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是一所致力於計算機科學理論和軟體高新技術的研究與發展的綜合性研究所。

1985年3月,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軟體研究室成立。1995年,原中國科學院計算中心計算機套用部分併入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2003年1月,軟體園區綜合管理服務中心整建制劃歸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管理。

截至2022年12月,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擁有在職職工1073人,其中科技人員903人、管理支撐人員75人;擁有4個研究部以及總體部、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重點實驗室、5個所屬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個研究室及研究中心以及2個創新中心;設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1個專業領域博士學位培養點、1個專業類別碩士學位培養點,並設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共有在學研究生587人(其中博士生254人、碩士生333人),有在站博士後3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
  • 外文名:Institute of Softwar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簡稱:ISCAS
  • 創辦時間:1985年3月
  • 主管部門中國科學院
  • 現任領導:所長:趙琛、黨委書記、副所長:操雲甫
  • 專職院士數:4個(中國科學院院士)
    1個(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 碩士點:1個(專業類別)
  • 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
    1個(專業領域)
  • 博士後:2個(科研流動站)
  • 地址:北京市中關村南四街4號
歷史沿革,科研條件,人員編制,科研部門,設施資源,合作交流,科研成就,研究方向,科研成果,學術期刊,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學建設,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文化活動,機構領導,現任領導,歷任領導,

歷史沿革

1985年3月,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軟體研究室成立。
1995年,原中國科學院計算中心計算機套用部分併入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
2003年1月,軟體園區綜合管理服務中心整建制劃歸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管理。
2007年9月,計算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建設驗收。
2013年1月,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通過中國新時代認證中心審核。
2014年4月23日,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貴陽分部、貴陽信息技術研究院揭牌儀式在貴陽舉行。
2018年1月,計算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評為2017年信息領域良好類國家重點實驗室;9月,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通過“合格職工之家”復驗。
2019年7月23日,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與鴻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自然人機互動技術聯合實驗室”成立暨揭牌儀式在軟體所舉行。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截至2022年12月,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擁有在職職工1073人,其中科技人員903人、管理支撐人員75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4人、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人,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80人、副高級專業技術人員173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董韞美周巢塵林惠民馮登國
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專職):周巢塵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人員不全):馮登國、張健、李昂生

科研部門

截至2022年12月,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擁有4個研究部以及總體部、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重點實驗室、5個所屬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4個研究室及研究中心以及2個創新中心。
所屬研究部:基礎研究部、軟體高技術研究部、軟體套用研究部、軟體發展研究部
所屬國家重點實驗室:計算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所屬重點實驗室:天基綜合信息系統重點實驗室、智慧型博弈重點實驗室
所屬實驗室:並行軟體與計算科學實驗室、可信計算與信息保障實驗室、人機互動技術與智慧型信息處理實驗室、網際網路軟體技術實驗室、基礎軟體測評實驗室
所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基礎軟體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衛星導航套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分中心
所屬研究室及研究中心:量子軟體研究室、軟體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智慧型軟體研究中心、時空數據管理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
所屬創新中心:協同創新中心、集成創新中心

設施資源

  • 設備設施
據2023年10月實驗室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所屬的計算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了眾多的基礎設施平台。
主要設備設施
類別
儀器設備
伺服器
HP ML370 G5、IBM System p5、51A、IBM System p5 52AIBM x366、IBM x3650、IBM x3755、IBM P720刀片式伺服器(IBM BladeCenter JS21、IBM HS21、IBM HS22、IBM LS21)、機架式伺服器(Dawning(曙光)天闊 620r-F、Dawning(曙光)天闊 840、Dawning(曙光)天闊)、I950GPU並行運算伺服器
千億次刀片機群系統
曙光天闊伺服器S4800A1IBM、BladeCenter H刀片中心
工作站
DELL490、DELL670、DELLPrecisionT7500
存儲設備
IBMDS4300磁碟陣列、IBM 3581磁帶自動載入機
網路設備
思科PIX-525-UR-GE-BUN防火牆主機、思科WS-C4506交換機
專業設備
Optech ILRIS-36D三維測量儀、VIVID910三維數據化儀
軟體
MathWorks MATLAB網路版、MapleSoft Maple網路版、Wolfram Mathematica網路版Microsoft Visual Studio旗艦版、Oracle Oracle資料庫
  • 館藏資源
據2023年10月圖書館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圖書館占地面積為834.19平方米。圖書館具有良好的信息資源獲取與服務環境。擁有館藏中西文計算機科學與軟體技術專業文獻2萬餘種,園區IP可訪問國家科學圖書館和研究所自行購買的近百種數據資源庫。

合作交流

  • 國際合作
據2023年10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先後和世界上40多個國家與地區建立密切的學術聯繫及多種形式的技術合作關係,平均每年邀請和接待國外學術界、企業界人士數百人次。與國際學術團體合作,主辦了多種重要國際學術會議。如面向對象語言與系統技術國際會議、國際信息與通信安全國際會議、首屆亞太區全球資訊網技術與套用國際會議、亞洲邏輯和軟體工程國際會議、亞洲邏輯會議、APCHI亞太人機界面會議等,並與一些國際大學、研究機構和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
  • 院地合作
據2023年10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先後與大學、科研機構、地方政府、企業合作,聯合承擔科研項目,培養研究生、建立非獨立法人研究機構、舉辦學術會議以及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並承擔地方政府、企業科技任務:超過20%的經費來自地方和企業共建聯合實驗室,互派科技副職,並接收地方掛職幹部。

科研成就

研究方向

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以計算機科學、計算機軟體、計算機套用技術、信息安全為重點學科領域,進一步凝練學科方向,最佳化完善學科布局,注重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進一步加強所級調控能力,將軟體所主要力量凝聚到能夠帶動國家軟體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方向上來,形成綜合優勢,發揮規模效益。
在計算機科學與軟體理論方向,探索適合網路軟體的形式化方法和算法理論,建立實時、並發系統的語義模型以及分析和驗證方法,為國產基礎軟體平台技術體系和網際網路信息處理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在基礎軟體技術與系統方向,初步形成低成本、高可信、網路化與自主開放的國產基礎軟體平台技術體系,為中國軟體產業的發展和信息化建設提供關鍵的軟體基礎設施。
在網際網路信息處理的理論、方法與技術方向,實現人性化的信息互動和處理界面,開發智慧型搜尋引擎,解決網際網路信息的高效、精確、友好獲取和使用問題。
在綜合信息系統技術方向,以中國未來發展和建設的需求為背景,以探索和解決大型複雜綜合信息系統技術中的基礎性、關鍵性技術難題。

科研成果

  • 獲獎成果
據2023年10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在計算機科學和軟體領域獲院、省部級以上成果獎46項(僅統計為第一完成單位),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9項、三等獎2項,計算機領域第1個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出自軟體所。
獲獎成果
獲獎名稱
獲獎類別
獲獎等級
獲獎時間
網路軟體基礎架構平台(網馳ONCE)技術和系統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2011
公開密鑰基礎設施技術研究與套用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2005
軟體過程服務技術及集成管理系統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2005
網路分布軟體支撐平台及石化套用示範工程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2002
高性能分散式並行數值代數軟體研究與開發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2000
計算機網路安全關鍵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2000
保險業務綜合網路管理系統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三等獎
1999
並發進程的代數理論及驗證工具
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等獎
1999
支持可理解性和可復用性的軟體設計系統URS-1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二等獎
1992
基於時序邏輯的軟體工程環境的理論與設計
國家自然科學獎
一等獎
1989
有限自動機的可逆性理論
國家自然科學獎
三等獎
1987
分散式程式設計理論
國家自然科學獎
二等獎
1987
UNIX系統的研究分析推廣套用和開發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三等獎
1985
  • 進展成果
2023年2月,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天基綜合信息系統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的論文“Disentangle and Remerge: Interventional Knowledge Distillation for Few-Shot Object Detection from A Conditional Causal Perspective”被人工智慧領域頂級學術會議AAAI(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接收,論文首次從因果理論的角度重新審視了小樣本目標檢測任務的知識蒸餾學習範式,並基於建立的結構因果模型,提出知識蒸餾方法“分離和重組”(D&R),以對相應的結構因果模型進行條件因果乾預,在小樣本目標檢測任務上產生顯著的性能提升。
2023年4月,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天基綜合信息系統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在複雜背景下的雷達目標檢測方面取得了進展。研究論文《基於對比學習的航海雷達目標檢測方法》在《電子學報》上發表。論文針對航海雷達目標檢測中背景複雜、原始數據量大、有效數據量少以及檢測任務困難等問題,提出了一種全新的基於對比學習的航海雷達目標檢測方法(CLMRD,即Contrastive Learning for Marine Radar Detection)。新方法在航海雷達檢測數據集(MRDD)上達到了0.97的準確率和0.95的召回率,顯著優於其他傳統及智慧型檢測方法,驗證了其有效性和魯棒性。

學術期刊

軟體學報》創刊於1990年,由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和中國計算機學會聯合主辦。該刊注重刊登反映計算機科學和計算機軟體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以及學科發展趨勢的文章,主要涉及理論計算機科學、算法設計與分析、系統軟體與軟體工程、模式識別與人工智慧、資料庫技術、計算機網路、信息安全、計算機圖形學與計算機輔助設計、多媒體技術及其他相關的內容。
中文信息學報》於1986年創刊,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批准,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中文信息學會和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合辦的學術性刊物,是中國中文信息學會會刊。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及時反映中國中文信息處理的學術水平,重點刊登中國中文信息處理基礎理論與套用技術研究的學術論文,以及相關的綜述、研究成果、技術報告、書刊評論、專題討論、中國國內外學術動態等。
計算機系統套用》創刊於1992年,是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主辦的、面向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技術性、套用性科技核心期刊,該刊的讀者對象為各行各業與計算機套用有關的人士,包括管理人員及從事計算機套用軟體技術、各類信息系統設計、開發、運行管理的專業人員;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教師與研究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ftware and Informatics》(軟體學報英文版)是由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主辦的英文刊物。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截至2022年12月,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之一,設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1個專業領域博士學位培養點、1個專業類別碩士學位培養點,並設有2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工作流動站。
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網路空間安全
專業領域博士學位培養點:計算機技術
專業類別碩士學位授權點:電子信息

教學建設

截至2022年12月,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共有在學研究生587人(其中博士生254人、碩士生333人),有在站博士後30人。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的所徽釋義為以“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英文縮寫字母“ISCAS”為設計元素,經藝術組合處理,在字母中劃出一道強勁的弧線,構成地球的輪廓,以體現研究所的軟體事業要推動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
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
研究所所徽
這條弧線又像一條寬廣的道路,一直伸向遠方,象徵著我們的軟體事業要向更高、更遠、更深的境界發展。橙與灰的色彩搭配,給人以生機勃發、積極向上的視覺衝擊力。所有這些,都體現出中國科學院軟體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雄厚的實力、堅實的地位和不斷發展的趨勢。

精神文化

創新求實,永競一流

文化活動

2023年3月6日,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工會、婦委會組織舉辦了迎“三八”花藝體驗特別活動。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所長
黨委書記、副所長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李衡
副所長
學術副所長
副所長、總工程師
武延軍

歷任領導

任期時間
名單
1985年至1994年
許孔時
1994年至2002年
2002年至2014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