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燒傷創瘍雜誌》創刊於1989年11月,雙月刊,是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中國醫師協會主辦的學術期刊。
據2020年1月《中國燒傷創瘍雜誌》官網顯示,《中國燒傷創瘍雜誌》第七屆編委會有常務編委62人、編委96人、國際編委22人。
據2020年1月30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燒傷創瘍雜誌》共出版文獻4060篇、總被下載112429次、總被引10660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917、(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793。據2020年1月3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燒傷創瘍雜誌》共載文2790篇、基金論文量為122篇、被引量為9018次、下載量為44061次,2017年影響因子為1.1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中國燒傷創瘍雜誌
- 外文名稱:The Chinese Journal of Burns Wounds & Surface Ulcers
- 語言:中文
- 類別:外科學
- 主管單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 主辦單位:中國醫師協會
- 編輯單位:《中國燒傷創瘍雜誌》編輯部
- 創刊時間:1989年
- 出版周期:雙月刊
- 國內刊號:11-2650/R
- 國際刊號:1001-0726
- 郵發代號:82-600
- 現任總編輯:方進勇
- 編輯部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大橋路8號尚都國際中心A-1208室
辦刊歷史,辦刊條件,欄目方向,人員編制,活動交流,辦刊成果,出版發行,收錄情況,影響因子,榮譽表彰,文化傳統,辦刊宗旨,辦刊方針,現任領導,
辦刊歷史
1989年11月,《中國燒傷創瘍雜誌》創刊。
1990年,該刊以季刊穩定發行。
2010年,該刊由季刊改為雙月刊。
2012年5月1日,該刊編輯部啟用遠程稿件處理系統,作者投稿、專家審稿、稿件處理、編輯校對、日常辦公等各項工作直接在網路上進行。
2014年12月,該刊成為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 報導內容
《中國燒傷創瘍雜誌》主要報導內容為人體生命科學規律、人體再生復原科學理論及其研究成果、再生養生保健新理念新方法、燒傷皮膚再生醫療技術的臨床經驗、中國國內外燒傷創瘍學的發展動態、學術交流與爭鳴等。
- 主要欄目
《中國燒傷創瘍雜誌》設有人體再生復原科學與燒傷創瘍論壇、燒傷研究與治療、創傷創面研究與治療、整形美容的研究與治療、體表潰瘍創面研究與治療、五官黏膜潰瘍研究與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研究與治療、皮膚疾病的研究與治療、肛腸疾病的研究與治療、婦科疾病的研究與治療、生命科學前沿發展動態等十一個欄目。
- 讀者對象
《中國燒傷創瘍雜誌》的讀者對象為從事生命科學、再生醫學學科的科研工作者、學者,從事燒傷、創傷、潰瘍、美容、整形及相關學科的科研、教學、臨床專家學者以及醫學院校學生。
人員編制
據2020年1月《中國燒傷創瘍雜誌》官網顯示,《中國燒傷創瘍雜誌》第七屆編委會有常務編委62人、編委96人、國際編委22人。
職務 | 名單 | ||||||||
常務編委 | 陳全喜 | 戴揚 | 丁明華 | 杜福勤 | 樊兆宗 | 方進勇 | 付子俊 | 郭偉光 | 何仁亮 |
賀全勇 | 洪瀾 | 黃慶山 | 黃小賓 | 黃新 | 簡華剛 | 金黨軍 | 李長明 | 李傳吉 | |
李俊 | 李世斌 | 李天宇 | 李永忠 | 梁隆斌 | 廖毅 | 林平 | 劉冰 | 劉風華 | |
陸敏康 | 羅成群 | 寧振剛 | 潘文東 | 彭浩 | 彭彥輝 | 齊昭義 | 宋麗君 | 蘇順清 | |
孫業祥 | 譚軍 | 唐乾利 | 陶春蓉 | 王秉真 | 王成傳 | 王達利 | 王廣順 | 王繼桓 | |
魏平 | 許增祿 | 徐西勝 | 徐釗 | 薛宏斌 | 楊素清 | 於錫恩 | 張華志 | 張力 | |
張勇 | 趙俊祥 | 趙瑞慶 | 趙賢忠 | 鄭振傑 | 周國富 | 周建大 | 周榮芳 | ------ | |
編委 | 陳大夫 | 陳全喜 | 陳士平 | 陳從柏 | 陳茵 | 陳永翀 | 成平剛 | 戴揚 | 丁路 |
丁明華 | 杜福勤 | 樊兆宗 | 方進勇 | 封郭生 | 付子俊 | 高新明 | 龔濤 | 郭偉光 | |
郭文青 | 何仁亮 | 賀全勇 | 洪瀾 | 胡棟才 | 黃慶山 | 黃小賓 | 黃新 | 簡華剛 | |
金黨軍 | 李長明 | 李傳吉 | 李俊 | 李寬民 | 李強 | 李世斌 | 李天宇 | 李永忠 | |
梁隆斌 | 廖毅 | 林平 | 劉冰 | 劉風華 | 陸敏康 | 羅成群 | 馬栓全 | 寧振剛 | |
潘富文 | 潘沁心 | 潘文東 | 彭浩 | 彭彥輝 | 齊昭義 | 芮鋼 | 宋麗君 | 蘇開新 | |
蘇順清 | 孫業祥 | 譚軍 | 唐乾利 | 唐振喜 | 陶春蓉 | 陶國新 | 王秉真 | 王成傳 | |
王達利 | 王德懷 | 王廣順 | 王洪生 | 王懷奇 | 王繼桓 | 魏平 | 吳多慶 | 伍松合 | |
肖厚安 | 肖摩 | 徐俊賜 | 徐榮祥 | 徐天和 | 許增祿 | 徐西勝 | 徐釗 | 薛宏斌 | |
楊洪 | 楊素清 | 余凱 | 於錫恩 | 張華志 | 張力 | 張向清 | 張勇 | 趙俊祥 | |
趙瑞慶 | 趙賢忠 | 鄭振傑 | 周國富 | 周建大 | 周榮芳 | ------ | |||
國際編委 | Ahmed Kamal El Din El Batanouny (埃及) | Ali Al Numairy(阿聯) | |||||||
Ahmad Tajuddin Abdullah (馬來西亞) | Anurak Amornpetchsathaporn(泰國) | ||||||||
Balasubramani(印度) | Bassem Mohamed Gesraha(埃及) | ||||||||
Chaula Djamaloeddin Sukasah (印度尼西亞) | Florencio Q.Lucero (菲律賓) | ||||||||
Glenn Angelo S.Genuino (菲律賓) | Gopakumar Udayabhanu (科威特) | ||||||||
Hasiliza Mdshahiv (馬來西亞) | Izety Shezlinda Noran(馬來西亞) | ||||||||
Mun Yoke Chin (馬來西亞) | Jayaraman Venkataraman (印度) | ||||||||
Maher Mohamed Sayed Abdulghany (沙特) | Mahmoud Fathi Sakr (埃及) | ||||||||
Margaret Leow (馬來西亞) | Philippine Laurence T.Loh (菲律賓) | ||||||||
Rica Farah (馬來西亞) | Roys Alexandra Pangayoman (印度尼西亞) | ||||||||
Salina Ibrahim (馬來西亞) | Thevarajan Karupiah(馬來西亞) |
活動交流
2010年5月22日,《中國燒傷創瘍雜誌》第六屆編委工作會議在北京中國科技會堂召開。
2012年5月25日,由《中國燒傷創瘍雜誌》編輯委員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十二屆全國燒傷創瘍學術會議暨首屆國際燒傷創瘍學術會議”在江蘇南通召開。
2013年7月27日,《中國燒傷創瘍雜誌》第七屆編輯委員會會議在北京召開。
2014年5月10日,《中國燒傷創瘍雜誌》第八屆編輯委員會會議在湖南長沙召開。
2018年10月12日,《中國燒傷創瘍雜誌》第九屆編輯委員會換屆會議在瀏陽召開。
2019年8月16日,《中國燒傷創瘍雜誌》創刊30周年慶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20年1月30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燒傷創瘍雜誌》共出版文獻4060篇。
據2020年1月3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燒傷創瘍雜誌》共載文2790篇、基金論文量為122篇。
收錄情況
《中國燒傷創瘍雜誌》被中國原國家衛生部、國家科技部、國家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以及軍事醫學科學院等多家信息化網路系統收錄,同時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收錄。
影響因子
據2020年1月30日中國知網顯示,《中國燒傷創瘍雜誌》總被下載112429次、總被引10660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917、(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793。
據2020年1月30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中國燒傷創瘍雜誌》被引量為9018次、下載量為44061次;據2017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中國燒傷創瘍雜誌》影響因子為1.12,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670種)中排第1183名。
榮譽表彰
2009年,《中國燒傷創瘍雜誌》獲“全國抗震救災宣傳報導先進期刊”榮譽稱號。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中國燒傷創瘍雜誌》的辦刊宗旨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重在實踐;基礎與臨床相結合,重在臨床;普及與提高相結合,重在提高。為引領人體再生復原科學科研與學術發展服務;為促進中國燒傷創瘍醫學領域的學術交流服務;為中國燒傷創瘍醫學事業的發展與提高服務;為培養中國的燒傷創瘍醫學人才服務;為中國人民的健康服務。
辦刊方針
《中國燒傷創瘍雜誌》的辦刊方針為專家辦刊,編委會辦刊;專注臨床,服務讀者;發揚自主創新精神,引導學科發展,鼓勵百家爭鳴。
現任領導
職務 | 名單 |
主任委員 | 徐榮祥 |
總編輯 | 方進勇 |
副主任委員 | 張向清、肖摩、徐天和、胡棟才、陳永翀、王洪生、陶國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