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精神:民間圖像中的信仰幻影

《中國精神:民間圖像中的信仰幻影》是2013年中國財富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沈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精神:民間圖像中的信仰幻影
  • 作者:沈泓
  • 出版社:中國財富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月1日
  • 頁數:229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04743480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文字是速朽的,圖像是永恆的。《中國精神:民間圖像中的信仰幻影》透過民間圖像,了解中華民俗。要洞悉中國人的精神,必須走進中國古人的精神;要走進中國古人的精神,必須研究和了解中國古代諸神。在沒有純粹意義上的宗教的國度,神不僅是古人詞語“精神”的靈魂,還是古人的宗教,是古人如何活的精神指南,也是古人活著的精神支柱。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龍:中國人的精神圖騰
第二章 關公:忠義信精神的象徵
第三章 觀音:悲天憫人的求善精神
第四章 鐘馗:驅邪逐魔精神的另類張揚
第五章 鬥神:納祥避災的精神支撐
第六章 天地全神:無處不在的精神意向
第七章 三皇三清:阿Q精神的遠古版
第八章 三元:一分為三的哲學精神
第九章 地獄:懲惡揚善的公正精神
第十章 鬼神:對正義世界的精神嚮往
第十一章 和合:中國文化精神的精髓
後記

作者簡介

沈泓,湖北江陵人,畢業於武漢大學新聞系,系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作協會員。在海內外200多家報刊發表作品1000多萬字,5篇報告文學在全國性評獎中獲一、二等獎;出版長篇小說《收藏》《深圳閒人》,長篇報告文學《沈泓婚戀書系》5部,《尋找逝去的年畫》叢書17部,《中國瀕危年畫尋蹤》叢書13部,《中國民俗文化》叢書8部,《中國民俗文化探幽》叢書3部,《品年畫讀經典》叢書4部,《錢幣收藏與投資》叢書4部,《藝術品鑑賞與收藏》叢書15部。著作入選法蘭克福等國際書展,被購買著作權,多次再版,出修訂版,被大量盜版。現居深圳。

後記

文字是蒼白的,而圖像是多彩的。
文字是速朽的,而圖像是永恆的。
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特別是對民俗文化的研究,一張代代相傳的傳統圖像,其內涵往往大於一本文字的書;一張古代民間年畫圖,傳遞的信息往往比一篇洋洋大觀的論文更豐富也更具有說服力。因為文字是從圖像中來的,而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書和論文,卻不是從圖像中來,非常令人遺憾。如果沒有圖像,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我們都沒有看到過古人的生活場景,並不知道古人真實的生活畫面,我們寫中國傳統文化的書,其實是冒有一定風險的。
古代沒有照相機,但代代相傳的民間年畫、紙馬、剪紙、水陸畫等民俗圖畫,真實地記錄了古人生活的狀況,也透露出了古人的精神世界。這些年,筆者因愛好傳統文化研究而收藏民間年畫、紙馬、剪紙、水陸畫等民俗圖畫,由收藏民俗美術,不由自主地走進了中國文化大世界。可以說,每收藏一張年畫,都要對一個文化符號和民俗事象進行探究,因為每一張民間繪畫,都涉及中國文化中的一個或諸多方面。
收藏伴隨研究,收藏必須研究,一邊收藏,一邊研究,一邊寫作,這似乎成了一種無盡的循環,或一種宿命。民間年畫和民俗圖案藏品與日俱增。傳統文化知識日積月累,自然而然地寫出了這套通過民間圖像演繹和破解中國文化的叢書。
文化是玩出來的,我們說玉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基石,其實玉文化最初就是體現人類玩性的文化,是古人為了讓玉變得更漂亮更好玩,讓自己因玉的裝飾變得更美,而打磨、穿孔、造型、刻畫紋飾。在美化玉的過程中,古人的玩性大放異彩,最終形成了我們今天所說的燦爛輝煌的玉文化。
文化是世界的色彩,特別是民俗文化,是裝飾世界的紅花和綠葉。古人活得有聲有色,不是因為古人鐵馬金戈幹了多少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因為文化和民俗讓古人活得有聲有色。古人暇伴詩書通世曉,閒看花鳥會天機:古人逍遙山水,天人合一,植物寄情,動物寓意;古人節慶狂歡,講吉祥的話兒;古人拜神祈禱,燒紙馬貼年畫,皆為無益之事;古人“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無益之事演化為目不暇接的繽紛民俗,匯集成為民俗文化,好玩多趣,讓古人活得瀟灑適意,風姿綽約。
現代人與古人的區別就在於,現代人皆為有益之事,沒有價值的事情不屑於為。所以,越是現代化,我們離傳統文化越遠;離傳統文化越遠,我們離好玩也就越遠。從這個角度看,人類的創造和物質財富,對人生都毫無意義,因為社會越是進步,離人的本性就越遠,高科技越發達,人間溫馨和民俗意向就越是遞減。所謂程式化,就是讓一切都變得冷冰冰,只剩下枯燥乏味的數字。當一切都數位化的時候,就是人類自陷囹圄的時候。
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的逐漸消逝伴隨著現代化的進程不可避免。現代化是開拓進取的,是競爭的,是外向的;而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是固守傳統的,是和合的,是內向的。傳統與現代的矛盾衝突中,如果在兩條背離線間找不到適度融合點,精神和物慾的撕扯導致的將不僅是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毀滅,也將是人類精神的崩潰。
所以,古典文化的固守和發展流變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當代尤其重要。對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解讀離不開古代民俗圖案。這些年來,筆者利用黃金周和休假,走遍了全國各個省市進行田野考察,徒步於深山老林,窮鄉僻壤,險境惡水,田野阡陌,找到中國古代30多個民間年畫產地(其中很多產地年畫已經消失,一息尚存的也都面臨瀕危狀況),尋訪民間藝人,尋找民間年畫和民俗美術品,以日記的方式描述了尋找之旅的過程,記錄了中國民間年畫各個產地的現狀,考證其歷史源流,寫作出版了《尋找逝去的年畫》叢書30本及《尋找逝去的紙馬》,此外還出版了《中國民俗文化》叢書11本、《品年畫讀經典》叢書4本、《中國民間年畫諸神文化》叢書6本等。
對民間年畫、剪紙、水陸畫等民俗圖尋找的過程,就是探訪中華古典文化的過程,是考證中國民俗文化的過程,是破解中國文化密碼的過程,因為每一張正在飄逝的民間年畫,都是民俗文化圖像,是一個文化密碼,一個隱喻。可以說,這套民俗文化叢書,是用腳寫出來的。
願這些五彩的圖像,帶給您行走的風景,讓您感受到中國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流變中的多彩多姿。
沈泓
2012年3月21日於東悅名軒

序言

精神似乎是一種虛擬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然而,中國古人目光所及,看到的一切東西,都似乎具有精神的存在。
這就是中國人精神的神奇和神秘之處。尋之不見,覓之不得,卻無處不在,如大象無形、大音稀聲、大辯無言、大巧若拙,其實不是無形稀聲,也不是無言若拙,在無形稀聲、無言若拙中,寓有更高的精神境界。
可見,所謂精神,是一種境界,它與物質相對,與客觀實在相對。與功利相對,與世俗相對,它又寄寓於物質而存在,由物質和客觀實在所折射,並超越世俗生活,指導人生行為。精神包括情感、心理、意識、觀念、理想、道德、品性和人格等,它凝聚在宗教上,集中體現在人生信念、信仰上,它無處不在。
古代中國人的精神特徵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儒家的入世精神,一個是道家的神仙信仰。一個是務實的,一個是虛幻的,這兩個截然不同的精神層面,恰恰表現了中國人精神的矛盾和人格的分裂。
中國人的精神首先體現在古代神像中,神像繪畫和藝術是中國人的精神載體,將看不見摸不著的古人精神形象化和具體化了。
神像是中國古人的精神映照,也是中國人的精神之源,本書描述的中國人的精神正是從神的角度切入的。與神相對應的還有鬼,鬼出自地獄。這是中國人精神的另一個側面,也是另一個聚焦點。
神是古人的一種精神現象,是精神幻覺中的偶像。一方面,神是古人無助中編織出來的美夢,是古人自卑、盲從和麻木中的慰藉;另一方面,神又寄寓了古人善良的願望,體現了古人純真的心理,樸素的情感,具有淨化古人情感、升華古人精神的美好一面。
民間信仰中的神的數量是驚人的,僅僅《封神榜》和《西遊記》中包羅的神就超過千個。就是一個普通的小村莊。民眾信仰的神也可達數十個之多。正如梁漱溟在《中國文化要義》中說:中國古代民間信仰的鬼神風氣很盛,人們“於聖賢神仙各種偶像,不分彼此,一律崇拜”。
中國民間的神仙信仰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帶有很強的功利色彩,或求財,或求子,或求福,或求官,或求長壽,或求快樂,大多帶著明確的功利目的和物質欲望。既有功利主義精神,又有浪漫主義精神和理想主義精神,這是中國古人的精神特點。
無論幻覺也罷,美夢也罷,麻木也罷,偶像也罷,我們談中國人的精神,特別是談古代中國人的精神,是不能迴避神的。精神,從先民造字組詞的心理可以看出古人對“精神”二字的微妙取向,精是形容詞,神是名詞,兩者不是延伸關係,也不是並列關係;精是修飾神和描繪神的,神是落腳點,神是主體。不研究神,就不能理解神采、神韻、神話、神化、神乎其神等漢語言中這些代表高評價高品位的常用語。
要洞悉中國人的精神,必須走進中國古人的精神;要走進中國古人的精神,必須研究和了解中國古代諸神。在沒有純粹意義上的宗教的國度,神不僅是古人組詞“精神”的靈魂,還是古人的宗教,是古人如何生活的精神指南,也是古人活著的精神支柱。
儘管精神是一種看似虛無縹緲的東西,但它對於人類確實十分重要,是人與獸、人性與獸性區別的關鍵。如果說生存需求是人類的第一需求,那么精神需求則是人類的第二需求。在人類滿足了生存條件的情況下,精神需求會轉化為人類的第一需求。如今國富民安,生存需求不再存在問題,所以精神需求已成為大多當代中國人的第一需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的進步,神仙思想在現代人的心目中已經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但是,代代相傳的民間年畫和民俗藝術造型,卻是古人精神世界的生動寫照,是傳統文化的結晶。如今,古代年畫、紙馬、水陸畫中的神像傳遞著當時的社會信息,反映著當時的民俗民情,成為可貴的形象史料和難得的藝術珍品,為收藏家和研究者所重視。
這10多年來,筆者為探究民間圖像中的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踐行古人提倡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遍訪全國多個省市,走進窮鄉僻壤、深山大川,尋找古代各個民間年畫產地的年畫、紙馬以及佛道釋的民間水陸畫、宗教畫等。
本書就是筆者收藏研究的結晶,其中近200幅明清和民國時期的民間年畫、水陸畫等是絕世僅存的孤品,為筆者收藏並首次披露。走進中國古代神像世界,對於已經模糊和淡忘這些神像的現代人,有助於走進中國人的精神世界深處,了解中華文化的奧妙無窮和博大精深,知道我們的精神之根脈所在。
從這些代代相傳的民間圖像中,筆者試圖觀察洞悉中國古人精神世界的面貌,觸摸感受中國古人精神領域躍動的脈搏。願這觀察和感受的愉悅,通過本書中的古老圖像和文字,傳遞給所有閱讀本書的讀者,願本書帶你走進古人深邃、幽秘、玄遠而奇妙的精神世界。
沈泓
2012年3月23日於東悅名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