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為評估中國重點城市的低碳發展水平,及其在不同維度表現出來的減碳潛力,南財城市通、21世紀經濟研究院碳中和課題組發布《中國淨零碳城市發展報告(2022)》(以下簡稱“報告”)。
社會影響
報告構建了淨零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從多個維度對30個樣本城市的淨零碳發展水腳歡平進行評價。在30個城市淨零碳發展水平總排行中,深圳以較大優勢高居榜首,北京、青島、武漢、西安、杭州、昆明、廈門、廣州、長沙分列第2-10名。
總排名深圳高居榜首,北京、青島分列二三名
《中國淨零碳城市發展報告(2022)》綜合考慮了城市的戰略定位、發展水平、碳排放信息披露等多方面因素,選取了30個城市作為樣本,包括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杭州、武漢、南京、天津、寧波、青島、無錫、長沙、佛山、泉州、濟南、南通、西安、福州、東莞、徐州、唐山、大連、溫州、昆明、長春、瀋陽、廈門和揚州。
報告構建了淨零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以淨零碳城市指數為一級指標,共設碳排放指數、能源結構指數、能源消費指數和發展質量指數等四個二級指標,下設33個三級指標。
在30個城市淨零碳發展水平總排行中,深圳高居榜首,北京、青島、武漢、西安、杭州、昆明、廈門、廣州、長沙分列第2-10名。從地域分布來看,東部沿海城市有一定優勢,中西部城市整體排名靠後,反映出城市發達水平與淨零碳發展水平密切相關。
在30個城市的淨零碳發展水平總排名中,深圳低碳排放強度和高發展質量等優勢明顯,各項二級指標均位於樣本城市的前五位,單位GDP碳排放量及人均能源消費優勢明顯,也是全國唯一一座城鎮化率達到100%的城市。
排名第二的北京單位GDP能電耗最低,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比例不到2%,為樣本城市占比最低。
排在第三位的青島城市碳排放總量較低,其碳排放指數排在樣本城市首位,新能源發電占比也在30城中處於較高水平。
杭州排在第四位,其碳排放指數和能源消費指數排名較為靠前,主要得益於發電側碳排放量低,其單位GDP碳排放量和單位GDP能耗也處於較低水平。
昆明總排名第五,也是中西部排名最高的城市,能源結構指數排名第一,能源消費指數也位列第五位。此外,昆明的人均碳儲量在樣本城市中最高。
西安位居第六名,能源消費指數阿組己排名首位,單位GDP電耗、人均能源消費和人均電力消費均有較大的降幅,人均電力消費量也處於較低水平。此外,西安光辨陵驗提伏發電占比達4.5%以上,排名第二位。
武漢排名第七位,能源消費指數位於樣本城市第三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響,武漢2020年用電量出現較大降幅,碳排放總量下降較快,單位GDP電耗在樣本城市中處於較低水平。
廈門位列第八,其用電側及發電側碳排放量低,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不超過15%,在樣本城市中處於較低水平。
廣州排在第九位,發展囑地捆質量指數得分高,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理率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均處於樣本城市較高水平。廣州2020年的碳排放強度、能源消費強度和電耗強度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較2019年下降明顯。
長沙發電側碳排放量及人均能源消費量在樣本城市中最低,這也是長沙能躋身前十名的主要原因。此外,長沙的人均電力消費量和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比重也處於較低水平,表現較好。
從城市類型來看,總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中,只有長沙是工業型城市,位列第十位,前九位均為服務型城市,這恥企疊也說明我國工業城市的低碳化轉型任重道遠。
碳排放指數青島第一,深圳碳排放強度最低
碳排放指數用於評價城市碳排放水平以及治理情況(碳排放指數越大,代表城市碳排放成績少凶婆越好),包括城市的發電側、用電側碳排放量;城市碳排放總量及強度的變化情況。
碳排放指數方面表現優異的前十名城市有青島、徐州、瀋陽、深圳、濟南、杭州、長春、北京、西安和廈門等。
用電側碳排放量反映用電所產生的年度碳排放總量。昆明用電側碳排放量在樣本城市中最低,廈門、長春、揚州和福州表現也較為優異。
發電側碳排放量反映年度發電所產生的碳排放量。長沙、廈門和昆明等地發電側碳排放量較低,與城市的發電量及其發電結構有關。廈門和昆明的發電總量較低,其火電發電占比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也使得這兩個城市的單位發電量碳排放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2020年發電量在30城刪永腿笑中排名第三,但其發電側碳排放量卻非常低,單位發電量碳排放也處於樣本城市最低水平。
廣州、蘇州和上海等地發電總量高,其火電發電占比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尤其是廣州和上海火電占比高於95%,這也成為這些城市發電側碳排放量高於其他城市的原因之一。
碳排放總量反映在生產、運輸、使用及回收該產品時所產生的平均溫室氣體年度排放總量,其變化情況可以直觀地反映出城市的減排效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三分之二的樣本城市碳排放總量出現減少的趨勢。其中,徐州、青島、瀋陽和武漢2020年碳排放量較2019年下降較快,均超過10%。濟南、北京和上海碳排放總量下降也超過了5%。
單位GDP碳排放量,即碳排放強度,反映城市年度每單位GDP產生的碳排放量。深圳碳排放強度最低,2020年萬元GDP碳排放量不到260千克,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其次是長沙、北京和杭州,萬元GDP碳排放量均低於600千克。唐山由於其高火電多鋼鐵等因素,碳排放強度最大,萬元GDP碳排放量超過3噸。
一般情況下,碳排放強度指標是隨著技術進步和經濟成長而下降的,其變化還取決於城市的產業結構變化、城市化進程與規模等。有23個城市的碳排放強度較2019年有所下降。其中,徐州、青島、濟南、瀋陽和北京等城市碳排放強度下降較快。小部分城市碳排放強度出現上升的現象。
昆明位列能源結構指數首位,火力發電占比最低
能源結構指數主要衡量城市發電端各類能源比例關係及其變化情況(能源結構指數越大,代表城市能源結構越低碳),重點關注城市的火力發電、風電和光伏發電占比及其變化情況。
能源結構指數表現較好的城市為昆明、青島、瀋陽、寧波、深圳、揚州、南通、溫州、重慶和佛山。其中,昆明以較大的優勢位列首位。昆明不僅火電占比低於30%,在30城中最低,其風能發電占比也達到了10%以上,在30城中位列第三,僅次於瀋陽和青島。廣州、無錫、唐山、武漢和長沙在該指標上表現不佳。
火力發電占比反映城市年度火力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例。其中,昆明火力發電占比最低,僅占發電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其次是深圳、大連、福州、廈門、重慶、泉州、溫州和寧波。需要重視的是,在樣本城市中,仍然有11個城市火力發電占比超過90%。
報告以風能和光伏發電占比衡量城市清潔能源推進情況。樣本城市中,瀋陽、長春、青島、南通和昆明的風電占比均超過10%,風電穩步推進。受地域和占地面積等因素影響,樣本城市中的光伏發電占比明顯低於風電。佛山光伏發電占比最高,達到近5%,西安、寧波、天津、揚州和東莞等城市光伏發電占比也較高。
從縱向來看,9個城市的風電占比較2019年有所提升,光伏發電占比較2019年有所提升的城市則有13個。其中,青島風電占比提升最大,較2019年提升超過3%,其次為瀋陽和南通。光伏發電占比提升最大的城市是佛山,其次為揚州、寧波和青島。
能源消費指數西安表現最佳,唐山需改進
能源消費是指生產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主要衡量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工業化進程等。城市能源消費指數重點關注城市能耗、電耗在數量與結構方面的差異。
能源消費指數方面表現優異的城市有西安、深圳、武漢、北京、昆明、杭州、長沙、青島、廈門、廣州等。
單位GDP能耗,即能耗強度,主要用於比較不同地區的能源綜合利用效率,體現了地區能源利用的經濟效益。深圳單位GDP能耗指數最低,其次是長沙、北京和杭州。唐山由於能源消費總量高且經濟總量低,單位GDP能耗指數最高,是深圳的兩倍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工業發展受到階段性衝擊,在30個樣本城市中,約1/2的城市能耗總量出現下降,約2/3的城市能耗強度、人均能耗都出現下降,其中徐州、青島、瀋陽、武漢、濟南、深圳、西安等城市降幅相對較大。
隨著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比重的不斷提升,節約用電在節能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單位GDP電耗,即電耗強度,是反映電力消費水平和節能降耗狀況的主要指標。北京電耗強度最低,其次是長沙、深圳、武漢、青島、長春等城市,唐山、東莞、蘇州、寧波、天津的電力能源利用效率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除大連、泉州、瀋陽、東莞、佛山外,其餘25個城市的電力能源利用效率較2019年均有所提升,2/3以上的城市人均電耗出現下降。
深圳發展質量指數最佳,一線城市均在前五名
發展質量涉及經濟發展質量、綠色發展質量等方面。其中,經濟發展質量主要衡量城市經濟總量、發展速度、人民生活水平、城鎮化水平等綠色發展質量主要衡量城市空氣品質、綠化覆蓋率、固廢處理水平以及城市碳匯水平等。
發展質量指數方面表現優異的城市有深圳、北京、上海、南京、廣州、蘇州、武漢、廈門、大連、福州。
人均GDP方面,2020年無錫最高,約為16.58萬元,其次是北京、南京、蘇州、深圳、上海,均超過15.5萬元。受疫情等因素影響,2020年近半數城市的人均GDP實現正向增長,其中唐山、西安增速均超過5%。
城鎮化率方面,深圳達到100%,佛山、東莞超過90%,廈門、上海、北京、南京、廣州超過85%,西安、唐山、長春、徐州等城市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廣東的城鎮化率在全國處於領先位置,僅次於上海、北京、天津。
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主要衡量城市中喬、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積占建成區的比例。報告數據顯示,北京、佛山、廣州、廈門、福州、大連、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均超過了45%,上海、天津、溫州不到40%。
城市碳匯指標屬於城市綠色發展質量的一部分,包括單位面積碳匯量、人均碳匯量。泉州“十三五”單位面積碳匯總量居首位,排名前10的城市還有廈門、昆明、福州、廣州、深圳、溫州、寧波、重慶、杭州。青島“十三五”單位面積碳匯量增長排第一,排名前10的城市還有濟南、大連、泉州、徐州、廈門、長春、福州、蘇州、溫州。昆明“十三五”人均碳匯量最高,排名前10的城市還包括大連、重慶、福州、溫州、泉州、長春、寧波、杭州、唐山。
報告還將深圳、北京、青島、武漢、西安、杭州、昆明、廈門和長沙9個城市作為重點樣本城市進行分析,對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綠色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還提供了部分國際低碳城市的發展經驗。最後,報告針對性地為城市的低碳轉型提供了參考建議,探討邁向淨零碳城市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廣州排在第九位,發展質量指數得分高,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處理率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均處於樣本城市較高水平。廣州2020年的碳排放強度、能源消費強度和電耗強度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較2019年下降明顯。
長沙發電側碳排放量及人均能源消費量在樣本城市中最低,這也是長沙能躋身前十名的主要原因。此外,長沙的人均電力消費量和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比重也處於較低水平,表現較好。
從城市類型來看,總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中,只有長沙是工業型城市,位列第十位,前九位均為服務型城市,這也說明我國工業城市的低碳化轉型任重道遠。
碳排放指數青島第一,深圳碳排放強度最低
碳排放指數用於評價城市碳排放水平以及治理情況(碳排放指數越大,代表城市碳排放成績越好),包括城市的發電側、用電側碳排放量;城市碳排放總量及強度的變化情況。
碳排放指數方面表現優異的前十名城市有青島、徐州、瀋陽、深圳、濟南、杭州、長春、北京、西安和廈門等。
用電側碳排放量反映用電所產生的年度碳排放總量。昆明用電側碳排放量在樣本城市中最低,廈門、長春、揚州和福州表現也較為優異。
發電側碳排放量反映年度發電所產生的碳排放量。長沙、廈門和昆明等地發電側碳排放量較低,與城市的發電量及其發電結構有關。廈門和昆明的發電總量較低,其火電發電占比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這也使得這兩個城市的單位發電量碳排放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2020年發電量在30城中排名第三,但其發電側碳排放量卻非常低,單位發電量碳排放也處於樣本城市最低水平。
廣州、蘇州和上海等地發電總量高,其火電發電占比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尤其是廣州和上海火電占比高於95%,這也成為這些城市發電側碳排放量高於其他城市的原因之一。
碳排放總量反映在生產、運輸、使用及回收該產品時所產生的平均溫室氣體年度排放總量,其變化情況可以直觀地反映出城市的減排效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三分之二的樣本城市碳排放總量出現減少的趨勢。其中,徐州、青島、瀋陽和武漢2020年碳排放量較2019年下降較快,均超過10%。濟南、北京和上海碳排放總量下降也超過了5%。
單位GDP碳排放量,即碳排放強度,反映城市年度每單位GDP產生的碳排放量。深圳碳排放強度最低,2020年萬元GDP碳排放量不到260千克,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其次是長沙、北京和杭州,萬元GDP碳排放量均低於600千克。唐山由於其高火電多鋼鐵等因素,碳排放強度最大,萬元GDP碳排放量超過3噸。
一般情況下,碳排放強度指標是隨著技術進步和經濟成長而下降的,其變化還取決於城市的產業結構變化、城市化進程與規模等。有23個城市的碳排放強度較2019年有所下降。其中,徐州、青島、濟南、瀋陽和北京等城市碳排放強度下降較快。小部分城市碳排放強度出現上升的現象。
昆明位列能源結構指數首位,火力發電占比最低
能源結構指數主要衡量城市發電端各類能源比例關係及其變化情況(能源結構指數越大,代表城市能源結構越低碳),重點關注城市的火力發電、風電和光伏發電占比及其變化情況。
能源結構指數表現較好的城市為昆明、青島、瀋陽、寧波、深圳、揚州、南通、溫州、重慶和佛山。其中,昆明以較大的優勢位列首位。昆明不僅火電占比低於30%,在30城中最低,其風能發電占比也達到了10%以上,在30城中位列第三,僅次於瀋陽和青島。廣州、無錫、唐山、武漢和長沙在該指標上表現不佳。
火力發電占比反映城市年度火力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例。其中,昆明火力發電占比最低,僅占發電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其次是深圳、大連、福州、廈門、重慶、泉州、溫州和寧波。需要重視的是,在樣本城市中,仍然有11個城市火力發電占比超過90%。
報告以風能和光伏發電占比衡量城市清潔能源推進情況。樣本城市中,瀋陽、長春、青島、南通和昆明的風電占比均超過10%,風電穩步推進。受地域和占地面積等因素影響,樣本城市中的光伏發電占比明顯低於風電。佛山光伏發電占比最高,達到近5%,西安、寧波、天津、揚州和東莞等城市光伏發電占比也較高。
從縱向來看,9個城市的風電占比較2019年有所提升,光伏發電占比較2019年有所提升的城市則有13個。其中,青島風電占比提升最大,較2019年提升超過3%,其次為瀋陽和南通。光伏發電占比提升最大的城市是佛山,其次為揚州、寧波和青島。
能源消費指數西安表現最佳,唐山需改進
能源消費是指生產和生活所消耗的能源,主要衡量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工業化進程等。城市能源消費指數重點關注城市能耗、電耗在數量與結構方面的差異。
能源消費指數方面表現優異的城市有西安、深圳、武漢、北京、昆明、杭州、長沙、青島、廈門、廣州等。
單位GDP能耗,即能耗強度,主要用於比較不同地區的能源綜合利用效率,體現了地區能源利用的經濟效益。深圳單位GDP能耗指數最低,其次是長沙、北京和杭州。唐山由於能源消費總量高且經濟總量低,單位GDP能耗指數最高,是深圳的兩倍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工業發展受到階段性衝擊,在30個樣本城市中,約1/2的城市能耗總量出現下降,約2/3的城市能耗強度、人均能耗都出現下降,其中徐州、青島、瀋陽、武漢、濟南、深圳、西安等城市降幅相對較大。
隨著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比重的不斷提升,節約用電在節能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單位GDP電耗,即電耗強度,是反映電力消費水平和節能降耗狀況的主要指標。北京電耗強度最低,其次是長沙、深圳、武漢、青島、長春等城市,唐山、東莞、蘇州、寧波、天津的電力能源利用效率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除大連、泉州、瀋陽、東莞、佛山外,其餘25個城市的電力能源利用效率較2019年均有所提升,2/3以上的城市人均電耗出現下降。
深圳發展質量指數最佳,一線城市均在前五名
發展質量涉及經濟發展質量、綠色發展質量等方面。其中,經濟發展質量主要衡量城市經濟總量、發展速度、人民生活水平、城鎮化水平等綠色發展質量主要衡量城市空氣品質、綠化覆蓋率、固廢處理水平以及城市碳匯水平等。
發展質量指數方面表現優異的城市有深圳、北京、上海、南京、廣州、蘇州、武漢、廈門、大連、福州。
人均GDP方面,2020年無錫最高,約為16.58萬元,其次是北京、南京、蘇州、深圳、上海,均超過15.5萬元。受疫情等因素影響,2020年近半數城市的人均GDP實現正向增長,其中唐山、西安增速均超過5%。
城鎮化率方面,深圳達到100%,佛山、東莞超過90%,廈門、上海、北京、南京、廣州超過85%,西安、唐山、長春、徐州等城市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廣東的城鎮化率在全國處於領先位置,僅次於上海、北京、天津。
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主要衡量城市中喬、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積占建成區的比例。報告數據顯示,北京、佛山、廣州、廈門、福州、大連、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均超過了45%,上海、天津、溫州不到40%。
城市碳匯指標屬於城市綠色發展質量的一部分,包括單位面積碳匯量、人均碳匯量。泉州“十三五”單位面積碳匯總量居首位,排名前10的城市還有廈門、昆明、福州、廣州、深圳、溫州、寧波、重慶、杭州。青島“十三五”單位面積碳匯量增長排第一,排名前10的城市還有濟南、大連、泉州、徐州、廈門、長春、福州、蘇州、溫州。昆明“十三五”人均碳匯量最高,排名前10的城市還包括大連、重慶、福州、溫州、泉州、長春、寧波、杭州、唐山。
報告還將深圳、北京、青島、武漢、西安、杭州、昆明、廈門和長沙9個城市作為重點樣本城市進行分析,對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綠色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還提供了部分國際低碳城市的發展經驗。最後,報告針對性地為城市的低碳轉型提供了參考建議,探討邁向淨零碳城市需要做出哪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