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缺什麼:高層智囊大解局

中國經濟缺什麼:高層智囊大解局

《中國經濟缺什麼:高層智囊大解局》是15位經濟學家與作者朱敏闊論金融時政的訪談精華錄,共同探討危機之下中國經濟缺什麼,及未來30年中國經濟發展缺什麼兩大主題。關於中國經濟的更多問題,《中國經濟缺什麼:高層智囊大解局》中都作出了精彩的論述,涵蓋了股市、貨幣政策、房地產、金融安全、社會保障、增長模式轉型、國進民退等熱點爭議問題,把脈中國經濟。書中,15位著名經濟學家傾情暢談。陳志武、茅于軾、斯蒂格利茨、劉偉、夏斌、白重恩、艾豐、魏傑、魏加寧、張卓元、吳曉求、盛洪、張文魁、江平和黃桂田,每一位都是各自領域中的權威專家。“金融陰謀論”為何在中國流行?“4萬億”投資是否會引發通脹?房產“物業稅”征還是不征?股市回暖等於經濟回暖么?誰是“國進民退”的罪魁禍首?如何降低失業率提高經濟效率?經濟復甦,信心真的是黃金嗎?……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經濟缺什麼:高層智囊大解局
  • 又名:Dilemma and trend: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
  • 作者:朱敏
  • ISBN:7807671645, 9787807671640
  • 頁數:200頁
  • 出版社:山西經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3月1日
  • 開本: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名人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經濟缺什麼:高層智囊大解局》一句話醍醐灌頂,一本書讀懂中國,看高層智囊解局中國經濟。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一千個人來看中國經濟,就有一千種經濟判斷。太多的答案讓人無所適從,這時候,我們該聆聽一些權威的聲音。15位經濟學家探討中國經濟缺什麼,回答未來30年中國怎么辦。給你高端的認知,寬闊的視角,洞察中國經濟的最深處。

作者簡介

朱敏,北京大學金融碩士、清華經管傳媒EMBA。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務院智囊)旗下雜誌《新經濟導刊》執行總編。

名人推薦

回答“中國經濟缺什麼”的命題,最關鍵就在於中國經濟轉型。應當進一步加強市場的主體地位,使中國經濟更和諧、更可持續。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世行前高級副行長 斯蒂格利茨

本書將會告訴你:內外失衡之下的中國經濟,將如何在動態中解局、如何進行制度創新、如何在大國博弈中借勢崛起。
——國資委研究中心原主任、全國工商聯副秘書長 王忠明

中國更多的是“市場不夠”的問題,歐美是“市場失靈”的問題。中國之所以市場不夠,是因為市場配置的資源太少或者政府配置的資源太多,像現在壟斷的國有企業都是政府在配置資源,這是由於長期積累的結果。改革30年,計畫經濟體制的殘餘還在。
——著名經濟學家、天則經濟研究所理事長 茅于軾

通過書中較為充分的比較與分析,足以讓人們對這個頭緒繁多的經濟世界,產生或恢復一種集體的信心,即:今天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其實往往是“有解”的,只是我們在“解局”之前,仍需經歷必要的艱辛過程,仍需更多的分析與交流,更多的睿智。
——國務院參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 夏斌

中國長期的經濟發展,接下來的道路,更需要的是制度機制的改革。民主法治才是更加基礎性、更加重要的工作。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經濟學終身教授 陳志武

圖書目錄

上篇:危機之下,中國經濟缺什麼

1. 危機:內憂外患製造“完美風暴”

中國經濟的“依賴症” 魏傑
全世界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都出現了問題。1987年是日本,1997年是東南亞,現在輪到中國了!

中國經濟有“內傷” 魏加寧
2007年,企業家稀里糊塗就賺了錢;2008年,辛辛苦苦也沒賺到錢。這是為什麼?

“中美共同體”只是“看上去很美” 夏斌
華爾街喝醉了,酒是誰送的?相當部分是中國送的。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去美元化”已動搖美國霸權。

2.“4萬億”救市:要數量,更要質量

怎樣拯救中國經濟 魏傑
減稅救企業,企業保就業,就業拉消費。

“4萬億”的重點有偏差 茅于軾
歐巴馬一當選就宣布創造250萬個就業崗位,沒說GDP要增長多少。中國的“救市”導向需反思。

“4萬億”投資不要火上澆油 張卓元
現在最令人擔心的是用進一步的產能過剩來治理產能過剩,地方投資失控很可怕。

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國計民生上 江平
“路燈是最好的警察”,4萬億投資只有在透明的情況才能減少腐敗和失誤的發生。

3.經濟復甦:別好了傷疤忘了痛

正視經濟復甦中的數據爭議 陳志武
信心就是黃金,前提是這個信心是真實的信心。公眾因虛假經濟統計數據而盲目投資和消費,這是非常可怕的。經濟開始復甦,改革的聲音有所停滯,這是非常遺憾的。

金融危機提升中國地位 斯蒂格利茨
中國居民的儲蓄只是稍高而並不是特別高,而反常的是企業部門收入過高,它們的利潤過高,而且企業的儲蓄率過高,導致工資水平過低。


下篇:危機之後,未來30年中國經濟缺什麼


4.經濟走向:痛並快樂著

近期主要是反衰退,中期主要是反滯脹 劉偉
短期內的主要威脅不會是通貨膨脹,而是經濟衰退。現在為了緩解失業率,所出的代價就是未來的通脹壓力。

中國經濟基本面依舊是好的 魏傑
未來類“杜拜事件”還會發生,但我認為中國經濟是“謹慎樂觀”的。

中國經濟休整過後有晴空 張卓元
未來中國要建成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可能有些難度,攻堅戰最好不要打。

打造金融安全網與社會安全網 魏加寧
搞項目多少資金都捨得,但建安全網這種看不見的工程就不捨得投錢了,因為不體現政績。

美國可能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真正走出危機 斯蒂格利茨
凱恩斯的那一套已經過時,全球需要發生改變。至於美國可能從一個泡沫走向另一個泡沫。

5.金融創新:別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金融陰謀論在中國為何流行 陳志武
《貨幣戰爭》的邏輯有許多隱形的假設,最後一概沒有解析清楚。而國際金融體制對中國金融的監管和創新,就是一枚硬幣的不同兩面。

沒有存款保險制度是中國金融業的很大漏洞 魏加寧
危機一來地方政府先救企業,這是不對的。應對金融危機衝擊,第一件要做的事是要加固金融安全網。

沒有法律保護的地方融資是危險的 江平
一時間地方債、民間金融迅速放開,但在沒有法律保護的情況下,購買的人對風險不可預見。

現代金融體系既高效配置資源又可分散風險 吳曉求
中國必須實行強國金融戰略,要有一個發達的資本市場和中國貨幣的國際化,以降低被美國金融綁架的機率。

6.貨幣與財政:讓人民幣為人民服務

要全球化,但不要全盤西化 劉偉
把人民幣封閉起來並不能禁止掉金融風險。中國的貨幣政策不是不夠松,而是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有問題,就像心臟需要供血,但是血管這兒被堵塞。

我有四項理由主張地方發債 魏加寧
目前這種經濟環境下,減稅是一個首選的政策,它比增加支出更有意義和效率。

擴大居民消費要靠財政出錢 張卓元
擴大內需是必然選擇,但我認為現在一個勁地投資也有問題。

7.房地產:中國人的幸福經濟學

房產“物業稅”征還是不征 白重恩
物業稅所引起的一次性房價降低,有利於中低收入消費者購房。

中國房價走勢充滿不確定性 夏斌
中國要吸取世界各國發展房地產市場中的經驗與教訓。凡是將房市作為消費市場的國家,經濟周期波動比較小;凡是將房市作為投資市場的國家,經濟周期波動就比較大。
......

文摘



美國的經濟衰退在持續,刺激計畫並不足以幫助美國走出危機,因此經濟的下滑趨勢有可能持續。這就意味著對中國的進口需求會很有限,但我對中國的一些出口商品持樂觀態度。



在美國,歐巴馬一當選就宣布創造250萬個就業崗位,沒說GDP增長多少,似乎不是很關注這一點。在中國,政府部門關心的是GDP,老百姓關心的是就業。
目前財富創造主體已經在民間,民間不富,國家也富不起來。但是富的比例太懸殊,從GDP的分配來看,國家分配得越來越多,包括稅收、壟斷的國企利潤越來越高,表現為國家的財富增加過快,而且手裡有大量土地,不夠還可以從農民手中獲得土地。



據我了解,像一些外資企業,金融危機以來所公布的銷售數據都存在虛假成分,因為出於政治上的壓力,提倡信心就是黃金,真實數據被公布出來的話,不是打擊信心嘛?這個是蠻好玩的一件事。
信心就是黃金,前提是這個信心是真實的信心,而不是虛假的。虛假的信心等於是讓人們對未來的預期誇大,而盲目地做一些投資和消費。這是非常可怕的。



中國現在規制市場秩序的法律怎么樣呢?據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說,按最近公布的材料,世界排名120多位。這說明中國經濟發展數一數二,市場秩序卻很靠後,產品質量的問題層出不窮。



其實通脹還不是主要的問題,現在最令人擔心的是用進一步的產能過剩來治理現在的產能過剩。我覺得擴大投資需求比較容易,而擴大消費需求特別難。



國內一直有一個觀點,就是中國這次避開金融危機的正面衝擊、包括上世紀90年代末在亞洲金融危機中幸免於難,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的貨幣不是自由貨幣,中國的金融體系開放得還不夠,基本上是封閉起來的,所以禁止掉了風險。
為什麼沒受到正面衝擊啊?因為你落後。
不妨打一個比喻:乙看到甲游泳時不小心嗆水,就為自己不會游泳而竊喜。不能把自身缺陷和不足作為優勢總結。

在中國,說句老實話,不是貨幣政策不夠松,而是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有問題。整個社會制度使得整個貨幣的擴張傳遞不出去,實現不了,這是個很要緊的問題。比如心臟需要供血,但是血管這兒被堵塞。這恐怕是將來需要解決的大問題。



據一項石油資源研究報告,政府占總利潤的份額:
在已開發國家(如美國)政府所占的利潤份額約為60%—70%;開發中國家約為75%—85%,個別國家高達90%。
而在我國,儘管利潤受到工資福利等成本的大幅擠壓,據中石油2005年財務報表,政府所得仍只占40%;據中石化2005年財務報表,這一比例也僅為54%。
更為荒唐的是,儘管2005年中石化賺取了509億元巨額營業利潤,卻還從中央政府那裡索要了100億元的補貼。



股權分置改革給市場留下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例如,大股東利用減持的機會來操縱市場,有的利用他們的信息優勢,在進行實質意義上的內幕交易。



小布希曾批評“華爾街喝醉了”,我補充小布希的話:華爾街喝醉了,酒是誰送的?相當部分是中國送的。現在華爾街不喝了,我們就要自己喝,就需要擴大內需、擴大消費。原來華爾街喝的是XO,我們中國人一般不喝這個酒。北京人喝二鍋頭,南方人喝花雕,那么我們就需要進行產業、產品結構調整。



以前老百姓謹慎消費,就是因為沒有社保,沒有醫療保障,為了防患於未然,不敢消費。但是我覺得這不是主要原因。
現在看來,是社保繳費比例(費率)不甚合理。因此,社保可能不僅沒有增加儲蓄,反而有可能減少儲蓄。



中國經濟是依賴於某些精英們的聰明,而不是市場的選擇,一旦出現問題就是危機。
吳敬璉先生有個說法是“權貴資本主義”——我把不是平等交換的市場經濟稱之為“權貴市場經濟”,因為它不是簡單的市場起作用,而是權貴在起作用,價格是被扭曲的。



緩解就業壓力,仍須大力發展密集型服務業。



危機之下品牌出路何方?OEM,將來有一天要吃大虧的;有些城市龍頭企業就代表了地區形象;沒有品牌,企業再大也是趴著的;中國企業家要學會更多地利用軟資源發財。



應對金融危機衝擊,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加固金融安全網。金融安全網有三大支柱,首先是審慎監管的監管體系,即銀監會;其次是擁有最後貸款人功能的中央銀行,即人民銀行;還有就是保護中小存款人利益、防範系統性風險的存款保險機構,現在中國還沒。這是中國金融安全網的一個很大漏洞。



國外越來越重視創新需求鼓勵政策,創新供給促進政策退居其次。國際上的研究表明,政府的需求鼓勵政策,往往比研發資金撥款等供給促進政策更能有效地帶動創新。

後記

後 記

1
不得不承認,寫書和出書都是熬人的事。
一方面,這部書前期階段(從訪談到初稿)就歷時一年多,是用時間“熬”出來的。
作為一項頗為特殊的經濟研究課題,其誕生過程,並非常規意義上的策劃或寫作。
並且,一旦成書之後,當十多位學術大家的精彩見解分門別類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時,人們或許並不會特別關心,在這背後,議程設定者曾經如何一步步地聯絡、設問、對話、梳理、行文、回訪——實際上,整個流程遠比這要瑣碎。
另一方面,這部書後期階段(從修改到編排)亦幾經波折,不僅要“熬”夜,也要“熬”心。
儘管從初稿的意義上,可以認為這部書事先是在雜誌上分期連載的,但要真正實現從片爪鴻泥的雜誌專欄到自成體系的圖書專著,必須經歷一個化蛹為蝶的艱難進化過程。
可想而知,最後這則編織成型、交由讀者閱讀的宏大經濟故事,是多少激情與理想的集合。
這個集合,恰好回答了我最終定下的書名:
“中國經濟缺什麼?”
——創新精神,以及理性。

2
一年多以前,當大洋彼岸的金融海嘯波及中國實體經濟,傳統製造企業一片哀鴻遍野之際,除了唏噓與憂慮,我亦好奇:那些享有盛譽的經濟學家、法學家和思想家,會怎樣看待這場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對紓解內外失衡的中國式危機,又會有怎樣的各自主張?
時值年末,記者張新華向我提議:可否將“高端訪談”欄目辦成你與經濟學家對話的一個品牌專欄?
對大家們想法的好奇,加上縈繞心頭已久、立志打造系列專欄提升雜誌影響力的深層次想法,讓我立刻答應下來,並基於迫切驅散金融危機迷霧的經濟時局、以及找尋中國經濟缺失的初衷,規定好了年度主題:向頂尖經濟思想家“問計危機策”。
也即意味著,我自此要堅持每期對話一位大家。
新華不辱使命,甘心當好我的助手。前期,聯繫訪談對象、發放採訪提綱、約定對話時間……反覆邀約,直到一切妥當下來;對話現場,則不忘抓拍我跟經濟學家們思想碰撞的瞬間;嗣後,又用心將錄音整理成初具雛形的素材——當然,上述哪個環節實在“搞不定”時,這位名至實歸的欄目主持,也不忘向我“緊急求援”。
我呢,則反覆核對他整理的錄音素材,並用北大課堂及課後學來的經濟學知識和相關理論,做好從整體到細節的層層把關,一邊思考一邊求證,不斷對素材進行增刪與調整。為了兼顧對話的專業性和可讀性,常常會通宵達旦地寫上幾天幾夜。經多番梳理、提煉、推敲,及至修繕成文。可以說,最終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文稿,往往源於我與大家們的對話、又超越對話現場。
坦率地說,既然當初自己是出於好奇,才成全了這個專欄的誕生和存續,也就不曾有過站上巨人肩膀之想。但我的朋友們不乾,前段時間,林坤找來了磨鐵圖書編輯,說要幫我把專欄出版成書,以延續其社會價值。
這確實是樁好事。

3
好事多磨。如今,書既成,欣慰自不待言,致謝必不可少。
首先必須感謝每一位支持我並接受對話的學者,他們博大的胸懷和非凡的智慧,令人難忘,讓我受用終生。
他們是:中國內地著名的法學家江平,著名的經濟學家茅于軾、張卓元、夏斌、劉偉、吳曉求、魏傑、盛洪、白重恩、艾豐、張文魁、魏加寧、黃桂田;以及海外著名的經濟學家,200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世界銀行前高級副行長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美國默頓·米勒(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研究獎獲得者、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經濟學終身教授陳志武。(註:以上排名不分先後)
在國內外學術界,上述名單里的任意一位,無不是各自領域內的翹楚和權威。眼前這部書,正是大家們各自思想精華的集中綻現。
在這當中,特別要感謝我的良師益友、為本書撥冗作序的經濟學家夏斌教授。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儘管他身居金融所所長要職,卻謙和地稱我為“同事”、“小兄弟”。就在上個月,他被溫家寶總理親自聘任為國務院參事。
感謝我的母校——西北政法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前者給了我作為媒體人必備的素養,後者則讓我在專業領域站得更高、看得更透。
感謝我的老師們,尤其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劉偉院長、黃桂田副院長,以及何小鋒、李心愉、王曙光等諸位教授。他們誨人不倦,引導半路攻讀研究生課程的我,對學術研究從關注轉向了傾注。
特別感謝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副主任李明博士。作為我的頂頭上司,他總是能將尊重信任與嚴格要求結合起來,讓工作變得神聖而有趣。這部書從專欄到專著的歷程,恰是與他精誠合作歷程的簡縮版。
在前期訪談過程中,得到了樊綱、李稻葵、秦暉、蔡定劍、吳思、許章潤、張鳴、任玉嶺、湯敏、丁寧寧、向松祚等學者的特別指點,以及韓忠亮、劉麗娟、馮科、溫觀音、吳飛、歐陽君山、李力、陳建利、朱中原、楊劍、程洪瑾、惠麗鑫、馮嘯鵬、魏小英、龔建輝、宋黎娟、黃杰雷、周為筠、宋守山等朋友的無私幫助。對他們長期以來的鼓勵與支持,心中惟有謝意。
當然,最應感謝的是一直在身後默默支持我的未婚妻,要不了多久我們就修成正果了,這部專著也是偉大愛情的見證。在此,一併向給予我們生命與幸福的父母們深深致謝。

2009年12月6日於未名湖畔

序言

碰撞與解局

夏斌
中國國務院參事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金融所所長
新任央行貨幣委員會三大外部委員之一
……

“中國經濟缺什麼?”書名開宗明義,問題簡潔、實在,又振聾發聵。毋庸置疑,這是個從政治領袖到普通公眾,人人皆想知曉答案、卻又決非某一個人能力所及、所能出色解答的。但,朱敏有這個勇氣,他試圖組織回答,以其獨到的“解答”方式,即他在與有可能給出局部答案的智者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中尋找。
這位北大清華的高材生,平時以財經媒體“無冕之王”的角色與青年研究人員的結合,孜孜不倦奮戰在經濟管理一線,磨礪出沉穩、成熟和堅韌的特質。其不僅體現在本書訪談中的談鋒上,同樣也流露於其所辦刊物的字裡行間。有別於許多追求時髦的媒體做法,能針對那些看似平實的關鍵問題,深入淺出,從容寫出理性而富有新意的文章,常常予人以啟迪。
本書通過與十多位海內外享有一定盛名的經濟學家理性而激情地對話,做到了讓讀者從較為立體的層面出發,多級深入、多維角度,剖析一些貌似耳熟能詳、實則常讀常新的經濟話題。儘管有限的篇幅難以徹底反映中國經濟全貌,但管中見豹,通過書中較為充分的比較與分析,足以讓人們對這個頭緒繁多的經濟世界,產生或恢復一種集體的信心,即:今天所面臨的諸多問題其實往往是“有解”的,只是我們在“解局”之前,仍需經歷必要的艱辛過程,仍需更多的分析與交流,更多的睿智。
確切地說,希望讀者在讀完全書之後,儘管會發現各位專家的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願引起你更多的思考與啟示:內外失衡之下的中國經濟,將如何在動態中解局?如何進行制度創新?如何在大國博弈中借勢崛起?如是,我想,朱敏出版這部專著的目的就達到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