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館

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館

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館是一個位於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園林路貴陽森林公園內的博物館。

圖雲關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歷史遺址,是中國革命歷史上不可複製的珍貴文化資源。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在圖雲關抗戰的6年是中國紅十字會百年歷史上堪稱重要的時段之一,具有人道性、國家性、國際性、唯一性等鮮明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館
  • 地理位置: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園林路貴陽森林公園內
  • 占地面積:2500 m
  • 類別:其他行業國有博物館
  • 投用時間:2022年1月12日 
  • 開放時間:9:00-17:00(每周一閉館)
  • 門票價格:免費
  • 展廳面積:2182㎡
歷史,發展歷程,建築布局,展出內容,

歷史

1937年7月7日,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爆發,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中國紅十字會總會連同其他機構,整合救護資源,於1937年12月6日在漢口成立臨時救護委員會,專負戰時軍事救護之責,林可勝任代理總幹事。半年後,救護委員會改組為救護總隊,林可勝任總隊長。
隨著戰事的蔓延,救護總隊一路西遷,長沙、祁陽、桂林、柳州、河池、獨山、都勻、貴定,最終於1939年2月入駐圖雲關。圖雲關是老貴陽“九門四閣十四關”之一,地勢險要,是出黔去湘桂之咽喉,被稱為“黔南首關”。
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館
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館
紀念館展出了諸多抗戰時期留下的老照片,讓人們得以一窺當年救護總隊工作的情景。彼時的圖雲關猶如一座小城鎮,在峰巒起伏、濃蔭滿坡的樹林裡,遍布著幾十間茅草房,在這些茅草房裡,有救護總隊部、直屬大隊、診療所、後方醫院、訓練所教室等,儼然成為抗日戰爭中全國軍民開展戰地救護工作的中樞。
為了應對慘烈的戰事,救護總隊構築起各大戰區的救護網路,派出百餘支小分隊,到前線各軍的師部野戰醫院和其他單位,專任醫學技術工作。當年的林可勝總隊長還創立了精幹、高效、靈活、分散的流動救護系統,無數個流動的小型醫療隊配上擔架人員和少量醫療器材,機動地隨軍移動,就地搶救前線傷兵,為救回一條條鮮活的生命爭取了寶貴時間。
從1939年遷駐圖雲關,直至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撤離,6年間,圖雲關是全國紅十字救護中樞和世界援華醫用物資集散中心,向抗戰前線輸送了大批醫護人員和醫用物資。在艱苦的條件下,紅十字救護隊員全力救治軍人與平民,開展衛生防疫和醫學教育,參與創建現代公共衛生體系,為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了貢獻,為戰後醫學事業發展,培養和儲備了大批人才,有力推動了現代醫學在中國的發展。
據記載,當時的救護總隊所屬醫療隊達到176個,醫務人員及各類輔助工作人員達到3400多人,約1.5萬名醫護人員在衛訓總所和各分所接受培訓,再奔赴全國戰場。紀念館中公布了救護總隊服務軍民的統計數據,“門診救治軍人2481685人次,門診救治平民2002996人次”,若加上在全國各戰區開展的預防接種、消殺防疫、醫療檢驗、敷傷、外科手術等醫療服務,受益人數“合計達到2000萬人次”。

發展歷程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貴陽市政府在圖雲關建造了“國際援華醫療隊紀念碑”“英國女醫生高田宜墓”和“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圖雲關舊址紀念碑”,以緬懷曾在救護總隊為中國抗日戰爭作出貢獻甚至犧牲生命的眾多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
2015年,“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圖雲關舊址”被列入為貴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7年,經貴州省委、省政府和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共同申報,“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園”獲得國家批覆,並於2018年在圖雲關抗戰救護遺址上進行升級建造。
2021年底,紀念館修建完成,成為圖雲關抗戰紀念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館
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館

建築布局

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館占地2500㎡,分為“烽火人心 人道光輝”“救死扶傷 博愛恤兵”“功勳卓著 奉獻永續”三個展廳。

展出內容

陳列著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抗戰救護工作有關的實物、圖片、資料等,在聲、光、電的輔助下,生動展示了救護總隊和衛訓所在艱苦卓絕的抗戰歲月中作出的貢獻。
中國紅十字會救護總隊貴陽圖雲關抗戰紀念館
展出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