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學工程與環境學院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學工程與環境學院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學工程與環境學院是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的二級學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學工程學院前身是1953年成立的北京石油學院煉製系;1969年學校遷至山東,更名為華東石油學院煉製系;1988年成立石油大學(北京)化工系,1991年更名為石油大學(北京)化工學部;2003年更名為石油大學(北京)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2010年4月,更名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學工程學院。2019年,更名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學工程與環境學院。

截至2017年9月,學院下設4個系和4個專業;擁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領域;有教師113人,其中正高33人,副高35人,具有博士學位專職教師占75%;在校生2086人,其中本科生1248人,碩士研究生660人,博士研究生178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學工程與環境學院
  • 創辦時間:1953年
  • 類別:二級學院
  • 類型:理工
  • 主管部門: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現任領導:院長:高金森
    黨委書記:孫學文
  • 本科專業:4個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6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2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5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 國家重點學科:二級學科1個
  • 院系設定:化學工程系、化學工藝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能源與催化工程系
  • 地址:北京市昌平區府學路18號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學科建設,師資力量,教學建設,學術研究,科研成果,科研平台,學術交流,文化傳統,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1953年,北京石油學院煉製系成立。
1969年,學校遷至山東,更名為華東石油學院煉製系。
1988年,成立石油大學(北京)化工系。
1991年,更名為石油大學(北京)化工學部。
2003年,更名為石油大學(北京)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2010年4月,更名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學工程學院
2019年,更名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化學工程與環境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17年9月,學院下設4個系和4個專業。
:化學工程系、化學工藝系、環境科學與工程系、能源與催化工程系
本科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環境工程、能源化學工程、環境科學

學科建設

截至2017年9月,學院擁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6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領域。學院擁有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培育學科,1個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
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院“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評估結果為A-、“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評估結果為B-。
博士後流動站:化學工程與技術
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
博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化學工程、化學工藝、生物化工、套用化學、工業催化
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
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化學工藝、化學工程、工業催化、生物化工、環境化工、環境科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領域:材料與化工、資源與環境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化學工藝
國家二級重點培育學科:工業催化
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

師資力量

截至2017年9月,學院有教師113人,其中正高33人,副高35人,具有博士學位專職教師占75%。學院擁有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973首席科學家1人,“萬人計畫”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教育部新(跨)世紀優秀人才12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北京市教學名師4人。
“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高金森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徐春明、高金森、劉植昌、陳光進
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盧春喜
國家萬人計畫“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 入選者:徐春明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劉蓓、藍興英、李永峰、趙亮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高金森、陳光進、孫長宇、胡玉峰、李永峰、張 鑫、范 煜、薑桂元、孟祥海、劉蓓、王 剛、藍興英
全國優秀教師:徐春明
北京市教學名師:徐春明、高金森、周亞松、盧春喜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17年9月,學院有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北京市精品課程3門。
國家級特色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燕山石化實習基地
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北京市化學與化工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北京市精品課程:石油加工工程、化學原理、化工熱力學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截至2017年9月,2010年以來,學院作為首席科學家單位主持“973”項目2項,承擔其他“863”、“973”課題11項、國家科技支撐計畫7項、國際合作項目5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8項,其他各類項目964項,累計到位科研經費2.0729億元;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獎勵42項;獲授權發明專利390件;發表SCI收錄論文800餘篇、EI收錄論文300餘篇。
學院部分科研獲獎情況
獲獎項目名稱
獲獎類別
授權單位
獲獎時間(等級)
獲獎人姓名
重油催化裂化後反應系統關鍵裝備技術開發與套用
國家科技進步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10(2)
盧春喜,時銘顯,徐春明,高金森等
催化裂化汽油輔助反應器改質降烯烴技術的開發和套用
國家科技進步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06(2)
高金森,徐春明,盧春喜,梁詠梅等
複雜多相流動-反應系統耦合機制與調控方法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教育部
2011(1)
徐春明,高金森,范怡平,藍興英等
氣體水合物形成/分解過程基礎理論及套用研究
自然科學獎
教育部
2009(1)
陳光進,孫長宇,胡玉峰,郭天民等
過程設備故障診斷與去瓶頸技術
科技進步獎
教育部
2007(1)
鮑曉軍、劉艷升、魏偉勝、徐建等
重油催化裂化後反應系統關鍵裝備技術的開發及套用
技術發明獎
教育部
2009(2)
盧春喜,時銘顯,張永民,劉夢溪等
氣體水合物科學與技術
圖書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2011(1)
陳光進,孫長宇,馬慶蘭
重油催化裂化反應系統高效進料裝備技術的開發與工業套用
科學技術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2010(1)
范怡平,毛羽,陳遒北,盧春喜等
重油催化裂化後反應系統關鍵裝備技術的開發及套用
科技進步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2009(1)
盧春喜,時銘顯,楊啟業,郝希仁等
基於氣—液相控制的填料化蒸餾塔板的開發及套用
科學技術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2008(1)
劉艷升,曹睿,蔣榮興,陳志,胡玉峰等
催化裂化汽油輔助反應器改質降烯烴技術的開發和套用
科技進步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2005(1)
高金森、徐春明、盧春喜、藍興英等
低滲石油儲層注二氧化碳驅油中的重大科技問題的實驗和理論研究
科技進步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2004(1)
胡玉峰等
氣體水合物利用及風險防控相關基礎研究
科技進步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2011(2)
孫長宇,陳光進,李清平,郭緒強等
內外雙循環流化床煙氣脫硫技術
科技進步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保部
2011(2)
魏耀東,宋健斐等
控制和消除硫化氫大範圍空氣毒性污染綜合技術及應急決策信息支持系統研究
科學技術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2010(2)
李興春,陳宏坤,陳進富,郭春梅等
超稠油加工污水的油品回收及與處理技術
科學技術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2008(2)
閻光緒,郭紹輝,劉崇華,陳春茂等
重油催化沉降器抑制結焦的綜合技術
科學技術獎
中石化集團公司
2008(2)
孫國剛,范聲,李華,宋健斐,魏耀東等
天然氣水合物套用技術研究與開發
科技進步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2004(2)
胡玉峰等
回收煉廠1-丁烯資源成套工業化技術
科技進步獎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2010(3)
楊棟,周鵬,姜立良,周廣林等
亞微米/納米單分散微球及粒度標準物質的研製
科學技術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2008(3)
董鵬,陳勝利,袁桂梅,周倩
微米級聚苯乙烯粒度標準物質
國家一級粒度標準物質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2010(1)
陳勝利,袁桂梅,龔小燕
參考資料: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9月,學院擁有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1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重點實驗室。
國家重點實驗室: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多相分離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油氣加工新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市油氣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重點實驗室: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催化重點實驗室

學術交流

據2020年2月學院官網所示,學院與中國國內外的多所大學、科研機構開展學術交流,並舉報了多次學術會議,邀請了中國國內外多位學者來學院進行學術報告,例如,201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曹湘洪來學院做了“重質油加工及清潔油品生產發展趨勢”的報告。

文化傳統

  • 學院文化
協作、奉獻、求是、創新
  • 社團文化
學院組織舉辦了各種社團活動,例如北京地區六校英文歌曲大賽、“我眼中的中國夢”大學生講壇。

現任領導

職務名字
院長
高金森
黨委書記
孫學文
黨委副書記
孫淨宇
副院長
魏強
副院長
陳春茂
副院長
薑桂元
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