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淑女》是2007年4月1日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靳羽西 。本書是對全球生活、工作的親身經歷加以總結,以權威的國際化眼光將經驗、教訓和啟示儘可能地收錄其中,期望所有女性,特別是期待全方位提升自我的現代女性能因此增添智慧、充實生命。
《中國淑女》是靳羽西最新、最全的生活修養和人生哲學之作,也是打造“中國淑女”的必備寶典。羽西把多年全球生活、工作的親身經歷加以總結,以權威的國際化眼光將經驗、教訓和啟示儘可能地收錄其中,期望所有女性,特別是期待全方位提升自我的現代女性能因此增添智慧、充實生命。
做一個有風度、有品位、有修養的現代女人
《京華時報》羽西用特有的溫柔和細膩傳播時尚和美、建立化妝品帝國,這完全是女人的特質。但羽西絕不只是一個簡單的女人,她身上有著和成功男人一樣的氣質:富有拼搏的精神、卓越的見識、開闊的胸襟,她是最有女人味的女人。
《揚子晚報》羽西這位美籍華人、時尚領域的權威,無論是面對感情還是事業,身上始終體現出一種健康的精神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BAZAAR》站在東西文化的交叉點上,一面用電視片打開看世界的視窗,一面用一支支口紅點醒中國女性對美的追求,這就是羽西——中國自己的美容使者。
《中國書報刊博覽》靳羽西這個名字始終和時尚、典雅、新潮、高貴、得體……緊密相連,她一系列傳播美的書籍填補了我們的精神空白,給中國人留下新穎的印象。
《VOGVE》在中國風尚舞台活躍了幾十年的羽西,美麗、智慧、優雅,她從主持人到商人(羽西品牌)、作家、慈善家、策劃人……在各種角色中自由轉換。沒有人知道她為什麼一直美麗,沒有人知道明天她以什麼方式出場,不過,就是這么多的謎才讓羽西成為不老的傳說。
《時尚家居》在羽西談到設計時,一開始會讓你誤以為在與某位職業室內設計師對話,事實上,之後的談話證實了羽西作為一名室內設計師的確是當之無愧的。
《OK!》羽西是個享譽國際的時尚大師,真不知哪個詞可以確切地形容她:成熟、優雅、自信二親和……她真是個完美的女人!
本書涉及著裝、化妝、身心健康、餐桌禮儀、商務禮儀、理財、居家和兩性關係等多個方面,延續《中國紳士》親切、實用、耐讀的特點,配合大量實例、圖片、小貼士和經典語錄,讓你在最短時間裡內外兼修——擁有自信的外表,在物質上獲得成功,也在精神上獲得滿足,真正成為有風度、有品位、有修養的中國淑女。本書反映的是靳羽西的生活修養、哲學和觀念。她認為,每個人都有能力去獲得美麗、健康和成功,就端看自己如何選擇。她以自己的經歷和曾經犯過的錯誤所得到的啟示和教訓,激勵讀者養成自己的處世原則,期望所有的##都能因而增添智慧,充實生命,在精神上得到滿足,在物質上獲得成功,成為美麗、健康和成功的現代女性。
每個人都有能力通過學習來達到各種各樣的成功,離你最近的成功,就從翻開這本《中國淑女》開始。
在今天,“成功”好像是一件又困難又容易的事情。說它困難,是因為很多人都?常抱怨自己掙錢少,做的工作微不足道;說它容易,那就是只要賺了足夠的錢,就有人說你是成功的人。有些男人會說“外表並不重要”,但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所做的與他們所說的無法保持一致。男性總是容易對漂亮的女性產生幻想,女性也希望她們的配偶是英俊、成功並且出眾的。儘管這聽上去有點膚淺,可是研究發現,外表對一個人來說確實有莫大的影響。在我幾十年的人生之中,見過更經歷過不少男女之間的狀況,除了認識中國人,我也和很多外國男性有過深入溝通,也嫁過外國人,結過婚也離過婚……男人與女人的話題永遠都談不完,不過我這裡談到的“紳士與淑女”,或許不少都是你第一次知道的事情!
靳羽西,美籍華人,是時尚領域的權威、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她對色彩、美、時尚、服裝設計、品位、禮儀和西方文化的獨特見解啟蒙了當代中國人,是她將正確的審美觀念進行了前所未有的普及,《福布斯》雜誌稱她“改變了中國人的形象”。
20年前,她推出了影響深遠的電視片《世界各地》,打開了國人看世界的視窗;1992年她創立了羽西品牌的化妝品;2002年,她擔任聯合國兒童大使;不久前,她又推出全新電視系列片《羽西看世界》;其間羽西推出過多本暢銷書傳播美麗、健康和成功,經典內容被反覆轉載和引用……羽西本人也被新華社評為“環球20位最有影響的世紀女性”之一。
第一章 做成功的淑女
一 把快樂和滿足當作成功
二 選擇工作的2+2原則
三 做會理時的淑女
四 淑女的財富
五 當遭遇挫折和失敗
六 不懼怕衰老,只關心未來
第二章 淑女的外表
一 美容與化妝
二 皮膚、頭髮與牙齒
三 服飾
四 不同場合服飾與妝容的搭配
五 儀表與體態
第三章 餐桌上的淑女
一 在西餐廳吃西餐
二 參加家庭式的宴會
三 當合格的女主人
第四章 淑女的禮儀
一 公共場合的禮儀
二 職場淑女
第五章 淑女的家
一 家就是我的城堡
二 讓家成為友誼的大花園
第六章 紳士與淑女
一 約會
二 分手
三 丈夫與妻子
四 跨國交流
五 愛與性
關於《中國淑女》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