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魚類博物館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魚類博物館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魚類分類學研究是在伍獻文教授領導下開始的,經過3代人的艱苦努力,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科研群體;建立和完善了目前亞洲規模最大、收集種類最多的淡水魚類博物館,是中國科學院在國內具有較好基礎的優勢學科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魚類博物館
  • 類別:科技類博物館
  • 地點: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漢
  • 開放時間:全年
  • 館藏精品:大量的水生生物標本
館藏文物,榮譽,發展歷史,

館藏文物

通過幾十年的工作,已經收藏了大量的水生生物標本以及相應的科學積累。淡水魚類博物館,館藏魚類標本40餘萬號,1800餘種,其中模式標本230多種,國外魚類標本600餘種。不論是在館藏標本的數量上,還是在種類上,都目前亞洲最大的魚類標本館。

榮譽

水生所的各類標本室還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和特點,以世界範圍內都有巨大影響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三峽工程建設等為契機,舉辦了“珍稀水生動物展”、“長江魚類展”等科普展覽活動;淡水魚類博物館還配合中央電視台、湖北電視台、武漢電視台等8個電視台製作了大量科普節目,為新華社及光明日報、湖北日報、長江日報等11個報社撰寫或提供了大量科普文章,與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合作拍攝了科教片《奇妙的藻類》。因此,在逐步加強和完善了標本館的科普宣傳功能的同時,水生所的淡水魚類博物館等生物標本室在湖北省乃至中原地區都起到了支柱作用,並先後被湖北省科協、武漢市科委等確定為“湖北省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武漢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水生生物標本室的歷史就是一部濃縮了的水生所歷史。水生所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一方面是由於具有類群齊全、種類十分豐富的各種水生生物標本,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應歸結於水生所長期以來就非常重視人才培養,尤其是水生所自上海遷至武漢後,實際上已成為我國水生生物研究的中心和科普教育基地。

發展歷史

館藏標本的來源涵蓋我國的每一個角落,尤其是收藏了一大批鄰近國家的魚類標本。作為地域性的魚類標本收藏,水生所的淡水魚類博物館在世界上也有著重要的地位;是開展東亞乃至世界淡水魚類資源、分類、系統發育、進化生物學和生物地理學研究不可多得的寶庫。水生所現有的各標本室是水生所乃至中國科學院對外交流的重要視窗之一,在國際交流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據不完全統計,僅淡水魚類博物館每年接待的外賓都在200人次以上,並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等國家博物館及有關大學有密切的往來與合作,特別是和有世界三大博物館之稱的大英博物館、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美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有緊密的學術聯繫。此外,凡到水生所來參觀或調研的黨和國家領導人,如胡耀邦、彭真、趙紫陽、姚依林、方毅、陳丕顯、盧嘉錫、周光召、劉華清等,以及湖北省和有關部門的領導,無一不特意觀看標本室館藏標本。水生所所擁有的豐富的淡水生物標本和非常雄厚的淡水生物學研究基礎,國內外同行對此深表羨慕,並給予了的極高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