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史(第2版)

中國現代文學史(第2版)

《中國現代文學史(第2版)》是2008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現代文學史(第2版)
  • ISBN:9787300078342
  • 頁數:428頁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4月3日
  • 開本:16
基本信息,圖書描述,內容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第2版 (2008年4月3日)叢書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
平裝:428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300078342
條形碼:9787300078342
商品尺寸: 22.6 x 17 x 1.8 cm
商品重量: 599 g
ASIN:B001U39HSM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現代文學史(第2版)》堅持一貫的敘述風格,即不是居高臨下的敘述姿態,那種帶有“教訓”意味的為文風格,而是以一種與學生平等“對話”的方式來展開對各種文學現象、創作和作品的細緻敘述,以一種力圖逼近文學史真實的態度,跟閱讀者一起“重回”文學史“現場”,在掌握必要的知識的同時,獲得文學的美的享受。為體現上述效果,《中國現代文學史(第2版)》還對一些插圖作了調整。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文學啟蒙的意義
啟蒙的歷史依據
在傳統中國與現代中國之間
“現代化”內涵的擴大
第二節 對啟蒙的冷靜反觀
周氏兄弟精神世界中充滿矛盾的兩條思路
現代化主題的矛盾與張力
題材的多樣化選擇
文學形式的變革實踐
第三節 國家現代化及文學的新要求
“國家”核心概念的頻繁使用
現代文學內部的變遷
30年代中期後形成的三個審美空間
第四節 現代化的中斷與變異:中國現代文學前、後期的形成
現代化的主要特徵之一是“分化”
“中斷”的關鍵因素: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
矛盾的急劇變化
觀念的調整
現代化問題的觀察與追問
上編
(1917-1937.6)
第一章 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
第一節 “發生”的概念
以不同的“形象”進入歷史敘述
兩種敘述的深刻差異
現代文學“發生”的諸多“條件”
第二節 近代知識界的形成
知識分子角色的轉換
近代報業的興起
學會的湧現
第三節 “白話”的興起
白話與近代以來的話語實踐
語文革新思路的廣泛展開
“拼音化”方案的推出
第四節 近代詩文界的“革命”
“詩界革命”的預期目標
“新文體”的來源和多面影響
“小說界革命”對思想啟蒙和社會改良實踐的凸顯
第二章 文學革命與白話文學
第一節 文學革命
《新青年》的“青年形象”與各種新式知識者向它的迅速集結
破壞與建設的兩個思想維度
對文學革命的不同解釋及其交鋒
第二節 新文學初期的理論建設
理論建設的三個部分
胡適對文學形式的探索
周作人對思想革命的倡導和推進
第三節 文學社團與創作傾向
各種社團的湧起及其主張
外來文學的影響
呈現出不同的審美傾向
第四節 早期白話文學創作
詩歌:最初的實踐領域
小說的積極嘗試
各具特色的白話散文
初期戲劇的艱難耕耘
第三章 中國現代文學的先驅者—魯迅
第一節 魯迅出現的意義
家庭、世事與“第一要著”
以“立人”為核心的現代化思考
現代文學的多種嶄新形式
奠定了現實戰鬥精神和現代反抗意識的優秀傳統
超越個體存在意義的“現代文學的靈魂”
第二節 《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
中國文學由此跨入“現代”
探索農民靈魂世界的秘密
知識分子形象的兩種類型幾種基本的敘事方式
借歷史小說審察傳統思想在現代的命運
第三節 《野草》和《朝花夕拾》
他的“哲學”就在《野草》裡面
突破傳統文學筏的現代性文本
《朝花夕拾》的回憶視角
老中國灰暗深邃背景烘托下舒緩
明麗的抒情基調
第四節 雜文
“取今復古”的魏晉格調
面對大眾啟蒙與守住自我的內心
幾個不同的發展時期
對現代中國文章形式的創造性綜合
第四章 多種小說形式的探索
第一節 郁達夫與“自敘傳”抒情小說
生平與小說創作
零餘者的人物形象
三重精神要素
疾病的文學主題
“自敘傳”的敘述形式
小說結構模式的演變
《遲桂花》
第二節 五四”時期的抒情小說
浪漫的抒情時代
郭沫若
張資平等創
造社小說家
馮沅君、廬隱
其他小說家
第三節 土小說的流脈
“僑寓文學的作者”
改造國民性的主題
民俗學的價值
小說家的懷鄉病
鄉土小說的意義
第四節 “為人生”的小說
“為人生”的文學觀念
葉聖陶
王統照
許地山
宗教色彩與東方文化精神
第五章 現代散文的建立和發展
第一節 “隨感錄”所開創的雜文
產生的背景
《新青年》等報刊的各家雜文
“語絲派”與“現代評論派”的雜文
另一類散文美的出現
朱自清散文:“五四”時代的《春江花月夜》
冰心
何其芳
李廣田
麗尼、陸蠡
第四節 報告文學的興起與演變
性質與特徵
興起背景和發展線索
夏衍
宋之的
鄒韜奮
范長江
第六章 新詩流派的多樣化探尋
第一節 “鳳凰之再生”—郭沫若和《女神》
現代詩歌的奠基之作
富有想像力的情緒世界
以“泛神論”為主體的思想和詩歌觀念
體現多樣化的風格
第二節 小詩派與湖畔詩人
小詩體式出現的緣由
外來的影響
冰心對童心、愛、自然母題的建構
宗白華
“湖畔詩人”的衝擊波
詩人創作的主要
線索
汪靜之等
第三節 “戴著腳鐐跳舞”-新月派詩人的追求
前後期的嬗變
聞一多對格律詩理論的倡
導和實踐
徐志摩:三位一體的人生和藝術
世界。朱湘
第四節 馮至及其他詩人
馮至創作的兩個階段
“熱烈”而“悲涼”的抒情格調
臧克家對鄉土題材的探求
第七章 現代話劇的孕育與進展
第一節 文明戲與愛美劇
所受影響與淵源關係
歷史脈絡和發展過程
第二節 丁西林與早期獨幕劇
第八章 曹禺與現代話劇藝術
第九章 時代激流中的左翼文學
第十章 現代派文學思潮
第十一章 矛盾、巴金及現代長篇小說
第十二章 老舍與現代市民小說
第十三章 沈從文及京派小說家
第十四章 禮拜六派的通俗小說
下編(1937.7-1949)
第十五章 戰爭時代文學的書寫和選擇
第十六章 東北作家群及流亡文學
第十七章 張愛玲、錢鐘書及淪陷區作家
第十八章 艾青與七月詩派
第十九章 穆旦與西南聯大詩人群
第二十章 國統區的歷史劇和諷剌喜劇
第二十一章 國統區的長篇小說
第二十二章 都市通俗文學的新局面
第二十三章 趙樹理:文學轉型的一個標誌
第二十四章 戲劇、詩歌的新天地
第二十五章 小說和散文的創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