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漫遊記》是2014年1月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富蘇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漫遊記
- 作者:德富蘇峰
- 譯者:張穎、徐明旭
-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月
- 頁數:458 頁
- 定價:35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39966120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作為學者,他景仰華夏綿延悠久的文化;作為政客,他圖謀中國地負海涵的資源。他品評的對象從黎民百姓到達官貴胄,他探訪的足跡從偏僻鄉里到繁華大都。旁觀者清,德富蘇峰在他的漫遊日記里,用戰略家的眼光評述近代中國的潛力和弊病。為我們講述他眼中的100年前的中國社會生活、民俗風情。
作者簡介
德富蘇峰是是日本著名的作家、記者、歷史學家和評論家,被稱為繼福澤諭吉之後日本近代第二大思想家。他在日侵華戰爭時以“言論報國”,鼓吹“皇權中心論”和“超國家主義”,為侵略戰爭效力。戰後,他在東京審判中被以甲級戰犯身份拘禁於自宅內,後因美國主導的審判不了了之又被解除拘禁。德富蘇峰一生著述三百餘冊,記錄了日本軍國主義的發展過程,他的思想至今仍影響著日本政壇的右翼勢力。
圖書目錄
(一六)畫龍點睛
(一七)人造的城市
(一八)能吃不能幹
(一九)松花江
(二〇)革命的餘波
從哈爾濱到長春和吉林
(二一)滿洲的中秋
(二二)吉長鐵路
(二三)來去如流星
(二四)吉會鐵路
從長春到大連
(二五)給人好心情的長春
(二六)貨幣就是貨物
(二七)從長春到大連
大連及其附近
(二八)長時間的臥鋪車
(二九)星浦
(三〇)大谷光瑞大師
(三一)扇芳亭
(三二)遊覽老虎灘
旅順的一天
(三三)遊覽旅順
(三四)旅順的驕傲
(三五)肅親王
從大連到營口
(三六)滿鐵的評價
(三七)從大連到營口
(三八)營口的盛衰
(三九)遼東和遼西
(四〇)從營口到山海關
從山海關到秦皇島
(四一)山海關
(四二)秦皇島
從秦皇島到北京
(四三)從秦皇島到北京
(四四)火車上的見聞
(四五)西村生
北京雜感
(四六)紫禁城
(四七)老柏樹和新一代男女
(四八)重遊文華殿
(四九)乾隆皇帝的鑑賞眼光
(五〇)欺騙的本性
(五一)段總理
(五二)馮總統
(五三)共沐風雨
(五四)雍和宮
(五五)孔廟和國子監
(五六)北海的壯闊
(五七)段芝貴和梁啓超
(五八)琉璃廠和隆福寺
(五九)遍訪名士
(六〇)天寧寺和白雲觀
(六一)半畝園的雅集
(六二)團城的午餐會
(六三)中國的魔力
從北京到十三陵
(六四)明十三陵
從南口到青龍橋
(六五)飈輪容易過居庸
從八達嶺到張家口
(六六)八達嶺
(六七)從八達嶺到張家口
(六八)張家口
從張家口到大同府
(六九)登登鐵路傍羊河
(七〇)大同府
古石佛寺和湯山溫泉
(七一)石佛三千倚峒隅
(七二)從大同到湯山
(七三)湯山溫泉的昨日今朝
(七四)山中無曆日
(七五)小湯山大湯山
京綏鐵路
(七六)四百多英里的往返
遊覽萬壽山
(七七)和大谷光瑞大師同行
離開北京
(七八)在北京的最後一篇
從北京到漢口
(七九)京漢鐵路(一)
(八〇)京漢鐵路(二)
(八一)京漢鐵路(三)
(八二)宗演老先生
漢口
(八三)漢口的昨日今昔
(八四)王督軍
(八五)黃鶴樓
(八六)漢口的兵營
(八七)競技俱樂部
(八八)瀨川總領事
從九江到南昌
(八九)去九江和南昌
(九〇)南潯鐵路
(九一)在中國的日本婦人
(九二)陳督軍的早餐會
廬山
(九三)廬山面目看來真
長江的激浪
(九四)大孤欲倒小孤欹
遊覽南京
(九五)從蕪湖到南京
(九六)故宮的廢磚
(九七)輕率的懷古之情
(九八)李督軍
(九九)秦淮河
(一〇〇)清涼山
長江大觀
(一〇一)鎮江和金山寺
(一〇二)甘露寺
揚州一日記
(一〇三)淡煙一抹是揚州
(一〇四)遊覽平山堂
(一〇五)焦山
上海雜記
(一〇六)上海的發展
(一〇七)中文的必要性
(一〇八)繁忙的一天
(一〇九)拜訪岑春煊
(一一〇)辯論日
(一一一)十一月十六日
從上海到杭州
(一一二)勝景已知杭府近
(一一三)泛舟西湖
(一一四)西湖一周記
(一一五)名勝的保存
上海雜記(第二回)
(一一六)思想界三足鼎立
(一一七)人和書
(一一八)書籍的生命
(一一九)告別上海
從蘇州到曲阜
(一二〇)虎丘和天平山
(一二一)留園和寶帶橋
(一二二)從蘇州到曲阜
(一二三)孔林
(一二四)大成殿
泰山
(一二五)月夜登山
(一二六)漸入佳境
(一二七)壯觀的絕頂
從濟南到青島
(一二八)濟南
(一二九)濟南的山水
(一三〇)獻身於傳教的傳教士
(一三一)從濟南到博山
(一三二)從博山到坊子
(一三三)到達青島
青島一瞥
(一三四)凱撒的功德
(一三五)暢遊嶗山
(一三六)在中國的最後一天
(一三七)意外的發現
從青島到東京
(一三八)興未闌
……
游華偶錄
七十八日遊記
觸目偶感
結論一則
黃種人的重負
記者從滿、韓、清國旅行歸來後的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