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大都市區化進程:格局與機制研究

中國的大都市區化進程:格局與機制研究

《中國的大都市區化進程:格局與機制研究》是2020年經濟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的大都市區化進程:格局與機制研究
  • 作者:張欣煒
  • 出版社:經濟管理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966257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的大都市區化進程:格局與機制研究》以中國大都市區化這個空間現象為論題,並結合上海作為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論與現實意義。《中國的大都市區化進程:格局與機制研究》在大量文獻閱讀基礎上,運用相關資料庫,在簡析其相關概念和理論基礎上,重點研究了基於六普數據的中國大都市區界定方案、2000年以來中國大都市區化的發展格局與演變、中國大都市區化進程中的產業空間重構與機制以及基於軌道交通大數據的都市區通勤與結構,從而揭示了中國大都市區化的發展格局與機制。

作者簡介

  張欣煒,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城市研究中心,博士,曾在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工作,現就職於上海楷林樓宇科技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為城市地理與區域經濟。在《地理科學》等核心刊物發表多篇論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一、大都市區化是世界城市化發展的重要趨勢
二、亞洲地區已成為世界城市人口增長的主戰場,擁有較多特大城市
三、中國城市化快速推進,都市區化現象初露端倪
四、“城市”及相關概念混亂,給學者的研究與政府的管理造成不便
第二節 研究意義
一、豐富中國大都市區研究的理論成果
二、較好地反映中國城市的實際規模,便於進行比較研究
三、有助於城市的管理規劃
第三節 研究目標與研究架構
一、研究目標
二、研究思路與技術路線
三、研究架構
四、主要數據來源
第二章 大都市區相關概念與研究進展綜述
節 大都市區概念的起源與發展
一、發端與起源——大都市區概念在美國的形成與發展
二、借鑑與套用——其他國家對於都市區的界定
三、比較與總結——已開發國家對都市區界定的特點
第二節 國外學者對都市區的相關研究
一、郊區的出現——都市區研究的早期萌芽(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20年代)
二、郊區的填充——西方都市區研究的興起(20世紀20~40年代中期)
三、郊區的蔓延與計量革命的爆發——都市區研究的快速發展期(20世紀40年代後期至80年代中期)
四、全球化信息化時代的都市區——都市區研究的成熟期(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至今)
五、文獻評述與啟示
第三節 中國學者對都市區的研究
一、對於都市區定義的理解
二、中國都市區的界定方案
三、關於都市區的發展階段與空間結構研究
四、對於中國都市區形成機制的探索
五、其他擴展概念的研究
六、文獻評述與啟示
第四節 對大都市區基本內涵與特徵的理解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大都市區研究的理論基礎與分析框架構建
節 都市區研究的理論基礎
一、傳統的城市化發展空間階段論——都市區演化的一般模型
二、Desakota——亞洲人口稠密區都市發展的特殊形態
三、工業一城市區位論——全球化時代從勞動空間分工視角看當代都市區的形成
四、城市增長機器——從政治經濟學與行為者的角度詮釋都市區發展
五、為增長的規劃——“後郊區化”時代的都市區
第二節 全球化、郊區化、城市化與中國大都市區的形成
一、全球化的勞動分工——中國都市區形成的巨觀背景
二、郊區化與城市化——中國都市區形成的雙重動力
第三節 政府、企業、個人——中國都市區形成的重要行為主體
一、政府
二、企業
三、個人
第四節 中國的都市區化進程——理論框架建構與實證設計
一、中國都市區化作用機制的理論模型
二、實證設計邏輯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基於“六普”數據對中國大都市區的界定
節 中國城市地域相關概念
一、建成區
二、城區與鎮區
三、市區
四、郊區
第二節 中國城市規模的統計口徑
一、中國城鄉人口劃分標準變遷
二、中國常用的城市人口統計口徑及存在問題
第三節 基於“六普”數據對於中國大都市區的簡化界定方案
一、“六普”對城鄉人口劃分的新變化
二、基於“六普”數據的大都市區界定方法
三、四種特殊形態的都市區
四、界定結果
本章小結
第五章 2000年以來中國大都市區化的發展格局與演變研究
節 總體情況
第二節 人口規模結構特徵
一、總體特徵
二、大都市區的人口規模分布分析
三、與其他統計口徑下的比較分析
第三節 人口就業結構與功能專門化特徵
一、人口就業與城市職能
二、主要方法與數據來源
三、分析結果
第四節 空間發展格局——現狀與演變
一、大區域層面
二、省域層面
三、市域與都市區內部結構
四、都市區化區域差異影響因素的初步探討
本章小結
第六章 中國大都市區化進程中的產業空間重構與機制——以上海為例
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上海的產業結構調整與都市區發展
一、上海經濟結構調整的歷史回顧
二、上海生產力布局和大都市區空間變化
第二節 上海都市區製造業企業的空間發展格局與演變
一、上海工業經濟發展的歷史演變
二、研究數據與基本思路
三、總體發展情況
四、製造業企業的距離分布特徵
五、製造業企業的空間分布特徵
六、上海大都市區製造業企業的空間集聚與擴散
七、上海大都市區製造業經濟空間形成的影響因素分析
第三節 上海都市區現代服務業的宅問格局與集聚
一、研究數據與方法選擇
二、總體發展情況
三、現代服務業企業的距離分布特徵
四、上海現代服務業企業的空間分布格局與變動特徵
五、上海現代服務業企業的空間集聚特徵
六、上海現代服務業企業空間格局的形成機制分析
第四節 上海都市區產業空間重構特點的討論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基於軌道交通大數據的都市區分析——以上海為例
節 研究背景與基礎
一、2000~2010年上海人口的變動及郊區化
二、研究的主要基礎
第二節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
二、通勤0D的識別方法與可視化處理
三、中心性指標——社會網路分析法的借鑑
第三節 上海都市區通勤特徵的分析
一、職住地的識別與特徵
二、通勤OD特徵與可視化
三、主要居住地站和就業地站通勤分析
四、通勤網路節點的度數中心度、點出度與點入度分析
五、基於軌道交通通勤的上海核心都市區範圍
第四節 從上海看都市區的中國化特徵
一、中心城建成區向郊區的蔓延
二、離心方向通勤流的產生
三、突破地區(地級以上)行政界線的情況不普遍
四、中國都市區的一般空間結構模型
本章小結
第八章 結論和展望
節 主要結滄
一、都市區可以較好地反映城市實際發展規模,中國城市的都市區化現象開始顯現
二、中國都市區化進程具有“規模大型化”“功能高端化”“區域差異化”等趨勢
三、產業空間分工推動了都市區外圍地帶的城市化過程
四、現代服務業的中心化與居住的郊區化促進都市區通勤流的產生
五、中心區、通勤區與一般外圍地帶構成了中國大都市區空間結構的三個層次,“核心都市區”逐步擴展
六、中國都市區發展的行政化色彩較強
第二節 主要啟示
一、都市區外圍地帶應當成為疏解特大城市中心區人口的主要載體
二、融入全球勞動分工有助於推動中西部都市區的發展
三、官方層面建立都市區普查體系意義重大,並可作為界定城市群的基礎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