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互聯交通產業聯盟

中國移動互聯交通產業聯盟

中國移動互聯交通產業聯盟是全國性非盈利社會組織,由積極投身於移動互聯交通產業,從事移動互聯交通產業產品及套用的研究、開發、製造、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及有關機構自願組成。聯盟接受交通運輸部、工業信息化部、公安部、科技部及國家發展改革委的行業管理和業務指導。將秉承“合作共贏、資源融合、整合創新”的宗旨,以“平等自願、開放共享”為原則,促進移動互聯交通產業內部及與其他產業在技術、經濟、管理、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的合作,集成並協調戰略聯盟成員之間的關係,建立並完善移動互聯交通產業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移動互聯交通產業聯盟
  • 外文名:China Mobile Internet Transportations Industry Union
  • 成立時間:2015年
  • 聯盟理事長:祝漢生
  • 聯盟秘書長:呂亮
  • 理事會秘書:郝文俊
交通社會化是交通供給側改革方向,移動互聯技術推進交通社會化改革,

交通社會化是交通供給側改革方向

交通運輸不僅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人的基本需求。交通需求側是全社會的所有成員(人、群體及各類機構),供給側是各種交通專用資源和通用資源的提供及運用機制。在傳統交通體系中,交通工具的速度提升是發展主流,形成了較高運輸效率的道路、鐵路、航空、水路運輸的專業化模式。傳統交通體系的技術背景是信息的不連續性和不對稱性。在移動通信技術產生以前,交通信息的處理只能發生在出發以前和到達之後,運輸過程中的信息需要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員自行處理。交通的流量、銜接、業務處理,都無法與社會溝通;社會的交通需求也不能實時、有效的表達出來。我國交通運輸領域,一直延續著業務專業化、管理行業化的發展方式。
移動互聯(網際網路+)時代,與位移相關的信息處理技術均衡發展,達到了實用要求。除移動通信技術以外,衛星定位、地理信息、網路傳輸、對象標識、安全保密、多媒體技術等共同構成了新的交通信息化基礎技術架構,能夠有效地支撐交通信息處理的動態性、連續性、突發性、實用性和大規模需求。
同時,我國社會交通已經快速崛起,成為交通的主要成分。道路交通是各種運輸方式的基礎,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2015年度底,我國汽車保有總量為1.72億輛,其中以個人名義登記的小型載客汽車(私家車)達到1.24億輛,占汽車總量的72%,社會運輸工具已具有絕對數量優勢。客觀環境的發展變化,衝擊著已有交通運輸體系。如道路交通擁堵、綜合運輸體系滯後、公交出行率低、社會物流成本高、計程車經營模式衝突、快遞行業高速增長等現實情況,都反映出交通管理行業化、業務專業化發展模式遭遇瓶頸。解決交通運輸問題時,要通盤慮及社會需求和社會交通要素的多樣化,交通社會化成為交通供給側改革的方向。
交通的社會化就是通過實時最佳化地運用社會全部交通資源,來滿足全社會的每個成員交通運輸需求。交通社會化的特徵是其完整性和動態性。完整性包括:1、社會上各類交通資源是一個互聯的、可動態調用的完整體系;2、每個社會成員的交通運輸需求都是個性化的、可隨機發生的各自的整體;3、交通的實現過程及其同步產生的信息過程共同構成完整的交通社會化服務。動態性包括:1、交通運輸的每個行為信息都可以被實時獲得;2、社會成員的每個交通需求都會對運行中的交通體系產生動態影響,獲得動態回響。交通社會化改革必須在移動互聯技術基礎上展開。
在交通專業化、行業化發展時期,各種運輸方式(鐵路、民航、公路、城市交通等)獨立發展、自成體系;各區域交通也形成一定壁壘,如公交卡、高速公路通行;社會運力不在交通行業發展的考慮範圍內,自由生長,造成局部交通擁堵。在交通社會化方向下,全社會的線路資源、運力資源、動力資源、信息資源、資金資源等應該做為一個整體,全盤考慮,通過相互協調,動態調整,高效率地為全社會交通運輸需求服務。相對目前各分割的行業管理和自封閉的業務操作模式,交通社會化發展必將極大地提升交通運輸體系的效能,降低社會總成本,全面提高社會生產效率和生活效率,解決國計民生大課題。
交通需求是社會的每一個成員的基本需求。過去,各社會成員的交通運輸需求只能大而話之,並劃分成各種運輸方式的估計數據,靜態的、粗放的、滯後的、巨觀的起作用。在交通社會化發展模式下,首先認為各社會成員的交通需求是第一位的,是各自主動的整體;各種運輸方式只是完成交通需求的手段。同時,在移動互聯技術基礎上社會交通體系有能力重視各社會成員交通需求的特殊性和動態性,可以實時地對各種動態需求做出回應,平衡關聯,最佳化運行,在滿足眾多動態需求的同時,提高交通的社會總效率,降低社會總成本。
交通社會化引發一個新增長點,提供面向全社會各個成員的完整的交通服務(含信息服務),即社會化交通服務。社會化交通要全面滿足社會各個成員的交通需求,個性化的交通信息服務是必不可少的內涵。我國現有手機用戶突破13億,移動網際網路用戶有6.2億人,有了開展社會化交通信息服務的基礎條件。但社會化交通服務是一種複雜的、全方位的、持續性的服務,需要通過市場形成服務機制,長期有效商業化運行。因此,行政管理部門是社會化交通服務的政策引導方,而不是提供方。市場機制下的服務應該是企業行為。
從現實情況看,行業內外開展交通信息技術服務的企業,都掌握移動互聯時代的某一、兩項技術,僅做專項套用或單一領域套用,難以為社會公眾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服務和技術服務。如果一個企業不能滿足社會公眾現實的複雜需求,就難以獲得穩定的客戶回報,商務運行斷鏈,很快會被市場淘汰,即使砸錢也僅能支撐一陣子。所以交通社會化的一個主要任務是綜合各類企業的技術優勢,構建起交通綜合技術運營平台,其中至少包括:移動通信、衛星定位、地理系統、安全保密、對象識別、資金支付、票務憑證、信用體系、保險體系、金融運作、多媒體技術、設備製造、系統集成、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
建設多企業實體的合作共同體要規避企業各自利益的干擾,讓各技術領域的頂尖企業在社會公益機制協調下,組成非盈利性的移動互聯交通產業聯盟,共同研發、構建平台,實現共同盈利,才能保障長期運營。
交通社會化是交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要通過開放市場管制,促進競爭和創新,依據社會交通發展的實際情況,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加強優質供給,減少無效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交通全要素生產率,使交通供給體系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堅持以民為本,民有所望有所求,我們就要為他們服務。滿足社會公眾多樣化、差異化、多層次需求,讓人民民眾有更多的獲得感。

移動互聯技術推進交通社會化改革

日前,由各移動通信運營商,多家網際網路、北斗衛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統、電子支付、信息安全保密、設備製造及交通信息領軍企業共同發起的中國移動互聯交通產業聯盟在北京成立。它標誌著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將以深度互補、全面聯合的方式面向交通運輸領域,合力推進“網際網路+交通”和交通社會化發展。
交通運輸是綜合性的社會套用領域,除移動通信技術以外,衛星定位、地理信息、網路傳輸、對象標識、安全保密、多媒體技術、雲計算、大數據等共同構成交通信息基礎技術架構,才可以有效地支撐交通信息處理的動態性、連續性、突發性、實用性和大規模需求。科技進步為交通社會化提供技術保證,中國移動互聯交通產業聯盟採用公益性科技融合方式,構建符合交通運輸需求的全方位技術架構。還將設立研究院、創新基金和運營平台等機構,形成技術研發、融資投資、市場運營的穩固結構,攜手各套用開發、推廣企業,各交通運輸企業,共同發展交通社會化服務,推進交通供給側結構化改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