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玉米遺傳育種》是2020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汪黎明、孟昭。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玉米遺傳育種
- 作者: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汪黎明,孟昭東 等
- 類別:農業/林業類圖書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膠訂
- ISBN:9787547848029
《中國玉米遺傳育種》是2020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汪黎明、孟昭。
《中國玉米遺傳育種》是2020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汪黎明、孟昭。內容簡介本書為玉米方面的重要學術專著,共分五篇,24章。*篇重點闡述了玉米育種的遺傳基礎,包括玉米發育生理,主...
玉米遺傳育種研討會,2013年在山西舉辦的研討會。,為期3天的2013年全國玉米遺傳育種學術研討會在山西閉幕。來自全國有關科教單位、種子企業和農機部門的代表800餘人參會,就“普通玉米育種及產業化”、“玉米遺傳及分子生物學”和“鮮食玉米”三個主題舉行了專場報告會。研討會期間,主辦方還組織了“李競雄先生誕辰100...
2000年,研究中心更名為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 2011年,依託研究所建立的農業部西南玉米生物學與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獲得農業部批准建設。 [2] [5] 科研條件 播報 編輯 人員編制 根據2020年6月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有教職工53人;擁有一支以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的研究隊伍,其中博士生導師13人,碩士生...
曾三省,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育種栽培研究所的研究員,玉米育種專家。研究領域 長期從事玉米遺傳育種研究,是我國著名優良玉米自系“黃早四”的主要選育者。人物成就 在培育“黃早四”和“黃早四”的第一個雜交種“京早7號”上作出突出貢獻,“高配合力,綜合性狀優良的玉米自雜系黃早四”這一成果後獲1999年...
李競雄與楊守仁、周可涌共同主編了中國第一部高等農業院校統編教材《作物栽培學》。講授課程 李競雄在北京農業大學任教期間,講授 《作物栽培學》《細胞遺傳學》等課程。培養成果 李競雄為中國遺 傳學和玉米育種事業培育了大批人才 ,如玉米遺傳育種學家 戴景瑞院士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趙明教授等。...
在核農學報等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50餘篇。主講《作物育種學》、《種子生產學》等5門課程,參編出版《種子加工與貯藏》等教材1部。主要研究方向 1. 玉米種質資源的改良創新研究。廣泛蒐集各類玉米資源,綜合運用基因重組、基因突變和外源基因導入等各種遺傳途徑,現代生物技術與常規育種相結合,創製玉米種質資源;從...
《新編玉米育種學》是2007年7月1日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崔俊明。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編者從事玉米新品種遺傳育種工作近30年來,將玉米遺傳學、生理生化學、病理學等相關學科理論與實際玉米育種的具體研究方法、技術、程式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玉米新自交系的選育理論、途徑、技術、種質資源的創新研究、...
“王天宇為全面提升中國玉米生產的國際競爭力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評)“王天宇不計個人得失、兢兢業業為中國全國同行服務。”(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管理局 評)“王天宇在雜糧作物遺傳育種,以及轉基因植物套用生態安全性評估研究方面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績。”(《農民日報》評)
山東省玉米所在玉米高產栽培理論和技術研究及大面積高產技術開發方面,也處於全國先進地位。山東省玉米所,先後發表研究論文 400 余篇,編寫學術專著 9 部。主編了《中國玉米栽培學》、《玉米生理》、《山東玉米》等 3 部學術專著;參加編著了《全國玉米種質資源目錄》、《中國玉米品種志》、《玉米遺傳育種學》、《...
1982 年7月到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工作。歷任科研管理辦公室副主任、主任。現為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品質育種研究室主任。 長期從事玉米遺傳育種研究和科研管理工作,具有豐富的育種經驗。主持過“八五”、“九五”全國育種攻關優質蛋白玉米子專題、“十一五”和“十二五”國家“863”強優勢玉米雜交種創製與...
我國的糯玉米研究工作起步較晚,開發利用進展緩慢,因此糯玉米在中國主要用於鮮食,與已開發國家相比種植面積、加工手法方面都有差距。九十年代後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糯玉米研究工作進展迅速,部分雜交品種在生產上成功推廣。主要使用的方法是以糯性籽粒或者劃分表現類型為依據的遺傳設計,將普通玉米自交產生糯質同型系,用糯...
東北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的前身為東北農業大學(東北農學院)玉米研究室,成立於建校初期,是從事寒地早熟玉米遺傳育種、玉米分子生物學和玉米栽培生理及技術等工作的專業研究機構。現有職工1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人,中級人員5人,10人具有博士學位。研究所擁有分子生物學實驗室150平方米、栽培生理實驗室100平方米...
2013年全國玉米遺傳育種學術研討會已於2013年8月23-26日在山西省晉中市舉辦。組織機構 會議由中國作物學會玉米專業委員會和農業部玉米生物學及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主辦;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山西省作物學會承辦;山西省農業種子總站、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玉米研究所、山西大豐種業有限公司協辦。參會嘉賓 主辦單位將特邀中國...
首屆全國中青年玉米遺傳育種學術討論會文集 《首屆全國中青年玉米遺傳育種學術討論會文集》是1994年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洪生。首屆全國中青年玉米遺傳育種學術討論會文集 責任者: 周洪生 出版、發行者: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發行時間:1994 來源資料庫:館藏中文資源 ...
依託甘肅農業大學省部共建乾旱生境作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組建甘肅省玉米育種研究中心,加快推進玉米分子遺傳機理、優異等位基因和功能分子標記等基礎研究。建立“高端創新人才團隊(群體)—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產學研基地—中試基地”的研發模式,最佳化項目團隊遴選機制,引入中國農科院、中國農業大學等玉米種業研發領域...
1. 沈亞歐,潘光堂,江舟,楊珊,林海建,彭煥偉,張志明,羅旭,馬浪浪,李婉蓉,張兵.“以單倍體玉米莖尖為受體的轉基因育種方法”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1210448146.3 2. 張志明,沈亞歐,暢乃迪,潘光堂,林海健,趙茂俊,馬永毅,丁海萍.“農桿菌介導的高效玉米遺傳轉化方法”,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0810147825....
楊允奎(1902.11.13-1970.9.14),字星曙,四川安岳人,農業教育家和作物遺傳育種學家,中國利用細胞質雄性不育系配製玉米雜交種的開拓者。楊允奎1921年,考入清華學堂留美預備部。1933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同年回國,應聘任河北省立農學院(現河北農業大學)教授。1935年,受任鴻雋之聘任國立四川大學...
戴景瑞,1934年9月1日出生於遼寧海城,玉米遺傳育種學家、農業教育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55年戴景瑞考入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先後獲得學士、碩士學位;1963年從北京農業大學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先後擔任科研助理、講師、副教授、教授;1987年至1994年擔任北京農業大學...
農業教育家,玉米遺傳育種學家。安徽省嘉山縣人。1929年畢業於金陵大學(現南京大學)農學院農藝系。1934—1938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農學院深造,獲博士學位。1938年回國後曾任廣西大學農學院、金陵大學農學院教授;貴州省農業改進所技術專員。1949年後,歷任河南農學院副院長;中國農學會、中國作物學會、中國遺傳學會理事...
許啟鳳,江蘇省宜興縣人,生於1929年11月,中國著名玉米育種專家。1952年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農藝系。1956年考取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細胞遺傳專業研究生,師承李競雄教授,1960年底畢業,並留校任教,1958年赴羅馬尼亞實習。1984年至1987年曾到美國普度大學生化遺傳實驗室進修。曾任北京農業大學教授、植物遺傳教研組...
院軍一號是育種者: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瀋陽軍區直屬農副業基地管理局、魏巍種業(北京)有限公司,用品種 H11×Y45-1選育而成的玉米品種。 由申請者: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瀋陽軍區直屬農副業基地管理局、魏巍種業(北京)有限公司提出申請,2017年6月29日經第三屆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
張世煌,男,中國農科院作物所玉米系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農業部首批科技跨越計畫優質蛋白玉米項目首席專家,亞洲開發銀行AMBIONET項目中國負責人,CIMMYT優質蛋白玉米項目技術指導委員會委員。研究方向 從事玉米遺傳育種研究,包括玉米種質擴增和改良,抗逆遺傳和育種技術,品質改良,...
姜惟廉,1964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遺傳育種專業,1972年到瀋陽市農業科學院工作,一生鑽研玉米遺傳育種,從事玉米遺傳育種工作近40年,為瀋陽市、遼寧省乃至全國的玉米育種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被稱為“雜交玉米之母”。人物簡介 她帶領科研團隊為我國玉米育種事業輸出優異種質數百份,推出優良品種近百個,推廣面積2億畝...
王澤立,畢業於山東農業大學留校任教 ,博士,教授 ,博士生導師,先後獲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遺傳育種碩士和中國農業大學遺傳育種博士學位。近年來主持承擔了國家“973”、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山東省科委科學基金等多項課題,先後培育出魯玉9號、魯玉14號、泰單315、泰單94、泰單95和魯油玉1號等玉米優良品種,...
趙久然,男,1962年8月生,中共黨員,研究員,中國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博士,北京農業育種創新平台重大攻關項目“超級玉米種質創新及中國玉米標準DNA指紋庫構建研究”主持人,首席專家。兼任:農業部科技委委員、農業部玉米專家指導組組長、北京市政府農業顧問專家、中國作物學會副秘書長、中國作物學會玉米專業委員會副...
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29項植物新品種權。2002年以來又獲得6項國家發明專利。2005年以來又獲得煙臺市、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各一次;2008年分別獲得農業部第二屆中華英才獎和第十屆中國專利優秀獎。1988年開始,向全國育種單位無償發放自育緊湊型優良玉米自交系26個,推動了中國玉米育種事業的發展。1996年成立李登海青年...
1989 -1990年赴法國訪問學習;曾先後被評選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優秀專家,農業部玉米產業技術體系玉米遺傳育種崗位專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成員。2010年被國家科協評為“全國科技先進個人”。“十一五”以來,先後主持國家農作物轉基因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課題,自然科學基金,“973計畫、”“863...
1991年以來獲得貴州省八五期間科技扶貧先進個人,國家科委“振華科技扶貧獎”,貴州省“科技興農”人才獎,全國科技扶貧先進工作者等獎勵。主要貢獻 玉米育種理論研究 在中國山區玉米遺傳育種研究上,戴保戚教授首先提出山區玉米“生態育種”理論;率先完成西南山區玉米“品種生態類型”分類;在秦巴山區、烏蒙山區、武陵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