的總結
第十九章 王夫之的美學體系
第二十章 葉燮的美學體系
第二十一章 石濤的《畫語錄》
第二十二章 劉熙載的《藝概》
第四篇 中國近代美學
第二十三章 梁啓超的美學
第二十四章 王國維的美學
第二十五章 魯迅,蔡元培,李大釗的美學
後記
後記
在結束本書的時候,我想對本書的體例以及有關的幾個問題作一些說明。
中國美學史上下兩千多年,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內容極為豐富。但是一本書的篇幅終究是有限的。這就產生一個矛盾。解決這個矛盾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對每個時代的每一個美學思想家(或每一本有關美學的著作),不分大小主次地排列起來,一一加以簡略的介紹。這種方法容易把歷史變成流水賬。我覺得不很可取。另一種方法是突出重點,。抓住每個時代最有代表性的美學思想家和美學著作,儘量把它們講充分一點。對於那些次要的、二三流的思想家,或者略去,或者附在重點人物的前後作簡略的介紹,或者作為背景材料來處理。這就是唐代史學家劉知幾說的“略小而存大,舉重以明輕”的方法。我決定採用這種方法。我覺得這種處理方法,比那種不分輕重主次,把大大小小的人物、著作並列起來介紹的方法,更能顯示中國美學遺產的精華和價值,也更便於我們把握中國古典美學的體系和中國美學史的發展規律。因為如本書《緒論》所說的,每個時代的美學思潮,總是集中地反映在那個時代最有代表性的美學思想家的著作當中。
當然,採用這種方法,要注意處理好點和面、點和線的關係。所謂點和面的關係,就是一個時代的代表性人物(代表性著作)和這個時代的美學思潮的關係。
作者簡介
葉朗:浙江衢州人,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藝術學系主任、北京大學學術委員會暨教師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曾榮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的稱號和"高等學校教學成果獎"國家級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