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油田開發理論與技術實踐

中國特色油田開發理論與技術實踐

金毓蓀編著的《中國特色油田開發理論與技術實踐》是一本以實踐為基礎,把幾十年來開發油田的經歷,加以梳理,提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油田開發理論和技術。油田開發是一項複雜、巨大的系統建設工程,不是單一科研題目,也不是一項技術發明。我國油田開發工作所以能持續發展,就是建立在不斷發現開發地質規律、充分使用開發地質規律的基礎上,這是科學思維的模式。 《中國特色油田開發理論與技術實踐》可供從事油田開發工作的工程技術、科研和管理人員,以及高等院校有關專業師生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特色油田開發理論與技術實踐
  • 出版社:石油工業出版社
  • 頁數:109頁
  • 開本:16
  • 作者:金毓蓀
  • 出版日期:2012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219180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金毓蓀編著的《中國特色油田開發理論與技術實踐》是幾十年來我們學習運用毛澤東所著《實踐論》與《矛盾論》的體會。針對我國絕大多數油藏是陸相沉積的特點,在不斷實踐、不斷認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特有的油田開發理論。概括地講,其最基本的理念包含了“分層(段)認識、分層(段)驅油、分層(段)保持壓力開採”,可簡稱“分層(段)開發論”。

作者簡介

金毓蓀,1935年生於浙江杭州,1954年畢業於西北大學地質系,現任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專家室主任,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家政府津貼。

畢業後即分配到西北石油地質局、玉門礦務局,並於1956年6月至1958年3月赴羅馬尼亞鑽井採油院進修。1961年參加大慶石油會戰,1978—1986年任大慶石油管理局副局長,曾兼任採油總工程師。1986—1 990年任中原石油勘探局副局長、局長。1990年任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總地質師。曾任中國石油學會第三屆理事,中國石油工程學會副主任。1998年至今任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專家室主任。

“大慶油田高產穩產注水技術”(主要參加者)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86年獲“六五”科技攻關獎,並被評為全國先進個人。

1982年在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發表《大慶油田注水開發》論文。編著有《油田分層開採》、《採油地質工程》、《羅馬尼亞油井增產》、《國外砂岩油田開發》、《論陸相油田開發》、《陸相油藏開發論》等書籍,並參與編寫《中國油藏開發模式叢書》。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理論要點
第一節 認識“地下”、改造“地下”
第二節 研究驅油的動力與阻力
第三節 對油層和流體變化規律的研究
第四節 採油生產模式
第五節 基本技術政策
第六節 油田開發的階段性
第七節 具體情況區別對待
第八節 加強油藏科學管理
第九節 探索未來,創新發展
第二章 主要技術
第一節 開發地震技術
第二節 開發測井技術
第三節 開發地質技術
第四節 油藏工程技術
第五節 鑽井工程技術
第六節 油田調剖、堵水技術
第七節 油田壓裂技術
第八節 油田地面建設技術
第九節 稠油開採技術
第三章 思維方式
第一節 油田開發實踐性原則
第二節 油田開發客觀性原則
第三節 油田開發聯繫性原則
第四節 油田開發發展性原則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