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史1919-1949上冊》是201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系統闡述了1919年五四運動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
基本介紹
圖書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叢書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條形碼: 9787040288971
尺寸: 20 x 13.8 x 2.4 cm
重量: 458 g
內容簡介
編者以北洋軍閥、國民黨政府統治的崩潰和中國人民爭取獨立、民主和解放的歷程為主要內容,從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發展構建更趨合理的課程體系,有別於中共黨史和革命史,成為中國通史的現代部分;注意吸收多年來學術界的研究成果,對重大問題作了更深入、全面的分析和介紹。
目錄
第一章 北洋軍閥統治的繼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開始(1919年5月-1923年12月)
第一節 北洋政府統治下的中國
一、袁世凱統治的垮台軍閥割據紛爭局面的出現
二、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新社會力量的成長
三、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四、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第二節 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
一、五四運動的爆發和“六三”以後的發展
二、新文化運動的擴展和深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播
三、各派新思潮的競起馬克思主義與反馬克思主義的爭論
四、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第三節 軍閥的混戰和政治爭鬥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一、華盛頓會議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協同侵略”
二、直皖戰爭和第一次直奉戰爭北京政府權力的更迭
三、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遲滯一度興起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潮
四、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綱領的制定和宣傳
五、工人運動高潮的出現和各界民眾運動的新發展
六、孫中山繼續奮鬥和國共合作的醞釀
第二章 國民革命北洋軍閥的末路(1924年1月一1927年7月)
第一節 軍閥勢力的演變國民革命高潮的掀起
一、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國共合作正式建立
二、第二次直奉戰爭和北京政變
三、國共合作建立後革命工作的開展五卅運動
四、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同國民黨右派及國家主義派的鬥爭
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五、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革命思想初步形成
六、各派軍閥勢力的演變和中國政局
第二節 北伐戰爭和工農運動的大發展
一、北伐的勝利進軍
二、反帝運動和工農運動的大發展
三、國民政府遷都武漢反對軍事獨裁的鬥爭
第三節 國民革命的失敗
一、奉系軍閥在北方的統治
二、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
三、工農運動繼續高漲和二期北伐武漢政府的轉向
四、革命的緊急形勢和共產黨的對策
五、七一五“分共”國民革命的失敗
第三章 中國國民黨在全國統治的確立蘇維埃革命的開展(1927年8月-1931年9月)
第一節 國民政府“統一”全國中國革命的低潮
一、國民黨各派系的爭鬥與合流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
二、“二次北伐”和東北“易幟”
三、國民黨“訓政”的開始國民政府初期的內政和外交
四、中國革命的低潮
第二節 蘇維埃革命的開始
一、南昌起義八七會議
二、各地武裝起義的發動和蘇維埃口號的提出
三、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第三節 國民黨軍閥的混戰中間政派的活動和主張
一、各派國民黨軍閥的爭鬥中原大戰
二、“國民會議”和《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
三、中間政派的活動和主張國民黨對他們的破壞與鎮壓
第四節 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擴大
一、各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工農武裝割據”理論
二、蘇區土地革命的開展
三、李立三“左”傾錯誤及其被糾正王明“左”傾錯誤的出現
四、國民黨軍對紅軍“圍剿”和紅軍反“圍剿”作戰
第四章 日本帝國主義的武裝侵略由國內戰爭向抗日戰爭的過渡(1931年9月-1937年7月)
第一節 九一八事變全國抗日民主浪潮的興起
一、九一八事變全國抗日民主浪潮的掀起國內政治形勢的變化
二、王明“左”傾錯誤的發展中華蘇維埃政府的成立及其各項政策
三、國民黨統治的危機一·二八事變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國策
四、偽“滿洲國”的成立國聯調查團的調查及其報告書
第二節 國民黨獨裁統治的加強抗日民主運動繼續發展
一、國民黨獨裁政權的強化和國家壟斷資本的形成
二、國民政府的土地法令關於農村問題和農民土地問題的各種主張
三、日本帝國主義向關內侵略擴張和國民政府的退讓
四、中間政派的抗日民主要求和抗日民主運動的持續發展
第三節 蘇區革命的深入和嚴重挫折紅軍長征
一、鄂豫皖和湘鄂西紅軍的轉移中央紅軍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川陝蘇區的開闢”
二、蘇區土地革命的深入和各項建設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產生
三、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紅軍開始長征
四、遵義會議反對張國燾反黨分裂主義的鬥爭紅軍長徵到達陝北
五、南方紅軍三年游擊戰爭東北抗日聯軍的鬥爭
第四節 華北事變一二·九運動
一、日本對華北的經濟掠奪和華北事變
二、“八一宣言”的發表一二·九運動
三、中共瓦窯堡會議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方針的確立
四、共產黨在白區工作的恢復和發展
五、少數民族地區的革命鬥爭和維護國家權益的鬥爭
第五節 共產黨政策的調整國民黨對日政策的變化西安事變全國團結抗日局面的基本形成
一、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和對日政策的變化國共兩黨開始接觸法幣政策和國民政府統治地區經濟的增長
二、共產黨政策的調整對東北軍西北軍的統戰工作
三、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兩廣事變綏遠抗戰和援綏運動
四、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
五、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中共蘇區代表會議全國團結抗日局面基本形成
第五章 抗日戰爭(1937年7月一1945年8月)
第一節 全國抗戰的開始正面戰場的作戰和敵後抗日根據地的開闢
一、七七事變和八一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全國抗日高潮的湧起
二、淞滬會戰太原會戰南京淪陷和國民政府遷都重慶日軍的“南京大屠殺
三、共產黨的洛川會議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敵後抗日根據地的開闢
四、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和《抗戰建國綱領》國民參政會的設立中間集團的抗戰主張
五、徐州會戰武漢會戰淪陷區偽政權的建立
六、抗戰初期的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
第二節 戰略相持階段前期抗戰形勢的演變
一、日本侵華策略的變化汪精衛集團叛國投敵
二、相持階段前期正面戰場的作戰敵後戰場成為重要戰場
三、國民黨獨裁統治的加強和國共摩擦的激化
四、共產黨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闡發毛澤東思想的成熟
五、汪偽政權的成立日本帝國主義在淪陷區的統治
六、皖南事變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成立
第三節 太平洋戰爭的爆發抗戰中期的國民黨統治區和解放區
一、太平洋戰爭爆發世界反法西斯陣營正式形成
二、敵偽的“治安強化運動”和“清鄉運動”敵後軍民的艱苦奮鬥篇放區的政權建設、整風和大生產運動
三、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正面戰場國民黨統治日趨腐朽大後方經濟由發展到衰落
四、不平等條約的廢除和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之命運》的發表和中共對它的批判
五、少數民族地區的抗日、爭取民主和維護國家統一的鬥爭
第四節 抗戰後期的政治鬥爭抗日戰爭的勝利
一、日本太平洋戰線的崩潰緬北滇西作戰的勝利敵後戰場轉入局部反攻
二、國民黨軍隊在豫湘桂的大潰敗民主運動的新發展
三、美國對華政策的變化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四、雅爾達會議日本帝國主義的最後掙扎和投降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
第六章 國民黨在全國統治的崩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1945年9月-1949年10月)
第一節 國民黨堅持獨裁內戰中國人民力爭和平民主
一、戰後國際國內形勢各黨派的建國主張
二、重慶談判國民黨挑動內戰和解放區的自衛反擊國統區人民的反內戰運動
三、停戰協定和政治協商會議
四、國民黨破壞政協協定和準備發動全面內戰解放區準備自衛戰爭
第二節 全面內戰爆發人民解放軍的戰略防禦
一、國民黨的軍事進攻解放區軍民的自衛戰爭
二、“制憲國大”和“改組政府”反蔣的第二條戰線形成
三、中間路線的宣傳及破滅
四、少數民族的政治鬥爭
第三節 國民黨南京政權的覆滅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一、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國民黨政府的“戡亂總動員
二、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和中共十二月會議
三、國民黨召開“行憲國大”國統區民主運動的深刻演變
四、解放軍的戰略決戰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五、國民黨南京政權的全面崩潰
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第四節 哲學科學文學
一、哲學
二、史學
三、經濟學
四、社會學
五、自然科學
六、文學
學習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