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中國科學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中國科學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前身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生命科學學院,2012年6月27日,教育部關於同意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函(教發函[2012]106號),同意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科研情況,學術交流,辦學歷史,教學情況,學術研究,黨政領導,教學委員會,督導委員會,學術委員會,

基本信息

生命科學學院的前身是生物系,創建於1978年,是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生接受生物學基礎教育的重要基地。30多年來,經過歷代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已形成了得天獨厚的教學和科研優勢,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優良學風。
如今,生命科學學院本著中科院研究生院“三統一·四結合”的新時期辦學方針,緊密依託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領域的22個培養單位,組織和承擔著研究生的集中教學、學生事務管理及部分院所共同招生工作。生命科學學院已建立學科門類齊全、規範的研究生課程體系。
目前,承擔著兩個一級學科:生物學與藥學;十四個二級學科的研究生培養工作。國內外知名的專家學者與本學院專職教師組成了一支具有高水平教學和科研實力的師資隊伍擔任授課。 院長:陳竺院士,執行院長:丁文軍教授,副院長:崔驍勇教授
生命科學學院課程設定情況:一級學科基礎課11門,二級學科專業基礎課46門,專業課21門,公共選修課4門,學科綜合課1門,強化課9門,系列講座14門,討論課5門,及文獻閱讀課,總計112門課程。近三年所開設課程總學時達12232學時,選課人數達28643人次,共有39門課程被評為優秀優良課程。先後共聘請百人計畫入選者182人次,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65人次來我學院授課,陳潤生院士長期在學院為學生授課,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科研情況

生命科學學院的專職教師活躍在科研第一線,學院科研氛圍濃厚。教師們承擔著來自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環保部、人事部、企業委託及研究生院等科研項目。涉及的研究領域較廣,包括植物抗逆研究(柴團耀教授及王紅教授、吳亮其副教授);人類遺傳病研究(王嵬教授及劉利新副教授);醫用酶學及酶學研究(鐘良瑋教授及馬曉豐副教授);(田維熙、鐘良瑋教授及馬曉豐副教授);環境與健康研究(丁文軍教授、張芳副教授、陳德亮副教授);細胞生物學研究(楊建虹教授);全球變化生態學研究(王艷芬教授、崔驍勇教授及郝彥賓副教授)。近兩年新引起的教師均具有紮實的科研基礎,如袁莉教授長期從事生殖發育研究;黃艷博士從事神經生物學研究、陳德亮博士研究順磁共振技術在膜蛋白結構功能研究中的套用。 學院的科研產出逐年遞增。2007年共發表論文33篇,其中SCI收錄20篇,國核心心期刊13篇,發表國際會議論文14篇,專利受理2項。2008年發表或接收論文51篇,其中SCI收錄38篇,核心期刊13篇,國際會議論文14篇,專利授權1項,公開2項。

學術交流

生命科學學院近年來積極推動和加強國際、國內合作與交流,十分活躍,並建立/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夥伴關係。例如兩次赴上海生命科學院交流學習。與研究生院一起組織了第74場人文論壇報告會。協助學位辦對新增列研究生培養點進行初評。配合學校組織京區生物口研究所成功申報了北京市重點學科兩個。 近三年學院共組織外請專家學術報告21場,其中院士報告3場、“百人計畫”學者報告4場,外賓報告9場,院地合作報告2場,京外導師風采報告2場,留美博士報告1場,及三場主題座談會。
歷年獲獎情況
2004、2005、2007年度考核中被評為優秀集體;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學年夏季學期優秀教學組織單位; 2005年生物系網站榮獲研究生院優秀網站獎; 2006年在紀念建黨八十五周年文藝演出中榮獲組織獎; 2007年生物系工會小組榮獲2004-2006年度工會工作先進集體; 2009年在研究生院“迎春杯”教職工桌球比賽中獲得團體第三名; 2009年獲得第八屆文化藝術節“五月的鮮花”文藝匯演優秀組織獎; 2009年獲得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活動委員會及茅以升基金會頒發的茅以升杯。

辦學歷史

中國科學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創建於1978年,其前身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生命科學學院,擔負著為國家培養生命科學精英人才的重要使命,同時致力於生命科學前沿、基礎及套用研究。學院是中國科學院大學規模最大的基礎學院之一,形成了得天獨厚的教學和科研優勢,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優良學風,培養了一大批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熟練運用現代科研方法,具有全球科學視野和創新思維的新一代科學英才。

教學情況

科教融合,追求卓越。學院在生物學一級學科建制下,下設八個二級學科方向教研室,包括:普通生物學教研室、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細胞生物學教研室、生物物理學教研室、神經生物與心理學教研室、遺傳與發育生物學教研室、生態與進化生物學教研室、微生物與免疫學教研室。教研室學科方向的設定,基於生物學本科、研究生常規課程的廣度和深度,結合課程體系,涵蓋了生命科學基礎前沿研究方向,為厚基礎、寬口徑的教學體系建設和科技創新目標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院依託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動物研究所、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心理研究所等京區生命科學研究機構,充分發揮優秀的核心人才和優勢資源,頂層設計,協同創新,教研相長,以科學的卓越支持一流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
優良的師資隊伍。學院由專職教師和研究所科學家組成了一支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雄厚科研實力的師資隊伍,有中科院院士32名,國家千人計畫入選者17人,青年千人計畫入選者35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15人。
學院為所有的課程組建了由“首席教授”、“主講教師”和“助教”組成的教學團隊。目前學院的師資隊伍組成如下:
崗位教授:擔任課程首席教授或主講教師。現有135名崗位教授,其中核心骨幹崗位教授47名,骨幹人才崗位教授88名。
崗位教師:擔任課程主講教師。現有243名,其中225名為研究員/教授,18名副研究員/教授;
助教:現有75名,其中正高級職稱6人、副高級職稱44人。

學術研究

領先的科研水平和科教設施。學院依託的京區七個研究所擁有1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4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具有完善的普通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進化與生態學等基礎教學與實驗設施,科研實驗條件國際一流;承擔多項戰略先導專項、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973計畫、863計畫、重大專項、基金委創新群體等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在ESI學科排名、ESI高被引論文,國際一流學術刊物論文、國家級獎勵、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獎和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成果等指標上,均居於國內生命科學院前列。
學院得天獨厚的人才優勢、科研實力、科教設施和條件為創建國際一流生命科學學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黨政領導

院長:康 樂
副院長:徐 濤 劉 力 丁文軍
總支書記:丁文軍
科教融合辦公室主任:張 蕾
副總支書記:孫燕新

教學委員會

主任: 陳潤生
常務副主任:劉 力
委員:種 康 李紹華 張德興 戈 峰 王晉輝 張立新 宋立榮 何舜平 唐 宏 黃廣華 孫堅原 赫榮喬 左建儒 葛 頌 楊維才 黃 勛 張 宏 陳 佺 朱 冰 胡俊傑 孫 飛 柳振峰 王秀傑 於 軍 楊運桂 范祖森 趙 勇 傅小蘭 王 亮

督導委員會

主任: 丁文軍
副主任: 赫榮喬
委員 :王德華 許亦農 江 寧 許執恆 胡松年 柴團耀 崔驍勇 林忠平 劉進元 任海雲

學術委員會

主任: 饒子和
副主任: 康 樂 徐 濤
委員: 方精雲 陳 霖 王大成 許瑞明 高 福 張 侃 楊維才 薛勇彪 隋森芳 王艷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