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特區研究(2008年第1期)

中國經濟特區研究(2008年第1期)

《中國經濟特區研究(2008年第1期)》是2008年12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易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經濟特區研究(2008年第1期)
  • 作者:袁易明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50970488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為進一步促進經濟特區的研究,我們特主辦了《中國經濟特區研究》集刊。
“經濟特區”的名稱是我國的創作,因為在我國建立經濟特區之前,世界上還沒有這個稱呼。然而,世界上經濟特區問世和發展卻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特別是自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經濟特區在世界各國和地區得到蓬勃發展,至今風靡不衰。所謂經濟特區,泛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劃出一定的地域範圍,在對外經濟活動中實行更加開放的特殊政策和特殊管理體制,以此實現特定經濟目標的特殊區域。從世界和我國經濟特區發展的情況看,經濟特區主要有五種發展模式:(1)貿易型經濟特區,如自由港、自由貿易區等;(2)工貿型經濟特區,如出口加工區、自由工業區、保稅區等;(3)科技型經濟特區,如科學園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4)綜合型經濟特區,如中國的深圳、巴西馬瑙斯自由貿易區等;(5)跨境型經濟特區,如歐盟、東協等。就整箇中國內地而言,除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上海浦東、天津濱海7大綜合性經濟特區以外,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設立54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設立了15個保稅區,自2000年後設立了59個出口加工區,2005年來又設立7個保稅港區。到目前為止,中國經濟特區已從一種形式到多種形式,從沿海到內陸,甚至西安、成都、烏魯木齊等內陸和邊遠地區都設立了不同形式的經濟特區。過去我們一談到經濟特區,就是指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冠名為“經濟特區”的5個經濟特區,而其他更具有經濟特區屬性的各類經濟特區則排除在外,這未免太“機械”了。實際上世界經濟特區的形式多種多樣,而中國內地幾乎具有經濟特區的所有主要模式。

圖書目錄

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
中國經濟轉型對現代經濟學的挑戰 林毅夫
中國所有制改革對效率改進的貢獻 袁易明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對外貿易戰略的發展與調整 張漢林
轉型時期我國城鎮貧閒變化趨勢及其影響因素 陳立中
論國有控股企業經營機制的完善 錢津
中國地區間互作、人力資本、技術擴散與技術進步 賀京同 李峰
中國經濟特區改革與發展研究
中國經濟特區的發展與市場經濟的研究 蘇東斌
深圳經濟特區改革開放的歷程、成就與啟示 鐘堅
科學發展觀在深圳的實踐 南嶺
老特區新構想 胡培兆
論中國對外開放的遞進 王子先
中國西部成都都市圈的經濟集聚和外向功能效應研究 劉朝明 韓斌
服務外包的本質及形成機理研究 王愷
體制借鑑與區域合作研究
借鑑香港體制優勢,完善社會基礎制度安排 陶一桃
中國經濟崛起對東亞地緣經濟的影響 尤安山
深港金融合作:理念、定位和路徑 曹龍騏
深港合作:發展歷程與總體評述 譚剛
試論“C>2+2+1:珠江口一粵港澳發展灣區——全球化區域協作時代的一個“東亞發展範式” 黃枝連
體制改革的國際比較研究
日本地方自治體的財政改革及其現狀——基於制定“關於地方公共團體財政健全化法律”和“三位一體”的改革回顧 (日)香川正俊
中俄經濟體制轉軌的成效比較及其啟示 黃景貴 張先琪
日本與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基本構造和養老金保險制度的比較 (日)和田要
後記:關於《中國經濟特區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