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關懷
宋慶齡一生沒有子女,但她卻把滿腔的母愛全部獻給了普天下千千萬萬的孩子。她曾說:“我的一生是同少年兒童工作聯繫在一起的。”而創建兒童劇團就是宋慶齡所做的兒童工作中一項重要內容。
1946年秋,宋慶齡對著名戲劇導演黃佐臨表示,對於貧苦兒童,不能只給他們吃飯和穿衣,還要給他們精神食糧,要使他們看到未來,因此想請他幫助創辦兒童劇團。黃佐臨通過在上海文藝界工作的中共地下黨員劉厚生的介紹,找到從事戲劇工作的張石流和任德耀著手籌建劇團,並決定將魯迅翻譯的蘇聯小說《表》改編成兒童劇。1947年4月10日,《表》在蘭心大戲院舉行公演,宋慶齡請來許多小觀眾,其中有不少是福利站的孩子,宋慶齡坐在孩子們中間,看到這些孩子陶醉的神情,既高興,又感慨。後來,兒童劇團從貧民窟中挑選出一些少年進行訓練,並帶他們到一些有進步力量的學校、農村、工廠演出,教唱解放區歌曲,在里弄舞獅子、玩花燈、扭秧歌。團員們還為演出加入了一些新的內容,例如,通過一些含蓄的語言告訴人們將要“天亮”。這些不僅僅是慈善事業,從宋慶齡後來所寫的文章中可以清楚地了解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她說:“我們工作的目的是要發動工人階級的子弟,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巨大力量的價值和作用,並在這力量的基礎上使革命真理滲入整個社會。”她自己多次來到兒童劇團視察,張石流後來回憶說:“在跟宋慶齡同志相處的時刻,她那談論工作時堅毅的目光,安詳的神態,觀看演出時專注的神情,稱許的笑容,都深刻印入我們的腦際,堅定我們的信念,激勵我們的鬥志,增強我們的信心,鼓舞了我們樂觀主義的精神。因此儘管面臨艱險的形勢,劇團同志都被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牢牢焊接在一起,整天在歡笑聲中進行著學習和排練、工作和戰鬥。”
上海解放後,擔任國家領導人的宋慶齡工作繁忙,卻仍將兒童劇團掛在心頭。1952年9月3日,為慶祝新中國成立三周年,她親自帶領兒童劇團赴北京演出。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觀看了演出。毛主席看了孩子們的演出後很高興,特意讓鄧穎超轉告宋慶齡,請兒童劇團在中南海懷仁堂公演四天,讓首都的少年兒童作為毛主席的客人來看戲。後來,宋慶齡為慶賀兒童劇團赴京演出成功,特意邀請全體演職人員去她的寓所做客。宋慶齡身邊的工作人員對她說:“他們都是您的掌上明珠呀!”宋慶齡微笑著點頭表示贊同。
1957年1月,宋慶齡得到一些少數民族服裝後,專門寫信給中國福利會秘書長李雲,要她安排將這些服裝轉贈給少年宮或兒童劇團。1957年4月10日,兒童劇團經宋慶齡批准改名為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宋慶齡致函祝賀並指出該院的宗旨是:“實驗性、示範性,完全為兒童服務。”1958年2月1日晚7時,新改建的兒童藝術劇場正式開幕,舞台上掛著全上海最漂亮的一道紅色絲絨大幕,四周鑲嵌著用金線繡的藤蔓花朵花邊,這是宋慶齡專門捐出的黃金與纖維合成的金線。首演劇目為兒童劇《馬蘭花》和《槍》。
宋慶齡曾說:“我創辦兒童藝術劇院,是為了演出兒童劇,通過兒童典型形象,感染兒童,使他們有文娛生活,並寓教育於娛樂之中。”她反覆強調,兒童劇是培養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的一個重要途徑和手段。1961年5月,正在病中的宋慶齡給李雲去信談論工作問題,批評說“兒童劇院有十多年歷史,這十幾年的歷史是中國兒童戲劇的歷史,應該很好總結,提高到兒童戲劇理論上來。這幾年來,我老早提出來,你也提了。但光聽到樓梯響,卻不見人下來。”後來,她又指出,聽到外面有不少人反映說兒童藝術劇院的藝術質量不僅未提高,而且有些地方還有倒退的情況,她很是難過。她要求院長任德耀應該抓劇院的全面工作,抓藝術質量的同時,也要抓緊思想政治工作,這樣才能保證藝術質量的逐步提高。
兒童藝術劇院根據宋慶齡的指示創作演出了許多有思想內容的劇目,其中一出是1963年由任德耀編寫的兒童劇《小足球隊》,反映學校老師與社會遺留下來的渣滓“爺叔”爭奪足球隊中鋒路陽的故事。《小足球隊》在中南海懷仁堂進行了一次演出,周總理親臨現場,觀劇後對演職員說:“這個戲選擇了一個重要的主題,解決得也很好。”宋慶齡知道後非常高興。4月1日,她寫信給任德耀暨全院演職員表示祝賀,並且希望他們力戒驕傲,在培養可靠的紅色接班人的莊嚴工作中,作出更大的貢獻。5月10日,她自己也悄悄地來到兒童藝術劇場同500多位小朋友一起觀看了《小足球隊》。演出結束後,宋慶齡還親自上台向全體演職員獻上一束從自己寓所花園裡摘來的鮮花,祝賀他們演出成功。
在宋慶齡的關懷下,兒童藝術劇院把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和少年英雄劉文學的事跡搬上舞台,還結合國際國內形勢,創作編排了《把美帝趕回它們的老家去》《歌唱技術革新》《草原小英雄》等劇目,以及不同風格的兒童歌舞劇、管弦樂、組歌、故事合唱、舞蹈等節目。宋慶齡接待外賓時經常讓他們觀看兒童藝術劇院的演出。一次,委內瑞拉的外賓觀看舞蹈《夜襲》,當看到游擊隊拔去美國國旗,換上解放的紅旗時,掌聲四起,外賓激動地說:“我們深深體會到這是中國人民對我們最偉大的支持,是我們來中國最好最難忘的接待。”
1979年2月,病中的宋慶齡聽說兒童藝術劇院的一些人在要不要堅持為兒童服務的方針上有所動搖時,她深為焦慮,親筆給兒童藝術劇院接連寫了兩封信,她在信上說:“我創辦兒童劇院,是為了演出兒童劇,通過兒童典型形象,感染兒童,使他們有文娛生活並寓教育於文娛之中。希望你們繼續把工作重點放在兒童劇上,創作演出更多更好的兒童劇。”她在第二封信上寫到:“昨天給你們寫了一信,今天覺得還有話要說,再寫這封信。兒童藝術劇院是示範性、試驗性的,完全是為兒童服務而創辦的。成人有成人的劇院。某些幹部把為兒童服務的方針誤會了,將是一個大錯,我們既定的方針,不可曲解和轉變。”為了表示對兒童劇的支持,3月28日,86歲的宋慶齡不顧身體上的不適,親自到北京工人俱樂部觀看兒童藝術劇院來京演出的大型話劇《童心》。幾天后,她又在《人民日報》發表了《我看童心》的評價文章,她熱誠地希望戲劇工作者在四個現代化的新長征中“為孩子多編戲,演出更多更好的戲”。
正是在宋慶齡的不斷關懷下,兒童藝術劇院成為全中國兒童最好的朋友。
演出形式
中福會兒藝每年創作2-3台新戲,演出7-8個劇目,在上海、浙江、江蘇、安徽、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
廣東等省市演出,場次超過330場,觀眾人數達20多萬人。
99年起,兒藝開拓探索"親子場"的運作模式,並建立親子會員俱樂部,現有會員人數超過5000人。2006年初,中福會兒藝多功能排演廳竣工並將於2007年春節正式對外演出,親子場演出實行"周周演"的形式,每年將超過150場。
社會影響
為豐富上海廣大少年兒童的生活,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的支持與關心下,兒藝把兒童劇以廣場劇的形式走進上海社區、郊縣演出,每年演出50場,旨在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質,培養更多的兒童戲劇觀眾。
2004、2005年,兒藝成功舉辦了上海國際兒童戲劇節,引進優秀的海內外兒童劇,豐富少年兒童的暑期生活,搭建起國際兒童文化交流的平台。
上海兒童藝術劇院從2004年開始,積極籌備建築起一座專演兒童劇的排演廳--馬蘭花排演廳。分為兩個劇場:一個460座位的劇場,還有一個120座位的親子空間。排演廳以"周周演"的形式在雙休日上演戲劇,它旁邊的青翠草坪可提供舉行各類親子活動。"要看兒童劇,就到馬蘭花。"這將成為上海兒童文化的一種新型的休閒娛樂方式。
58年來,1500多萬的小觀眾在兒藝的陪伴下成長起來。我們將以不懈地努力,讓宋慶齡的事業在兒童戲劇舞台上煥發出奪目的異彩。
馬蘭花劇場
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馬蘭花劇場位於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院址內,劇場有二個劇場組成,大劇場為"馬蘭花劇場",小劇場為"多功能小劇場(又名黑匣子)"。
馬蘭花劇場設二層觀眾席,階梯排座,座椅477個,使整體觀眾廳的視線視點與聽覺都能達到最佳的效果。
主舞台建築台口寬13.6m,高8.3m,主舞台深度15.3m,使用後舞台,總深度25m,舞台高度0.8m.,舞台設可改變寬與高的假台口裝置。
主舞台主要機械功能:後區域有2組2m×6m、3組1.5m×4m的升降舞台,中區域有4組3.3m寬的平移車台,台唇下設有伸出式舞台機械設備,伸出式半島舞台為6.5m×4m、伸出式T台與觀眾廳的走道相連線,島台與T台的台面板可升起與主舞台持平。38道電動吊桿可自如地吊掛各種舞檯燈具及舞台裝置。
舞檯燈光配置全數字400光路調光台,音響系統配置20迴路全數字調音台。
多功能劇場為鏡框式舞台時,觀眾廳座椅180個,舞台寬9m,深10m,高6m。也可設定成自由舞台演出空間,近距離與觀眾交流溝通。
多功能小劇場空間也可以作為攝影棚、錄音棚功能及畫展、會展陳列使用。
兒童藝術劇院外的大草坪占地面積3000㎡,露天草坪可與室內劇場進行互動,組織各類親子活動,聯歡活動等。
兒童藝術劇院馬蘭花劇場雙休日、國定長假,定期推出孩子們喜歡的童話劇、歌舞劇、兒童劇等劇目的演出,讓孩子們的愉快笑聲在這塊人文藝術的空間環境裡飄蕩,使孩子們在接受戲劇藝術薰陶的同時伴隨著健康童年的成長。
兒童藝術劇院馬蘭花劇場適合戲劇、戲曲、歌舞劇、室內樂等演出功能需要,及會場、會展等的使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