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湖城

中國湖城

中國湖城是指江西省鄱陽縣,鄱陽湖因鄱陽縣而得名,鄱陽縣因鄱陽湖而聞名,中國湖城位於江西省東北部鄱陽湖東畔,全縣面積4215平方公里,現有人口150萬,自古便有魚米之鄉、富饒之洲的美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鄱陽
  • 外文名稱:Poyang
  • 別名:湖城,饒州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鄱陽鎮,田畈街鎮,油墩街鎮
  • 政府駐地:鄱陽鎮
  • 電話區號:0793
  • 郵政區碼:333100
  • 地理位置:贛東北
  • 面積:4215平方公里
  • 人口:157萬
  • 方言:贛語鷹弋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型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鄱陽樓,東湖,蓮花山等
  • 車牌代碼:贛E
  • 湖水域面積達:144.6萬畝
湖城資料,湖城介紹,湖城歷史,湖城建設,中國湖城,湖城戰略,銀幕展現湖城風光,打造中國湖城品牌,

湖城資料

鄱陽縣所轄鄱陽湖水域面積達144.6萬畝,自古以來,鄱陽人把鄱陽湖視為“母親湖”、“生命湖”。鄱陽因其境內運輸網密集,從先秦至清末,是水上絲綢之路的黃金水道,積澱了豐富燦爛文明,造就了兩千多年的繁榮昌盛,今日鄱陽人仍念念不忘昔時的風光。

湖城介紹

春秋時楚番邑(古讀PóYì),秦置番縣,西漢改番陽縣,東漢改鄱陽縣,素有“魚米之鄉”、“富饒之州”、“銀鄱陽”的美譽。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因縣而得名,縣政府駐地鄱陽鎮屬江西有名的古鎮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置番縣,縣令吳芮始築城池,縣治在今鄱陽鎮。西漢因縣城處番水(今鄱江)之北而改名番陽縣。東漢改鄱陽縣。建安十五年(210年)為鄱陽郡郡治,縣治遷至今古縣渡鎮。三國赤烏八年(245年)縣治還至今鄱陽鎮,晉鹹寧六年(280年)三月遷治今石門街鎮,南朝齊中興二年(502年)還治今鄱陽鎮。隋開皇九年(589年)為饒州州治。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為饒州路路治。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為鄱陽府府治。明洪武二年(1369年)為饒州府府治。
鄱陽湖風景鄱陽湖風景
1949年解放初,鄱陽縣升為鄱陽市設城關區,1952年市建制撤消,城關區復為鄱陽鎮。1957年5月,國家文字委員會以“鄱”字很多人不認識為由,將鄱陽縣簡化成波陽縣。2003年12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縣名恢復為鄱陽。鄱陽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國土總面積4215平方公里,2012年普查統計,戶籍總人口157萬,是江西省面積第二大縣、戶籍人口最多縣,全縣通行贛語。

湖城歷史

鄱陽縣歷史悠久,建縣歷史有2231年,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制首批設立的縣。當時江西有兩個縣,其中一個就是番邑,當時的“番”沒有耳朵旁。剛才有記者朋友問我,為什麼鄱陽湖那么出名,鄱陽縣卻沒有多少人知道呢?這我要解釋一下,公元前221年設立了番邑,在設縣200年的時候,成立了鄱陽郡,就相當於現在的省轄市。東漢末年,隨著長江水不斷南侵,以前的長江水道在黃梅縣,沒有到鄱陽郡和九江郡。公元600年左右,發洪水淹掉了兩個縣城,一個是鄡陽縣,一個叫海昏縣,最終靠近了鄱陽郡,從那個時候彭澤湖改名鄱陽湖。此徽饒古道,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中國的瓷器從鄱陽港起運,一條路走昌江、過鄱陽湖、再到長江吳淞口出海;另一條路經鄱陽港到昌江、到鄱陽湖往贛江,翻梅嶺再從廣州口岸出海。當時的鄱陽非常發達,州府一級在鄱陽設立的辦事處有72家。所以彭澤湖就正式改名鄱陽湖,這是它名字的來源。
鄱陽湖風景鄱陽湖風景
鄱陽縣的縣名比湖名早了800多年。鄱陽湖因鄱陽縣而得名,鄱陽縣因鄱陽湖而揚名。為什麼大家都不知道鄱陽縣呢?因為在1957年,國家文字委員會說“鄱”字很多人不認識,為了文字簡化,就把“鄱”改成了“波”,直到2003年,我們強烈要求把“波”改回“鄱”,經過國務院批准,又恢復了縣名,以前出版的地圖上鄱陽縣還是叫“波陽縣”,所以鄱陽縣很多人都還不知道。
幾千年來,鄱陽縣的老百姓與鄱陽湖結下了不解之緣,可以說,老百姓的血管裡面都浸透了鄱陽湖的歷史和文化。百萬鄱陽人民長期以來撒網打漁,以湖為生;築屋湖濱,以湖為家;退田還湖,以湖為友;在抗洪搶險當中,以湖為敵。在千百年的航運史上,鄱陽的興衰與鄱陽湖息息相關,有血有淚也有笑。在水運非常繁榮的時候,鄱陽富甲天下,可以說是江南最富饒的縣之一,饒州就是富饒之州。
但隨著公路、鐵路的興起,水運的衰落,鄱陽經過了陣痛,失去了原來的區位優勢。在鄱陽興衰的過程當中,我們形成了四種文化,成為了鄱陽湖文化最典型的代表。

湖城建設

2011年3月8日,省委、省政府在人民大會堂向全國宣布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戰略構想。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把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有機結合的重大戰略。從歷史上來看,它將會為江西發展贏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具有長遠的歷史意義。同時也是貫徹黨十七大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的重大舉措。鄱陽縣與鄱陽湖同根、同祖、同名,在這樣重大的歷史進程當中,鄱陽縣自然不會自甘落後。所以我縣提出要成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先行區、示範區和快速崛起區。

中國湖城

鄱陽擁有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境內的湖泊數量在全國最多、生態最好。除了鄱陽湖之外還有1067個自然湖和人工湖,而且水質都在2級以上。目前,世界上將近200多個國,最缺水的13個國家其中就有中國。而我縣擁有這么多的生態良好的湖泊,這是我們的驕傲。
鄱陽湖鄱陽湖
我們對自己家鄉的描述是“浪花上的城市,鳥語下的鄉村”。在縣城中有5大湖,總計6平方公里。鄱陽有大量的候鳥,冬季來臨時,小天鵝、白鶴、大雁、黑鸛等大量的候鳥來這裡棲息,其中國家2級以上保護動物有60多種。候鳥能選擇環境最優美、生態最良好的地方生活,所以留在了鄱陽湖,留在了鄱陽縣。我縣總體發展戰略思路是以中國湖城為城市定位,以鄱陽湖資源為依託,努力建設湖產業名城、湖文化名城、湖旅遊名城、湖宜居名城。通過四大名城的建設,來實現打造中國湖城的目標。到那個時候,鄱陽就到了“天藍水清、樹秀花艷、鳥美魚鮮、湖甲天下”的境界。

湖城戰略

在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導下,省政府關於加快環鄱陽湖城市群發展的部署,大力提升鄱陽產業經濟、精煉鄱陽文化、塑造鄱陽品牌、建設和諧鄱陽,回響150多萬鄱陽人民“復興鄱陽,重新崛起”的呼聲。2007年11月,鄱陽縣實施中國湖城發展戰略,作為鄱陽發展的百年大計,力求打造出以“湖”為核心的綠色生態特色城市和強勢城市品牌,努力實現鄱陽在新的起點上又好又快發展。
鄱陽湖風景鄱陽湖風景
中國湖城發展戰略是將鄱陽縣城鄉作為一個整體,堅持科學發展,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用經營城市的理念經營縣域經濟,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的鄱陽。以鄱陽最大的特色自然資源亮點——湖泊為城市定位;以建設特色名城品牌——中國湖城為目標;以特色化湖產業鏈發展城市經濟為龍頭;以個性化湖文化塑造城市精神為重點;以差異化湖旅遊建設城市形象為基礎;以生態化打造城市環境為標準的鄱陽城市化總體發展戰略。通過實施中國湖城發展戰略,把中國湖城鄱陽建設成融湖產業名城、湖文化名城、湖旅遊名城、湖宜居名城為一體的特色城市,從而實現鄱陽經濟社會全面均衡、和諧高效、永續發展。中國湖城發展戰略的核心思想可概述為:
一城戰略:中國湖城——鄱陽城市化、品牌化發展戰略
兩優思路:短期內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提速優勢,長期內保持永續發展的領先優勢;
三區建設:加快中心城區、工業園區、旅遊景區三區建設
四大名城:實現湖產業名城、湖文化名城、湖旅遊名城、湖宜居名城的建設目標。
借大湖(鄱陽湖)之名,得小湖(縣內湖泊)之利是中國湖城發展戰略中的最大亮點。鄱陽湖旅遊景點的開發建設,一直是環鄱陽湖縣市的難題,主要困難來自鄱陽湖的特性。鄱陽湖是季節性、吞吐型的湖泊,水位升降幅度較大,湖泊面積變化也大。汛期水位上升,湖面陡增,水面遼闊;枯期水位下降,洲灘裸露,水流歸槽,湖面僅剩幾條蜿蜒曲折的水道。這種“枯水一線,洪水一片”的實際情況使旅遊景點的建設變得極其困難。鄱陽縣實施中國湖城發展戰略,在打造湖旅遊名城工程中,提出了借大湖(鄱陽湖)之名,得小湖(縣內湖泊)之利的全新思路,較好的解決了這一難題。
鄱陽湖風景鄱陽湖風景
鄱陽境內上千個大小湖泊大部分歷來為鄱陽湖,只有20世紀50、60年代圍湖造田,使境內眾多湖泊與鄱陽湖形成一堤之隔,開發小湖連通大湖既是恢復鄱陽湖之原貌,保護生態環境之需,更是構築人與自然,鄱陽人與鄱陽湖和諧相處的明智之舉,民心之舉。精心規劃開發若干個示範湖旅遊項目,重點打造湖景觀游、湖侯鳥游、湖美食游、湖運動游、湖文化游、湖養生度假游六大系列,傳播鄱陽湖泊秀甲天下的美名,形成完整鄱陽湖印象,建立完整的鄱陽湖湖泊旅遊產業鏈。

銀幕展現湖城風光

2009年3月9日和2011年8月15日,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曾兩次向全國播映一部影片《愛在湖城》,本影片是由鄱陽縣人民政府和長春電影製片廠、北京友幫幹線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廣州真牛文化藝術策劃有限公司聯合攝製。本片由國內資深影視製片人、著名編劇、演員俞才斌姜帆)為家鄉鄱陽打造中國湖城品牌之際,出於對家鄉的一片真情和為家鄉文化事業做番貢獻的理想,特為家鄉量身創作的一部影片。俞才斌在影片中擔任編劇、製片人和劇中領銜主演,鄱陽縣三廟前鄉廟前村人,曾用藝名“姜帆”。影片描述了農村有志青年鐘海強進城去艱苦創業,以艱苦打工的錢承擔起培育弟弟和維持整個家庭生活的重擔,後回到農村和村民一起創業,改善農村落後面貌的系列感人故事。該影片於2009年兩會期間,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作為一部關注民生的新型優秀勵志影片全國隆重首映,獲評反映民生的優秀影片。
電影海報電影海報
編劇:俞才斌
電影劇照電影劇照
導演:曹偉
主演:俞才斌 石琳 李琦
出品:
長春電影製片廠、鄱陽縣人民政府

打造中國湖城品牌

為著力打造“中國湖城”品牌,樹立良好形象,增強文聯的組織力和戰鬥力,切實將湖城文化的發展推向大繁榮、大復興,縣文聯每年年初,舉辦走訪縣內外文藝名人;同時積極參加在外工作鄱陽藉文藝名人舉辦的個人展覽、聯合展覽或作品研討會。為幫助解決文藝協會在發展中產生的問題和遇到的困難,“文藝家服務熱線”24小時開通,隨時接聽來電。這些舉措在發展中,得到廣大文藝界人士讚譽,對進一步增強執行力和文學藝術的戰鬥力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文藝事業繁榮與發展最終要靠作品、靠人才。只有健全機制育人才,努力增強文聯的號召力和影響力,才能為文藝人才的成長與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促進文藝事業可持續地繁榮和發展。五年來,鄱陽文聯在大力開展活動的同時,著力搭建出作品、出人才的大平台,鼓勵文藝創作,在縣委政府的關心下,文聯為作協出版一套《鄱陽作家文叢》叢書(首批有10位優秀作家入選)即將問世;幫助縣詩詞學會出版了《鄱陽旅遊詩詞選》;組織書法界精英人士為老年大學上課200餘堂,共培養老年學生300餘人。組織協會專業人員到基層指導編排各類舞蹈節目20餘次;組織詩詞學會骨幹到各鄉鎮詩詞分會講課,傳授詩詞創作經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