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皇朝末期的長篇小說》為西方漢學界對中國明清古典小說最為細緻的一項研究成果。作者探討比較了中、西方小說產生的歷史及思想背景,指明了其中的異同。除論述審美觀念等文學史的重要課題外,《中國皇朝末期的長篇小說》特別考慮到諸如存在文字審查制度的中國國情。與以往的西方文學史研究者不同,此書論述的重點並不放在明代《四大奇書》和清代的《紅樓夢》和《儒林外史》等少數名著上。
基本介紹
- 外文名:Der Chinesische Roman der Ausgehenden Kaiserzeit
- 書名:中國皇朝末期的長篇小說
- 作者:司馬濤 顧彬
- 出版日期:2012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1766262, 7561766262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689頁
- 開本:16
- 品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司馬濤,德國漢學家。20世紀八十年代入德國波恩大學攻讀漢學,期間曾赴華留學多年。獲得博士學位後,在德國高校任教。2003—2009年被公派到上海任同濟大學中德學院副院長,受聘為同濟大學中德學院教授。現任德國科倫大學漢學系代理教授。司馬濤的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古典小說和中國現代小說,學術著作頗豐,目前正在從事“中國當代小說”九零後發展趨勢”的課題研究。他也是長篇小說《孽海花》和若干魯迅作品的德譯者。
圖書目錄
第一章緒論
一中國早期敘述藝術的來源和地位
(一)定義的問題
(二)對早期敘述藝術的探討
(三)一種文學體裁的基礎和成形
(四)試論中國古典小說的確認
二中國古典長篇小說的產生和發展
(一)小說的精神文化的營養基礎
(二)長篇小說的主人公:文學世界與“亞文化”
三中國古典長篇小說的研究現狀和討論方法
四中國古典小說文學的探源問題
第二章權勢的世界
一歷史的重負——中國早期歷史小說
(一)分裂的統治
(二)家族軍
(三)遭欺騙的將軍
(四)追憶開國皇帝
(五)追尋過去
(六)末代暴君形象
(七)明朝末年權傾一時的宦官
(八)與歷史的脫軌——侶世紀與19世紀交替時期的中國歷史小說
(九)歷史之痛——清朝末年的歷史小說
二“強盜的武器”——小說《水滸傳》及其續集
三“成人童話”——中國早期英雄、俠客和探險小說
四人類迷茫的歷史記載——中國早期公案和偵探小說
第三章世界後面的世界——奇幻和現實的解讀
一神話、宗教和奇幻故事在早期小說中的綜合描述
二《西遊記》及其續本
三通往西方的海上之路和關於遠方的神話
四神話時期的統治者世界——小說《封神演義》
五從信仰的討論到宗教思想的傳道
六狐狸精的轉型——以自我完善為主題的宗教倫理小說
七來自天國和陰間的奇人
八用神話手法尋求文化認同
第四章情感世界——聯繫萬物的紐帶
一明末以來中國長篇小說中的色慾、愛情、家庭及自傳中的多愁善感
二君主荒淫,世風日下——從歷史角度看艷情小說
三觸犯淫戒的墮落僧尼
四罪惡之家——裸體之人及其使命
五小說《金瓶梅》及其續書——西門慶和他的六個妻妾
六李漁和他的小說《肉蒲團》——斬斷塵根是最好的解脫
七從採花大盜到懼內“英雄”——明清之際小說中的婚姻和家庭
八完美的愛情:才子佳人小說
九女作家創作的彈詞
十城堡——17、18世紀的中國家庭生活小說
(一)婦女的警戒線——小說《林蘭香》
(二)多重人格——《紅樓夢》及其續書
(三)浪子回頭——小說《歧路燈》
(四)小說《蜃樓志》一一個商家子弟的故事
十一小說《綠野仙蹤》和《野叟曝言》——對完美的追求
十二可以買到的愛情:大變革時期愛與性主題的文學傾向——19世紀與20世紀早期
(一)完美的男性之愛——小說《品花寶鑑》
(二)不幸的嫖客和妓女
(三)上海——“東方巴黎”的妓院風情畫
第五章與世界的痛苦碰撞——對傳統的質疑和探索
一18世紀至20世紀初的中國譴責小說
二虛偽的文人和腐敗的官吏
(一)諷刺大全——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二)從官員到無情批判時代的人——李伯元及其作品
(三)關於權謀與話柄的影射小說——曾樸的《孽海花》
(四)其他寫中國官場癥結的小說
三中國所處困境的全景畫
(一)諷喻式告別舊中國——劉鶚的小說《老殘遊記》
(二)文學家和煽動者——吳沃堯的社會批判代表作
四清末小說中的其他傾向
(一)改良還是革命?一場政治辯論及其在文學中的反映
(二)賭徒和巨頭——清末小說中的商界
(三)候鳥——海外華僑的命運
(四)描寫婦女解放的小說
總結和展望
參考文獻
譯後記
後記
華師大出版社編輯儲德天女士為本卷中文本出版付出辛勤勞動,做了大量認真細緻的工作;陳懋先生在查找中文小說引文方面曾向譯者提供過幫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謝。
序言
敢於超越雷池,把研究的目光移向那四至六本固定的經典長篇小說以外的作品到目前為止只是單項研究才敢做的事,而這些作品廣大讀者都不熟悉。想要在眼前的這本書里突破陳規舊習,順著小說故事的情節發展,去感受跨越幾個世紀逐步形成的題材,其挑戰性不可謂之不大。本卷盡力對中國長篇小說發展的豐富內涵加以揭示、深入探索、恰如其分地進行翻譯。並非每一個人都願意將其精力耗費在這樣的讀物之上,這情有可原。文學理論性的評述和比較文學性的判斷,即便其非常引人注目,也必須退位壁上,以期讓長篇小說自身說話。其中還特別包含著這樣的願望,即給今後文學研究者提供直接的資料。
或許是出於閱歷淺薄、急於求成、虛榮心太強、對自己估計過高、對所從事的研究知之甚少等多方面的緣故,使我在大約十年前接受了顧彬(Wolfgang Kubin)的邀請,與人共同承擔起中國文學史大系的中國長篇小說卷的編撰工作。過了不久,先前自告奮勇的編撰合作者宣布對此專題失去了興趣。雖然該項目進度沒有因此受到影響,但還是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要想完成像本書這樣內容如此廣泛的研究,沒有許多人和機構的支持、建議和幫助是根本不可能的。在此,我要特別感謝顧彬,承他信任而讓我擔任這一研究,並幫我建立了一些聯繫,漢學系內創造富有啟迪的氛圍以減輕我的壓力去完成此項任務;在研究剛剛起步的時候,我從美國哈佛大學的魏爾特·L·伊維德(wilt L.Idema[Harvard])教授和普林斯頓大學的浦安迪(AndreW H.Plaks[Princeton])那裡獲得了非常有價值的建議;中國北京大學的王錦民教授為我提供了進入一些圖書館的便利,並能有針對性地告訴我北京城裡的哪家書店正好有哪些價格便宜但頗有意義的著作可以購買;德國研究協會(DFG-Deutsche Forschungsgemeinschaft)在1994至1995年間為我提供了一年的科研資助,使我完成了閱讀計畫。
在K.G.Saur出版社明確表明將出版此書並確定了出版日期後,茜夢娜·安德瑚朴(Simone Anderhub)和馬克·赫爾曼(Marc Hermann)分別校看了手稿;由於茜爾克·熙蒙斯(Silke Simons)靈巧細緻的工作,手稿的語句整理能夠準時完成。對於上述各位所付出的努力,我在此誠表謝意。
我將此書奉獻給我已逝的妻子佩青。她儘管重病纏身,但數年來一直滿腔熱忱地關心我的研究,為此作出了巨大的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