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礦業大學結構工程系

中國礦業大學結構工程系是辦學歷史較為悠久的系所之一,其前身是工民建教研室、工程力學教研室、施工教研室以及在此基礎上成立的建築工程系,2000年更名為結構工程系。為了適應江蘇省重點學科――減災防災與防護工程學科建設,在結構工程系基礎上,2008年中國礦業大學成立了減災防災與防護工程研究所;目前,與結構工程系交叉同步發展,形成了以土木工程減災防災為主線,依託結構工程、岩土工程學科並與安全技術與工程學科交叉的研究特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礦業大學結構工程系
  • 創辦時間:2000年
學科設定,師資隊伍,教學與科研成果,對外合作與交流,近期奮鬥目標及任務,

學科設定

結構工程系、減災防災與防護工程研究所是結構工程、減災防災工程與防護工程博士點學科的主要建設單位,承擔土木工程博士後、結構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減災防災工程與防護工程博士、碩士研究生,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工程碩士研究生以及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生的培養任務。

師資隊伍

結構工程系、減災防災與防護工程研究所現有在編教師26名,其中教授、博士生導師4名,碩士生導師8名,副教授9名,講師9名。已擁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0名,在職攻讀博士學位教師9名,所有教師已擁有碩士或以上學歷。國家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6名,國家註冊監理工程師2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人,孫越崎青年科技獎2人,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3人,校級教學名師2人,校級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3人,校級優秀青年骨幹教師4人。現已形成一支以中青年博士為主體、結構合理、充滿朝氣的教師隊伍。

教學與科研成果

結構工程系每年承擔著土木工程專業、工程管理專業、建築學專業及其它相關專業大量的教學工作,教學質量優秀。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2項,省精品教材立項1項,校級精品課程建設2門,校級教學成果獎累計30餘項,主編教材8部。科研方面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1)鋼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理論;
(2)采動區建築物、構築物保護;
(3)地下結構與工程;
(4)新材料與結構體系;
(5)建築物抗火、防火、防爆研究;
(6)既有建築物評估與加固技術;
(7)建築物整體平移技術等。通過“九五”“十五”“211工程”建設,在建築物保護和鋼筋混凝土結構耐久性方面的研究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承擔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的科研項目,近年來科研經費年平均約400萬元,獲得省部級科技獎6項,近年公開發表科研論文300篇,多篇被SCI和EI檢索。同時每年為社會培養30餘名碩士、博士研究生,成為建築行業和煤炭行業的骨幹人才。

對外合作與交流

我系歷來重視教師隊伍對外的合作與交流,鼓勵教師赴國內外高水平大學進修、訪問、攻讀學位、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等,累計派出7名教師赴英國、美國雙語進修,另多名教師赴澳大利亞、美國、日本進修和訪問交流。同時邀請國際知名學者、專家到我校訪問及做學術報告。現與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 University)水泥基新材料研究中心、英國格林威治大學(The University of Greenwich)、英國諾丁漢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德國慕尼黑聯邦國防大學(University of the German Armed Forces Munich)建立有長期的教學、科研合作關係。2004年,與美國西北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聯合組織,由學院成功承辦召開的“混凝土與結構新進展”國際學術會議,大大加強了國際合作和學術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也擴大了學院在該領域的學術聲譽,起到了積極的影響。

近期奮鬥目標及任務

(1)加強學科梯隊建設,培養年青的學科帶頭人。通過五年建設,45歲以下教授達到6~8名;副教授以上教師占本學科全體教師的60%以上;獲博士學位的教師占全體教師60%以上。
(2)完善鞏固現有研究方向,培育、發展新研究方向,擴展研究領域。
(3)橫向拓寬研究領域,研究方向將涉及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地下結構、特殊結構;縱向提高研究水平,加強創新理念,建設高水平、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4)突出我校學科研究方向的優勢與特色,在某些方面取得突破,其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提高在國內外學術界的知名度。
(5)加強國內交流,提高國內知名度;發展國際合作關係,加強學術交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