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是中國從事高能物理研究、先進加速器物理與技術研究及開發利用、先進射線技術與套用的綜合性研究基地。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其前身是創建於1950年的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後改稱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1973年2月,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在原子能研究所一部的基礎上組建高能所。

據2023年11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有職工1400餘人;建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卓越創新中心,3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下設7個研究單位,並在廣東東莞設有分部;擁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8個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8個二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2個專業碩士授權類別培養點、2個專業碩士授權領域培養點;有2個博士後流動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外文名:The 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創辦時間:1973年2月
  • 主管部門中國科學院
  • 現任領導:所長:王貽芳、黨委書記:魏龍
  • 專職院士數:6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
  • 碩士點:4個(一級學科)
    8個(二級學科)
    2個(專業授權類別)
    2個(專業授權領域)
  • 博士點:4個(一級學科)
    8個(二級學科)
  • 博士後:2個(科研流動站)
  •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玉泉路19號乙院
歷史沿革,科研條件,人員編制,科研部門,設施資源,合作交流,榮譽表彰,科研成就,科研成果,學術期刊,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學建設,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文化活動,機構領導,現任領導,歷任所長,

歷史沿革

1950年5月19日,成立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吳有訓兼任所長,錢三強任副所長,所址在北京東皇城根甲42號。
1953年10月6日,中國科學院院務會議決定將近代物理所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1958年7月1日,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關村)為一部,在京郊房山坨里建立新的研究基地為二部。
1973年2月1日,根據原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機械工業部、中國科學院《關於高能物理研究和高能加速器預製研究的報告》,在原子能研究所一部的基礎上成立“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1985年1月11日,中國科學院批准試行博士後研究制度。
1996年1月16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宇宙線與高能天體物理開放實驗室。
2001年4月6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進入知識創新工程二期試點。
2015年3月,中國科學院粒子加速物理與技術重點實驗室成立。
2022年4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批成立“國家原子能機構核技術(核探測與核成像)研發中心”。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據2023年11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有職工1400餘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200餘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領軍人才及高層次研究骨幹近百人,18人在國際科學組織和學術刊物中擔任重要職務。
中國科學院院士(專職):李惕碚張宗燁、陳和生、柴之芳、王貽芳、趙宇亮唐孝威
中國工程院院士(專職):葉銘漢、陳森玉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呂才典、常哲、張新民、沈肖雁、王建民、王貽芳、胡紅波、邢志忠、高傑

科研部門

據2023年11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卓越創新中心,3箇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下設7個研究單位,並在廣東東莞設有分部。
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中國科技大學共建)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重點實驗室(與國家納米中心共建)、粒子加速物理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市射線成像技術與裝備工程中心
所屬研究單元:實驗物理中心、加速器中心、粒子天體物理中心、理論物理研究室、多學科研究中心、計算中心、核技術套用研究中心
所屬研究中心:高能物理前沿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粒子物理前沿卓越創新中心、國家原子能機構核技術研發中心
所屬地方研究部:濟南研究部、東莞研究部

設施資源

  • 科學裝置
據2023年11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擁有一系列大科學裝置,其中包括正在運行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北京譜儀北京同步輻射裝置、西藏羊八井國際宇宙線觀測站、大亞灣中微子實驗裝置、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中國散裂中子源,正在建設的江門中微子實驗裝置、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阿里原初引力波探測實驗、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等。正在規劃、預研中的項目有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空間天文台、空間高能宇宙輻射探測設施、未來大型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等。
  • 館藏資源
據2023年11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圖書館館舍面積2300平方米,紙版藏書14.5萬餘冊,中外文紙質期刊1827餘種(館藏總種數及現刊種數95),各類資料庫100餘個,數字資源總計15億餘條;訂有報紙24種。

合作交流

2023年7月6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景德鎮御窯博物院“戰略合作協定”簽約儀式在江西景德鎮御窯博物院舉行。
2023年9月1日,山東核電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在京開展工作交流座談並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2023年10月12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簽訂了2024“品牌強國工程”公益傳播服務項目合作備忘錄。

榮譽表彰

2023年5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入選2023年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
2023年12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研究集體獲得2023年度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 成果概況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發揮大科學裝置集群、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優勢,開展重大科學和前沿高技術探索,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引領帶動中國相關領域研究進入世界前列,主要包括:τ輕子質量的精確測量;2-5GeV能區強子反應截面(R值)測量;發現帶電類粲偶素Zc(3900);發現新的中微子振盪模式,精確測量中微子混合參數θ13;開展納米安全性研究,發現含Gd金屬富勒烯具有高效抑制腫瘤生長的功能,首次提出新型納米藥物的設計;發現宇宙線的各向異性分布,得到宇宙線和銀河系共轉的證據;獲得古化石樣品內部高分辨結構,破解古生物進化問題等。率先開展高能天體物理實驗、高空科學氣球平台建設,參與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工程重大專項,取得了多項重大成果。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向社會開放北京同步輻射裝置、慢正電子束流裝置、試驗束裝置、工業CT等大型通用設施,為眾多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高技術研發提供公共平台。北京同步輻射裝置每年向用戶提供2000小時專用實驗機時,可支撐中國國內外的100多個研究機構和大學的1000多名用戶來進行500多個實驗,有力支持了生命科學、材料化工、資源環境等領域的研究,取得了解析SARS病毒主蛋白酶及抑制劑結構、測定高等植物捕光膜蛋白複合物結構、發現砷劑治療白血病的機制等一批高水平的實驗成果。
  • 獲獎成果
據2023年11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從1978年至今,共獲獎20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以上共22項,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工程、繞月工程(主要完成單位之一)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發現的中微子振盪新模式”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獲獎名稱
獲獎時間
用於核廢料嬗變處理的首台325MHz超導質子直線加速器裝置的研究
2019年度
納米材料蛋白冠的化學生物學特性及其機制
2018年
超導質子加速器2K超流氦大型低溫恆溫器關鍵技術研究及套用
2018年
新一代核輻射成像探測技術研究及套用
2016年
大亞灣反應堆中微子實驗發現的中微子振盪新模式
2016年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重大改造工程
2016年
高分辨正電子時間測量技術的研究套用
2015
粒子激發X射線譜儀在嫦娥三號巡視探測任務中的套用
2015
大亞灣中微子實驗摻釓液體閃爍體的研製
2015
同步輻射納米分辨三維成像平台和實驗方法
2014年

學術期刊

《Chinese Physics C》(中國物理C)隸屬於中國物理學會,是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所聯合主辦的一份國際化英文學術期刊,集中刊登高能物理和核物理領域的進展和成果。內容涵蓋粒子物理、核物理、天體物理和宇宙學及其相關領域的原創研究論文,快報及綜述等,是中國高能物理和核物理領域的領軍期刊之一。是SCI收錄期刊,2021年影響因子為2.944,由英國物理學會出版社IOP Publishing出版。
《Radi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s》(輻射探測技術與方法)是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辦,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出版的全英文學術期刊,是核電子學與核探測技術分會會刊,主要欄目包括:Nuclear electronics,Detectors,Nuclear instruments and control,Nuclear imaging techniques,Nuclear monitoring techniques,Nuclear technology and public security,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in particle physics experiments,Particle Acceleration Technology,Astroparticle technology,Radiation protection,Synchrotron-radiation based techniques and methods等。
現代物理知識》雜誌隸屬於中國物理學會高能物理學會分會,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辦,是中國物理學科的一份中、高級科普性期刊。該刊創刊於1976年,原名《高能物理》。1989年1月,更名為《現代物理知識》。設有物理知識、物理前沿、科技經緯、教學參考、中學園地、科學源流、科學隨筆和科苑快訊等欄目。讀者對象頗為廣泛,有科學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科學管理幹部、研究生、大學生、中學生和其他物理學愛好者。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據2023年11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是首批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及首批設立博士後流動站的單位之一。擁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4個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8個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8個二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2個專業碩士授權類別培養點、2個專業碩士授權領域培養點;有2個博士後流動站。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物理學、核科學與技術
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物理學、化學、核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物理學、化學、核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理論物理學、原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無機化學、生物無機化學、核技術及套用、計算機套用技術
二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理論物理學、原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凝聚態物理、光學、無機化學、生物無機化學、核技術及套用、計算機套用技術
專業碩士授權類別培養點:電子信息、機械
專業碩士授權領域培養點:電子與通信工程、計算機技術

教學建設

1978年至2020年底,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培養博士研究生1363名,碩士研究生690名。
據2023年11月研究所官網數據,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擁有在學研究生70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10人,碩士研究生290人;擁有導師636人,其中博導202人,碩導434人。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標識源自畫家吳作人先生的水墨畫“無盡無極”,表現中國古代陰與陽的太極符號。陰陽太極標識寓意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內帶正電荷的正電子和帶負電荷的電子高速對撞湮滅,產生τ輕子和各種粲粒子,是高能所科學研究的主要對象。陰陽的對立統一深刻體現了物質結構各個層次的規律,無盡無極。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研究所所徽

精神文化

目標:國際一流的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和大型綜合性多學科研究基地
精神:團結,唯實,創新,奉獻

文化活動

2023年3月19至21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傳承踐行高能精神”—紀念建所50周年暨異地青年高能行活動在北京本部舉行。

機構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所長
黨委書記
副所長
紀委書記
李偉

歷任所長

名單
任期時間
1973年-1984年任
1984年-1988年任
1988年-1992年任
1992年-1998年任
1998年-2011年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