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
- 外文名稱:Museum Of Sino-Japanese War
- 類別:歷史類博物館
- 地點:山東省威海市劉公島原北洋海軍提督署內
- 竣工時間:1985年
- 開放時間:8:30-16:30(淡季);7:30-18:00(旺季)
- 館藏精品:濟遠艦雙前主炮
- 門票價格:免費
- 博物館級別: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
建設沿革,建築格局,館藏文物,所獲榮譽,參觀信息,地理位置,開放時間,門票價格,
建設沿革
1985年3月21日,威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威海市北洋海軍提督署文物管理所,隸屬威海市(現環翠區)文化局。
1987年12月9日,威海市北洋海軍提督署文物管理所上劃為市直文化單位,隸屬於威海市教育文化體育委員會,並掛牌威海市文物管理所。
1992年3月1日,威海市北洋海軍提督署文物管理所劃歸威海市文化委員會。同年4月25日,威海市北洋海軍提督署文物管理所更名為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
1994年,江澤民為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題寫館名。
2003年6月30日,威海市委市政府將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劃歸劉公島管理委員會,仍為市直文化事業單位。
2009年9月,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更名為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
建築格局
- 概述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總面積達十多萬平方米,有陳列22個,室內陳列展示面積5000平方米,開放參觀景點6處面積6萬多平方米。
- 北洋海軍提督署
北洋海軍提督署是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的指揮中樞,是中國國內僅存的、保存完好的清代高級軍事衙門,占地1.7萬平方米。
- 北洋海軍將士紀念館
北洋海軍將士紀念館中有長達18.88米、寓意北洋海軍1888年成軍的北洋海軍將士名錄牆,銘刻著近600位北洋海軍將士的姓名、職銜。
- 威海水師學堂
威海水師學堂建於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占地約20000平方米,現存有東西轅門、照壁、堞牆、小戲台和馬廄等,這是國內唯一一處有跡可尋的水師學堂。水師學堂共開辦四年,畢業一屆30名駕駛生。中日甲午戰爭後,劉公島陷落,水師學堂也毀於戰火。2004年6月威海水師學堂修復開放。
館藏文物
藏品簡介 | 藏品圖片 |
鎮館之寶——濟遠艦雙前主炮 | |
旗頂山炮台 旗頂山炮台設240毫米口徑平射炮4門,火力可支援島上其它炮台,與南北幫炮台配合可封鎖威海灣南北兩口。環繞炮台向東建有防護長牆十里,與迎門洞、東泓相接,僅存部分牆基。炮台高下三層,內有蓄水池和通風設施。炮彈可由 彈藥庫內直接吊運到炮位,炮手沿外部台階可直接進入炮位。兵舍、掩體與彈藥庫位於炮台南側高崖底部,倚崖而建,隱蔽省工。 | |
東泓炮台 劉公島最東端的炮台,規模也較大。炮台設240毫米與120毫米口徑平射炮各2門,75毫米口逕行營炮6門,速射炮4門,火力可及劉公島東部海面與南北兩海口,同日島、南嘴及南岸炮台一起封鎖威海灣南口。在劉公島保衛戰中,與日島炮台配合,發揮重要作用,重創敵艦數艘。另外,還有輔設的霧炮台,是為霧天航船服務所設。 |
所獲榮譽
1988年1月,威海市北洋海軍提督署文物管理所的28處北洋海軍舊址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中國首批一級博物館。
2019年11月12日,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被國家民委公布為“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
參觀信息
地理位置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位於山東省威海市劉公島原北洋海軍提督署內。
開放時間
8:30-16:30(淡季);7:30-18:00(旺季)
門票價格
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