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域史·東海卷

中國海域史·東海卷

《中國海域史·東海卷》是202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海鵬、謝必震、吳巍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海域史·東海卷
  • 作者:張海鵬、謝必震、吳巍巍
  • 出版時間:2024年9月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73210784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中國海域史·東海卷》按朝代對各個時期的東海海域史進行梳理,並著重關注了百越先民的發展變遷、東海海域在對外文化傳播方面的重大作用。該書是一部以“海域史”概念為統籌的中國海域通史,舉凡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層面都有涉及。該書以東海海域與沿岸地區為研究範圍,依靠最新考古資料和文獻記載探討政區演變、歷史發展,橫向比較東海與周邊海域的關聯和特色,呈現了東海海域歷史發展的全貌。該書適合歷史學、歷史地理學等相關領域學者參考閱讀。

圖書目錄

第一章東海海域概況1
第一節海洋地理1
一、 海域範圍1
二、 海底地質地貌2
三、 海洋潮汐、洋流與氣象4
第二節島嶼7
一、 台灣島7
二、 澎湖列島、金門、馬祖9
三、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9
四、 舟山群島10
五、 崇明島11
六、 海壇島11
第三節河口與港灣12
一、 長江口、杭州灣12
二、 寧波港、北侖港、上海港13
三、 福州港、泉州港、廈門港、漳州港14
四、 淡水港、基隆港、高雄港15
第四節海洋資源16
一、 海洋生物(海洋植物、海洋魚類、漁場)16
二、 海底礦產與石油資源17
三、 灘涂19第二章東海海域的早期文明20
第一節先民海洋活動的史跡20
一、 河姆渡文化中的海洋因素20
二、 “東山陸橋”與早期海洋移民22
三、 曇石山文化中的海洋因素23
四、 台灣石器時代的海洋文化遺存23
第二節向海而生的東南越人25
一、 百越先民的繁衍與分布25
二、 吳越先民的早期活動26
三、 “甌居海中、閩在海中”27
四、 閩越先民的經濟生活28第三章先秦時期東海海域的開拓30
第一節吳越地區的航海成就30
一、 百越先民的發展與變遷30
二、 越人與航海交通31
三、 句章港與會稽郡33
第二節閩越國與海洋文明34
一、 從蠻夷之地到閩越國34
二、 閩中郡與閩越國的海洋開拓35
第三節山海並進的經濟發展模式36
一、 基於農牧業的商貿36
二、 中原文化與東南生產技術37第四章秦漢時期的東海海域39
第一節海上航線的開闢和港口的形成39
一、 文獻記載中的閩、越海疆39
二、 從會稽到閩粵的海上航路40
三、 以會稽和東冶為代表的閩越42
四、 台灣海峽的交通44
第二節中原文化與古越文化的交融45
一、 古越文化的特徵45
二、 東南地區多元文化的交融與發展48
第三節航海文化與東南社會的變遷51
一、 航海與東南社會的對外拓展51
二、 移民促進了航海文化的發展53第五章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東海海域55
第一節漢人南遷與古越經濟社會55
一、 北方戰亂與漢人南遷55
二、 先進的農耕技術傳入南方56
三、 先進的手工技術的發展57
四、 人口遷入導致的行政建置變化58
第二節造船業與海上交通之發展59
一、 典船校尉與溫麻船屯59
二、 沈瑩與《臨海水土志》60
三、 與東亞鄰國的海上往來61
第三節海外文化與古越文化的交融61
一、 佛教文化的傳播61
二、 海外貿易及其對東南社會的影響63第六章隋唐五代時期的東海海域65
第一節海上交通與貿易網路的初步形成65
一、 經略台灣與澎湖開發65
二、 唐代東南海外貿易大港之發展66
三、 明州港與東亞海上交通69
第二節五代浙、閩的海外貿易71
一、 吳越國71
二、 閩國72
第三節東南沿海的對外文化交流75
一、 遣唐使與東南海域關係75
二、 空海閩越紀行與佛教東傳日本76
三、 鑒真東渡與中日文化交流78
四、 浙閩地區與朝鮮的文化交流79
五、 阿拉伯人與東南文化80第七章宋元時期的東海海域82
第一節東南沿海經濟之繁榮與海商的形成82
一、 中國社會經濟重心南移82
二、 東南海商的崛起84
三、 東南沿海地區社會經濟的繁榮87
第二節泉州與海上絲綢之路93
一、 泉州港的崛起93
二、 趙汝適與《諸蕃志》95
三、 《馬可·波羅遊記》中的泉州97
第三節海上文化交流的興盛99
一、 多元宗教在東南沿海的傳播99
二、 理學在閩浙的流布與海外傳播106
三、 西方傳教士與元代東南沿海社會109
第四節海洋管理政策114
一、 市舶司的設定及發展114
二、 造船業的發展與管理117
三、 澎湖巡檢司與東南海防經略119第八章明代的東海海域121
第一節明初的海禁政策及其影響121
一、 明初海禁政策與明州的爭貢之役121
二、 閩、浙市舶司的演變124
第二節鄭和下西洋與閩浙社會127
一、 鄭和下西洋前在福建的準備工作128
二、 鄭和下西洋與東南沿海的社會變遷131
三、 閩浙沿海與僑居東南亞的華人133
第三節中琉關係的建立與發展134
一、 楊載詔諭琉球135
二、 閩人三十六姓與琉球社會發展135
三、 中琉封貢體制的形成與發展137
四、 中琉文化交流142
第四節東南海盜、倭寇與海商集團147
一、 亦盜亦商的海寇集團之爭鬥148
二、 防倭抗倭與明代記錄釣魚島隸屬於中國的史籍文獻153
三、 鄭成功收復台灣及其經略158
第五節造船、航海與海外貿易165
一、 閩浙商業、手工業與海外貿易165
二、 明代的造船與航海技術168
三、 西方殖民者對東南海域的通商探索與文化考察172
四、 漳州月港與馬尼拉大帆船貿易180第九章清代的東海海域192
第一節清初東海海域的拓展192
一、 清初鄭氏集團在東南海疆的活動192
二、 “禁海”與“遷界令”194
三、 康熙統一台灣與清代的治台政策196
四、 蔡牽海上集團的反清活動197
五、 中琉航路與中琉關係之延續200
第二節清政府在東海疆域內行使主權204
一、 清代台灣的班兵制204
二、 水師巡航與東南沿海的海防213
三、 清政府對釣魚島的行政管轄215
四、 江浙閩海關的設立、管理與關閉221
第三節清代東海海域的經濟與文化活動222
一、 閩浙台漁民在東海的漁業活動222
二、 滬浙閩沿海的鹽業經濟224
三、 閩南海商集團的崛起及其影響226
四、 唐山過台灣: 清代閩粵移民與台灣開發227
五、 清政府與琉球的朝貢貿易231
六、 閩台對渡貿易234
七、 海神信仰與海洋民俗236
八、 清初東海海域的荷蘭人與英國人246
第四節清代閩浙沿海的造船與航務249
一、 造船制度的形成與發展249
二、 近代船舶技術的傳入253第十章近代的東海海域254
第一節西方列強對東南沿海的侵犯及其影響254
一、 西方列強對閩浙沿海的侵犯254
二、 五口通商後的東南社會258
第二節中日兩國在東海的較量與博弈261
一、 牡丹社事件與日本侵台261
二、 “球案”對亞洲格局的影響264
第三節東海地緣政治與軍事形勢的發展演變270
一、 沈葆楨的海洋發展觀270
二、 福建船政局與福建船政文化274
三、 福建水師與馬江海戰277
四、 台灣建省與近代化285
五、 台灣人民的反割台鬥爭291
第四節東南沿海地區經濟與文化的發展295
一、 東南四口海關的產生與設定295
二、 近代東南沿海海港城市的興起296
三、 開埠後口岸城市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299
四、 近代西方人眼中的舟山群島305
五、 外國傳教士與東南區域社會308第十一章民國時期的東海海域316
第一節東海海域的海洋經濟變遷316
一、 閩浙商人與海外貿易316
二、 滬浙閩海洋航運業的發展與變化317
三、 東南地區製鹽業的發展319
四、 海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321
第二節台海風雲與東南海疆變局323
一、 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台灣社會323
二、 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326
第三節東南沿海的海關與文化事業328
一、 海關的發展與變化328
二、 東南沿海地區文化事業的發展331第十二章釣魚島主權歸屬與中日東海爭端336
第一節釣魚島的發現、命名和主權歸屬336
一、 《順風相送》與釣魚島的發現336
二、 釣魚島主權與航海實踐的關係339
三、 釣魚島主權歸屬是中琉兩國共同確認的341
四、 歷史上琉球國對釣魚島的記述342
五、 中外圖籍文獻共證釣魚島是台灣附屬島嶼343
第二節釣魚島問題與中日爭端349
一、 日本人主張擁有釣魚島主權的荒謬349
二、 中國對釣魚島問題的立場351
三、 釣魚島問題的歷史與未來353
附錄: 東海劃界的由來及現狀354
一、 東海劃界的由來與中日關係354
二、 東海劃界的法理辨析357
三、 東海劃界問題的發展趨勢361
參考文獻363
後記405

作者簡介

謝必震,福建閩清人,畢業於廈門大學,曾任福建師範大學歷史系講師、副教授、教授,福建師範大學社會歷史學院副院長,現為福建師範大學閩台區域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中日關係史、海外移民史、福建歷史與文化。
吳巍巍,福建順昌人,現為福建師範大學閩台區域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福建師範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副秘書長、《海交史研究》副主編。主要研究方向為閩台地方史、兩岸文化與東亞海域史。已出版著作12部(含主編),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已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5項(冷門“絕學”與青年項目各1項、重大項目子課題3項),教 育 部人文社科項目2項,福建省社科規劃項目等省廳級課題10餘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教 育 部人文社科重大攻關項目等科研項目30餘項。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