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是中國石化直屬上游綜合研究機構,正式成立於2000年7月,是在原國家地質礦產部所屬的7家油氣普查勘探研究單位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

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在油氣勘探開發戰略規劃編制、海相層系油氣成藏理論與勘探評價、縫洞型碳酸鹽岩油藏高效開發、特殊天然氣藏開發、特殊儲層預測、油氣地球化學學科、實驗測試分析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截至2015年底,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擁有員工1103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設有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據2018年4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總部設在北京,在烏魯木齊、無錫、合肥三地設有分支機構;擁有2個國家級科研平台、4箇中國石化重點實驗室、3個院級實驗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 外文名:Snopec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 創辦時間:2000年7月
  • 屬性:中國石化直屬上游綜合研究機構
  • 主管部門: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現任領導:院長:鄭和榮
  • 專職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
  •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
  •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1號
  • 主要獎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截至2015年12月)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截至2015年12月)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截至2015年12月)
歷史沿革,前身機構,合併重組,科研條件,人員編制,研究部門,設施資源,科研成就,研究成果,學術期刊,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學建設,文化傳統,形象標識,精神文化,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前身機構

  • 中國石化新星公司石油鑽井研究所
1965年6月9日,地質部石油鑽探技術研究隊成立。
1984年4月4日,發展為地質礦產部石油鑽井研究所。
1997年2月,更名為中國新星石油公司石油鑽井研究所。
2000年3月,更名為中國石化新星公司石油鑽井研究所。
  • 中國新星石油公司石油物探研究所
1977年10月,國家地質總局、江蘇省石油物探研究大隊成立。
1979年8月,更名為地質部石油物探研究大隊。
1983年3月,更名為地質礦產部石油物探研究所。
1997年7月,更名為中國新星石油公司石油物探研究所。
  • 中國新星石油公司新區勘探研究院
1958年,上海石油普查大隊實驗室建立。
1962年,更名為地質部石油地質中心實驗室。
1970年6月,地質部石油地質中心實驗室與1962年3月8日成立的地質部石油地質局綜合研究隊合併成立國家計委地質局石油地質研究隊。
1971年6月,更名為湖北省石油地質研究隊。
1976年5月,更名為國家地質總局石油地質綜合大隊。
1979年10月,更名為地質部石油地質綜合大隊。
1983年,更名為地質礦產部石油地質綜合大隊。
1998年3月,組建為中國新星石油公司新區勘探研究院。
  • 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實驗地質研究院
1977年7月,國家地質總局石油地質中心實驗室成立。
1983年,更名為地質礦產部石油地質中心實驗室。
1998年5月,組建為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實驗地質研究院。
  • 中國新星石油公司規劃研究院
1979年,地質部石油地質研究所成立。
1998年3月,更名為中國新星石油公司規劃研究院。
  • 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北京計算中心
1971年10月7日,國家計委地質局150工程籌備組。
1979年,組建為地質部計算技術套用研究所。
1981年2月,更名為地質部北京計算中心。
1982年5月,更名為地質礦產部北京計算中心。
1997年1月,更名為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北京計算中心。
  • 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化探中心
1964年,地質部石油地質綜合大隊101隊成立。
1984年,地質礦產部石油地質海洋地質局培訓中心成立。
1988年,石油地質綜合大隊101隊、石油地質海洋地質局培訓中心合併成立地質礦產部石油地質海洋地質局培訓化探中心。
1997年,更名為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化探中心。

合併重組

1999年8月,中國石化集團印發了《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關於整體重組的初步實施意見》。
2000年3月,原中國新星石油有限公司整體併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5月,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黨組決定籌建成立中國石化直屬的上游研究院,將原中國新星石油公司所屬北京石油勘探開發規劃研究院(原石油地質研究所)、北京計算中心、無錫實驗地質研究院、荊州新區勘探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和山東德州石油鑽井研究所等七個研究單位整合組建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2000年7月,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成立德州石油鑽井研究所、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荊州新區勘探研究所、無錫實驗地質研究所、合肥石油化探研究所。
2005年3月,無錫實驗地質研究所更名為無錫石油地質研究所。同年,合肥石油化探研究所更名為合肥培訓測試中心。
2007年,荊州新區勘探研究所劃歸中國石化集團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更名為荊州勘察技術中心,並以此為基礎於2010年組建了中國石化江漢油田分公司荊州採油廠。
2009年6月,以德州石油鑽井研究所組建了中國石化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9月,以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為基礎組建了中國石化石油物探研究院。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截至2015年底,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擁有員工1103人,其中科研人員占75%,碩士學歷以上的人員占67%,高級及以上職稱的人員占64%;擁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國家“千人計畫”科學家3名、國家“973”首席科學家3名、集團公司首席專家1名、集團公司高級專家11名、院首席專家4名、教授及教授級高工84名、高工561名,博士368人。
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揭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揭牌
中國工程院院士康玉柱
中國科學院院士金之鈞
集團公司首席專家:袁向春

研究部門

據2018年4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擁有2個國家級科研平台、4箇中國石化重點實驗室、3個院級實驗室,北京總院設有15個科研部門(機構)、京外科研單位2個;石油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和油氣化探實驗測試中心取得國家級計量認證。
國家級平台:國家頁岩油氣富集機理與有效開發重點實驗室、國家能源頁岩油研發中心
中國石化重點實驗室:中國石化油氣成藏實驗室、多波地震技術實驗室、海相油氣藏開發實驗室、頁岩油氣勘探開發實驗室
院級實驗室:提高採收率實驗室、儲層改造與保護實驗室、構造與沉積-儲層實驗室
北京總院科研部門(機構):海外油氣研究中心(ADDAX項目部(ADDAX研究所)、項目評價項目部(項目評價研究所)、海外勘探規劃與信息項目部、亞非項目部、美洲項目部)、測井技術研究部、軟體開發項目部、實驗研究中心(提高採收率項目部(提高採收率研究所)、基礎地質實驗項目部)、油氣地球物理研究中心、地面工程研究所、天然氣研究所、西北勘探研究中心、油氣勘探研究所、非常規資源研究所、油田開發研究所、採油工程研究所、戰略研究室、儲量評估中心、油氣規劃研究所
京外科研單位:無錫石油地質研究所(頁岩油氣評價研究項目部、海相油氣成藏研究項目部、地球化學勘探項目部、資源與區塊評價研究項目部、南方地區研究評價項目部、西部地區研究評價項目部)合肥培訓測試中心
組織結構組織結構

設施資源

  • 設備設施
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擁有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實驗儀器設備,推進自主智慧財產權軟體序列的建設,形成了Petro-V、Petro-MCS、Petro-FWI、Petro-FCS、Petro-TSM 等軟體系統。
  • 館藏資源
截至2015年底,中國石化地質資料中心館藏油氣勘探開發類紙質地質資料63.2萬餘件,光磁載體資料近4萬盤(片),薄片等實物地質資料近7萬件,其中最早的資料形成於1938年;館藏文書、會計、專利等檔案2.7萬餘件;館藏紙質中外文圖書2.1萬餘冊、電子圖書5萬冊、在訂中外文期刊163種。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2000-2015年,石勘院承擔國家“973”計畫項目5項,國家重大專項7項,國家“863”計畫項目課題7項,自然基金項目24項;國土資源部項目12項,其他部委項目22項;承擔中國石化科技部攻關項目454項,參加“十條龍”重大科技攻關項目2項。
據2018年4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博士後先後承擔或參與各類科研項目711項,獲得國家基金、博士後基金等58項,申請專利等45項,發表論文670篇,論著12部;累計申請專利624件,其中發明專利566件,占比90.7%;獲得授權專利174件,其中發明專利129件,占比74.1%。
截至2015年12月, 研究院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
獎項名稱獲獎項目
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氣田安全高效開發技術及工業化套用》(2012年)
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塔河奧陶系碳酸鹽岩特大型油氣田勘探與開發》(2010年)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1:50萬數字地質圖資料庫》 (2001年)
《深層岩膏蠕變規律及其在石油工程中的套用》(2005年)
《國外含油氣盆地研究—亞洲石油地質特徵與戰略選區》(2006年)
《大牛地氣田緻密碎屑岩成藏理論與勘探開發實踐》(2007年)
《新一輪全國油氣資源評價》(2011年)
《油氣煤鈾同盆共存富集成藏理論技術創新與多種能源礦產協同勘探》(2013年)

學術期刊

  •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創刊於1980年,主要欄目有“專家論壇”、“油氣地質”、“勘探開發”、“技術方法”以及我國石油勘探領域重大成果的報導等。
封面封面
1996年獲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三等獎,1995、1999、2001年連續三屆獲湖北省優秀期刊獎,1999年被評為湖北省“五十佳”重點創建期刊,2001、2004、2008、2012年連續四屆獲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2004年榮獲第四屆“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稱號,2005年被評為“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期刊”,2008、2011年被評為“中國精品科技期刊”,2012年被評為“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是美國《工程索引》(EI)、《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核心版)》(CSCD)和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等中國國內外20多家權威資料庫和檢索系統的固定收錄期刊,是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和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
  • 《石油實驗地質》
石油實驗地質》是一份報導中國油氣普查、勘探及開發成果,反映中國石油地質研究水平的學術性、技術性刊物,常設有盆地油藏、石油地球化學和方法技術3個欄目。被美國石油文摘(PA)、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GeoRef資料庫、俄羅斯Pж文摘雜誌(AJ)、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CAJ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中文期刊服務平台、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石油文摘中國地質文摘等收錄,獲得第四屆中國精品科技期刊、中國精品科技期刊頂尖學術論文(F5000)項目來源期刊、CAJ-CD規範獲獎期刊、第八屆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優秀報刊一等獎、中國石化第四屆期刊質量考核評比二等獎等榮譽。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於2001年12月11日批准成立,在北京、無錫設有站點。
2015年,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對石勘院博士後科研工作進行了評估,評定為“優秀”工作站並予以全國通報表揚。

教學建設

截至2015年12月,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先後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306人,出站244人,165人留石勘院工作;留院博士後中,有8人成長為專家、6人任中層幹部(處級)、擔任項目長或技術首席的達141人。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logologo
S:Sustainable,可持續發展;I:International,建設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N:National,奉獻國家;O:Oil,每一滴油都是承諾;P:People,回報股東,服務社會,造福員工;E:Environment,關注環境;C:Cooperation,合作共贏。
標識由朝陽圖形、中文簡稱和英文簡稱(SINOPEC)三部分構成。代表中國石化秉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通過上中下游產業鏈,肩負起社會責任、關注環境、提升消費者生活品質的神聖使命。
紅色圓圈將中文與英文和諧的連線為一個整體,寓意中國石化是能源的提供者,是經濟運行的血脈,是朝陽工業,正朝著建設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的遠景目標邁進。

精神文化

  • 價值體系
辦院宗旨:人才為本、創新為魂、技術立院、業績立位
文化理念:誠信、協作、創新、執行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院長、黨委副書記
鄭和榮
副院長、總地質師
何治亮
副院長、總工程師
曲壽利
總工程師
計秉玉
副院長
王光付
孫冬勝
黨委副書記
華允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