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敦煌戈壁荒漠生態與環境研究站

中國科學院敦煌戈壁荒漠生態與環境研究站(以下簡稱“敦煌站”)地處敦煌市境內,依託單位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敦煌戈壁荒漠生態與環境研究站
  • 依託單位: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
基本概況,戰略定位,研究方向,研究目標,獲得榮譽,

基本概況

敦煌地處甘肅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下游,東有三危山,南有鳴沙山,西面是沙漠,與塔克拉瑪乾相連,北面是戈壁,與天山余脈相接,地處青藏高原與中亞荒漠的接點,也是歐亞大陸內部的“旱極”所在。戈壁、風蝕雅丹、沙漠成規律性分布,乃荒漠區地表過程典型體現,是研究乾旱荒漠區吹蝕、搬運、堆積過程的天然實驗室。這一區域又是我國沙塵的重要源區之一,在此進行風沙塵的產生、輸送及其氣候效應的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理論價值,而且具有重要實踐意義。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悠久的歷史文化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它不僅為旅遊開發提供了資本,同時也為科學研究豐富了研究的素材。
由於該區地處“旱極”,環境極其脆弱,同時該區在歷史上是重要的交通樞紐,人為活動強烈,特別是近幾十年人類活動對該區的影響更重,導致該區生態環境嚴重破壞,水資源缺乏、生物多樣性減少、濕地退縮、庫姆塔格沙漠與敦煌綠洲生態屏障作用降低,直接威脅敦煌文物保護與社會可持續發展。鑒於其環境的獨特性和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在中國科學院和地方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於2007年始建此站。
中國科學院敦煌戈壁荒漠生態與環境研究站是以地學為主的荒漠生態環境綜合觀測研究站,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極端乾旱區風沙環境形成演變過程及機制,戈壁、風蝕地、沙漠的地表過程,風沙(塵新)災害規律與致災機理,綠洲生態與環境的調查及監測,沙產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風沙災害防治新技術、材料,荒漠地區風沙災害防治技術的套用研究。同時積極參與國家生態環境建設和國民經濟建設,把該站的觀測研究與敦煌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社會經濟發展、文化旅遊觀光、對外形象宣傳緊密結合起來,為地方服務。

戰略定位

中國科學院敦煌戈壁荒漠生態與環境研究站在過去幾十年里,科研工作者在荒漠區建立起了不同的生態觀測研究站,沙坡頭沙漠試驗站、臨澤內陸河流域綜合研究站、奈曼沙漠化研究站、黑河流域綜合研究站,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以地學為主的環境觀測研究站,建立本站的目的在於彌補我國在極端乾旱荒漠區風沙綜合研究站的空白,為荒漠生態環境研究提供平台,完善荒漠生態環境的研究。

研究方向

極端乾旱區風沙環境形成演變過程及機制
戈壁、風蝕地、沙漠的地表過程
風沙(塵)災害規律與致災機理
綠洲生態與環境的調查及監測
沙產業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綠色能源、旅遊業等)
風沙災害防治新技術、新材料

研究目標

基於以上六個方面研究,實現荒漠地區退化土地恢復與重建急需的關鍵技術及技術集成,主要包括荒漠區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莫高窟綜合防沙體系、水土資源最佳化配置、風沙災害孕災環境監測與預警,並在不同風沙災害類型地區進行綜合試驗示範,建設具有特色的荒漠地區風沙災害防治技術試驗示範區,為荒漠地區風沙災害的防治及生態環境的恢復和重建提供實用技術;進行長期定位觀測及基礎數據積累,為荒漠生態與環境研究提供研究平台。

獲得榮譽

2022年4月,中科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敦煌戈壁荒漠生態與環境研究站被中國科協決定命名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有效期至2025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