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滿洲文里-綏芬河地學斷面域內岩石圈電性結構研究

《中國滿洲文里-綏芬河地學斷面域內岩石圈電性結構研究》是由長春地質學院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程振森、胡祥雲、陳玉新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滿洲文里-綏芬河地學斷面域內岩石圈電性結構研究
  • 成果登記號:19950042[07222]
  • 第一完成單位:長春地質學院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50042[07222]
項目名稱
中國滿洲文里-綏芬河地學斷面域內岩石圈電性結構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長春地質學院
主要完成人
程振森、胡祥雲、陳玉新
研究起始日期
1992-11-01
研究終止日期
1994-05-10
主題詞
大地電磁測深;磁大地電流法;電法勘探;岩石圈;電性
任務來源
B

成果摘要

本研究通過對斷面30個測點的大地電磁測深觀測及資料的一維、二維反演解釋,獲、上地幔的電性結構信息。解釋結果認為,本區岩石圈電性結構在縱向5個電性主層,橫向上可劃分為七個電性塊體(自西往東依次為:額爾石海拉爾低阻塊體、大興安嶺高阻塊體、松遼盆地低阻塊體、張廣才嶺高斯高阻塊體、張廣才嶺高阻塊體),塊體之間被深大斷裂所切割。解釋殼內和幔內高導層的埋深及起伏形態。殼內高導層一般埋深為20-約2-3km,電阻率為10-50Ωm。幔內高導層的起伏與軟流圈頂面形態對應-118km,上隆部位有四處,與地形成鏡像對稱關係,幔內高導層電阻率具不均勻性,反映地幔物質部分熔融和溫度分布在橫向上的差異。本研究北亞大陸邊緣的岩石圈結構與地球動力學模型具有重大科學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