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滋根鄉村教育與發展促進會 (簡稱:中國滋根) ,成立於1995年,是在中國民政部正式登記註冊的全國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滋根鄉村教育與發展促進會
- 外文名:China Zigen Rural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 簡稱:中國滋根
- 時間:1995年
- 性質:非營利性社會團體
建設宗旨,成立意義,業務範圍,相關成果,
建設宗旨
我們的宗旨是致力於促進以人為中心的可持續發展,直接支持中國貧困鄉村的基礎教育、基本醫療衛生、環境教育、文化傳承以及小型的經濟項目,推廣“教育促進可持續發展”,並開展與此相關的調查研究,特別注重支持農村女童和婦女參與發展的機會和能力。目前正在著力推進的項目有:“共創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教師培訓”、鄉村綠色生態文明學校、“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人才培訓”、綠色生態文明鄉村、農村青春期女童性健康教育教師培訓、鄉村公益人才培訓。
我們的支持對象是中國偏遠貧困農村的人民和在城市中艱難謀生的打工者。
工作指導原則:以社區為本、以需求為本、以人為本
中國滋根先後獲得民政部全國社會組織等級評估3A級、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中國慈善透明卓越組織獎”稱號等榮譽;2012年、2014年、2016年中國滋根分別申請到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示範項目;滋根創始人楊貴平老師獲得“中國新聞周刊”2012 年影響中國年度人物;2017年被民政部首批認定為“慈善組織”。
成立意義
中國滋根的願景是推進以人為中心、可持續的、人人都能公平參與的發展進程,致力於在中國農村推廣教育促進可持續發展(ESD,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業務範圍
中國滋根項目內容涉及鄉村教育、鄉村發展、公益人才、公共教育,以及與之相關的調研、培訓、項目試點、倡導等。
中國滋根與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民族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中心、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合作,以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針對不同群體,開發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培訓課程,倡導正規教育與非正規教育相結合、學校教育與成人教育相結合,構建終身學習環境。
“共創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教師培訓”
為縣級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提供包括“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與實踐”、“環境教育與教學實踐”、“鄉土文化傳承和教育”、“性別教育”、“學校、家庭、村莊的結合”、“項目實踐活動”為主題的專業培訓課程;
“農村青春期女童性健康教育教師培訓”
以青春期女童,尤其是留守、寄宿、少數民族女童為目標,培訓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開展健康教育的知識、技能和意識的基本能力;
“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人才培訓”:為鄉鎮、村莊層面的骨幹人才和積極分子,提供包括鄉村環境與發展、鄉村經濟、鄉土文化的傳承與推廣、鄉村教育、鄉村治理、鄉村不同人群的需要和行動、綠色生態文明鄉村的規劃與設計等為主題的短期培訓課程;
“公益人才培訓”:為在農村工作或有意為農村及農民工為服務對象的公益人才,提供專業的、框架性的培訓課程。
回響國際共識,在中國農村推廣教育促進可持續發展
2007年,中國開展免費義務教育後,鄉村學校得到了很大的改變。但是,中國農村普遍面臨的嚴重的挑戰。家鄉的環境、土地、水、資源等都在急劇的惡化,豐富的鄉土文化在急劇消失,鄉村的可持續發展面臨危機。
可持續發展,教育是關鍵。2017年,“中國滋根農村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心”成立,開發與促進可持續發展有關的培訓課程,建立綠色生態文明學校和綠色生態文明鄉村以起到試點示範的作用,在農村學校和成人教育中融入環境保護、鄉土文化傳承創新、性別平等、“學校、家庭與村莊”等內容,培養老師、學生及村民認識並關心自己的家鄉,參與建設家鄉可持續發展的行動。
中國滋根項目地區涵蓋貴州、雲南、河北、山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安徽、浙江、北京等15個省直轄市30多個縣的3000多所學校和100多個鄉村。
綠色生態文明實驗學校:
培養孩子成為環境保護的衛士、鄉土文化傳承的種子
鄉村是根基,學校是希望。中國滋根支持建立鄉村綠色生態文明實驗學校內容包括:
基本需要:例如特困生助學金、圖書閱讀,乾淨的飲水;
節能環保的校園設施:例如太陽能路燈及熱水器、衛生的廁所、小型校田;
培養學生環保意識:例如綠化班級、綠化校園,種植有機蔬菜,提倡勤儉節約,減少垃圾食物,參與校園及鄉村環保活動;
鄉土文化傳承和發展:在學校開設鄉土文化進課堂,例如當地音樂、舞蹈和手工藝,孝敬,尊老愛幼、勤勞節儉,天人和諧的價值關和行為
教師培訓:教師參與“共創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教師培訓”課程培訓老師對課程的知識,意識,態度,技能和參與行動。
綠色生態文明鄉村:
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和諧家鄉
中國滋根從鄉村經濟、環境保護、建立終身學習的鄉村、鄉土文化傳承和發展、鄉村治理等為鄉村培養可持續發展人才並支持試點活動。綠色生態文明鄉村內容包括:
鄉村經濟:在促進環保、文化傳承創新推廣、多渠道學習機會、性別平等方面提高工作機會和收入,例如生態農業、鄉村手藝、休閒旅遊、農村電商產業融合、合作經濟等
鄉村環境:照顧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空氣、土地、水等自然資源,污染處理等,例如農林混種、稻田養魚、節柴灶、沼氣池、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可持續的生活方式
鄉土文化傳承創新推廣:文化促進鄉村經濟、豐富教育內容、促進環境保護、醫療健康等。例如當地的詩歌、故事、建築、禮儀、中草藥以及勤勞節儉、互助合作、男女平等、尊老愛幼等鄉土文化和價值觀
建立學習型鄉村:豐富終身學習的機制,促進鄉村可持續發展:有目的有組織有計畫的正規學校教育,針對不同群體組織短期培訓的非正規教育,以及隨時隨地的非正式教育
鄉村治理:根據不同對象和需要成立合作機制,開展自我服務,並且參與鄉村社區公共事務,例如婦女互助組、老年人協會等
可持續發展人才培訓與行動計畫:鄉村骨幹根據培訓的6個主題,設計促進鄉村可持續發展的行動方案,並且實施行動
打工者社區
社區服務中心:在外來務工人群集中居住的社區,設立社區服務中心,提供綜合性的、生動活潑的公益服務。
互惠公益店:通過募捐的形式收集舊衣物、生活用品及書籍,經過消毒整理後,以一元、兩元左右的價格將這些二手貨品“體面地賣”給打工者,所得收益,扣除店面房租、勞動補貼等公益店花費,都將以打工子弟學校助學金、舉辦社區活動等形式用於打工者社區的教育和文化建設。
流動兒童助學關懷:與打工子弟學校建立合作夥伴關係,開展助學金、圖書及文體器材捐助、課外活動支持等項目。
相關成果
中國滋根紮根農村20餘年推廣教育促進可持續發展,支持貧困地區女童上學、婦女掃盲與科技文化,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改善村莊環境與設施、傳承創新鄉土文化,針對青春期女童、鄉村教師、鄉村骨幹、貧困學生(義務教育階段、高中、大學)、公益人才等開展系列培訓與試點項目,支持15個省市30多個縣貧困女童15萬人次、學校3000多所、村莊100多個,累計培訓俞萬人。
平均每年都有數百位長期志願者參與中國滋根的項目和活動。尤其讓人的欣慰的是滋根支持過的許多人畢業生回到家鄉,成為國小老師、村衛生員和掌握一定科學知識的農民,成為鄉村發展骨幹、家鄉建設的主力軍,他們也是滋根支持鄉村發展的天然夥伴。
機構榮譽:
2012年,楊貴平老師被評為《中國新聞周刊》影響中國年度人物,獲得“公益守望者”稱號
2013年,“中國慈善透明卓越組織獎”中國1000家民間組織公益透明榜單第23名
2012至-2017年,公益性社會團體捐贈稅前扣除資格
2016年至2020年,非營利組織免稅資格
2013年至今,三度獲得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示範項目
2016年,中國滋根5所項目學校獲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可持續發展教育ESD項目實驗學校”
2017年,被民政部認定為“慈善組織”
2018年,7所項目校被評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可持續發展教育ESD項目實驗學校”,青龍縣教育局被授予“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20年最具影響力地區”稱號
2019年,項目縣青龍因在全縣範圍開展綠色生態文明學校創建並取得不凡的成績被評為“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國家實驗區”,2所項目校被評為“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示範校”,9所項目校被評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可持續發展教育ESD項目實驗學校”。
滋根的專職工作人員,常年紮根農村社區從事項目的調研、跟蹤和監督。
滋根會員每年自費訪問農村,了解當地的需要。
滋根的項目由當地基層政府、學校、村民三方與滋根合作,共同開展、實施項目,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充分發動當地的參與。
通過多方面的參與,滋根能夠很好地了解當地最急需的需求,並給予最有效的支持;同時也能夠做好項目的追蹤、效果的調研,總結經驗、教訓。
滋根的籌款、管理、項目選擇跟蹤,以及協調活動,都有賴各行各業的眾多的志願工作者,把行政費用降到最低,保證捐款能夠直接用於貧困人民的教育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