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成長前沿II

中國經濟成長前沿II

《中國經濟成長前沿II》是2011年3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平、劉霞輝、王宏淼。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經濟成長前沿II
  • 作者:張平、劉霞輝、王宏淼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3月
  • 頁數:764 頁
  • ISBN:978750049279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經濟成長前沿2:轉向結構均衡增長的理論和政策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在邁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之際,中國的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擺在世人面前的是這樣兩幅並存的“中國圖景”:一幅圖景是兩位數的經濟趕超式增長,GDP總量達到世界第二;另一幅圖景則是高消耗、高放、高污染,城市化過程中的高房價,內外失衡,收入差距過大等,很多問題已不可持續。如基尼係數超過0.45;全球最高M2/GDP比例,而同時資本市場特別是債券市場的比重依然極低;國有資產占據壟斷地位,對外資非常開放?一些領域幾乎為外資所控制,而同時民營部門發育不足,發展受限制和困難重重;工業一直占據50%的比重,製造能力超強,但缺乏自主創新能力,服務業發展滯後;有著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潛在市場,經濟規模快速擴張但隱性失業仍然比較嚴重,農村人口依然龐大,城鄉差距越來越大;長江、珠江和環渤海三個三角洲...

圖書目錄

主報告 我國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與發展模式轉變 ——轉向“結構均衡增長”的戰略要點和政策選擇 一 邁向中高收入階段的重大挑戰 二 中國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三 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和新增長機制 四 基於城市化和技術進步兩大動力的未來發展情景模擬 五 轉向“結構均衡增長”的政策選擇第一部分 中國經濟的總體評估及國際比較 報告1 改革開放30年中國經濟成長與結構變革 一 高速增長的路徑 二 制度變革、增長階段和增長主線回顧 三 中國經濟配置要素的模式轉換 四 持續的經濟結構現代化 五 未來中國經濟成長路徑的選擇 報告2 中國“增長奇蹟”的再審視 一 高速增長中的結構變化 二 國際比較中的增長奇蹟 三 中國增長奇蹟的背後 報告3 資源稟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長:中俄比較視角 一 轉型期中俄經濟成長狀況及其特點 二 資源稟賦與中俄經濟成長 三 制度變遷與中俄經濟成長 四 總結與建議 報告4 英國、美國、德國、日本、中國五國經濟快速發展時期若干增長與結構變革特徵的比較分析 一 英國、美國、德國、日本經濟迅速崛起的若干特徵 二 中國經濟改革開放後與英國、美國、德國、日本快速發展時期的比較 三 啟示第二部分 要素結構配置和技術進步 報告5 資本形成與中國經濟成長 一 資本積累是中國高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二 資本形成的路徑變化 三 投資與消費 四 小結 報告6 勞動力轉移與經濟成長 一 制度變革、產業導向與勞動力流動 二 勞動力轉移與經濟成長 三 現有增長模式的矛盾及問題 四 結構轉型的對策 報告7 經濟結構擴展過程中的技術進步和要素結構配置路徑 一 經濟成長來源分類——結構調整與技術進步的關係 二 從模仿到創新的工業化道路——決定經濟結構.的變動趨勢 三 模仿轉向創新路徑業已開始的幾點證明 報告8 科技進步與經濟成長 一 關於我國科技狀況的描述分析 二 自主研發和技術引進對?新的影響 三 自主研發和技術引進對GDP的影響 四 政策建議第三部分 空間結構轉變與城市化 報告9 城市化過程中財政收支結構轉變和促進結構變革政策 一 城市化加速發展導致的經濟結構變化 二 城市化發展促進財政支出結構改變 三 城市化與財政收入結構的關係 四 工業化城市化加速發展與財政政策的巨觀調控作用 五 促進結構最佳化的財政政策選擇 報告10 中國城市化影響政府公共支出的理論分析及實證 一 引言 二 城市化影響公共支出比重的理論分析 三 城市化率影響政府公共支出的實證分析 四 結論及建議 報告11 中國城市化和第三產業就業 一 文獻綜述 二 中國城市化發展階段 三 中國城市化模型 四 中國城市化與第三產業就業實證分析 五 結論及政策建議 報告12 快速增長中的區域不平衡發展 一 前言 二 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歷程及其路徑選擇 三 我國區域不平衡發展的成因及其合理性分析 四 小結及建議第四部分 制度結構與經濟成長方式轉變 報告13 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從動員性擴張向市場配置的轉變 一 中國金融發展和經濟成長關係的典型化事實 二 動員性金融對產出規模擴張的激勵邏輯 三 開放經濟中平衡規模擴張與通貨膨脹的機制 四 從動員型金融向市場配置型金融的轉型 五 巨觀政策選擇 報告14 金融結構調整、增長機制轉型和政策選擇 一 中國貨幣化和資本化進程的反差 二 中國金融結構調整和金融發展不平衡 三 中國政府主導型金融結構的形成 四 儲蓄動員、政府主導型金融結構和金融不平衡發展 五 中國經濟成長機制轉變和金融結構調整的挑戰 六 中國增長機制轉變和金融結構調整的政策選擇 報告15 中國工業企業的所有制結構變化與經濟成長 一 非國有經濟發展與企業數量結構的演變 二 工業企業的產值、收入與利潤結構變化 三 工業企業資產與人員結構的變化 四 工業企業的所有制結構變化與生產率 五 總結與討論 報告16 中國的“新重商主義”及其改進思路:對外開放模式的一個審視 一 中國“新重商主義”的結構特徵及國際比較 二 中國“新重商主義”的績效及經濟原理 三 中國“新重商主義”的負面問題累積與政策困境 四 中國“新重商主義”的改進思路 報告17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季節協整分析及其含義 一 引言 二 人民幣均衡匯率的實證分析 三 實證結果及其含義第五部分 經濟社會穩定與福利改進 報告18 倒逼機制、福利剛性和選擇性激勵 一 依賴於擴張激勵的增長機制 二 政府目標轉變、“福利剛性”和倒逼機制 三 路徑鎖定和經濟成長情景 四 經濟成長路徑轉變到一個集約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報告19 經濟結構演進過程中的巨觀穩定和政策 一 導言 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周期波動 三 改革開放以來的四次通貨膨脹 四 我國經濟周期波動的幾個特徵事實 五 我國巨觀調控面臨的新挑戰 報告20 經濟成長與社會發展的協調和平衡:挑戰與應對 一 經濟高速增長背景下的社會發展:成效與矛盾 二 不平衡發展模式的理論反思與矯正結構失衡的初步舉措 三 進一步加快社會發展,促其與經濟成長協調平衡的政策建議 報告21 福利改進與社會發展 一 引言 二 社會事業發展 三 社會發展差異、城鄉居民收入及消費增長 四 中國經濟成長模式及其預測 五 新增長模式的轉變,實現經濟與社會事業和諧發展第六部分 衝擊、危機與復甦 報告22 資產與通貨“雙膨脹”格局及其治理對策 一“雙膨脹”格局 二 資產和消費物價“雙膨脹”的內生性原理 三 資產和消費物價“雙膨脹”的後果:撕開的裂口 四 “雙膨脹”的治理對策 報告23 外部衝擊與中國的通貨膨脹 一 全球化與通貨膨脹:文獻綜述 二 外部衝擊影響中國通貨膨脹的機制與特徵化事實 三 計量分析 四 結論與政策含義 附錄 報告24 巨觀政策有效性條件、運行機制、效果和復甦後的抉擇 一 巨觀政策有效性和開放條件 二 巨觀政策有效性與增長特性 三 巨觀政策激勵機制和全面復甦情景 四 復甦後我國巨觀政策的選擇第七部分 戰略轉變與可持續發展 報告25 中國經濟成長路徑、大國效應與模式轉變 一 技術進步:“乾中學”與模仿套利機制 二 低成本擴張與政府干預下的價格扭曲 三 外部擴張、大國效應與國際協調 四 增長路徑轉變過程中的政策選擇 報告26 我國面對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及對策 一 引言 二 我國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化事實和國際比較 三 關於中等收入陷阱的經濟理論探討 四 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論框架 五 我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徑分析 報告27 中國可持續增長的機制:證據、理論和政策 一 中國增長機制的典型化事實和國際比較 二 中國式增長機制的理論模型:政府目標與企業行為 三 增長機制形成路徑的情景分析 四 增長機制轉型條件和政策選擇 報告28 世界經濟創新長波、發展範式演進與中國的對策 一 創造性破壞:經濟創新和長期波動的內在機理 二 產業革命以來四個長周期的技術—產業—制度範式演進 三 創新周期的第四長波與全球性金融經濟危機 四 我國的長期挑戰及應對策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