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的前身地球和空間科學系是1978年重組建系的,是第三世界科學院的地球科學與天文學高級研究中心,空間物理、地球化學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固體地球物理為省級重點學科。 按固體地球物理、空間物理、大氣科學、地球化學、環境科學五個專業組織教學與科研,能夠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並招收博士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 類型:學院
- 隸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出現:1978
- 專業:空間物理、地球化學、大氣科學等
- 前身:地球和空間科學系
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的前身地球和空間科學系是1978年重組建系的,是第三世界科學院的地球科學與天文學高級研究中心,空間物理、地球化學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固體地球物理為省級重點學科。 按固體地球物理、空間物理、大氣科學、地球化學、環境科學五個專業組織教學與科研,能夠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並招收博士後。
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的前身地球和空間科學系是1978年重組建系的,是第三世界科學院的地球科學與天文學高級研究中心,空間物理、地球化學是國家級重點學科,固體地球物理為省級重點學科。 按固體地球物理、空間物理、大氣科學、地球化學、環境科學五個專業組織教學與科研,能夠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並招收博士後。地球是人類...
實驗室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和淮南萬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於2013年06月份聯合成立的。 實驗室成立的宗旨是: 以地空學院地球物理專業在微地震研究方面所具備的科研力量來推動微地震在礦產安全生產和非常規油氣開發方面的套用; 以萬泰公司的需求為導向,支持和推動實驗室在相關核心技術方面的研究和積...
伍新明,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教授, 博導, 2019年全職回國工作。2009年獲中南大學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本科學位,2012年獲同濟大學地球物理碩士學位,2016年獲科羅拉多礦業學院地球物理博士學位,2016~2019在美國經濟地質局從事博士後研究。2020年獲國際勘探地球物理學會 (SEG) 頒發的J. Clarence Karcher Award...
申成龍,男,1981年12月出生於合川,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999-2008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獲學士和博士學位後留校。2008年起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副教授,2016年起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2011-2012年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從事訪問學者研究。主要...
趙純,1983年3月出生於中國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5年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於喬治亞理工學院獲得大氣科學博士學位,之後在美國能源部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從事研究工作。2016年回國任教。人物經歷 2005年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於美國喬治亞理工大學獲得...
張捷,1963年5月15日出生於中國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捷於1981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後獲得地球物理學學士學位、經濟管理系碩士學位;1989年碩士畢業後赴美留學;1991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地球物理學碩士學位;1996年獲得美國麻省理工...
李澤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特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12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畢業,2017年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獲得博士學位, 2017-2020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後。主要研究領域是人工智慧地震學和分散式光纖地震學。人物經歷 2020年9月-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特任研究員 2023年6月-2023年9月:日本東京...
孫和平,1955年8月出生於江蘇江陰,大地測量和地球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孫和平於1976年12月—1980年7月就讀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1980年8月—1991年10月任職於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1996年1月獲得比利時魯汶大學理學院地球物理專業博士學位;1997年11月...
1998年2月,生命科學學院成立,生物系(八系)脫離理學院。1999年1月,基礎物理中心更名為天文與套用物理系(二十二系),開始招收本科生。2000年,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成立,地球物理系(七系)脫離理學院。12月,學校成立實體化理學院,由數學系、物理系、近代物理系、天文與套用物理系,以及中國科學院結構分析開放...
葛亞松,博士,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江蘇沭陽人。個人簡介 葛亞松,男,1979年生於江蘇沭陽。個人經歷 1996-2000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地球物理學專業,學士;2000-2003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地球物理學專業,碩士;2003-2009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地球與空間科學系地球和...
2011年7月至今: 山東大學(威海)空間科學與物理學院副院長 2008年5月至今: 山東大學空間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2007年1月至今: 山東大學(威海)空間科學與物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5年4月至2005年7月 :美國哈佛大學CfA短期學術訪問 2004年4月至2007年1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副教授 政協山東省...
1996年,更名為石油大學石油資源科學系。2000年,更名為石油大學地球資源與信息學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地球資源與信息學院。2011年,更名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地球科學與技術學院。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所示,學院下設4個系和6個本科專業。系:地質系、資源系、地球物理系、測井...
2022年8月訊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包小輝、張強等,將長壽命冷原子量子存儲技術與量子頻率轉換技術相結合,採用現場光纖在相距直線距離12.5公里的獨立量子存儲節點間建立糾纏。2022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與上海技物所、新疆天文台等單位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百公里級的自由空間高精度時間頻率傳遞...
建設有“湖北省地球物質與區域資源和環境重點實驗室”、“湖北省地球表層系統重點實驗室”,作為主要參與單位共建了“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岩石圈構造、深部過程及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地球科學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中科院院士5人(殷鴻福、於崇文、...
倪四道,8800,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入選者,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關於海嘯早期預警算法的工作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 朱界傑,8900,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副教授 蔣瑩瑩,89少,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博士。詹正茂,90少,...
寬波段成像儀、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和多波段紫外臨邊成像儀為新一代對地觀測遙感器和地球科學研究儀器,技術體制創新,技術指標先進,在光譜探測技術、製冷和焦平面技術、大功率微波器件、微波干涉測量技術等方面獲取新的技術積累,將在資源環境、農林套用、生態環境、大氣污染和微量大氣成分監測、海洋氣象保障和全球變化等...
1986年7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地理系。獲理學學士學位;1995年9月至2000年9月為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與中國科學院遙感套用研究所聯合培養碩-博生研究生,獲構造地質專業第四紀地質與遙感套用方向理學博士學位;2003年3月至2006年6月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系博士後流動站從事遙感考古研究。工作經歷 1986年7月—...
它是我國地球科學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承擔著為國家現代化建設輸送地質學、地球物理學、空間科學、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測繪科學與技術等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的重任,是北京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一支重要力量。研究領域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圍繞地球科學,理、工滲透,齊頭並進的學院。地質學和地球化學等理學學科...
遙感科學是在地球科學、信息科學、空間科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基礎上發展的一門綜合交叉學科。涵蓋遙感信息機理、遙感高技術前沿、遙感套用基礎和遙感地理空間信息集成理論。隨著國際地球觀測系統的迅速發展,遙感科學在地球系統科學和全球變化研究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1985年7月,邵明安獲得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理學碩士學位。之後留所工作,先後擔任助理研究員(1985年7月—1988年12月)、副研究員(1990年8月—1992年11月)、研究員(1996年8月晉升)、博士生導師。1989年1月,邵明安作為訪問學者,前往英國雷丁大學和帝國理工學院學習(至1990年7月)。1992年11月,...
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殼幔物質與環境重點實驗室(Key Laboratory of Crust-Mantle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s,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實驗室主任:鄭永飛 學委會主任:李曙光 研究方向 化學地球動力學及其環境效應、表生地球化學及其生態效應。研究內容 以地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