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大論戰第二輯》是1998-05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ISBN:9787801183774
- 頁數:336
- 定價:16.00
-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8-05
- 裝幀:平裝
作品目錄,
作品目錄
目錄
一、改革潮頭風雲涌
(一)改革前沿各執己見
童大林:現在有一股非難改革開放的空氣,我要跟這
些人拚老命
晏智傑:不容給改革潑冷水
吳易風:經濟學界有人“唯我獨改”
何偉:有些人從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後退
倪大奇:“改革是動力”不全面,“講政治”也是動力
周新城:有人看不見兩種改革觀的存在和鬥爭
(二)改革同路人 十字路口各東西
吳敬璉:打著改革旗號的人的行為,為真正保守的人
提供阻礙改革的根據
楊帆:防止暴富集團獨占改革收益
吳敬璉:舊體制代言者負隅頑抗,雙軌制既得利益者
幹著掠奪大眾的勾當
“撤掉體改部門”這一“刀”砍錯了地方
(三)改革彼岸:姓“社”還是姓“資”
于光遠:現代市場經濟只有先進與落後之分,沒有姓
“社”姓“資”之分
楊堅白:應該認真研究市場經濟姓“資”、姓“社”問題
徐銀山:只要有利於生產力發展,就可以不問姓社
姓資嗎?
宋濤:不能模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不同制度的
社會性質
股份制是資本主義內部產生出來的社會主義因素
(四)計畫經濟與市場經濟:勝負較量未分曉
高鴻業:陳雲“鳥籠論”在世界上受到重視
劉日新:經濟體制改革並未超出陳雲的經濟思想
楊堅白:要敢於倡導經濟的計畫化
李成瑞:“四大平衡”理論仍然適用
唐昌黎: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計畫經濟與市場
經濟還會輪流坐莊
胡鈞:經濟體制改革不等於市場化改革
何偉:只有市場經濟才能救社會主義
(五)改革航標燈,定位在何方
李揚:改革不能再“摸著石頭過河”了
王小強:中國的改革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指南,有的
只是增加GNP
二、社會變遷 階級分化 利益重組
(一)工人階級:改革的動力還是改革的對象
邢賁思:依靠工人階級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的首要問題
陳廣文:與國際接軌,不能把工人階級地位接沒了
張嘉國質問:改革靠精英、強權人物,不靠工人階級?
馮國慶:當前工人階級的勞動利益和資本利益雙失落
方嘉德:經濟理論界的一些錯誤觀點,把矛頭指向了
工人和共產黨
烏傑:傳統的無產階級概念不能解釋“先富論”
王珏:勞動者作為社會經濟的主人,應該看得見、摸
得著
破產企業職工的種種心態
(二)有產階級:社會主義的幫手還是敵手
邢賁思:不能說中國出現了一個新生資產階級
彭延光:不要害怕承認中國產生了一個新的資
本家階級
張厚義等:私營企業主群體不是新生的資產階級
陸建華:社會階層變化最大特徵是有資本者階層的
崛起
一程:說不準的私營企業主的社會屬性
劉國光:私營企業主是幫手,不是敵手;是建設者
不是掘墓人
私營企業主,“做夢都想”參政議政
(三)階級鬥爭:熄滅了還是激化了
梅行:強調階級和階級鬥爭,不是“左”禍重來’
張荊劍:要重視階層心理
(四)社會階層:是共同富裕還是兩極分化了
李爾重:對待兩極分化不能掩耳盜鈴
童興:貧富差距表現種種
張銳:“兩極分化”的危險也來自於公有制內部
中國億元富翁30個
三、所有制:老問題 新論戰
(一)公有制:社會主義經濟的基礎還要不要維護
《真理的追求》載文:改革不能離開公有制這個基礎
宮希魁:全民所有制範疇行將“退位”
張寒松提議:公營經濟為基礎,民營經濟為主導
蘇星:中國有把握保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再過10年,是否以公有制為主將不再成為問題
(二)私有制:能否超越
周其仁:人力資本升值表明私有制邏輯難超越
王小強:“誰的資產誰關心”的邏輯已被超越
崔之元:美公司法變革突破了似乎是天經地義的
私有制邏輯
張維迎:美公司法變革是私有制邏輯的延伸而非
對它的否定
〔三)私有化:大帽子 緊箍咒 花架子
袁木再反私有化
齊玉批判披著“產權制度改革”外衣的私有化思潮
胡培兆:出賣國有資產和國企股票都是私有化,沒
必要遮遮掩掩賣關子
高鴻業:私有化不能提高國企效率
何煉成:評高鴻業的股份制等於私有化觀
牟其中:“我不想與全公司員工為敵”搞私有化
石康:私有化不能搞花架子,不能成為撈政治
資本的工具
孫尚清:私有化比公有化還難
李春亭:不要把“私有化”的帽子甩給探索國企
出路的人
韓志國:不要亂扣“私有化”的帽子
冒天啟:理論家們在使用“私有化”概念時經常打架
(四)重建個人所有制:理想還是現實
冒天啟:馬克思“重新建立勞動者的個人所有制”的
構想在中國已成為一個基本事實
何建章:“勞動者個人所有制”實質是私有化
樊綱:勞動者個人所有制能提高資本效率嗎?
吳敬璉:個人財產聯合基礎上的合作社無助於大企
業改善經營
四、國企改革:骨頭難啃還得啃
(一)國有企業:絕處能否逢生
王琢:國家用改革的名義向國有企業捅了七刀子
打了兩棍子
面臨重重困境,國企要唱國際歌
林毅夫: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是開錯了藥方
周叔蓮:有些人對深化企業改革缺乏決心和信心
陳清泰:債務重組是國企走向市場的“最後的晚餐”
盧現祥:國企改革,漸進方式已行不通了
(二)國有企業:是收縮戰線還是堅守陣地
曹思源:國有制比重應降到15%
張卓元預言:國企比重下降速度會放緩
鄭天翔:削弱、瓦解國有企業符合大多數人民的根
本利益嗎?
董輔�:僅僅保留國有制並不能實現社會公平
袁恩富:國有制是“主體中的主體”
羅精奮:國有企業不能退出競爭性領域
方恭溫:不能籠統地說國有企業應退出競爭性領域
(三)“抓大放小”:分寸難把握
圍繞“抓大放小”,理解各取所需
王珏:放活小企業就是民有民營
袁木:“抓大放小”不能“小企業賣掉,大企業股份化
湯英牛等:“抓大放小”會威脅我們的政權統治
蔣明:“股份合作制”是完完全全的資本主義性質
一些經濟學家指責“一賣當先”論
陶大鏞詰問:難道要拍賣掉全中國嗎?
陳國恆質疑:“諸城模式”能否推廣
梁中堂要求反對“抓大放小”論者提出善策
(四)國資流失:是非曲直眾評說
韓志國:建立國家的資產負債表,防止竊國大盜
劉斌:執政黨對國有資產流失負有歷史、道義、法律
責任
高尚全:國有資產流失案曝光過度是計畫經濟觀念
沒有轉變的產物
陳清泰:一些經理人員侵吞國有資產令人觸目驚心
崔之元:國有資產流失的根源不在公有制,而是缺少
經濟民主
陳禮才:於志安叛逃是由於國企缺乏監督制約機制
沈泓:於志安何罪之有
鄢列山:從禹作敏到於志安,皆為片面強調“生產力
標準”的惡果
(五)政企分開:治標易,治本難
王金存:“政企分開”和“兩權分離”治標而害本
於立:市場經濟必然存在國有企業,國有企業就是
“政企不分”
董輔�:國有企業難以脫離政府轉向市場軌道
劉吉:藉助政府搞活國企是天真的幻想
李義平:國企要排除行政干預是緣木求魚
(六)企業破產:是“急行”還是“緩行”
王茂林:企業破產早破早主動,該破不破就被動
楊培新:國企破產是破銀行的產,打職工的屁股
不公道
董迎:國企破產需“緩行”
曹思源:國企破產不能“緩行”
制約國企破產的十大難題
(七)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曙光未露
吳敬璉:公司制企業負責人不應由黨組織任命
堅持黨管企業幹部原則不動搖
韓旭:要防止黨的執政地位在企業改革中落空
伯衡:只有國資機構才有權任免國企經理
唐宗�:政府機構承擔不了作為出資主體的職能
厲以寧:“法人財產權”就是“法人所有權”
林子力:“法人所有權論”是一種所有權崇拜
宋養琰:出資者所有權是“小權”,法人財產權是“大權”
企業家們警告: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思路萬萬不可行
國家計委一課題報告稱:組建行業性控股公司弊端多
控股公司改革試點處拉鋸狀態
五、巨觀經濟軟著陸 金融改革難邁步
(一)軟著陸還是硬起飛
厲以寧:中國經濟不需“軟著陸”,需要連續飛行
范恆山:1995年經濟指標達到預定目標是歪打正著
王大用:下一輪經濟高漲期1998年才會到來
胡鞍鋼:“政治衝擊”因素可能引起經濟的再次“過熱
余根錢詰問:啟動經濟還是啟動通貨膨脹?
(二)“銀根”鬆緊何去何從
吳敬璉:大水漫灌不是好辦法
左大培主張:銀根應該永遠從緊
韓志國:現行緊縮政策促使人們投機
王東京:貨幣過緊也會導致通脹,放鬆銀根勢在必行
(三)通貨膨脹:福兮,禍兮
劉國光:有人鼓吹“通脹有益論”在於利益驅動
左大培:西方通脹為工人謀就業,中國通脹為少數人
暴富提供土壤
張崑崙:通脹也有積極作用
魏傑:通脹15―20%屬“健康”
(四)泡沫經濟:或贊或貶
陳岱孫:以前有個“泡沫經濟’,現在有個“賭博經濟”
吳焦蘇:泡沫經濟不是洪水猛獸,而是重大功臣
(五)銀行處境:“楊白勞”過年
楊繼繩:銀行是最大的“楊白勞”
李林:國有商業銀行面臨生存危機
林志遠:對外資銀行開放人民幣業務是引狼入室
吳少中:銀行重新劃分勢力範圍
黃達:銀行在巨觀調控中“獨木撐天”難持久
(六)金融市場:吉凶未卜
何新:金融市場已成惡性循環
蕭灼基:以為中國證券市場遲早要出事是“悲觀
經濟論”
吳敬璉:維持證券市場外表紅火無益於解決本質
問題
李茂生:中央領導要帶頭學習證券市場基本知識
六、布朗“旋風”起 舉世議糧食
來斯特布朗:中國人口增加將吃空世界糧倉
胡鞍鋼:布朗的預測是錯誤的
農經學界展開中國糧食前景大討論
日本白石和良對布朗的“未來中國糧食觀”提出異議
美國科魯克:中國真能使世界挨餓嗎?
周其仁:當心糧食“主渠道”變成清末“漕幫’,“亦官
亦商亦匪 ・”
陳錫文:國有糧食部門是糧食購銷體制改革最大的
獲利者
殷麗娟:糧販賺的是財政補貼錢
徐逢賢:我國糧食生產年均增長率改革後低於改革前
盧鋒:“民以食為天”在經濟學意義上已基本不成立
七、國門洞開:挑戰與機遇
(一)利用外資:引狼入室還是招來鳳凰
喻權械:警惕外國利用吃“買辦飯”的人把我們引入
歧途
《人民日報》:積極引資莫彷徨,引資再多沒有度
江小涓:注意利用外資新動向
龔雯駁:“外資已控制中國部分行業市場”論
丁寧寧:民族工業面臨著“鬼子來了漢奸多”的威脅
張上塘:引進外資與發展民族工業的爭論會給外商
造成恐慌……
金碚等:利用外資不是讓它代替民族工業
王洛林駁“保護民族工業就是保護落後”論
王志樂:與跨國公司合作,壯大民族工業
劉國光:好企業海外上市等於把權益永遠送給了他人
周光春:外商加緊搶占我國市場
“外資拜物教”與“外資恐慌症”的一場爭論
(二)特區前途:還特不特,該怎樣特
厲有為:“取消特區論”是極左的平均主義思想
胡鞍鋼:特區之爭不是姓“社”姓“資”之爭,而是取消
還是堅持特權之爭
《深圳特區報》刊文指責某“著名學者”棍子打向黨
中央、國務院的英明決策
楊帆:優惠政策使命完成,理應退出舞台
厲有為:不能一講公平競爭就不講地區傾斜政策
柳孝華:對待特區應有歷史觀念、功能觀念和全局
觀念
于光遠等指出:不能犧牲特區的發展來求得地區平衡
李秀恆認為:經濟特區該淡化了
海南《新世紀》載文認為:開發浦東與巨觀調控使經濟
特區雪上加霜
於祖堯:1997年以後應實行深港“一體兩制”
在“特區怎么特”爭論的背後
(三)自由貿易改革難自由
左大培:教條的自由貿易政策和錯誤的保護政策
誤人害國
張曙光等:貿易自由只是一種理想,沒有一個國家
真正實行過
任烈:自由貿易是把雙刃劍,歷代霸主都在自由貿易
中走向衰落
於祖堯:“市場無國界”口號是對我國對外開放
政策的曲解
(四)海外華人企業為何長不大
金碚:中國文化傳統決定了中國企業家辦不好大企業
樊綱:現有華人文化不可能發展出“經理資本主義”
大公司
福山:中國家族企業走向現代化大企業困難太大
海外華人經濟,力量不可低估
八、90年代中國之怪現象
(一)腐敗:有說好,有說壞
張五常:以資產換特權,促進私有化
張維迎:有些腐敗的存在,不是最好也屬次優
韓紹鳳等:不要為那些腐敗的官員提供理論依據
王宏遠等議:反腐敗不能嚴厲到使政府官員汲汲
可危的地步
唐豐義:要警惕“金權格局”的形成
鄭思:公有制為“腐敗根源”論,是主張徹底私有化
樊綱:反腐敗還在於“減少公權的數目”
《求是》載文指出:“尋租”理論不是揭示腐敗根源的
科學理論
(二)怪!怪!怪!
賺中國人錢難,騙中國人錢易
南方獎鈔票 北方賞官帽
管金生50萬元買博士文憑東窗事發
《工人日報》載文說:搞垮一個企業一個廠長就夠了
許多企業破產,沒有一個廠長經理跳樓
張問敏:對收入水平的調控,越調差距越大
九、中國經濟學:尋根、借鑑、發展
(一)經濟學舶來品:拿來抑或排斥
蘇星:馬克思主義理論也是分析市場經濟的利器
林毅夫:經濟學研究應本土化、規範化、國際化
樊綱:現代經濟學基礎理論是無階級性的
崔之元:西方經濟理論面臨範式危機
吳易風:向西方經濟學發燒友進一言
盛洪:不要忽略西方經濟學對西方文化的辯護性
高迦葉:對西方經濟學也須講政治
《求是》載文批西方經濟學是“人類共同財富”也是
“我們自己的基礎理論”的觀點
袁恩楨:一批西方經濟學專家成了勞動價值論的
堅定捍衛者
梁小民:從美國回來不敢再言經濟學
(二)構建中國經濟學:打萬國牌還是中華牌
李揚揶揄:中國經濟學界用的概念和方法是
“萬國”牌的
劉尚希:西方經濟學像是位國色天香的西洋大美人
迷倒了不少中國的青年學者
張軍:光靠嘴唱“主義”,無法實現經濟學的現代化
陳彪如:中國經濟學是綜合了各種經濟學思想
而產生的
(三)經濟學人圈:爭論、分化
宋承先舌戰吳敬璉
王琢發難科爾奈
于光遠主張寬鬆氣氛,反對劍拔弩張
吳易風:大款經濟學家和人民經濟學家能團結在
一個旗幟下嗎?
謝平倡議經濟學家多與大眾傳媒聯手
胡培兆:有些名家顯得有點浮躁淺薄
“搗漿糊”與做學問
楊繼繩譏議“地圖經濟學”
附錄一:記錄經濟論戰 展示改革歷程
――評《中國經濟大論戰》
附錄二:―書面世波濤起 論戰硝煙仍未熄
――《中國經濟大論戰》出版座談會發言摘要
後記
一、改革潮頭風雲涌
(一)改革前沿各執己見
童大林:現在有一股非難改革開放的空氣,我要跟這
些人拚老命
晏智傑:不容給改革潑冷水
吳易風:經濟學界有人“唯我獨改”
何偉:有些人從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後退
倪大奇:“改革是動力”不全面,“講政治”也是動力
周新城:有人看不見兩種改革觀的存在和鬥爭
(二)改革同路人 十字路口各東西
吳敬璉:打著改革旗號的人的行為,為真正保守的人
提供阻礙改革的根據
楊帆:防止暴富集團獨占改革收益
吳敬璉:舊體制代言者負隅頑抗,雙軌制既得利益者
幹著掠奪大眾的勾當
“撤掉體改部門”這一“刀”砍錯了地方
(三)改革彼岸:姓“社”還是姓“資”
于光遠:現代市場經濟只有先進與落後之分,沒有姓
“社”姓“資”之分
楊堅白:應該認真研究市場經濟姓“資”、姓“社”問題
徐銀山:只要有利於生產力發展,就可以不問姓社
姓資嗎?
宋濤:不能模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不同制度的
社會性質
股份制是資本主義內部產生出來的社會主義因素
(四)計畫經濟與市場經濟:勝負較量未分曉
高鴻業:陳雲“鳥籠論”在世界上受到重視
劉日新:經濟體制改革並未超出陳雲的經濟思想
楊堅白:要敢於倡導經濟的計畫化
李成瑞:“四大平衡”理論仍然適用
唐昌黎: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計畫經濟與市場
經濟還會輪流坐莊
胡鈞:經濟體制改革不等於市場化改革
何偉:只有市場經濟才能救社會主義
(五)改革航標燈,定位在何方
李揚:改革不能再“摸著石頭過河”了
王小強:中國的改革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指南,有的
只是增加GNP
二、社會變遷 階級分化 利益重組
(一)工人階級:改革的動力還是改革的對象
邢賁思:依靠工人階級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的首要問題
陳廣文:與國際接軌,不能把工人階級地位接沒了
張嘉國質問:改革靠精英、強權人物,不靠工人階級?
馮國慶:當前工人階級的勞動利益和資本利益雙失落
方嘉德:經濟理論界的一些錯誤觀點,把矛頭指向了
工人和共產黨
烏傑:傳統的無產階級概念不能解釋“先富論”
王珏:勞動者作為社會經濟的主人,應該看得見、摸
得著
破產企業職工的種種心態
(二)有產階級:社會主義的幫手還是敵手
邢賁思:不能說中國出現了一個新生資產階級
彭延光:不要害怕承認中國產生了一個新的資
本家階級
張厚義等:私營企業主群體不是新生的資產階級
陸建華:社會階層變化最大特徵是有資本者階層的
崛起
一程:說不準的私營企業主的社會屬性
劉國光:私營企業主是幫手,不是敵手;是建設者
不是掘墓人
私營企業主,“做夢都想”參政議政
(三)階級鬥爭:熄滅了還是激化了
梅行:強調階級和階級鬥爭,不是“左”禍重來’
張荊劍:要重視階層心理
(四)社會階層:是共同富裕還是兩極分化了
李爾重:對待兩極分化不能掩耳盜鈴
童興:貧富差距表現種種
張銳:“兩極分化”的危險也來自於公有制內部
中國億元富翁30個
三、所有制:老問題 新論戰
(一)公有制:社會主義經濟的基礎還要不要維護
《真理的追求》載文:改革不能離開公有制這個基礎
宮希魁:全民所有制範疇行將“退位”
張寒松提議:公營經濟為基礎,民營經濟為主導
蘇星:中國有把握保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再過10年,是否以公有制為主將不再成為問題
(二)私有制:能否超越
周其仁:人力資本升值表明私有制邏輯難超越
王小強:“誰的資產誰關心”的邏輯已被超越
崔之元:美公司法變革突破了似乎是天經地義的
私有制邏輯
張維迎:美公司法變革是私有制邏輯的延伸而非
對它的否定
〔三)私有化:大帽子 緊箍咒 花架子
袁木再反私有化
齊玉批判披著“產權制度改革”外衣的私有化思潮
胡培兆:出賣國有資產和國企股票都是私有化,沒
必要遮遮掩掩賣關子
高鴻業:私有化不能提高國企效率
何煉成:評高鴻業的股份制等於私有化觀
牟其中:“我不想與全公司員工為敵”搞私有化
石康:私有化不能搞花架子,不能成為撈政治
資本的工具
孫尚清:私有化比公有化還難
李春亭:不要把“私有化”的帽子甩給探索國企
出路的人
韓志國:不要亂扣“私有化”的帽子
冒天啟:理論家們在使用“私有化”概念時經常打架
(四)重建個人所有制:理想還是現實
冒天啟:馬克思“重新建立勞動者的個人所有制”的
構想在中國已成為一個基本事實
何建章:“勞動者個人所有制”實質是私有化
樊綱:勞動者個人所有制能提高資本效率嗎?
吳敬璉:個人財產聯合基礎上的合作社無助於大企
業改善經營
四、國企改革:骨頭難啃還得啃
(一)國有企業:絕處能否逢生
王琢:國家用改革的名義向國有企業捅了七刀子
打了兩棍子
面臨重重困境,國企要唱國際歌
林毅夫: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是開錯了藥方
周叔蓮:有些人對深化企業改革缺乏決心和信心
陳清泰:債務重組是國企走向市場的“最後的晚餐”
盧現祥:國企改革,漸進方式已行不通了
(二)國有企業:是收縮戰線還是堅守陣地
曹思源:國有制比重應降到15%
張卓元預言:國企比重下降速度會放緩
鄭天翔:削弱、瓦解國有企業符合大多數人民的根
本利益嗎?
董輔�:僅僅保留國有制並不能實現社會公平
袁恩富:國有制是“主體中的主體”
羅精奮:國有企業不能退出競爭性領域
方恭溫:不能籠統地說國有企業應退出競爭性領域
(三)“抓大放小”:分寸難把握
圍繞“抓大放小”,理解各取所需
王珏:放活小企業就是民有民營
袁木:“抓大放小”不能“小企業賣掉,大企業股份化
湯英牛等:“抓大放小”會威脅我們的政權統治
蔣明:“股份合作制”是完完全全的資本主義性質
一些經濟學家指責“一賣當先”論
陶大鏞詰問:難道要拍賣掉全中國嗎?
陳國恆質疑:“諸城模式”能否推廣
梁中堂要求反對“抓大放小”論者提出善策
(四)國資流失:是非曲直眾評說
韓志國:建立國家的資產負債表,防止竊國大盜
劉斌:執政黨對國有資產流失負有歷史、道義、法律
責任
高尚全:國有資產流失案曝光過度是計畫經濟觀念
沒有轉變的產物
陳清泰:一些經理人員侵吞國有資產令人觸目驚心
崔之元:國有資產流失的根源不在公有制,而是缺少
經濟民主
陳禮才:於志安叛逃是由於國企缺乏監督制約機制
沈泓:於志安何罪之有
鄢列山:從禹作敏到於志安,皆為片面強調“生產力
標準”的惡果
(五)政企分開:治標易,治本難
王金存:“政企分開”和“兩權分離”治標而害本
於立:市場經濟必然存在國有企業,國有企業就是
“政企不分”
董輔�:國有企業難以脫離政府轉向市場軌道
劉吉:藉助政府搞活國企是天真的幻想
李義平:國企要排除行政干預是緣木求魚
(六)企業破產:是“急行”還是“緩行”
王茂林:企業破產早破早主動,該破不破就被動
楊培新:國企破產是破銀行的產,打職工的屁股
不公道
董迎:國企破產需“緩行”
曹思源:國企破產不能“緩行”
制約國企破產的十大難題
(七)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曙光未露
吳敬璉:公司制企業負責人不應由黨組織任命
堅持黨管企業幹部原則不動搖
韓旭:要防止黨的執政地位在企業改革中落空
伯衡:只有國資機構才有權任免國企經理
唐宗�:政府機構承擔不了作為出資主體的職能
厲以寧:“法人財產權”就是“法人所有權”
林子力:“法人所有權論”是一種所有權崇拜
宋養琰:出資者所有權是“小權”,法人財產權是“大權”
企業家們警告: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思路萬萬不可行
國家計委一課題報告稱:組建行業性控股公司弊端多
控股公司改革試點處拉鋸狀態
五、巨觀經濟軟著陸 金融改革難邁步
(一)軟著陸還是硬起飛
厲以寧:中國經濟不需“軟著陸”,需要連續飛行
范恆山:1995年經濟指標達到預定目標是歪打正著
王大用:下一輪經濟高漲期1998年才會到來
胡鞍鋼:“政治衝擊”因素可能引起經濟的再次“過熱
余根錢詰問:啟動經濟還是啟動通貨膨脹?
(二)“銀根”鬆緊何去何從
吳敬璉:大水漫灌不是好辦法
左大培主張:銀根應該永遠從緊
韓志國:現行緊縮政策促使人們投機
王東京:貨幣過緊也會導致通脹,放鬆銀根勢在必行
(三)通貨膨脹:福兮,禍兮
劉國光:有人鼓吹“通脹有益論”在於利益驅動
左大培:西方通脹為工人謀就業,中國通脹為少數人
暴富提供土壤
張崑崙:通脹也有積極作用
魏傑:通脹15―20%屬“健康”
(四)泡沫經濟:或贊或貶
陳岱孫:以前有個“泡沫經濟’,現在有個“賭博經濟”
吳焦蘇:泡沫經濟不是洪水猛獸,而是重大功臣
(五)銀行處境:“楊白勞”過年
楊繼繩:銀行是最大的“楊白勞”
李林:國有商業銀行面臨生存危機
林志遠:對外資銀行開放人民幣業務是引狼入室
吳少中:銀行重新劃分勢力範圍
黃達:銀行在巨觀調控中“獨木撐天”難持久
(六)金融市場:吉凶未卜
何新:金融市場已成惡性循環
蕭灼基:以為中國證券市場遲早要出事是“悲觀
經濟論”
吳敬璉:維持證券市場外表紅火無益於解決本質
問題
李茂生:中央領導要帶頭學習證券市場基本知識
六、布朗“旋風”起 舉世議糧食
來斯特布朗:中國人口增加將吃空世界糧倉
胡鞍鋼:布朗的預測是錯誤的
農經學界展開中國糧食前景大討論
日本白石和良對布朗的“未來中國糧食觀”提出異議
美國科魯克:中國真能使世界挨餓嗎?
周其仁:當心糧食“主渠道”變成清末“漕幫’,“亦官
亦商亦匪 ・”
陳錫文:國有糧食部門是糧食購銷體制改革最大的
獲利者
殷麗娟:糧販賺的是財政補貼錢
徐逢賢:我國糧食生產年均增長率改革後低於改革前
盧鋒:“民以食為天”在經濟學意義上已基本不成立
七、國門洞開:挑戰與機遇
(一)利用外資:引狼入室還是招來鳳凰
喻權械:警惕外國利用吃“買辦飯”的人把我們引入
歧途
《人民日報》:積極引資莫彷徨,引資再多沒有度
江小涓:注意利用外資新動向
龔雯駁:“外資已控制中國部分行業市場”論
丁寧寧:民族工業面臨著“鬼子來了漢奸多”的威脅
張上塘:引進外資與發展民族工業的爭論會給外商
造成恐慌……
金碚等:利用外資不是讓它代替民族工業
王洛林駁“保護民族工業就是保護落後”論
王志樂:與跨國公司合作,壯大民族工業
劉國光:好企業海外上市等於把權益永遠送給了他人
周光春:外商加緊搶占我國市場
“外資拜物教”與“外資恐慌症”的一場爭論
(二)特區前途:還特不特,該怎樣特
厲有為:“取消特區論”是極左的平均主義思想
胡鞍鋼:特區之爭不是姓“社”姓“資”之爭,而是取消
還是堅持特權之爭
《深圳特區報》刊文指責某“著名學者”棍子打向黨
中央、國務院的英明決策
楊帆:優惠政策使命完成,理應退出舞台
厲有為:不能一講公平競爭就不講地區傾斜政策
柳孝華:對待特區應有歷史觀念、功能觀念和全局
觀念
于光遠等指出:不能犧牲特區的發展來求得地區平衡
李秀恆認為:經濟特區該淡化了
海南《新世紀》載文認為:開發浦東與巨觀調控使經濟
特區雪上加霜
於祖堯:1997年以後應實行深港“一體兩制”
在“特區怎么特”爭論的背後
(三)自由貿易改革難自由
左大培:教條的自由貿易政策和錯誤的保護政策
誤人害國
張曙光等:貿易自由只是一種理想,沒有一個國家
真正實行過
任烈:自由貿易是把雙刃劍,歷代霸主都在自由貿易
中走向衰落
於祖堯:“市場無國界”口號是對我國對外開放
政策的曲解
(四)海外華人企業為何長不大
金碚:中國文化傳統決定了中國企業家辦不好大企業
樊綱:現有華人文化不可能發展出“經理資本主義”
大公司
福山:中國家族企業走向現代化大企業困難太大
海外華人經濟,力量不可低估
八、90年代中國之怪現象
(一)腐敗:有說好,有說壞
張五常:以資產換特權,促進私有化
張維迎:有些腐敗的存在,不是最好也屬次優
韓紹鳳等:不要為那些腐敗的官員提供理論依據
王宏遠等議:反腐敗不能嚴厲到使政府官員汲汲
可危的地步
唐豐義:要警惕“金權格局”的形成
鄭思:公有制為“腐敗根源”論,是主張徹底私有化
樊綱:反腐敗還在於“減少公權的數目”
《求是》載文指出:“尋租”理論不是揭示腐敗根源的
科學理論
(二)怪!怪!怪!
賺中國人錢難,騙中國人錢易
南方獎鈔票 北方賞官帽
管金生50萬元買博士文憑東窗事發
《工人日報》載文說:搞垮一個企業一個廠長就夠了
許多企業破產,沒有一個廠長經理跳樓
張問敏:對收入水平的調控,越調差距越大
九、中國經濟學:尋根、借鑑、發展
(一)經濟學舶來品:拿來抑或排斥
蘇星:馬克思主義理論也是分析市場經濟的利器
林毅夫:經濟學研究應本土化、規範化、國際化
樊綱:現代經濟學基礎理論是無階級性的
崔之元:西方經濟理論面臨範式危機
吳易風:向西方經濟學發燒友進一言
盛洪:不要忽略西方經濟學對西方文化的辯護性
高迦葉:對西方經濟學也須講政治
《求是》載文批西方經濟學是“人類共同財富”也是
“我們自己的基礎理論”的觀點
袁恩楨:一批西方經濟學專家成了勞動價值論的
堅定捍衛者
梁小民:從美國回來不敢再言經濟學
(二)構建中國經濟學:打萬國牌還是中華牌
李揚揶揄:中國經濟學界用的概念和方法是
“萬國”牌的
劉尚希:西方經濟學像是位國色天香的西洋大美人
迷倒了不少中國的青年學者
張軍:光靠嘴唱“主義”,無法實現經濟學的現代化
陳彪如:中國經濟學是綜合了各種經濟學思想
而產生的
(三)經濟學人圈:爭論、分化
宋承先舌戰吳敬璉
王琢發難科爾奈
于光遠主張寬鬆氣氛,反對劍拔弩張
吳易風:大款經濟學家和人民經濟學家能團結在
一個旗幟下嗎?
謝平倡議經濟學家多與大眾傳媒聯手
胡培兆:有些名家顯得有點浮躁淺薄
“搗漿糊”與做學問
楊繼繩譏議“地圖經濟學”
附錄一:記錄經濟論戰 展示改革歷程
――評《中國經濟大論戰》
附錄二:―書面世波濤起 論戰硝煙仍未熄
――《中國經濟大論戰》出版座談會發言摘要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