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海南植物

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海南植物

本書共收錄海南的維管束植物共約275科,1454屬,3404種(包括種下分類單位)。內容包括植物中名、學名、性狀、花果期、分布、生境等,每種植物配有精美插圖1~4幅。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海南植物
  • 作者:邢福武 陳紅鋒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頁數:2060頁
  • 開本:16
  • 品牌: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外文名:Illustrated Handbook of Plants in Tropical Rainforest Area of China:Plants of Hainan
  • 類型:科學與自然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099307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海南屬熱帶季風氣候,長夏無冬。由於光熱資源豐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海南省植物生長茂盛,這塊土地上孕育著極為豐富的熱帶植物資源,是我國島嶼型熱帶雨林分布面積最大、物種多樣性最為豐富的熱帶區域,與雲南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是我國面積最大、物種多樣性最為豐富、雨林連片面積較大的兩個“生物物種多樣性關鍵地區”。
近幾年來,作者對長期野外進行的海南植物調查資料及採集的圖片進行了整理和鑑定,並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物種保育研究組長期在海南與南海諸島調查所得的植物標本為基礎,並參考前人在海南所採集的標本和所發表的相關文獻資料,編著成《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海南植物 》。本書的出版可為人們進一步認識和保護海南熱帶雨林的植物種類提供幫助,並為我國熱帶雨林植物物種多樣性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提供基礎資料。
本書稿共收錄海南維管束植物268科,1306屬,3760種(包括種下分類群)。其中,蕨類植物46科,1306屬,3760種;裸子植物8科,15屬,25種;被子植物179科,1077屬,3156種。並介紹了每種植物所屬的科、屬名稱、中文名、學名以及每種植物的性狀、花果期、產地、生境和過內外分布狀況。資料注重系統性、完整性,可供植物學、林學、農學、生態學工作者,大專院校學生、政府相關人員和植物愛好者參考使用。

作者簡介

邢福武,海南文昌人,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物種多樣性與保育研究組首席研究員,南方棕櫚協會理事長、中國花卉協會蕨類分會副會長、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理事、IUCN 物種保存委員會中國專家組成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曾赴德國拜羅伊特大學、英國邱園、大英博物館、愛丁堡植物園、香港大學、澳門民政總署訪問學習與合作研究。主要從事植物分類學、島嶼生物地理學、植物資源、生物多樣性等研究工作,對我國的野生植物的調查與鑑定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對島嶼植物地理學有比較深入的研究。主編《中國景觀植物》、《中國的珍稀植物》、《澳門植物志》、《東莞植物志》、《廣州野生植物》、《海南植物物種多樣性編目》等專著17 部。曾獲第七屆廣東省丁穎科技獎、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17 項。

媒體推薦

熱帶雨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能量流、物質流和生產力最高的森林類型。儘管我國熱帶雨林的面積很小,約7150km2 ,僅占我國森林面積的0.41%, 但卻分布有約11000種高等植物,約占全國種類的1/3。該系列套書主要以大量圖片、配以簡要的文字分不同卷冊分別介紹我國海南、雲南、廣西等地的熱帶雨林植物。
海南是我國具有島嶼型熱帶雨林面積最大、物種多樣性最為豐富的關鍵地區,其植被類型多樣,結構複雜,物種組成豐富,很早就受到國內外植物學家的關注。早在20世紀20年代中山大學農林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前身)就開始對海南島進行了大規模的標本採集。但至今海南還沒有一部圖文並茂、實用性很強的植物分類學野外指導書出版,這與海南有如此豐富的植物資源相比很不相稱。近30年來,由華南植物園邢福武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團隊多次赴海南進行輪換採集,積累了豐富的植物標本和文獻資料,以收集的野外資料為依據,通過鑑定大量標本和圖片的基礎上撰寫而成。針對島嶼植物物種多樣性研究日益重要,它的出版將為我國熱帶雨林植物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提供依據。

圖書目錄

《海南植物第1冊》目錄:
蕨類植物門
P1.松葉蕨科
P2.石杉科
P3.石松科
P4.卷柏科
P5.木賊科
P7.七指蕨科
P9.瓶爾小草科
P11.蓮座蕨科
P13.紫萁科
P14.瘤足蕨科
P15.裏白科
P16.莎草蕨科
P17.海金沙科
P18.膜蕨科
P19.蚌殼蕨科
P20.桫欏科
P21.稀子蕨科
P22.碗蕨科
P23.鱗始蕨科
P24.竹葉蕨科
P25.姬蕨科
P26.蕨科
P27.鳳尾蕨科
P28.鹵蕨科
P29.光葉藤蕨科
P30.中國蕨科
P31.鐵線蕨科
P32.水蕨科
P33.裸子蕨科
……
《海南植物第2冊》
《海南植物第3冊》

序言

前言
19 世紀末,德國生態學和植物學家辛柏爾(Andreas Franz Wilhelm Schimper)在廣泛考察了西印度群島、巴西、非洲和東南亞等地的熱帶雨林的基礎上,收集和總結了在熱帶地區的植物學、生態學等研究資料,首次把潮濕熱帶地區常綠、高大的森林植被稱為熱帶雨林,並從當時的生態學角度對它進行了科學的描述和解釋。其群落的主要特徵為優勢種不明顯,結構複雜,藤本和附生植物豐富,常具板根、莖花、絞殺、滴水葉尖等。熱帶雨林主要分布於東南亞、澳大利亞、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非洲剛 果河流域、中美洲、墨西哥和太平洋島嶼等地。熱帶雨林地區長年氣候炎熱,雨水充足,年雨量通常超過2 000mm,全年每月平均氣溫超過18℃,季節差異極不明顯,生物群 落演替速度極快,是地球上過半數動物、植物物種的棲息地。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和物質流的速率均很高,是陸地生態系統中生產力最 高的類型。這裡生物資源極為豐富,是許多經濟植物的原產地,如三葉橡膠、可可、金雞納等是著名的經濟植物。人類栽培和利用的許多水果、香料和油料等作物,如咖啡、香蕉、芒果、番木瓜、鱷梨、椰子、油棕等,其主要產區在熱帶雨林區域。此外,許多珍貴的觀賞花卉,如鳳梨科、姜科、竹芋科、旅人蕉科、天南星科、蘭科等著名的熱帶花卉,以及具有熱帶園林景觀特色的棕櫚科植物等,它們的原產地也主要在熱帶雨林地區。熱帶雨林也稱為世界上最大的藥房,其原因主要是大量的天然成藥均來自熱帶雨林。例如,套用於中樞神經的興奮劑古柯鹼(古柯鹼),是從一種原產於南美熱帶雨林中的古柯樹提煉出來的;醫藥常用的麻痹藥箭毒,也是從南美的防己科Chondrodendron 屬植物浸出液中製造出來的;奎寧是醫治瘧疾的一種特效藥物,它是從南美洲的哥倫比亞、秘魯等地分布的金雞納樹中提煉出來的。在東南亞的熱帶雨 林中也不乏有珍貴的藥用植物,如常用的中藥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和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原產東南亞,現廣泛栽培於亞洲熱帶地區,均為著名的中藥材和香料。我國的熱帶雨林屬印度馬來雨林群系。主要分布在台灣省南部、海南省、廣西南部、雲南南部河口和西雙版納地區,在西藏墨脫縣境內也有分布,總面積超過 7 150km2。
我國熱帶雨林中的植物種類非常豐富,現已知的高等植物就超過10 000 種,其中特有植物繁多,僅維管束植物特有種就超過1500種,如狹葉坡壘、無翅坡壘等。熱帶雨林植 物的經濟用途多樣,許多種類為著名的材用樹種,如坡壘、青梅、望天樹、降香黃檀、紅 花天料木、野荔枝等。藥用植物更是應有盡有,如土沉香、海南大風子、絞股藍、苦丁茶、七葉一枝花、巴戟天、益智、石斛、豆蔻屬(Amomum)等。此外,我國的熱帶雨林中分布有大量栽培植物的野生近緣種,如野生稻、普洱茶、黃皮、山橘、野荔枝、野龍眼、胡椒屬(Piper)等,它們都是我國珍貴的野生植物資源,其中有些種類曾在我國的國民經濟和糧食生產中發揮關鍵的作用。如世界水稻生產曾有過兩次大的飛躍,都與我國熱帶雨林中的野生水稻有關。第一次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我國利用原產於我國的矮稈 野生水稻與栽培水稻雜交,培育出矮稈水稻,帶動了全球糧食大面積增產;第二次是袁隆平教授及助手在海南島熱帶雨林區發現了雄性不育的野生水稻,通過接受栽培水稻的花粉,從而育成雜交水稻,使水稻產量大幅度提高。可見我國熱帶雨林是許多栽培植物近 緣種的發源地,在我國的國民經濟和農業生產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然而,由於人為的亂砍濫伐,以及過度利用野生植物資源,使熱帶雨林每年消失1 130多萬公頃。全球三大熱帶雨林(東南亞、中西非和拉丁美洲)的面積每年都在銳減。聯合國環境計畫署預測,在今後二三十年內,地球上將有1/4的生物物種陷入絕境;到2050年,約有半數動植物將從地球上消失。而熱帶雨林地區高溫多雨,有機質分解快,生物循環強烈,植被一旦被破壞,極易引起水土流失,導致生境退化。因此,熱帶雨林物種消失的速度要比其他森林類型更為嚴重。根據地史資料,地球生物經歷了幾次大範圍的滅絕,它們都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今天,地球生物正面臨的大規模物種滅絕,卻是人類活動的結果。人類所造成的物種滅絕的速度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快。據中國政府頒布的《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畫》(2011-2030)指出:“我國野生高等植物瀕危比例達 15%~20%,其中,裸子植物、蘭科植物等高達40% 以上。一些農作物野生近緣種的生存環境遭受破壞,棲息地喪失,野生稻原有分布點中的60%~70%已經消失或萎縮。部分珍貴和特有的農作物、林木、花卉等種質資源 流失嚴重。一些地方傳統和稀有資源喪失。”中國曾擁有疣粒野生稻、藥用野生稻和普通野生稻等三種野生稻種,廣泛分布於廣東、廣西、海南、雲南、江西、湖南、福建和台灣等省份,其豐富的遺傳多樣性令世界矚目,也確立了我國是亞洲栽培稻起源地和多樣性中心的地位。但根據最近的調查結果表明,20世紀70年代末在海南、廣東及廣西調查時發現的 1182普通野生稻的分布點,到2007年調查時,其分布點已消失了80%。雲南景洪20世紀60年代疣粒野生稻和普通野生稻分布廣泛,原有的24個分布點,現在僅存1種和1個分布點。其原因主要是由於熱帶雨林區域大面積農業開發,特別是盲目的毀林種膠和紙漿林的種植等,使植物的生境消失,如濕地、森林等生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導致我國熱帶雨林的許多珍稀物種瀕臨滅絕。我國政府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制定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畫》,明確指出:“包括海南島中南部區、西雙版納區和桂西南山地區為優先保護區域。重點加強對熱帶雨林與熱帶季雨林、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沿海紅樹林等生態系統的保護。加強對特有靈長類動物、亞洲象、海南坡鹿、野牛、小爪水獺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及熱帶珍稀植物資源的保護。加強對野生稻、野茶樹、野荔枝等農作物野生近緣種的保護。系統整理少數民族地區相關傳統知識。”該行動計畫已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為我國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管理提供了法律的保證。
海南島的熱帶雨林分布廣泛,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山地,以五指山、鸚哥嶺為中心,周圍綿延著吊羅山、尖峰嶺、猴獮嶺、霸王嶺、黎母嶺的熱帶雨林,總面積達3 000 000ha,500m以下人為干擾比較大,零散分布有低地雨林,主要的代表性植物為 龍腦香科的青梅,五椏果科的大花五椏果,金蓮木科的賽金蓮木,鉤枝藤科的鉤枝藤, 棕櫚科的穗花軸櫚和海南軸櫚等。此外,在三亞與保亭交界的甘什嶺還分布著海南特 有的龍腦香科的無翅坡壘群落。值得一提的是,海南位於熱帶雨林分布的北緣,典型 的熱帶雨林分布科,如龍腦香科的種類較少,在海南僅3種,但分布的個體數量在東 南亞的熱帶雨中並不遜色,如萬寧茄新一帶的青皮林,甘什嶺一帶的無翅坡壘,在局 部地帶通常組成單優群落。根據我們的調查,2 100m2 的樣地中喬木層有青皮 688株, 無翅坡壘的分布密度更大,這在東南亞的雨林中實屬罕見。最近,我們有機會到越南、 泰國、菲律賓,以及西雙版納等地進行熱帶雨林考察,發現龍腦香科的植物在各地的 雨林中並不常見,只有在越南南部的雨林中通常見到高達30米以上的大樹,但其個體數量與優勢度都無法與海南的龍腦香林相媲美。海南的山地雨林保存較好,海拔 500 ~ 1 000m 左右的地區,分布著以桑科、杜英科、番荔枝科、大戟科、茜草科等具 有莖花或板根現象的植物為主,林下主要有棕櫚科、天南星科、姜科及蕨類植物;海 拔 1 000m 以上的山地,雨林主要以殼斗科、樟科等植物為主,局部地帶通常以陸均松、 雞毛松組成的群落占優勢,群落的外貌顯得高大而結構複雜。山地雨林中的蘭花種類 極為豐富,不論是在地上還是石頭上,或者是在高聳入雲的大樹樹椏上都有蘭花的蹤 跡。海南的苔蘚矮林一般分布於海拔 1 500m 的山頂上,尤以五指山、鸚哥嶺、猴獮嶺 的苔蘚矮林面積較大,發育較好,主要以杜鵑花、廣東松和殼斗科的植物為主,樹幹上、 地上都鋪滿了苔蘚,與附生的蘭花和蕨類植物相映成趣,極為壯觀。海南的西部氣候 比較乾燥,冬季群落中有些種類會落葉,主要以耐旱的刺桑、葉被木、海南欖仁等為主。 海南的東部、東北部和北部低海拔的村莊周圍,分布著以香蒲桃、方枝蒲桃、柄果木、柳葉密花樹、海棠果等為主的“風水林”,當地村民為防颱風,加上篤信傳統風水,一般不會隨意砍伐“風水林”,因此,在濱海的平原上還保留較大面積的“風水林”,尤以萬寧茄新村,文昌昌灑宋氏故居附近,以及公坡鎮錦山頭村“風水林”的面積較大,保存較好,成為當地自然風光中的一道風景線。海南的熱帶雨林保存較好,這得益於 1998 年國家實施的“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2002 年底,王岐山上任省委書記,提出“生態立省”的戰略目標,歷屆政府均十分重視天然林的保護,使海南多年來很少發生大面積的毀林現象,天然林得到了較好的恢復與發展。
為了配合國家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戰略與行動計畫,特別是要保護熱帶雨林中的 植物種類,首先要讓公眾了解熱帶雨林中有怎么樣的植物種類,分布於何地,生長在什麼環境,如何識別它們,從而有目的地保護需要優先保護的種類及其棲息地,為此我們出版了《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海南植物》一書。希望此書的出版能幫助人們對熱帶雨林植物種類的了解,提高人們對珍稀瀕危植物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人們對熱帶雨林保護的自覺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