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生態文明研究院
- 主管部門:北京林業大學
中國生態文明研究院是北京林業大學的科研機構。在世界環境日來臨之際,中國生態文明研究院日前在北京林業大學掛牌成立。據了解,成立後的研究院將為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智力、技術支持和政策諮詢。機構簡介研究院由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
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for Eco-civilization)經中央編制辦批准,於2020年3月在原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基礎上更名成立,是中央批准設立的第一家專門從事生態文明研究的法人科研機構。生態文明研究所圍繞社科院“三大職能定位”,以“三大體系”(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為主線,...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文明研究中心基於“立足環保、面向發展”的建設宗旨,定位於成為生態環境部生態文明和環境綜合管理研究與諮詢的重要平台,以立足決策支撐、服務綠色發展、構建交流平台三大任務為重點。研究方向 圍繞國家和地方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管理需求,綜合集成重大成果並及時推動成果轉化,提供綜合性戰略諮詢服務和...
圍繞“國家生態環境安全與可持續發展”戰略定位,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中心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和生態學三大學科的綜合優勢,圍繞國家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的重大科技需求和國際生態環境科學前沿,不斷突破支撐國家生態安全、環境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科學理論與關鍵技術,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實現人與自然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所長,1970年生於湖北石首,經濟學博士。主要從事發展經濟學、分工與專業化理論、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等方面的研究。人物介紹 張永生,男,1970年生於湖北石首,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所長。先後畢業於武漢大學(1994)和中國人民大學(2000)。在澳大利亞...
潘家華,1957年6月 生 ,湖北枝江人,低碳節能研究專家,經 濟學家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北京工業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主任。潘家華於1978年3月—1981年就讀於華中農學院園林系;1982年3月—1985年就讀於北京林學院生態專業,畢業後獲得碩士學位;1985年曆任湖北省社會...
城市和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是2006年在中國科學院系統生態重點實驗室基礎上籌建的實驗室,是中國生態學領域的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2019年6月5日,榮獲第二屆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集體。 [1] 中文名 城市和區域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 建立時間 2006年 機構管理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機...
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China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Research and Promotion Association,CECRPA),是國務院批准、民政部註冊、環保部主管的社會團體,是第一個以生態文明命名的專業性、公益性、非營利性全國性社會組織。登記信息 組織狀態:正常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51100000717829895N 社會組織名稱:中國生態文明研究...
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關係,走向生態文明,是改善人類生存環境、提升發展質量的根本出路。根據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總顧問姜春雲同志的指示,在保定建立生態文明研究院,深入研究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帶有方向性、全局性的共性關鍵問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發展與環境雙贏、構建...
焦文濤,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 污染生態、區域風險評價與可持續發展 基本信息 性別: 男 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雙清路18號 個人簡歷 1998.9 - 2002.6:西南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植物營養學專業,農學學士(優秀)2002.9 - 2005.6: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學專業,農學碩士 2006.9 - ...
2006-07~,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助研-副研-研究員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地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成就 圍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需求,開展區域生態保護理論、方法與套用研究。構建區域生物多樣性格局評估方法,提出全國自然保護地空間布局方案;完成國家公園建立標準、空間布局方案、...
1994年,林業部林人通字[1994]34號文批准從林業所昆蟲一、二、三室,病理室,野生動物室與鳥類環志室劃撥編制60人成立森林保護研究所。合併建所 1998年5月,根據《中國林科院改革與發展總體方案》,森林生態環境研究所和森林保護研究所合併成立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1999年,根據國家林業局林...
2019年12月18日,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主導的 中國生態智 庫成立。5位首席科學家和12位生態領域專家入選智庫,其中孫九林、董鎖成、歐陽志雲、潘家華、汪同三當選為中國生態智庫首批首席科學家。建設成就 中國生態智庫 將聚焦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加強多學科合作,進行學理層面的戰略研究。圍繞...
塞罕壩生態文明研究院是由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中國林科院、北京林業大學、河北省科技廳、河北省林草局、塞罕壩機械林場等 15 家單位參與組建的研究院。發展歷史 2022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於印發了《關於成立塞罕壩生態文明研究院的通知》,批准成立塞罕壩生態文明研究院,大力弘揚 " 牢記使命、艱苦創業、...
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和生態環境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聯合共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長江分院將全面推進基礎理論創新、關鍵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支撐服務和人才聯合培養,以流域生態文明建設、水環境聯防聯控、重點污染物治理、水生態監測考核修復、流域監督執法技術支持等為著力點,為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質量...
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 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2019年6月5日,榮獲第二屆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集體。
1996-2003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2001-2007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生態學專業學習,獲博士學位 2003-2007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張林波依託三江源區重點開展生態資源資產理論框架與評估模型構建、生態補償機制研究與模式最佳化、生態文明指標統計核算與...
《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研究》是2023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銀東、毛升。內容簡介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人與自然的關係一直是人們所關注的重要問題。如何外理人與自然的關係,加強生態保護也成為了全世男普遍關注和研究的重要課題。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加快生態文明體制...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黃河生態文明研究中心,面向黃河生態保護治理和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需求,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指導下,秉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從黃河生態保護治理的基礎理論、規劃政策、體制機制、工程技術等多角度開展研究和套用實踐。研究方向 一是研究編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相關規劃,開展規劃...
吳明紅,男,博士,教授,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生態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生態文明研究院研究員。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北京林業大學青年教師科學研究中長期項目,參與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建設項目等多項課題...
山東大學環境研究院等單位參與承辦。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北京汽車工業控股有限公司,方大特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汶礦業集團和濟南城建集團協辦。第五屆中國(山東)生態文明建設論壇 2011年11月24日在山東大廈舉行。會議由山東省生態文明研究中心發起,會同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中國生態道德教育促進會、山東省貿促會、山東...
天津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 天津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是天津市境內的研究機構。
分項目綜合報告、課題報告和專題報告三個層次,提供相關領域的研究背景、內容和主要論點。出版背景 2017年,中國工程院啟動“生態文明建設若干戰略問題研究(三期)”重大諮詢項目,邀請20餘位院士、100餘位專家參加研究。2020年4月,《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若干戰略問題研究(Ⅲ)》叢書出版。
2001-2004年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規劃院)生態環境規劃室負責人,2005-2013年,任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生態環境部副主任、主任,2013年以來,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生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態與自然保護分會副理事長、中國生態文明研究促進會理事,生態環境部生態文明示範區、生態...
曾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智庫秘書長。長期從事氣候變化經濟學研究,是我國社科界較早從事低碳經濟與氣候變化政策研究並取得較為突出成績的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登峰計畫”氣候變化經濟學優勢學科建設項目的學術帶頭人之一。人物履歷 1995年4月畢業於北京農業工程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獲碩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