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覆立項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位於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鄭店園區的西側,建築面積超過3000平方米,由中國科學院和武漢市政府共同建設,於2015年1月31日竣工,是亞洲首個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BSL-4實驗室)。
2018年1月5日,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以下簡稱“武漢P4實驗室”)中國首個P4實驗室正式投入運行。該實驗室將為我國提供一個完整、國際先進的生物安全體系,中國的科研工作者可以在自己的實驗室里研究世界上最危險的病原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
- 外文名:Wuhan National Bio-Safety Level 4 Lab of CAS
- 所處位置:武漢市江夏區
- 竣工日期:2015年1月31日
- 投入運行:2018年1月5日
- 安全等級: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BSL-4)
建設過程,內部結構,安全措施,科研團隊,正式運行,建設意義,
建設過程
2003年,中國爆發流行重症急性呼吸綜合症(SARS),造成8437例感染和813例死亡。自此,中國政府啟動BSL-4實驗室建設。
實驗室的建設參照國際上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建設要求和中國相關的建設標準,中法雙方設計單位合作完成了實驗室的設計,並引進法國里昂BSL-4實驗室技術和裝備,中國建設單位完成了實驗室的建設和主要設施設備的安裝。
2015年1月31日,中國科學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建成。
內部結構
整個實驗室呈懸掛式結構,共分為4層。底層是污水處理、制氧和生命保障設施等,第二層是核心實驗區,第三層是過濾器系統,二層和三層之間的夾層是管道系統,第四層是送排風、生命維持等設備用房。除第二層以外的樓層、夾層均是為了保證核心實驗室的正常運行,保證實驗室內部是單向氣流,處於負壓狀態。
二層核心實驗區包括3個細胞水平實驗室,2個動物實驗室,1個解剖間以及1個菌毒種保存間。進行烈性病原體研究的實驗室使用不鏽鋼鋼板和超大玻璃窗作為牆壁,採用不鏽鋼雷射焊接,完全由中國公司完成,達到國際標準。實驗室內有二級生物安全櫃、超低溫冰櫃、顯微鏡和實驗台等諸多設備。
安全措施
整個建築工程的抗震設防類別為甲類,參照武漢市建築標準,按提高設防烈度二度設計,地震作用及抗震措施均按8度設計。建築內部採取特殊密封措施,確保建築牆體密閉。動力採用雙電源供電,並設自備電源和應急不間斷電源。所有生物安全設施設備(包括安全管理體系)在通過國家相關權威部門授權後才投入使用。
實驗室還擁有嚴格的人員進出制度,進入實驗室至少要花費半小時進行層層消毒,包括沐浴、二更、緩衝等步驟。進入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都必須換上隔離正壓防護服。這種防護服頭部是透明的充氣罩,下端連線著一條藍色的呼吸帶,呼吸帶另一端懸掛連線在屋頂的管道上,保證研究人員在防護服內進行呼吸循環,和外界空氣不發生任何接觸。工作人員離開實驗室時也必須經過化學淋浴消毒正壓防護服表面。
為了保證周圍環境的安全,實驗室所有排出的氣、水、物等都必須經過嚴格處理、達到標準才能排放。核心實驗室採用定向負壓系統和雙層過濾系統,使實驗室內的空氣只能通過高效過濾器排放,不會隨意流向實驗室外。需要帶出實驗室的廢物首先要用潔淨袋包裝,然後通過雙扉滅菌器高溫消毒。廢水要通過活毒廢水處理裝置高溫高壓消毒。
科研團隊
實驗室能同時容納12名實驗人員,允許進入實驗室的科研人員需要經過嚴格的培訓,在實驗室建成時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已有6名科研人員經過培訓,獲得法國BSL-4使用許可證書,還有2名科研人員在國外接受培訓。
正式運行
2018年1月5日,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四級)實驗室(以下簡稱“武漢P4實驗室”)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實驗室活動資格和實驗活動現場評估,完全具備從事開展高致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活動資質。至此,我國首個P4實驗室正式投入運行。該實驗室將為我國提供一個完整、國際先進的生物安全體系,中國的科研工作者可以在自己的實驗室里研究世界上最危險的病原體。
武漢P4實驗室是國家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2017年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認可後,國家衛計委組織多名專家對實驗室進行評審。經過預評審、現場評審等環節,對實驗室人員管理、設施設備管理、動物管理、廢棄物管理、菌(毒)種和感染性材料管理、質量管理、實驗操作管理和應急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實驗室根據專家建議,結合實際情況,完善體系檔案、強化人員培訓、開展應急演練。經專家組複審,認為武漢P4實驗室具備開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實驗活動資格。國家衛計委為實驗室頒發了資格證書,同意其開展包括伊波拉、尼巴病毒等在內的四級病原實驗活動。這表明我國第一個四級生物安全實驗室正式建成並可投入實質性使用。建成後的武漢P4實驗室將成為構建我國公共衛生防禦體系的重要環節之一,也將成為國內外傳染病防控基礎與套用研究不可或缺的技術平台。
2003年,中國科學院決定啟動四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隨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將其納入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體系規劃,成為國家發改委投資建設的大科學工程裝置,也成為中科院與武漢市人民政府的重大合作項目。在中法兩國政府關於在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建設、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人員培訓和傳染病預防及控制的研究等方面開展合作的框架下,中法兩國工程技術人員認真分析了世界上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建設特點和運行現狀,結合中國現實需求,克服了在設計、施工工序、關鍵設施設備採購和建造、施工組織管理等方面的重重困難,精心設計和施工,於2012年底完成了實驗室主體土建工程和關鍵設施設備的選型和採購工作,於2014年12月完成了實驗室的機電設備安裝和裝修工程。
武漢P4實驗室將承擔三大功能,即成為我國傳染病預防與控制的研究和開發中心、烈性病原的保藏中心和聯合國烈性傳染病參考實驗室,作為我國生物安全實驗室平台體系中的重要區域節點,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反應體系和生物防範體系中發揮核心作用和生物安全平台支撐作用。實驗室建立的設施設備維護、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管理、科研支撐服務隊伍,將為實驗室正常運行和應急處置的運行管理模式和應急反應體系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將建立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透明、開放的實驗室文化。
目前,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正積極謀劃中科院生物安全大科學中心建設,未來擬形成中科院、國家衛計委、湖北省政府三方共建,充分整合國內生物安全研究領域優勢單位的世界一流高等級生物安全團簇平台。
建設意義
中國科學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是構建中國公共衛生防禦體系的重要環節之一,其建成為中國公共衛生科技支撐體系再添重器,標誌著中國正式擁有了研究和利用烈性病原體的硬體條件,為帶動中國建立國際先進的生物安全體系邁出關鍵一步,也意味著中國在國際新發和突發傳染病防控方面承擔更多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