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船舶中心是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學考察船的主管機構,在學校人才培養、海洋科學考察、學科發展和特色大學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該中心是由1962年的造船工作小組、1965年的調查隊、1978年的船舶管理辦公室、1988年的船舶管理處逐漸發展而來的,1999年更名為船舶中心,其主要職能是:海洋科學考察船管理、船員隊伍建設、海上教學實習、海上綜合流動實驗室建設、海洋科學考察和國內外合作調查項目開發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海洋大學船舶中心
- 地址:上海
- 屬性:非盈利
- 隸屬:中國海洋大學
機構簡介,歷史沿革,組織機構,黨群機構,行政機構,隊伍建設,發展情況,發展現狀,發展前景,
機構簡介
中國海洋大學船舶中心是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學考察船的主管機構,在學校人才培養、海洋科學考察、學科發展和特色大學建設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該中心是由1962年的造船工作小組、1965年的調查隊、1978年的船舶管理辦公室、1988年的船舶管理處逐漸發展而來的,1999年更名為船舶中心,其主要職能是:海洋科學考察船管理、船員隊伍建設、海上教學實習、海上綜合流動實驗室建設、海洋科學考察和國內外合作調查項目開發等。
歷史沿革
1959年8月2日,國家科委將學校(原山東海洋學院)建造2500噸級的海洋調查船列入基建計畫,1960年1月26日該計畫獲國家計委批准,1962年12月25日在滬東造船廠開工,該船1965年1月20日下水,1965年12月28日交付使用,被正式命名為“東方紅”號。
該船主要指標為:總長86.60米、型寬13.00米、型深7.50米、排水量2280噸、主機額定功率2660馬力、設計時速14.5節、續航力7000海里、自持力35天,由一機部船舶設計院完成船舶設計,造價829.5萬元。設定海洋水文、海洋氣象、水聲學、海洋物理、海洋化學、海洋生物、海洋地質、航海地貌等8個實驗室和2個預備實驗室。
作為中國第一艘2500噸級海洋實習船,東方紅船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為了滿足船舶管理的需要,1964年4月13日,解放軍總參謀部、海軍司令部選拔29名海軍退役人員到山東海洋學院工作,1965年9月13日東方紅船由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代管,1978年12月28日重新交由山東海洋學院管理。
東方紅船自1965年1月20日下水至1996年1月21日退役運行了整整30年,在東方紅船服役期間,先後執行了09-603工程、7402工程-渤海海峽磁場總強度測量、首次東海大陸架調查、中美“渤海中南部及黃河口海域沉積動力學”合作考察、中法、中日合作調查等任務,並接待過越南胡志明主席、高棉首相賓努親王及夫人等國際知名人士。
“文革”期間的航海日誌已無從查找,史料甚少,東方紅船的航跡只能從1981年開始。1981年以來,東方紅船承擔了我校及當時的國家教委委屬高校海洋教學實習、海洋調查、中外合作調查與出國訪問等任務。在中國的渤、黃、東、南四大海域以及在遼東灣、渤海灣、膠州灣、湄州灣均留下了東方紅船的航跡。1981年至1995年底,共完成了118個航次的出航任務,安全航行18萬海里,未發生過等級安全事故,即便在狂風巨浪海況下,也做到了船隻安全、人員安全和重要調查儀器設備安全。在118個航次中,共完成141個斷面,26條測線,2282個大面觀測站,408個連續觀測站的觀測任務。總共接待8753名師生和科考人員來船實習調查(其中學生6037名,研究生187名,教師2587名,外國專家42名)。共取得上百萬個觀測數據和樣品,繪製了上千幅調查圖表。在我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中均有東方紅船的貢獻,東方紅船30年的耕耘為中國海洋、水產專業人才的培養和海洋學科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組織機構
黨群機構
中國海洋大學船舶中心黨總支由以下成員組成,書記:陳永興,委員(以姓氏筆畫為序):於勝、陳永興、張建平、蔣六甲。黨總支直轄兩個黨支部,東方紅2船黨支部(書記:於勝)和中心辦公室綜合黨支部(書記:劉興永)。中心黨總支有黨員37人,占中心職工總數的63%.多年來,船舶中心黨總支在校黨委的領導下,緊緊圍繞海上教學實習和科研調查等工作,發揮著政治核心和保駕護航作用。廣大黨員在為學校高水平特色大學建設中,特別在培養海洋科技人才和海洋考察中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做出了積極貢獻,東方紅2船黨支部,多次被評為中國海洋大學先進黨支部。
行政機構
中國海洋大學船舶中心行政機構由中心主任、副主任、中心辦公室、綜合業務部構成。
隊伍建設
中國海洋大學船舶中心堅持以人為本、人才強船發展戰略,採取聘請專家學者授課、有計畫的組織員工到院校或培訓機構學習、創造有利條件鼓勵自學等方式不斷提高員工素質,使各崗位人員滿足了持證上崗的條件。同時,不斷從專業院校引進優秀畢業生加強船員隊伍和科考教學隊伍,並計畫在校內公開招聘海洋學科帶頭人擔任東方紅2船實驗室主任,最大限度地發揮東方紅2船海上教學實習和科學考察的綜合效益。
發展情況
發展現狀
新一代“東方紅2”號海洋調查船,是由國家計委、財政部、教育部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資9,000萬元人民幣建造,1996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的國內最先進的海洋綜合實習調查船之一。船長96米、型寬15米、總噸位3235、排水量3500噸、最大吃水5.5米、主機功率2×1600千瓦、最大航速18節,經濟航速12.5節,定員196人,續航力13000海里,自給力為60天。全船設有15個不同類型的實驗室,總面積達325平方米,甲板作業面積330平方米。該船在設計與建造時,吸收和借鑑了日本東海大學1993年建成的“望星丸”等第三代海洋綜合調查船的先進設計思想和經驗,結構布局適於進行多學科交叉,該船的主要核心設備均為已開發國家製造和使用的成熟產品:採用兩台德國MAK公司的8M332型中速柴油機,雙機並車或腳踏車運行可調距槳輸出,達到無級變速;裝備美國卡特公司3台發電機組、美國Sperry公司的綜合導航定位系統(2005年更新為日本TKC公司產品);日本古野公司的通訊系統及衛星B站;荷蘭的中央空調系統等;該船航行保障設備安全可靠、操作管理簡便,維護檢修容易,經濟實用、機動性強,船舶性能達到國際同類調查船的先進水平。
近年來,學校相繼投資2,000餘萬元,購置了先進的海洋調查儀器設備,為多學科綜合觀測與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船上裝備有海氣通量觀測系統、聲速剖面儀、海鳥CTD、RDI75k相控陣走航ADCP、RDI300KL-ADCP、CAP6600淺地層剖面儀、Seabeam1050和SM2000多波束系統、流式細胞儀、營養鹽自動分析儀、高精度衛星差分DGPS、光纖船姿態測量儀、鹼度測定儀、液體閃爍計數儀、現場螢光測定儀、體式顯微鏡、全自動電位滴定儀、自容式波高儀等國際先進的物理海洋、海洋氣象、海洋地質、海洋生物、海洋化學等海洋觀測和分析儀器;配有1300米、2500米、3000米、6000米、8000米水文、生物、地質、CTD絞車6台、3個調查必備門型架及1T/4T伸縮臂吊車甲板設備。船上設有兩個通海豎井(內徑680mm和1240mm),為不同型號和性能國產儀器海上快速更替安裝、集成和同步試驗提供了必備條件。船舶區域網路,實現了實驗室間試驗數據共享。
該中心以中國海洋大學雄厚的海洋科技實力為依託,廣泛參與國際、國內海洋合作調查與交流,在海底光纜(電纜、石油管線)路由調查,海底底質、地貌調查,海洋水文(潮汐、潮流、水溫、海流、鹽度、溶解氧等)調查,海洋漁業普查,海洋環境監測,海洋工程,海洋環境評價等方面承擔了多項遠洋、近海科學考察任務,獲得了大量的具有重要科學價值的數據和樣品。為開發利用海洋和維護中國海洋權益做出了重要貢獻。
截至2010年9月,東方紅2船已執行193個航次任務、總航程27.8萬海里(相當於沿赤道繞地球13圈),在航2935天,完成學生海上教學實習7015人次。承擔了國家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重大基金項目、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西北太平洋環境調查項目、國土資源調查項目、國家高新技術發展計畫項目、中德、中日政府間國際合作項目、科技部重點國際合作項目等國家級基礎研究課題的綜合性海上觀測任務,在現有條件下實現了6290米洋底採樣、1萬餘海里連續走航觀測、高海況作業等,完成了海洋資源、海洋環境調查、氣候與生態系統變化、維護國家權益和安全及高新技術發展等國家海洋戰略課題的綜合性海上科研任務,為海洋科學研究提供了大量可靠的資料,為先進調查設計思想的實現提供了技術保證,以東方紅2船為實驗平台進行的多學科交叉研究成果豐富,且得到國際海洋界認可,目前該船已與30餘個國內外海洋研究單位和院校在諸多海洋學科和工程領域進行了廣泛和卓有成效的合作。
發展前景
21世紀是海洋世紀,強化海洋意識、維護海洋權益、保護海洋生態、開發海洋資源、實施海洋綜合管理、促進海洋經濟發展是海洋科學工作者的光榮使命。近年來,財政部、教育部、國家海洋局等加大對海洋科學考察的投資力度,2007年5月27日教育部、山東省、國家海洋局、青島市簽署了4方共建海大協定,尤其是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的籌建等極大地推動了東方紅2船建設。我校各級領導對東方紅2船的建設高度重視,目前學校正向國家教育部申請將東方紅2船改造為國家公用基礎實驗平台,以便充分發揮目前該船承擔國家基礎性綜合研究的優勢,以此為契機探索海洋調查船運行與管理體制改革,形成開放、公用、共享機制,促進中國海洋科學研究的發展。
自2001年以來,船舶中心及時抓住海洋調查發展的機遇進行船舶安全管理的機制改革,引進“國際海事組織”推行的《國際船舶安全管理體系》,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中國海洋大學船舶中心安全管理體系》,從人員、環境、設備的“安全”入手進行科學化、規範化管理,為船舶中心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確保我校在海洋調查領域的領先地位,船舶中心今後的工作定位為:
1.規範化管理:積極貫徹落實國際船舶安全管理體系,加強科學化、規範化管理,確保船舶航行、調查的安全。
2.人才戰略:引進高水平的海洋調查拔尖人才,提升實驗室的業務素質,強化海洋調查資料的分析處理功能,力爭為學校承擔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提供人才支撐條件。
3.基層隊伍建設:從高校畢業生中選拔一批專業人才,充實實驗室隊伍和船員隊伍,逐步完善實驗室隊伍的學科結構,同時為東方紅2船培養一批專業技術船員,以適應遠洋科學考察的需要。
4.增強服務意識: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使船舶中心全體人員以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團結協作的精神服務于海洋調查工作,為在船科學家營造“家”的工作環境。
5.廣開合作渠道:加強與國內外涉海機構的合作,積極參與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重大工程項目和國際合作交流項目。
6.更新裝備:及時購置國際一流的海洋儀器設備和通訊導航設備,保持東方紅2船的先進性。
在教育部的領導下,本著聯合、開放和信息資源共享機制,通過全體同仁的不懈努力,中國海洋大學在海洋研究領域必定能為發現海洋新現象、發展與檢驗新理論、海洋資源開發、維護海洋權益、國際海洋科學合作、培養和造就海洋創新型和複合型人才、提高海洋研究水平促進海洋強國建設等方面發揮更加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