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資源流動空間格局演化規律與形成機制研究

中國石油資源流動空間格局演化規律與形成機制研究

《中國石油資源流動空間格局演化規律與形成機制研究》是依託南京師範大學,由趙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石油資源流動空間格局演化規律與形成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趙媛
  • 依託單位:南京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石油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我國石油資源分布與生產消費之間的錯位使其具有較大的流動勢能。我國石油資源流動可以解析為哪些空間結構要素?如何分析我國石油資源流動的空間格局及其演化規律?控制我國石油資源流動空間格局形成與演變的機制是什麼?針對以上科學問題,本研究以我國原油流動的空間格局為研究對象,根據哈格特的空間結構要素解構與認知模式構建研究架構,以數據驅動的空間分析過程來組織各部分的研究內容,以ArcGIS為平台,整合多種計量統計和空間統計方法,分析我國原油流動的節點空間格局、行動網路格局、流場劃分及其空間格局以及流動通道的空間格局,進而探討上述空間格局的形成與演化機制,並根據空間格局現狀及形成演化機制,以要素調控為手段,提出最佳化我國原油流動配置效率的對策建議,既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對進一步研究區域發展過程中能源的流動規律也有重要的理論意義,並為煤炭等其他形式能源流的研究提供方法。

結題摘要

按照項目研究目標與內容,首先借鑑哈格特空間結構一般認知模式,將石油資源流動空間結構系統解析為流動節點、流動關係、通道網路和流場四大要素,據此構建了石油資源流動空間結構研究的框架體系,既為本項目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也為煤炭等其他形式能源流的研究提供分析框架。 其次,分別從流動節點、行動網路、流場和流動通道等方面,對我國石油資源流動的空間格局演化規律以及形成機制進行系統研究。其中,對石油流節點空間格局演變的研究最為深入,體現了項目力求實現的多種計量統計和空間統計方法的整合:(1)藉助齊夫定律,分析了我國石油輸出量與輸入量位序-規模分布特徵及演變,較好地解釋了石油流量規模分布的變化特徵,為其他形式能源流研究提供新的量化手段和方法。(2)綜合考慮流動節點輸入量和輸出量關係,創新性地採用資源自給率和流動比率指標,將石油流動劃分為源地系統、匯地系統和交流地系統,不僅更準確地反映了各節點在資源流動中的職能,而且提出了源-匯系統劃分的新思路,已被其他學者運用於對世界石油資源流源-匯地系統劃分等研究中。(3)綜合採用空間重心和標準差橢圓考察石油流源–匯系統的空間格局,不僅較好把握了源–匯系統空間格局形態特徵及演變規律,也嘗試了研究方法的創新。(4)考慮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不僅按項目申報時將各省原油進、出口量計入石油輸入、輸出量,而且將主要石油進口港作為進口石油源地納入源地系統,雖然大大增加了研究工作量,但能更真實揭示國際-國內背景下石油流動空間格局演變。對通道網路的研究也取得較多成果,不僅釐清了我國以原油管道為載體的流動路徑,而且採用加權長度-半徑維數、分枝-半徑維數和關聯維數研究全國及各區域原油管道網路的分形結構特徵,推進了對資源流動通道網路組織結構的認識,豐富了研究方法。此外,在流場格局研究中,運用引力模型,計算各大油田對全國縣級行政區的吸引強度,定量劃分了油田服務範圍;採用空間重疊性、變動一致性指標以及指示克里金內插法,分析石油流源-匯系統重心與經濟重心的空間耦合程度以及源地和匯地與國內油田(進口石油港)和國內煉廠的空間相關程度,揭示我國石油資源空間流動的驅動機制;基於運費最低,對中國原油管道網路空間最佳化進行了研究。總之,不僅按計畫圓滿完成了項目研究任務,而且根據我國擴大對外石油合作的迫切要求,增加了對海外源地分布格局和進口通道的研究,拓展了研究內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