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生活史(第2版)

中國社會生活史(第2版)

《中國社會生活史(第2版)》凡十二章,較為全面地闡釋了中國歷史上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生活方式和群體事象,析其源,辨其流,敘其程,述其果,進而考述了社會生活方式的嬗變與民俗傳承的互動關係,以及人們的社會生活理念和行為倫理的形成演變過程,從而構建起中國社會生活史的理論體系和知識框架。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社會生活史(第2版)
  • 作者:莊華峰(著)
  • ISBN:978-7-312-03406-0 
  • 類別:社會生活—生活史—中國
  • 頁數:400
  • 定價:45.00元
  •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2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787*1092   1/16
  • 字數:615千字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再版推薦,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凡十二章,包括飲食生活、服飾風俗、建築與居住生活、行旅交通生活、婚姻生活、生老禮俗、衛生保健習尚、喪葬習俗、生產與行業生活、社交與節慶風尚、娛樂生活與風尚、信仰習俗等專題,較為全面地闡釋了中國歷史上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生活方式和群體事象,析其源,辨其流,敘其程,述其果,進而考述了社會生活方式的嬗變與民俗傳承的互動關係,以及人們的社會生活理念和行為倫理的形成演變過程,從而構建起中國社會生活史的理論體系和知識框架。

作者簡介

莊華峰,安徽歙縣人。安徽師範大學歷史學學士、碩士,武漢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安徽師範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安徽省教學名師,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安徽文化與古代中國》主講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要從事魏晉南北朝史、中國社會史、長江下游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變遷等方向的研究。出版《中國飲食文化辭典》(1994年)、《中國婚姻史》(1996年)、《中國長江流域開發史》(1997年)、《中華文明簡史》(2005年)、《魏晉南北朝社會》(2009年)、《古代長江下游圩田志整理與研究》(2013年)等十多部著作,並在《中國史研究》、《民族研究》、《史學理論研究》、《史學史研究》、《光明日報》等重要報刊發表論文數十篇,主持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社科基金項目,著作獲安徽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獎一等獎。

再版推薦

本書為再版圖書,自2003年首版以來先後印刷了7次,一直被全國多所高校作為教材使用;本書在2006年被評為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獎(社科類)著作一等獎,2007年被評為華東地區大學出版社第七屆學術著作、優秀教材一等獎。
本次的修訂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刪削了一些鋪敘過細的內容,訂正了個別的錯誤以及表述不夠準確的地方。
2.增補了部分內容。一是在書前選配了部分圖片,四色印刷,以收圖文並茂之效;二是補充了資料,即把作者十多年來所積累的社會生活方面的資料特別是一些新的考古資料補充到書中,以使本書的立論立足於翔實可靠的基礎之上,具有說服力;三是吸收了學界的最新研究成果,以體現學術的前沿性。
3.調整及完善了部分內容。一是調整、變動了部分內容,不少地方重新作了改寫;二是對文字作了進一步潤色,力求簡潔流暢,敘述深入淺出,試圖將從來是枯燥難讀、只為業內人士獨自享用的“史學”,變成通俗的“講歷史”,將點滴菁華燴成眾多人可以分享的精神食糧。

圖書目錄

序言
導論
一、中國社會生活史研究狀況的回顧
二、怎樣學習中國社會生活史
三、學習中國社會生活史的意義
第一章 飲食生活
第一節 飲食結構及其演變
一、主食
二、菜餚
第二節 飲食方式
一、用餐方式
二、用餐制度
第三節 中國的酒文化
一、酒的起源與發展
二、酒的功用
三、酒禍與酒禁
第四節 中國的茶文化
一、茶的名稱與飲茶探源
二、茶葉種類與功效
三、茶與相關文化
第五節 美食美器
一、美食不如美器
二、美食美器的和諧統一
第六節 飲食思想與飲食養生理念
一、古代的飲食思想
二、古代的飲食養生理念
第二章 服飾風俗
第一節 服飾的起源與形制類別
一、服飾的歷史淵源
二、服飾的形制類別
第二節 歷代的服飾流變
一、春秋戰國服飾的創新
二、考究的秦漢服裝
三、開放的魏晉隋唐服裝
四、高雅的宋裝
五、異族風情遼金元的服飾
六、明代恢復漢族衣冠
七、清朝對服飾的改制
第三節 服飾的社會性
一、等級性
二、地方性
三、民族性
四、倫理性
五、功能性
第三章 建築與居住生活
第一節 構木為巢的啟示
一、原生態的棲身之地
二、巢居的出現及其演變
第二節 城市宮殿
一、城市的建設與變遷
二、宮殿的布局與變化
第三節 官衙住宅
一、歷代住宅風格
二、居住環境選擇
第四節 張設家具
一、早期家具的出現與發展
二、漢代家具的創新與融合
三、宋元家具的簡潔與質樸
四、明清家具的典雅與實用
第五節 居住用具的社會性
一、等級性
二、區域性
三、文化性
第四章 行旅交通生活
第一節 道路設施
一、道路的一般情況
二、陸路
三、水路與橋樑
第二節 行旅方式
一、徒行時代與徒行階層
二、騎乘形式
三、籃輿伊軋
四、乘車行旅
五、舟筏行水
第三節 旅食與旅宿
一、行旅飲食
二、宿息宿泊
三、民間行旅食宿服務業的經營
第四節 行旅習俗
一、卜行擇吉行神祭祀
二、行旅送別習俗
三、題記
四、尚早尚儉尚快
五、軟腳洗塵接風
第五節 行旅生活的功能與價值取向
一、行旅生活的社會功能
二、行旅生活的價值取向
第五章 婚姻生活
第一節 婚姻的起源與進化
一、血緣群婚
二、族外婚
三、對偶婚
四、一夫一妻制
第二節 婚姻形式
一、掠奪婚
二、買賣婚
三、表親婚
四、童養婚
五、招婿婚
六、交換婚
七、冥婚
八、私奔婚
第三節 婚齡
一、歷代婚齡
二、早婚的影響
第四節 婚嫁的儀式與程式
一、六禮
二、催妝鋪房送嫁妝
三、拜堂
四、撒帳
五、合卺
六、拴紅線與結良緣
七、鬧房
八、征詩擇婿
第五節 離婚與再嫁
一、離婚
二、再嫁
第六節 婚姻禁忌
一、同姓不婚
二、宗妻不婚
三、尊卑不婚
四、中表不婚
五、良賤不婚
六、官民不婚
七、僧道不婚
八、奸逃不婚
九、仇讎不婚
十、居尊親喪不婚
十一、居配偶喪不婚
第七節 婚姻觀念透視
一、婚姻目的
二、擇偶標準
三、婚姻觀念的變革
四、基督教與儒家婚姻觀之比較
第六章 生老禮俗
第一節 誕生與生日禮俗
一、求子
二、妊娠與胎教
三、誕生禮俗
四、生日禮俗
第二節 成長禮俗
一、孩子成長的習俗
二、成年儀式
第三節 敬老養老
一、老年人的標準
二、敬老禮俗
三、養老禮俗
第四節 民間敬老養老習俗
一、民間尊老原因
二、民間敬老養老風俗
第五節 人生禮儀的社會功能與價值
一、傳統蒙學的特點與功能
二、成年禮儀的社會功能
三、尊老文化的價值透視
第七章 衛生保健習尚
第一節 環境衛生
一、重視環境與健康長壽的關係
二、講究環境衛生
三、流行病及其防範
第二節 個人衛生與飲食衛生
一、個人衛生
二、飲食衛生
第三節 養生與養性
一、養生
二、養性
第八章 喪葬習俗
第一節 葬俗
一、葬式
二、葬法
三、墳墓
第二節 葬儀
一、歷代葬儀
二、喪葬程式
三、喪服
四、居喪
五、祭祖
第三節 喪葬與中國傳統文化
一、人生禮儀的終結
二、社會風貌的折射
三、葬俗衍化的文化基因
第九章 生產與行業生活
第一節 生產風俗
一、農業習俗
二、畜牧與漁獵生活習俗
三、商貿經營活動習俗
第二節 行業風俗
一、師徒規範
二、行會儀規
三、禮神儀俗
四、行業習俗
第三節 會館風俗
一、商業會館的功能與風俗
二、移民會館的功能與風尚
三、會館的信仰與祭祀習尚
第十章 社交與節 日文化
第一節 社會交往
一、交際語言
二、迎客送客
三、待客禮俗
四、造訪禮儀
五、其他禮節
第二節 歲時節 日文化
一、歲時節日的起源和發展
二、歲時節日習尚
三、節日文化的社會功能
第十一章 娛樂生活與風尚
第一節 百戲藝術
一、歌舞
二、雜技
三、角牴
四、魔術
第二節 益智賽巧
一、棋戲
二、賭博
三、斗戲
四、巧戲
第三節 休閒雅趣
一、燈謎
二、酒令
三、投壺
四、七巧板
第四節 兒童遊藝
一、放風箏
二、踢毽子
三、捉迷藏
四、跳繩
第五節 娛樂生活的特點及價值取向
一、娛樂生活的特點
二、娛樂生活的價值取向
第十二章 信仰習俗
第一節 佛教信仰
一、佛教的基本教義與善惡報應心理
二、佛教節 日與廟會
三、佛與菩薩
四、羅漢和四大金剛
第二節 道教信仰
一、道教的基本教義與神仙情結
二、道教的神仙世界
三、道教信仰形式
第三節 民間信仰
一、圖騰崇拜
二、自然崇拜和靈物崇拜
三、社會崇拜和祖靈崇拜
四、占卜與巫術
五、禁忌
第四節 傳統信仰習俗的特點
一、信仰心理上的不虔誠性功利性
二、信仰對象上的多樣性多重性
三、信仰意識上的倫理人文特性
四、信仰傳承上的巫術神秘色彩
再版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