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醫德是中國20世紀以來醫學道德和醫學倫理思想的總稱。中國現代醫學倫理學的先驅者是宋國賓。他撰寫的《醫業倫理學》是我國西醫學界第一部現代的醫學倫理學著作,對醫師與病人的關係、醫師與同道的關係、醫師與社會的關係作了系統的闡述,並首次對醫生保守病人秘密作了論述。在革命戰爭年代,紅軍軍委衛生部頒布了衛生法規和有關衛生工作訓令,成立衛生學校,規定政治堅定、醫德高尚、技術優良的紅軍醫生的教育方針。
1939年,毛澤東同志發表《紀念白求恩》,號召學習“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對工作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極端的熱忱”的精神。1941年5月,毛澤東同志為延安中國醫大寫了“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的題詞。毛澤東同志的這些論述為中國現代醫德建設奠定了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各級醫療機構非常注意對醫務人員的醫德培養和教育,都制訂了“醫德規範“服務公約”。改革開放以後,1981年衛生部頒發了《醫院工作人員守則》,要求全體醫務人員“發揚救死扶傷實行革命人道主義精神,同情和尊重病人,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1988年衛生部頒發《醫務人員醫德規範及實施辦法》,中心思想是“救死扶傷,實行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要求醫務人員“尊重病人的人格與權利”,對病人“都應一視同仁”,“為病人保守醫密,實行保護性醫療,不泄露病人隱私與秘密”。並規定對醫務人員醫德考核,其結果作為應聘、提薪、晉升以及評選先進T作者的首要條件。國家對醫德法規建設的重視,不僅有力地提高了我國醫務人員的醫德水平,也促進了我國醫學倫理學研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